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能源博弈大战
212800000023

第23章

第2篇第5章第3节俄罗斯油气:想说爱你不容易 (2)

11.远东—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和中俄天然气管道系统

2004年12月31日,俄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颁布政府令,宣布同意修建从东西伯利亚泰舍特至太平洋港口的输油管道系统。2005年4月26日,俄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颁布决定,沿泰舍特—斯科沃罗季诺—纳霍尔卡分段建设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系统。该管道线路全长约4284千米,建设投资约115亿美元(不含港口建设投资),近期规划年输油量为3000万吨,远期年输油量将达到8000万吨。

根据中俄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该管道将在距俄中边境60公里处的斯科沃罗基诺铺设一条通往中国大庆的支线,但是几经周折后,人们对该直线是否开建和何时开建已经感到迷茫。因为根据中俄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国支线应于2007年下半年破土动工,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任何要开工的迹象。相反,进入2008年以后,从俄方相继传出二期工程有可能先于支线铺设的消息。2008年4月15日,俄能源工业部副部长捷门季耶夫称,泰纳线中国支线设计已经完成,但如果中俄不能就石油供应价格达成协议,就没有必要为建管道而建管道。2008年6月30日,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尼古拉?托卡列夫也强调说,中国支线项目的实施同石油供应紧密相关。如果不能就石油供应达成协议,建设管道就没有意义。所以,远东管道中国支线的未来命运如何,谜底难测。

12.中俄在谈的天然气管道项目

西线天然气管道项目

2006年3月21日,中俄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注明了供货日期、供货量、路线(东线和西线)和定价公式形成原则等基本内容。根据这份文件,俄计划修建东、西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西线管道(也称“阿尔泰管道”)设计全长2800千米,将运送西西伯利亚开采的天然气,由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出境,进入中国新疆。2006年6月30日,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明确表示,将优先修建西线天然气管道;9月15日,普京总统召见俄气总裁米勒,要求其尽快确定西线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开工日期。

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

2006年3月签署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规定的,将从萨哈林地区经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进入中国境内的天然气管道项目。

西线和东线两条管道总输气量为每年680亿立方米。根据俄方消息,俄工业与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称,西线将从2011年开始、东线将从2016年开始向中国送气,但前提是要在2007年和2008年结束相应的谈判。但是到目前为止,上述两条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前景并不明朗。俄方认为,除了价格以外,生态、地理、市场等原因,都是影响天然气管道项目实施的障碍。

首先,俄环保部门认为西线会破坏阿尔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意在此铺设管线;其次,西部地势复杂,铺设穿过阿尔泰到中国新疆的管线需要特殊材质的管道,成本高,经济上不合算;再次,中国西部有丰富的天然气可以开采。俄西线天然气主要用于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运距远,会增加俄气成本,而且经过估算,俄气价格要高于该地区的进口液化天然气价格,俄对中国市场信心不足。东线的问题一是气源不明,到目前为止把东部何处的天然气给中国还没有最后确定;二是价格差距,即东部天然气的消费者主要是中国东北,该地区消费水平低,支付能力差,又缺少天然气运输和销售网络,俄认为仅为向中国东北供气而修建管道可能无法带来经济效益。以上这些影响天然气管道建设的障碍因素,哪一个也不可能在2008年余下的时间里得到解决。

中俄韩天然气管道项目

2000年11月,中俄韩三方正式开展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于2003年11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管道起点为俄罗斯科维克金气田,从满洲里进入中国境内,并经黄海到达韩国。管道全长近5000千米,年输气规模300亿立方米。目前,可研报告已分别提交三国政府审批。

萨哈天然气管道项目

2000年2月,俄罗斯萨哈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与中石油完成了该管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管道起点为俄恰杨金气田,从满洲里或黑河进入中国境内,经哈尔滨到达沈阳,年输气规模150亿~200亿立方米。

油气资源撑腰下的“梅普组合”

