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艾森豪威尔传
2129900000014

第14章 战争中的新星(4)

为了让美国士兵知道英国人民所做出的牺牲,艾森豪威尔命令士兵们参观伦敦,重点参观被德军炸成废墟的地区。有一天傍晚,神情严肃的艾森豪威尔把士兵们带到伦敦的一处废墟面前,他无限感伤地对士兵们说:“睁大眼睛看看,这就是德国人的所作所为。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吃喝玩乐、糊里糊涂地混日子。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自己就应该好好表现,做值得人尊重的事情。我们必须让英国人相信我们是真诚的、是有责任感的军人,是肩负重任的反法西斯战士。”他的一席话让士兵们羞愧地低下了头。

艾森豪威尔希望美军具有强大的作战实力,为此,他对这些士兵们进行了严格的正规训练。他花了很多时间去视察在野外的部队,监督士兵们训练。他还下了一道命令:任何军官忽视对新兵的训练,都会被解职。在艰难的条件下,只有优秀的指挥官才能带领部队打硬仗,打胜仗。艾森豪威尔经过认真筛选,挑出了一批通晓军事技术、足智多谋、勇猛顽强的优秀指挥官。那些沽名钓誉、花言巧语、油腔滑调、作风不正的军官,全都被他清洗掉。经过艾森豪威尔的努力,士兵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军队与伦敦市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随着艾森豪威尔知名度的提高,报刊上关于他的报道越来越多。新闻界发现他是个出身贫寒、来自小镇的西部人。艾森豪威尔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穷孩子成名的传奇故事,这是美国的传统主题,记者和读者都很感兴趣。于是,为了收集他童年的趣事,大批记者聚集阿比林,采访了他的母亲艾达和他童年时代的朋友。如果艾森豪威尔不是出生在一间木屋里,得克萨斯州的那间棚屋根本无人知晓,他的家也就不会出名了。

艾森豪威尔是穷人家里成长起来的英雄,这是艾森豪威尔家族的骄傲,更是美国人的骄傲。他的各种奇闻轶事——当然也有些幻想中的事情,频频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连他的母亲艾达和妻子玛咪的名字、照片也出现在了报纸上。本来,玛咪对于记者们谈论艾克的私生活很不舒服,想拒绝记者的采访。后来,弟弟弥尔顿建议她接受,并与记者坦诚交流。就这样,玛咪接受了采访。尽管她拒绝拍照,但还是被记者偷拍到了不少照片。

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艾森豪威尔简朴的故事广为流传。艾森豪威尔刚到伦敦时,住在伦敦最豪华的克拉里奇斯宾馆的套间里。这个房间距离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格罗夫纳广场只有3个街区,他上班非常方便。可是,艾森豪威尔无法住在这座豪华宾馆里。他说:“由于德机的轰炸,很多伦敦市民还在忍受生活的不便,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住在如此豪华的宾馆,令我坐卧不安,心里难过极了,我觉得简直是在活受罪。”一周后,他搬到了比较朴素的多彻斯特宾馆。这里离办公地点也很近,步行一会儿就可以到达。艾森豪威尔换住处的这一举动,赢得了许多英国民众的尊敬,人们还把格罗夫纳广场——他的办公室所在地,亲切地称作“艾森豪威尔广场”。

除了希望住房简朴外,艾森豪威尔的饮食也非常简单。他的口味怪,不喜欢精美豪华的食物,他总让厨师给他弄最喜欢吃的烘豆什锦菜。他的食谱大多数都是炸鸡、烤牛排、羊排、猪肉、玉米粥、鸡汤、醋腌鲜洋葱等。艾森豪威尔从小就喜欢面条,玛咪邮寄给他的包裹中总会有面条。因为艾森豪威尔爱看西部小说,所以玛咪经常会邮寄一些给他,让他通过读西部牛仔的故事来缓解压力。

在英国人的眼里,艾森豪威尔迷人的笑容、风趣的谈吐成为美国人的象征。他的地位和风度使他广受欢迎,许多美国、英国贵妇人都邀请他参加她们的晚宴、舞会等。但艾森豪威尔心里只有玛咪一个女人,所以总是礼貌地拒绝女士们的邀请。

艾森豪威尔喜欢与记者交流,乐意会见报界。他的本意并不是想通过报道大出风头,而是想通过报界来宣传盟国团结的思想。他说:“这样做利于工作的开展,因为美英友谊是最后胜利的绝对必要的条件。”

艾森豪威尔凭借自己的大方、乐观、坦率、真诚、不拘礼节等优点赢得了伦敦市民和新闻界的好感。人们都说,他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艾森豪威尔总是很坦率地和记者、来访者谈论困难,他说:“我们应该勇敢地正视困难,并想办法去解决它,而不是回避。”他的这种勇气,同样感染着听众。在和来访者交谈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总是习惯表明他是普通人的身份,他会时不时地说自己是头脑简单的乡下佬、笨手笨脚的家伙等。在他看来,这样做可以缩小与来访者之间的距离,更容易交流。

