书城政治能源博弈大战
212800000022

第22章

第2篇第5章第3节俄罗斯油气:想说爱你不容易 (1)

对于能源进口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石油和天然气不应被看做是战略资源和政治工具,而只是开放的国际市场上的交易商品而已。可是在俄罗斯政策制定者的眼里,能源输出却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属性。能源不是一般商品,它已经成为俄罗斯摆脱外交被动和困境,震慑持不同政见的国家,恢复俄超级大国地位,至少是能源超级大国地位的最有力的世界级武器,它的能量决不亚于核武器。

2007年在年度记者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俄罗斯还有很多自身发展中的问题,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需要俄罗斯政府的财政支持,因此,俄罗斯政府决定用国际价格向独联体邻国供应能源,是完全属于经济范畴的问题。而白俄罗斯也宣布,从2007年2月15日起大幅度提高俄罗斯石油经白领土输往其他欧洲国家的过境费用。

2006年初的俄乌天然气风波与2007年初的俄白油气纷争,让欧洲体验到了冬日的严寒,也让世人再次看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俄罗斯这个重新崛起的能源超级大国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能让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感到震撼?回答是“黑金”(石油)与“蓝流”(天然气),是四通八达的油气管线将这些“血液”输送到所需之地。因此,俄罗斯对发展和控制油气管线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管道——最好的武器

苏联很早就建立了纵横交错的油气输送管网系统,形成了油气生产、输送和供应的完整体系,这成为苏联当时控制东欧国家、调节与欧洲关系的重要工具。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的油气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俄罗斯不仅失去了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原有统一的油气管网也成了不同国家的资产,管道过境问题一度成为困扰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瓶颈,也成为其他国家制约俄罗斯的重要杠杆。俄输往西欧的油气主要过境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波罗的海国家以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计划中输往亚洲的油气主要过境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里海油气的外送则要经过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等国。因此,《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特别强调:“在欧洲和亚洲毗邻地区建立统一的能源和能源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国际能源运输体系,保障载能体的非歧视性过境运输,符合俄战略利益……对于具有地缘政治独特性的俄罗斯而言,能源过境运输问题具有特殊意义。俄具备所有必要前提条件,可使运输体系得到可靠的能源供应、有效进行出口并可从运输中获取收益。”

俄罗斯认为,俄每年借道出口油气资源不仅需支付巨额过境费,还要受人左右,而且由此引发的各种纠纷不断。为达到既突破能源过境运输方面的制约、保证本国油气外运的安全顺畅,又增强对周边国家地缘政治影响、巩固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的双重目的,俄罗斯制定了油气过境运输方面的基本政策:与过境国发展互利关系,在使过境国得到相应经济实惠的同时,消除油气过境的障碍;“软硬兼施”,加大对过境国政府决策的影响;尽可能减少过境国数量,从本国直接将油气输往消费国;争取邻近地区国家的油气尽可能多地过境俄国土,以增大俄的控制能力和战略地位。在上述方针下,俄罗斯一方面提出了修建通向欧洲和亚太的新的油气管道方案,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周边地区油气输送管网的控制。

俄罗斯在周边所布下的管道系统如下:

1.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BTC)

20世纪90年代初,独立后的波罗的海三国对过境的俄罗斯石油制定了高昂的运费,俄为此每年损失数亿美元。为降低对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输送管线的依赖,俄从1997年正式开始建设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管道东起雅罗斯拉夫尔,西到波罗的海边的普里莫尔斯克港,长709千米,将俄罗斯季曼—伯朝拉地区、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生产的石油运至列宁格勒州的普里莫尔斯克洛,然后再用油轮运至欧洲主要的石油贸易和加工中心。2006年4月工程全部竣工,石油年输送规模将达到6500万吨的最大设计量。俄罗斯能源界人士认为,该管道运输系统有助于维护俄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它的建成使俄可以主要通过本国港口出口石油,这不仅节省了俄石油出口的过境费用,还减轻了石油出口对相关国家过境服务的依赖性。该系统的运营商是国有的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

