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2137100000003

第3章 分享爱心——放飞生命的希望(2)

曾经有人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就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

有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会不自觉的说出这样的话。比如,孩子为刚下班的爸爸倒了一杯茶,爸爸却着急地说:“去去去,快去写作业,谁用你倒茶”。再如,有个小孩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鸡包扎,小孩的妈妈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小鸡多脏呀!”就是这样的情形下,孩子的爱心慢慢地被父母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

看完下面几个例子,也许你能明白应该如何去保护孩子的爱心。

有一位父亲,带着10岁的女儿走在路上。在路旁,有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乞丐。女乞丐30多岁,披头散发、满脸污垢,身上破衣烂衫,孩子也是脏兮兮的,好像刚从泥里爬出来。她们正在给过往行人磕头,面前放着一个小碗,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施舍。

那女孩看见了,不假思索,快步迎上去,掏出自己的零用钱,要丢到乞丐碗里。可那位父亲阻止了,并且问那女乞丐,为什么好好地不出去干活,却要接受别人的施舍?女乞丐很干脆地说,因为没人带孩子,反正乞丐挣的钱比在外面劳动赚得多。说完马上又磕起头来,生怕影响她的“生意”。

于是,女孩子对爸爸说:“我真的很想帮助那个小妹妹,我觉得她好可怜,你这样阻止我实在太不应该了,你说,我该不该帮助他们呢?”望着孩子脸上的疑惑,他茫然了,要知道,当孩子们纯洁的爱心遭遇欺骗时,只会给未来的她带来冷漠,至少,不再轻易相信别人。

于是,孩子的父亲一边走,一边给她讲《小蜜蜂》的故事,听完后,女孩高兴地对他说:“爸爸,我知道了,幸福要靠劳动创造,不能靠别人的施舍。”回到家,女孩的父亲还特意到网上搜索了一些儿童失学的图片,让孩子真实感受到在我们身边,有需要我们关心、帮助的人。孩子问,中国真有这么多贫穷的孩子吗?他们真的上不起学吗?当她听到,有些地方的家庭一年可能还赚不到一千元时,孩子更是惊讶:怎么可能?爸爸一天抽烟都要抽掉几十元呢。

孩子的爱心是纯洁的,当她看到这一切,表示要节省自己的零花钱来帮助他们。还将自己的学习用品,以及她的零用钱,将它们捐给了贫困的孩子。女孩还说自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一定要珍惜美好的学习机会,长大成才,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还有一个例子:

一位父亲用存了很久的钱买了一部新车,他非常爱惜这部车,每天都精心地清洗它。他5岁的儿子总是跟着父亲一起清洗,父亲也为有这么一个体贴的儿子而备感欣慰。有一天,父亲忘了清洗这部新车,尽管上面很脏。儿子知道父亲很累了,便想背着父亲一个人把车洗完。但他怎么也找不到抹布,他想到了母亲平时刷锅的钢丝刷子,于是走进了厨房。但当他刷完以后,发现车子上面出现了很多花纹,他忙去找来父亲,边哭着边向父亲道歉,父亲看见自己的新车被儿子刷成这样,心痛得不得了,但他也很爱他的儿子。于是,他气得走进了房间,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啊,我该怎么做?那是我新买的车,我该怎么惩罚我的儿子呢?”一会儿,父亲走出房间,把正坐在地上哭泣的儿子拥到怀里:“傻孩子,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爱车,但更爱你。”

这为父亲,没有因为他心爱的车被儿子洗坏了,而痛斥、惩罚他的孩子,保护好了这个孩子的这片爱心。相反,倘若这位父亲还不犹豫的打骂这个孩子,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孩子以后再也不敢主动去做什么了,在他幼小的心理,他的这份爱心也许会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留下阴影。犹太人说过,切勿威吓孩子:要么罚他,要么饶他……非打不可,就使用小草一棵。对孩子的惩罚要看他本心的初衷,即使他的初衷是错误的,而导致他错误的行为,也不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因为他毕竟是孩子。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父亲应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保护爱子的爱心,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别让你的爱有条件

下面这几句话,相信我们经常能听到:

“爸爸妈妈工作已经很辛苦了,你要乖呀!”

“妈妈那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如果你听话,妈妈就不会生气。”

“爸爸已经说过N次了,你听了吗?”