在给参谋部布置工作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想起了麦克阿瑟的官僚主义作风,也想起了马歇尔只求结果的做事方法。于是,他对部下说:“我们的工作不搞形式主义工作并不是为了向上级写工作报告,而是为了获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我将竭力做一个对你们有用的人,但是我要求你们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依赖我。”

艾森豪威尔通过他的坦率、朴实的办事作风,在英国民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且逐渐与英国同僚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但是他并不是事事都顺心,并不是和所有的人都相处得非常好。初到伦敦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就因为自己抽烟的嗜好与英国军事长官蒙哥马利之间发生了不愉快。

那天,艾森豪威尔被邀去听蒙哥马利的讲演。这位滔滔不绝的演讲者突然停止了讲话,因为他闻到了一股烟味。“谁在抽烟?”蒙哥马利愤怒地问道。

“是我,将军。”艾森豪威尔答道。蒙哥马利并没有因为艾森豪威尔是美国人而表现出一点儿客气,他严厉地说道:“把烟掐掉,不准在我的会议室里抽烟!”

艾森豪威尔满脸通红,没有说一句话就把烟掐灭了。演讲结束后,蒙哥马利既没有道歉,也没有解释原因,连再见都没有说就走了。

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并没有影响艾森豪威尔对待蒙哥马利的看法,也没有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合作。他说,蒙哥马利是个精力充沛、性格坚毅、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的人。但是在1944年至1945年的欧洲战斗中,固执的蒙哥马利未按统一部署行动,造成重大的军事损失,使艾森豪威尔非常生气。

为了防止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艾森豪威尔认为必须了解英国的风俗,所以特意去了几次礼仪俱乐部。后来,他得知在英国有这样一个习俗:吃晚饭的时候,只有为国王干杯之后,才可以抽烟。爱抽烟的艾森豪威尔为了避免尴尬,一般都拒绝有英国军官在场的聚会。

艾森豪威尔日夜忙碌地工作着,每天工作不少于12个小时,从早上6点15分起床,常常工作到午夜才就寝。这种超强度的工作,对一个像他这样年纪的人来说,似乎有些吃不消,但强烈的责任感使他度过了一个个难眠之夜,原本稀少的头发上添了一些银丝。

1942年7月7日,美国政府授予艾森豪威尔中将军衔。此时,他已经是美军16名中将之一。

1942年7月12日,马歇尔参谋长与美国海军总司令厄内斯特·金飞抵伦敦,研究尽早开辟第二战场的事情。到英国后,他们与在英国的美国高级将领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主张强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港口瑟堡对德军发动进攻,并由艾森豪威尔负责拟定进攻的“大锤”计划。7月22日,英美双方就“大锤”计划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一计划遭到英方的断然拒绝,英国参谋总长布鲁克将军还当面顶撞马歇尔,嘲笑“大锤”计划。他们认为“大锤”计划对苏联红军没有帮助,而且太冒险。英国人主张实施“火炬”计划,即1942年,英美联军进攻法属北非。其实英国人这样做是有私心的,他们不想和德国在欧洲交战,而是希望德国和苏联两败俱伤。同时,实施“火炬”计划可以拖住美国人。因为地中海是个“黑洞”,进去了就要承担风险,美国人一旦参战,就别想立即脱身。

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大锤”计划可能失败,但是他认为冒险是必要的。他认为,“大锤”计划是为了寻求800万苏联人继续作战,冒险是值得的。没有能实施“大锤”计划,艾森豪威尔非常沮丧,在日记中哀叹:“1942年7月22日,这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计划,就这样被英国一票否决。”也难怪艾森豪威尔难过,因为在拟定“大锤”计划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和参谋们每天工作18个小时。为了在和英国人谈判的时候能拿出这一计划,有两个速记员都累趴下了。他们疲倦的时候就在办公室里眯一会儿,7月1日夜晚,他们甚至在真正的空袭中睡着了。在缺少睡眠的情况下,他们连续工作了7天。做完了谈判的准备工作后,艾森豪威尔说,当时最棒的事情就是能喝到一碗面条汤。

取消“大锤”计划后,英美两国首脑达成协议:实施“火炬”计划,在北非登陆。因为取消“大锤”计划,美军将领很愤怒。丘吉尔为了安抚他们,并表达自己的善意,决定由美国人来指挥“火炬”计划。其实,英国人选择美国人负责“火炬”计划还有其他的原因。因为这时英国与法国维希政府的关系已经恶化,挑选一个美国人来指挥行动的话,法国人的矛头只会对准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而不是英国。

几天后,罗斯福和丘吉尔商定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火炬”行动的总指挥,由他负责筹划和指挥工作。一场在北非登陆的战役就要开始,艾森豪威尔第一次获得了指挥战役的权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兴奋。

