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天摧地陷: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2134300000013

第13章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4)

烧熟煮透的现场加工食品。

清洗、消毒后的水果和瓜类。

(3)震后如何加工食物采用清洁的烹任用具(如刀、

纸碟、纸杯、纸碗、铁锅、筷、勺等),必要时进行高温蒸煮消毒。

不采用来源不明或过期的食品或原材料进行加工。

使用的蔬菜、水果、瓜类一定要洗净、消毒。

饭菜要烧熟煮透,现做现吃。

烹调以煮、蒸、炖等彻底加热的方法为主,不要加工凉拌菜。

生、熟食物要分开,避免生食品及原料与熟食品接触或使用同一个容器。

参与食品加工制作的人员不得有伤口化脓、皮肤感染或者患有传染病。

(4)震后如何保存食物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不能直接放置于地面。

食物应分类堆放,避免与汽油、农药、杀虫剂、颜料等有害化学物接触。

食物保存过程中,防止鼠类和其他昆虫类叮咬或破坏。

注意食物标注的储存时间和有效期。

剩余食品不要敞放。

(5)如何使用救援食物

在使用救援食物前,先食用容易变质的食物(如牛奶、新鲜疏菜和水果、瓜类等)或需要冷冻的食品(如熟肉制品、开袋即食食品)。不能食用任何变质、变味的食物。

罐装食品出现裂缝或罐体出现膨胀的食品也不能食用。

不能食用食品标志脱落或标志模糊的食物。

(6)保存剩饭菜和没有包装的食物要注意哪些问题

存放吃剩的或没有包装的食物,要注意防鼠、防蝇、防虫;高温季节,煮熟的饭菜放置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剩饭菜一定要热透烧开后再食用。

3.搭建防震棚的注意事顶有哪些

简易窝棚的搭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干燥、空气新鲜、相对宽阔的平地,就地取材,搭建窝棚,利于雨水排除和防止有害昆虫叮咬。另外,搭建临时厕所时注意选择下风口、远离河流,防止粪便污染饮用水。

防震棚搭建的场地要开阔,农村要避开危崖、陡坎、河滩等地,城市要避开高楼群和次生灾害源区,防震棚不要建在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附近,也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路口及公共场所周围,以确保道路畅通。

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灯火、炉火和电源,留好防火道,以防火灾和煤气中毒。

防震棚顶部不要压砖头、石头或其他重物,以免掉落砸伤人。

4.露宿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地点的选择:露宿地点应选择干燥、避风、平坦之处,避开危崖、陡坎、河滩等地。城市中要避开高楼群和次生灾害源区,露宿点不要建在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附近,也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路口及公共场所周围,以确保道路畅通。

防潮:尽量避免身体和地面仅隔着薄薄的凉席、塑料布。凉风与地表湿气向上蒸腾的合力,常常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病等。防寒:做好防寒保暧。夜越深气温越低,人体和外界的温差也就越大,再加上“贼风”侵袭,就容易引起头晕、头痛、腹痛、腹泻、四肢酸痛、周身不适。

防蚊虫:蚊子落在露宿者裸露在外的皮肤上,吸吮他们的血,同时还可能把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传给被叮咬者。

预防呼吸道疾病:睡眠中人体各器官活动减弱,免疫机能降低,尘土和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会引起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

震后要做好卫生

1.搞好临时环境卫生

(1)修建应急公共厕所在受灾聚集点,选择合适地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应急临时厕所,要求做到粪池不渗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为粪池)、坑深(1.5米深)、窄口(150厘米宽)、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厕墙和顶可用草席、塑料膜、编织袋、布或其他材料。有条件时可使用商品化的救灾临时厕所,该厕所为折叠式钢架结构,粪便用塑料袋收集,造价低,易运输,适用于灾区现场。厕所与住房应保持75—100米以上的距离。

尽量利用现有的储粪设施来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后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冲刷。

在应急情况下,于适宜地稍高地点,可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厘米,用土压住,粪便倒人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

在特殊情况下,为保护饮用水源,可采用较大容积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粪便,装满后加盖,送至指定地点暂存,过后运出处理。有条件时用机动粪车及时运走。

集中治疗的传染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做特殊消毒处理。散居病人的粪便采用以下方法处理:粪便与漂白粉的比例为5:1,充分搅拌后,集中掩埋。粪便内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搅拌后再集中掩埋。

(2)其他措施

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并自觉遵守。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疾病。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止冻疮。

2.搞好个人卫生

(1)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工作对于灾区整体的卫生情况影响相当大,如果个人卫生工作没有认真完成,不但会使个人健康受损,更容易造成疫病的流行。因此,为了维护个人的身体清洁以及体能状况的良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洗手时以流动的水源为佳,如果没有香皂或洗手液,可用细石粒、黏土或燃烧完全的木灰烬涂抹清洗。

至少以冷水作全身清洗或淋浴。

如果没有牙膏,可以在一升的水中加人两茶匙的盐,以此所制成的盐水来漱洗口腔。

尽可能修剪长发,以避免在无水清洗的状况下,造成头虱或是霉菌感染。

指甲与趾甲应该修剪干净,避免藏污纳垢,造成饮食感染。

尽量保持充足睡眠,调适生理与心理机能状态,以获得最佳的体能进行家园重建。

(2)衣物卫生

震灾之后,衣服的外表会黏附许多灰尘、化学物质、细菌、小昆虫,甚至吸收大量的湿气,而体表的汗液、油脂也会沾到衣服的内层,造成人体的不适,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衣服在穿着上应该轻便舒适,并着重清爽或保暧的功能,避免受到天气酷热或严寒之伤害。内衣必须每天换洗,如果可能的话,应浸泡于95°C的热水中一段时间,再以干净冷水冲洗、晾干。