在父母眼里,孩子都是一个宝。爱孩子是父母的一种天性,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应该像许多父母所说的:“我养你这么不容易,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你考上大学才是爸爸妈妈的最爱的孩子。”这种爱,因为父母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条件而大打折扣。在孩子心里,他们会认为父母爱的是他的成绩,爱的是他为父母带来的荣誉,并不是他。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就会产生一种沟通障碍,孩子也会封闭自己的内心,拒绝与父母进行思想沟通。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盖瑞·查普曼和罗斯·甘伯认为:“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爱他们。也就是说,不管孩子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父母的期望多高,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喜欢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永远给予并表示爱,即便他们行为不佳。”

这里有两个片段,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片段一:

小孩:这个故事很没劲。

爸爸:哪里,这个故事很有趣。

小孩:我讨厌读书,生词太多了。

爸爸:你真笨!这些词都很容易。

小孩:读书太难了!

爸爸:你试也没试过,怎么知道难呢?你真懒!

片段二:

小孩:这个故事真没劲。

爸爸:哦,也许这个故事里讲的事情你不喜欢。

小孩:这个故事太乏味了。故事中的人物与我有什么关系?

爸爸:哦,你对这个人物不感兴趣,对吗?

小孩:不过我喜欢我们读的最后一个故事,那是讲一匹马和一条狗的故事。

爸爸:听起来你喜欢读有关动物的故事。

小孩:是。我想读完这一篇后,还要找一本有关狗的故事来。

爸爸:我一定帮你找一本。下次我们一道去图书馆。

从这两个片段中,可以看到,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时,他们很容易泄气,失去信心。而当消极的感受被理解、认可,孩子会感到受鼓励而继续努力。其实,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找到原因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禁止、训斥和打骂。

请看下面的这个教育情景:

一次,儿子患感冒,咳嗽得很厉害。医生给他开了消炎药和止咳药,我先把消炎药给他吃了。然后对正在摆弄玩具的儿子说:“半个小时后,把止咳药吃了。”他很痛快地答应了。过了好一会儿问他:“药吃了吗?”他说:“爸爸,我都吃了。”我一听,急了:“我不给你吃过消炎药了吗?怎么又吃一次?而且,那消炎药是随便吃的吗?赶快多喝水。”于是,给他倒了一大杯水。这时,他乖乖地把一大杯子水都喝了。我告诉他马上洗漱睡觉,等我洗漱完后,看见儿子乖乖地躺在床上,被子盖得紧紧的,只露出一个小脑袋,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我知道儿子现在紧张了,他可能担心药会对他身体有害,所以怀着恐惧和不安的心情睡觉。这对他的身心健康可不好。

于是我躺在他身边只管笑。在以往,他肯定会问我笑什么,可是今天他什么反应都没有。我知道,他正惦着自己做的那件糊涂事。于是我问他:“儿子,你知道我笑什么吗?”他说:“不知道。”我说:“我们家好像要出一个大科学家了。”为了调动他的情绪,我说:“是哪位大科学家把怀表当鸡蛋煮到锅里去了?”他非常兴奋地说:“牛顿。”“还有哪位数学家走路读书碰到电线杆上了?”他高兴地说:“陈景润。”“那我家公子安装电动潜水艇竟把药给吃错了,是不是也具备大科学家做事那种投入、专注的素质了?爸爸真为你高兴。”

这时,儿子的脸上除了荡漾着幸福,他探出小脑袋,伸着小脖子说:“爸爸,对不起,儿子又让您生气了。不过,您更应该为您的儿子高兴,我是第一次自己安装L1—581电动潜水艇的,它这里还有自动浮沉装置。我是第一次成功安装电动潜水艇的,上次那艘泰坦尼克号是表哥帮我装的。您让我吃药时,我正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和骄傲,所以就把药吃错了……”

一份纯真的爱,让孩子体会到快乐,享受了温情,更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爱的天窗。其实,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也就是说,孩子的感受和行为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当孩子感觉愉快时,他们的行为就良好、正确。但如果父母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因此,在平常的生活教育中,要认可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考砸时,不能说:“你怎么这么笨,为什么别人就比你聪明?”这是很伤孩子自尊心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会觉得你根本就不爱他,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孩子不可能跟你讨论他学习上的事情,甚至不愿意与你谈论其它关于他的事情。