自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面临高油价、高粮价、高通胀等一系列新挑战。2008年7月7~9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日本北海道的旅游胜地洞爷湖举行。作为在八国峰会上“首次亮相”的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会上自信满满地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局开出了“俄式药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梅德韦杰夫在接受八国集团记者联合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确立的一系列金融体制曾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过关键作用,但如今已不能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因此,俄主张对现有世界金融体制加以改造,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仔细揣度梅德韦杰夫和普京近一年多来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多次讲话和近两年国际经济格局发生的新变化,人们开始猜测,“梅普组合”正在利用当前对俄相对有利的国际经济形势,抓紧时间、集中精力、想尽办法地拉升俄在世界经济大格局中的地位,并正在酝酿使俄拥有更多发言权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不断走高的油气价格和粮食价格让身兼“油气出口国”和“粮食出口国”的俄罗斯底气大增。困扰世界许多国家的高油价、高粮价问题似乎正在成为俄经济振兴的新机遇,石油危机、粮食危机、次贷危机似乎正在为俄重返经济大国行列创造新的契机。

梅德韦杰夫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曾经毫不客气地说,美国经济已陷入了一种“抑郁症”式的萧条状态,美国除了与俄重建务实的双边关系、加强合作之外,其余努力都是愚蠢的。对于美国出现的经济衰退,梅德韦杰夫说,由于其自身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状态,美国不应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也“没有资格”主导或干预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方向。他当仁不让地宣布,俄有权利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而不应仅由美国主导世界经济体系,因为去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已从实质上动摇了世界各国对美国信贷体制的信任。世界各国领导人都应认识到,经济不景气是一个信号,这表明全球经济结构需要改革。美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对称是造成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无论美国的金融力量多么强大,都不足以对世界金融市场进行更有效的调控。梅德韦杰夫认为:“世界经济秩序应改进,新的经济秩序应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和各种经济风险,反对国家利己主义,并必须对其他国家更加公平。”他说,国际经济新秩序不能只以一个国家为中心,世界应建立一个“多货币”经济体系,减少对美国和美元的依赖性。

2008年上半年,俄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俄官方为此将2008年GDP增长预期从原先的6.7%调高至7.1%。据俄联邦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1月至4月,俄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3%,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3%,商品零售额增长15.6%。截至3月中旬,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成为继中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外汇储备国。这些经济指标似乎使得普京总理2008年5月为俄确定的“今年底前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体”的目标变得近在咫尺。6月30日,普京总理在会见美国财长保尔森时也指出,目前全球正处于非同寻常的时期,“这关系到能源、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俄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实力强大。俄随时准备高效应对这些挑战,对其及时做出反应”。目前,在油价不断飙升、全球经济普遍委靡的大背景下,作为产油大国的俄罗斯经济却迅速发展起来。

虽然俄近期石油产量出现下滑迹象,但由于油价的上涨,其石油收入仍在稳步攀升。普京认为,世界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俄应积极参与对全球金融及贸易制度的根本改革,以反映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增长的经济力量。普京说:“一个新的、基于信任、互利一体化的国际经济关系,最有利于稳定的经济发展。”梅德韦杰夫曾在2008年6月第12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建议,各国应考虑如何建立一个权利义务更加对等的国际新秩序。在这一新秩序中,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应承担起领导责任。此外,梅德韦杰夫还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如2008年在俄罗斯召开关于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全球会议,他提出了建立卢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和把莫斯科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等。他称“世界政府”能够克服目前的危机的希望是个“幻觉”,全球金融管理体制不能对市场做出有效的控制,因此,必须对世界金融体制加以改造,使这个体制更加完善、更现代化,必须要增加抗风险能力,不能因为某国金融经济自利主义而受到损害,最终对他国也要成为公正的金融体制。

一言以蔽之,未来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必须建立在世界领先经济的平衡之上,建立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和几种储备货币原则上。这是在油气资源撑腰下的“梅普组合”对打造国际经济新秩序所发出的最强有力的声音,但最终俄罗斯的倡议能否成为现实,前景如何,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