2.友谊管道系统

俄罗斯原油向欧洲出口主要是通过友谊管道系统。1959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民主德国等经互会成员签署了共同建设友谊管道的协议,并于1964年建成该管道。其主干线从俄罗斯中部伏尔加河沿岸的萨马拉州开始向西延伸,途经八个州,最终从布良斯克州进入白俄罗斯。北部支线从白俄罗斯延伸至波兰和德国,南部支线从白俄罗斯经乌克兰延伸至斯洛伐克、捷克和匈牙利,管道单线长度近8900千米。该输油管道从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乌涅恰市还分出一条经过白俄罗斯通往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支线。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增加,友谊管道的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此次俄白油气纷争使俄罗斯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推进石油出口线路多元化的重要性。俄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指出,这一争端将迫使俄方采取包括加大通过波罗的海管道系统的石油出口量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以逐步取代通过白俄罗斯领土对欧洲的石油出口。

3.萨马拉—新罗西斯克管道

该管道主要是将萨马拉方向来的石油通过国内管网输至俄罗斯在黑海的主要港口新罗西斯克,然后装船经黑海和土耳其海峡外运。

4.里海财团管道

里海财团(CPC)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曼政府和一个由石油生产商组成的财团共同成立。该管道2001年底开始运行,连接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和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通过黑海出口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原油。管道长1580千米,年输油能力2800万吨,将来会增加到6700万吨。

5.中亚方向石油管道系统

该管道主要是向中亚地区的炼厂供应俄罗斯原油。管道从俄罗斯的乌斯吉—巴雷克,经鄂木斯克到达哈萨克斯坦的巴甫洛达尔炼厂、奇姆肯特炼厂,最终到达土库曼斯坦的查尔来炼厂。

6.天然气管道运输系统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俄天然气系统的自然垄断企业,其天然气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86%,天然气拥有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该公司拥有世界最长的天然气运输系统,包括约1.5万千米的输气管道干线(约占世界输气管道总长的15%)。根据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的法律,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天然气出口的总协调人。未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目标是保持俄天然气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并向北欧和英国扩展,同时开拓美国和亚太地区市场。

7.Transgas天然气管道(即“俄罗斯经乌克兰境内输往欧盟的天然气管道”)

1972年投入运营,是俄罗斯通往西欧的主要输气管道,经乌克兰进入斯洛伐克后分为两条支线,一条向西经捷克进入德国,另一条向西南进入奥地利向西欧延伸。

8.亚马尔—欧洲输气管道

该管道计划将俄罗斯西西伯利亚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经白俄罗斯和波兰运送到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管道总长7000多千米,1999年正式投入运营,2004年通过该管道的天然气出口量为236亿立方米,2010年其输送能力将达到657亿立方米。修建这条管道既推动了俄罗斯与中欧国家在天然气贸易领域的伙伴关系,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政治和外交收益;又绕过乌克兰,优化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出口流向,提高了向欧洲供气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9.蓝流管道

1997年12月15日,俄罗斯与土耳其签订了政府间协议,在该协议框架下,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土BOTAS公司签订了商业供气合同,总供气量达3650亿立方米,供气时间为25年。该管道全长1213千米,项目总投资32亿美元。2002年12月,管道投入运行。按照合同,2003年的输气量为20亿立方米,以后逐年递增20亿立方米,到2010年达到160亿立方米。蓝流管道的修建使俄成功打入欧盟候选国土耳其的天然气市场,进而打开了地中海市场,直至扩大与欧盟的天然气合作。

10.俄罗斯—北欧天然气管道

2005年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和EON能源公司签署了共同建设北欧输气管道的原则协议。根据协议,俄德双方建立北欧输气管道建设合资公司,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拥有51%的股份,德国两家公司占49%。管道气源为位于秋明州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南俄罗斯气田,未来还将把亚马尔、奥普斯克—塔佐夫湾和什托克曼诺夫气田的天然气作为补充气源。管道全长2106千米,不经过中转国家,对扩大俄向欧洲的供气范围以及减少中转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管道线路起自俄罗斯巴伦支海的格利亚佐维茨,在俄北方的科拉半岛登陆,经摩尔曼斯克、白海向南延伸,并在梅德韦日耶戈尔斯克加压站分为东西两支线:东线与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的沃洛格达至塔林、里加和维尔纽斯等波罗的海三国的支线相交于白俄罗斯的沃尔科维斯克;西线经拉多加湖畔至维堡,经波尔托瓦亚湾入芬兰湾,计划经波罗的海到达德国北部格赖夫斯瓦尔德,将俄的输气管网与西欧的输气管网直接连在一起。工程于2005年底动工,将在2010年全部完工。管道建成后,俄罗斯每年将向德国输送550亿立方米天然气。届时,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份额将从目前的32%增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