这段日子,艾森豪威尔的心情很糟糕。他写信向玛咪诉苦,说他生活在金鱼缸里,感到非常孤独。他觉得自己无家可归,非常希望玛咪在自己身边。艾森豪威尔说:“由于涉及保密和安全等原因,我不能给玛咪打电话,不能同她商讨工作。写信时,除了说我爱她、想她,身体很好之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一共给玛咪写了319封信。在她46岁生日时,艾森豪威尔在信中说:“亲爱的,祝你生日快乐!你知道吗,26年来我一直爱你,你对我的爱、我们的孩子,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我总盼望收到你和儿子的信,常常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在我们自己的家中生活。”

登陆北非

艾森豪威尔被正式任命为“火炬”行动的总指挥后,他从一个美国军队的指挥官变成为盟军陆海空的总司令。他将负责指挥英美联军在法属北非登陆,彻底消灭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这个行动成功的话,可以为在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艾森豪威尔从接受任命的第一天起,就感到了身上担子的沉重。“火炬”计划是一项重要而庞大的军事工程,是一场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役。艾森豪威尔并非没有十足的信心,但是摆在他眼前的困难的确很多。他的第一项任务是设立一个由英、美军官组成的混合参谋班子。艾森豪威尔所指挥的是一支多国部队,因此在组建联合参谋班子时,他坚持完全统一,不受军种,也不受国籍界限的原则,尽量使每一个部门既有美国人,又有英国人。他号召大家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竭诚合作。

在“火炬”行动的细节上,英美两国产生了分歧。后来,两国领导人经过商议、谈判后达成了共识。此时,艾森豪威尔需要尽快做出行动方案,确定登陆地点和进攻时间。

8月初的夜晚依然很闷热。教堂的钟声已经敲响了12下,艾森豪威尔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有些疲惫、消瘦的他坐在转椅上,双眼紧闭,似乎是睡着了。办公桌上堆放着一大堆资料和地图,非常醒目。突然,艾森豪威尔睁开眼睛,一跃而起。他紧紧地盯着办公桌左侧的地图,嘴里不停地念着:“奥兰、卡萨布兰卡、阿尔及尔、突尼斯、波尼……”他一边念一边还把地图上奥兰、阿尔及尔和波尼三个地点做上了醒目的记号。然后,他埋头开始起草作战计划。

关于如何确定进攻地点,艾森豪威尔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提供适当的空中掩护,即护航舰队能否顺利进入敌轰炸机航程,并持续到登陆完成。因为当时盟军的航空母舰很少,而且后援船只和海军护航不足,只能把进攻的范围限制在战斗机能够提供支援的航程内。经过反复研究,艾森豪威尔又提出了四个重要港口作为进攻目标。它们从西向东依次是大西洋海岸的卡萨布兰卡、阿尔及利亚的奥兰、阿尔及尔,以及地中海岸的波尼地区。艾森豪威尔在计划书中指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非洲之战取得最后胜利。卡萨布兰卡位于阿特拉斯山脉的那条向东穿过奥兰、阿尔及尔到达突尼斯铁路的终点。在直布罗陀海峡被德军封锁的情况下,这条铁路能为盟军运送给养,提供一条微弱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这条铁路,所有进入地中海的部队都会被截断归路,即便是突围也要冒极大的风险。同时,在卡萨布兰卡强行登陆,必然会对西班牙和摩洛哥的部落民族产生影响。阿尔及尔和奥兰都是重要港口,势在必夺。阿尔及尔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奥兰港附近的机场对日后的作战是非常重要的,占领了该机场,为前线提供护航或参加战斗就会更方便。”

经过商议,英美两国最后将“火炬”行动的进攻目标确定为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得知这一计划后,艾森豪威尔只说了一句:“本来是可以早日占领突尼斯的,这样一来,早日占领突尼斯城的可能性遥不可及了!”

尽管如此,艾森豪威尔只有面对现实,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他对下属说:“计划已经定下来了,我们的任务是执行。‘火炬’的成败将作为评价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时间已经在磨磨蹭蹭中溜走,不合格的人将会被遣送回国;而成功完成任务的军官,我会向陆军部为他们请功。”在海军和陆军闹分歧的时候,艾森豪威尔说,不管有没有舰队保护,“火炬”行动也不会取消,即使坐着小舢板也必须去,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进攻地点确定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确定进攻的时间了。从初秋开始,大西洋日益凶猛的波涛将会给登陆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确定进攻时间,自然而然地成为重要问题。进攻时间过早,可能无法顺利集结陆、海、空部队;过晚,则有可能贻误战机。

英美两国首脑对此次行动依然存在分歧,所以进攻时间一直没有定下来。艾森豪威尔非常焦虑,因为指挥“火炬”行动是对他的严峻考验。若成功的话,他会一战成名,前程远大;失败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指挥战役,而且是由多国部队组成的。他们将跋涉万里,开始一场以重大进攻为目的的海外远征。如此大规模的战役,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影响战役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