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俄罗斯伟大的作家遥在从事文学创作44年的生涯里,高尔基创作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被称为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
《童年》主要描写了高尔基幼年时期的生活。父亲的病逝让年幼的高尔基跟随母亲和外祖母投奔到尼日尼市的外祖父家。外祖父家是开染坊的。家里人口多,除了外祖父和外祖母,还有两个舅舅、舅妈、表姐和表兄们,但是高尔基无法融入他们的生活,也不喜欢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那种家庭氛围。沉闷压抑的生活和随之而来的孤独感使他过早地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善良、温和而坚忍的外祖母成了他童年生活,甚至曰后生活的精神支撑。就像外祖父和外祖母截然不同一样,外祖父和外祖母所信奉的上帝也完全不同。外祖母对生活的无限爱意使她的上帝也是仁慈而温情的,这一切都赋予了童年的高尔基面对艰难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当然,外祖母的那些丰富而生动的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也润泽了高尔基幼小的心灵,让他在乏味沉闷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并从中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在人间》记叙的是母亲死后,少年高尔基离开外祖父的家到外面去谋生的经历。高尔基在鞋店当过学徒,在亲戚家干过杂活,在轮船上做过洗碗工,在圣像作坊学过艺,在市场当过监工,等等。在不同的行当中,高尔基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院有虚伪的店铺老板和伙计,有势利的家庭主妇,有喜欢算计人的跑堂,有捉摸不定的木匠,等等。当然,其中也有关心过、爱护过他或者给予了他某些人生启示的人,例如厨师斯穆雷,司炉工雅科夫,裁缝的妻子,玛尔戈王后等等。与此同时,高尔基也亲眼目睹了各种不同的人生形态和生活方式:有麻木的,有愚昧的,有堕落的,也有困苦的,等等。初涉人世的高尔基常常感到困惑、无奈和迷茫。所幸,这时他喜欢上了读书。虽然喜欢读书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但是书本就像童年时候的外祖母,从各种书里,高尔基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了解了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另一种生活,同时也获得了在现实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我的大学》讲述的是高尔基怀着上大学的梦想来到喀山的生活经历。虽然他上大学的梦想终究破灭,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高尔基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段人生经历中,高尔基遇到了另一种类型的人,这些人有改造旧有社会、建设美好的新生活的理想和愿望。例如冒着生命危险印刷革命传单而最终被捕入狱的古里,以开杂货店和面包铺的菲薄收入来帮助他人的杰连科夫,在农村组织农民成立果园合作社以对抗富农的罗马斯,还有一群喜欢高谈阔论的激进的学生。这些人在不同程度上使高尔基朦朦胧胧地产生了对革命的神圣事业的向往,并影响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道路。此外,高尔基在克拉斯诺维多沃村的人生经历,使他对农民和农村的生活状况有了直观的了解,这在另一个层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和他的“大学”生活。
可以说,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以自传体的形式不仅叙述了作家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和人生体验,而且写出了俄国社会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生活状况、发展变化以及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这三部曲既是作家的成长史和心灵史,同时也是俄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