无条件的爱,就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给孩子安全感。让他充分地感受到,你永远都是他最值得信赖、最可靠的人,从而他会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和自信。孩子的聪明才智只有在宽松、愉悦、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关爱他人

据教育专家分析,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造成这种现象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父母。父母在给孩子关爱的同时,忽视了让孩子学会孝敬长辈,尤其是没有意识地给予孩子表达孝心和爱心的时间和机会。我们会发现,现在有些家长不要求孩子做哪怕是洗一块手帕之类的小事,只要求他们学习成绩好;有的怕孩子做不好家务找麻烦,自己包办了一切。据有关资料,家庭独生子女每日平均劳动时间仅为11分钟,还不到美国孩子的1/6。

遗憾的是,父母们教育子女过程中,有好心,但是没有好的方法,父母与孩子在情感的感受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父母都这样想,自己这一代吃了不少苦,不能再让孩子受苦了。饭桌上,残羹剩饭自己吃,把好吃的夹到孩子碗里……

一个星期天,强强的妈妈不在家,爸爸叫他做完作业后,帮助照顾一下瘫痪在床的奶奶,可没想到的是,强强硬梆梆地说:“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天,我要出去玩,再说我又不会洗衣服、做饭。”

可以看到,孩子一句体谅的话都没有。在看看下面这个情景:

一天午餐时,老师正在给孩子们盛菜。那天,孩子们吃的是红烧肉和鸽蛋。吃饭开始时,孩子们都吃的很香。这时,只听见一个名叫小宇的孩子大叫:“老师,你看呀,她把这些肉都扔在我的碗里,”老师回头一看,只见倩倩把自己碗里的一些小肥肉都放在了小宇的碗里,见老师来了,倩倩低下了头对说:“老师,我要吃瘦肉,不要吃肥肉。”老师就问:“那肥肉给谁吃呢?”倩倩不情愿的看了看她的老师,又看了看旁边的小宇说:“在家都是我奶奶吃肥肉的。”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关心其他的人。这除了父母、长辈的溺爱之外,和他们的生长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现在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玩法已经变得大不相同了。一是玩耍的时间变少了。很多孩子课余不是上学习强化班就是去学习各种技艺,如果时间表不相吻合,孩子们就不能在一块玩耍;二是过去的孩子常在公园、空地或路边成群结队地玩耍,而现在的孩子却不能这样了,因为现在既没有空地,路边也不安全,去公园又有遇上交通事故的危险。所以孩子们便不能聚集在一起,也就是说,大家在一起玩的机会变少了。结果,大多数孩子课余便以在家看电视、玩游戏机、看漫画书来消磨时间,缺少了孩子之间的沟通合作,也就缺少关爱他人的一颗心。

因此,作为孩子的父亲,要培养一个健康,富有爱心的孩子,就要给孩子们一个环境,给孩子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点拨,不断强化,逐步培育孩子关爱长辈、关爱父母、关爱伙伴……

首先,要培养孩子对长辈要有礼貌,有些孩子不知怎样对待长辈,一见了长辈,就缩头缩脑地躲着,或者当着长辈的面,连大气也不敢出。做父母的,应该自己先对长辈行礼,给孩子示范;并称赞有礼貌的人,使孩子知道有礼貌的荣誉,喜欢去行礼。倘若孩子遇见了长辈,还是不会行礼,父母可轻轻地在孩子的耳边提醒他,不要当着长辈的面,逼他去行礼。更不可当着长辈的面,骂他“饭桶”、“废物”等难听的话。因为孩子一时不留心便受到父母的责骂,以后再遇到长辈,更不愿意去行礼了。

其次,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孩子父母间经常争吵、谩骂甚至打闹,孩子时常处在恐惧、忧郁、仇视的环境里,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关心别人。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相互体贴。

第三,教育孩子要帮助父母做事,父母要培养孩子在家庭里做点事情,如整理东西、洒扫庭院等轻便工作。有些父母,看见小孩做事,生怕他做不好,而且嫌他做得太慢,就不要他做。从成人的眼光来看,小孩子做事是不如父母做得好、做得快;但从小孩子方面看来,不让他做,他便不能得到做事的经验了。

第四,教育孩子将自己融入集体中,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关心集体,为集体出力,将自己融入集体中去接受锻炼和提高。特别应该用孩子身边的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榜样教育孩子,因为,对孩子有亲切感的榜样,孩子才易学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