袜子应该每天换洗,并保持干燥;如果患有脚气(足癖),可以将冲洗后的袜子浸泡于3.5%甲醛(福尔马林)液中,避免感染他人。

1.怎样预防和治疗病毒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简称上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诱因有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于接触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全身表现有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不发热,或低热,或高热、畏寒等症状。病程一般为3—7天。

感冒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住处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多饮开水,吃清淡和稀软的食物。

发热较高时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以32°C—34°C为宜,或用30%—50%酒精擦拭颈部、胸部、腋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

治疗方法如下:

西药:速效感冒胶囊1—2粒,每日3次;克感敏1片,每日3次。两种药任选一种。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桑菊感冒片、感冒清、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强力银翘片等适宜于风热,即发热、咽喉肿痛、流黄涕较突出类型的感冒。桑姜感冒片、参苏丸、感冒通等适宜于风寒感冒,即恶寒、鼻塞、清涕较突出的感冒。

其他治法:

(1)食醋加适量开水点鼻。

(2)针刺及刮痧:可以针刺合谷、曲池、太阳,发热者加刺大椎,咽喉肿痛时可在少商穴放血;或用一碎碗片,用光滑边缘蘸油少许,沿颈椎两旁向下刮,以刮出红点为度。

(3)生姜1两,红糖1两,煎汤分3次内服,可治风寒感冒。

(4)葱白1两,切烂,用手揉搓,放鼻孔外闻气味,可治风寒感冒鼻塞。可用葱白数根,捣烂出汁,滴人鼻孔,每日1次,每次2—3滴。

(5)生姜少许,葱白260克,

白萝卜1000克切片,放人锅内煎煮熬汤,连吃带喝。

(6)姜2片,加人一小撮茶叶,咀嚼后温水送下。

2.如何防治毘虫叮咬很多疾病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因此防止病媒昆虫叮咬,预防虫媒传染病,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人防护措施十分重要。如果可能,在蚊虫通常叮人的时间,即黄昏后黎明前不要外出。夜间外出要穿长袖衫和长裤,不要穿对蚊子有诱惑性的深色衣服,也不要穿凉鞋。

如果可能接触蜱、螨,则应将长裤塞进袜子里,有条件时应穿长筒靴。

选择适合的驱避剂涂抹暴露的皮肤,但必须按照厂家注明的注意事项使用,特别是对幼儿。

驱避剂也可喷洒在衣服、鞋、帐篷、蚊帐和其他物品上。

落地门窗要安装纱窗。如无纱窗,则夜间应关上门窗。

如果蚊虫可能进入住宅,则应在床上设置蚊帐,蚊帐边缘压在床垫下,并确保蚊帐无破口,帐内无蚊虫。若用二氯苯醚菊酯或溴氰菊酯浸渍蚊帐,则防蚊效果更佳。

夜间在寝室内使用灭蚊喷雾器或放有杀虫片的灭蚊器,或点燃盘式蚊香。

3.霍乱的防治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扬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其列为应实施“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震后要特别防治此种疾病。

霍乱是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经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历次较广泛的流行或暴发多与水体被污染有关。经水传播的特点是常呈现暴发,病人多沿被污染的水源分布。

重症霍乱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脱水、循环系统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如抢救不及时或不得当,可于发病后数小时至十多个小时内死亡。

主要防治措施为:消灭苍蝇及其孳生地;对水井进行清理、修复和消毒;饮用水地区要实行缸水消毒,要喝开水,不喝生水;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在灾害当年和次年间不搞婚丧嫁娶的宴会。

4.细菌性痢疾的防治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性腹泻。

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呈1日十多次或更多。

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非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婴儿多见。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较轻,腹泻呈一日3—5次。粪便成水样或稀糊状,含少量黏液,但无脓血。左下腹可有压痛。食欲减退,并伴有恶心、呕吐。

急性中毒性菌痢起病急、发展快,体温可达40C以上。小儿患者早期出现烦躁、慌恐和惊厥等。少数患儿可表现抑郁,如嗜睡、精神萎靡、昏迷或半昏迷等,数小时内可发生休克或呼吸衰竭。小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惊厥,而发病初期肠道症状不明显。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脓血便频繁,循环系统症状明显。

急性细菌性痢疾如治疗不彻底,或迁延未愈,或开始症状较轻而逐渐发展起来,且病情迁延达两个月以上,则可转为慢性细菌性痢疾。

地震灾害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坏,特别是水源受到严重污染,饮食卫生条件恶化及居住条件较差,

因此感染志贺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灾后局部发生细菌性痢疾暴发的可能性很大,要提高警惕和加强防治。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防治措施有:政府行为方面,要搞好食品卫生,保证饮水卫生,作好疫情报告。出现疫情后,立即找出并控制传染源,禁止患者或带菌者从事餐饮业和保育工作,限制大型聚餐活动。

个人卫生方面,喝开水不喝生水,最好使用压水井的水,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大便;吃熟食不吃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做到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最好不要参加大型聚餐活动,如婚丧娶嫁等;得病后要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