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希望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别人喜欢自己、信任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常常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习惯、兴趣爱好等等,以便适应社交的需要,使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然而,这种自觉的自我改变并不意味着要使你变成另外一个人,变成一个模仿或迎合别人口味的“演员”,甚至故意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或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掩盖起来,完全放弃自我内在的气质,把自己变成社交场上的面具。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它不仅使你失去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且一旦别人识破你的做法后,会使你适得其反。有的人强迫自己走在人群中要昂首阔步、气势逼人,在跟别人握手时过分用力,跟别人谈话时要死死盯住对方,为了表示自己有幽默感而夸张地哈哈大笑……如果你真的这样故作姿态的话,那就会变得滑稽,让别人觉得讨厌,自己也感到别扭。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保持你原有的个性和特质,塑造一个真我。内在的气质是最宝贵的。一个真正懂得与他人相处的人,绝不会因场合或对象的变化而放弃自己的内在气质,盲目地迎合别人。你要作为你自己出现,而不是作为别的什么。我们时常发现一些人,他们总觉得自己本来的面目不如别人于是随着环境、对象的变化而不断改换自己,结果弄得面目全非。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并不等于要使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或标新立异,甚至明明知道自己错了或具有某种不良习惯而固执不改。保持真我,是保持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健康的个性。那些具有个性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会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独有的一切,包括声调、手势、语言等等。
33.学会赞赏别人
对他人发出一番赞美之辞,不仅是社交中的成功秘诀,同时也能唤醒人的潜在力量,提起人的自尊心,从艰难困苦中超越出来。现实生活中需要赞美的场合很多,赞美对自己、对他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赞美使对方感到愉快,自己也心境开朗。遗憾的是人们对于司空见惯的事太不注意,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需要,更没有意识到你的一番赞美之辞,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心理,从而又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这个人的信赖与友情。
莎士比亚说过:“我们得到的赞扬就是我们的工薪。”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别人“工薪”的支付者。你也应该慷慨地把这种“工薪”支付给应得的人。我们平时听到的最多的牢骚是什么?不是“太累了”或“太苦了”,而是“干了这么多,谁也没有说个好字”。这类似的牢骚很能说明一个问题,即人们需要得到“工薪”,而应付“工薪”的人又太吝啬了。
有人说,赞扬是一笔投资,只需片刻的思索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报酬。这话有些道理,但似乎又含有太多的实用主义的味道。赞扬不应该仅仅为了报酬,它还是沟通情感、表示理解的方式,如同微笑一样,也是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马克·吐温说:“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们能活上两个月。”
这里所说的赞美,是指诚心诚意、真真实实的赞美,而不是虚伪的应酬话,也不是言不由衷的阿谀之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给人以诚心的赞美,有些人就是不肯赞美别人,他们的理由是:
①第一次与人接触,关系还比较生疏,对人家的情况不大了解,如何对人家表示赞美呢;
②有的人因为成就大,获得的评价很高,我们没必要当面再去称赞一番;
③第一次与异性交往,尤其是面对一位年轻漂亮的女郎,尽管觉得她是个美人儿,可如果我嘴里说出赞美的话,人家会认为我居心不良;
④有的人太普通了,还有许多毛病,实在不怎么样。就算有点可取之处,但也不过是些琐碎、细小的事情,对这种人表示赞扬没什么意思;
⑤对于服务人员,没有必要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服务很满意,因为他们做得再好,也是为了赚我们的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理所当然,没必要再对他们表示满意和感谢;
⑥关系要好的人,彼此间早已相知,何必还要表示赞扬?对方从不怀疑我对他的感情和信任,似乎再没什么必要表示自己对他的喜爱和赞赏,弄不好反倒显得生疏;
⑦对于领导者,我不可随便表示赞扬,因为是上司,确实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对他尽说好话,别人发现了岂不要说我溜须拍马、讨好领导吗?
许多人为什么会这样想问题?主要是因为:
①不理解赞扬的意义,或是主要从庸俗的角度来理解,似乎只有有求于人或巴结讨好人才会有意识地给对方戴几顶高帽子,而心地坦诚、作风正派的人不必要搞这一套;
②因为没有掌握赞扬的艺术,怕自己说错话,或是曾经赞扬过别人,但效果不佳,因而便误以为赞扬没什么价值;
③由于心理不平衡,有嫉妒心和虚荣心,便对职务和成就比自己高的人不肯赞扬,而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又不屑一顾;
④老实巴交,为人拘谨,不好意思对别人表示赞扬,同时又顾虑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怀疑和不好的看法;
⑤只想自己需要别人的赞扬,而从不考虑别人也很需要得到自己的赞扬,尤其是有自卑心理的人,即使多少能想到别人的需要,但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对别人赞扬不赞扬,无足轻重,没什么意义。
应该充分认识到,赞美使人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可以增强个人的自信心。一个人每个小成绩都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就会有信心去尝试更艰难的工作。
3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三国后期,蜀汉在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呈现出繁荣气象,为了抵御曹丕,又恢复了与孙权的结盟关系,接着准备发兵南中地区,平定蛮王孟获的叛乱。
孟获是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在当地颇具影响力,他与朱褒等人结党密谋,趁刘备刚死之机,杀死蜀国派往南中一带的官吏,发动了叛乱,公然与蜀国为敌。公元255年春天,诸葛亮召集50万大军,兵分三路挺进南中。
出兵前诸葛亮征求马谡的意见说:“这次南征,不知你有何高见?”马谡见诸葛亮以诚求教,便说:“我认为南中偏远,道路难行,南中蛮夷狡诈多变,以武力征服不了长久的安定。自古以来用兵之道讲究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最佳之策是从心理上将他们征服,这样就可以保证长治久安,免受刀兵之苦了。”诸葛亮听后赞叹道:“真是与我不谋而合啊!”
孟获得知蜀军已进南中,就率军前来迎战,但见蜀军军容不整,战旗杂乱,不禁笑道:“都说诸葛亮善于治军,用兵如神,今天看来不过如此。”两军对垒,蜀军中冲出王平与孟获交战,岂料不过十几回合,王平就露出败相渐渐不支,虚晃一枪,调转马头向后败退。孟获见王平如此无能,催马紧追。追赶出十多里,忽听得杀声四起,蜀军冲出四面伏兵,将孟获人马团团围住。孟获指挥兵士拼命冲出包围向山谷逃窜,道路越来越陡峭,无法再骑马,孟获只得下马向山坡上跑去。刚刚爬到半山腰,忽然又是一阵冲杀声,原来蜀军的一支伏兵正在这里等着孟获,这回无路可逃了,孟获被蜀军活捉。
军士将孟获押进诸葛亮的大帐。诸葛亮问道:“蜀国待你们很宽厚,你们不安居乐业,却要反叛,知道罪过吗?现在你已被活捉,还有什么可说的!”孟获说:“我一时大意,才被你们抓住,不能算输。”说完诸葛亮带他参观军营,然后问道:“你的人马能与蜀军较量吗?”孟获见蜀军阵营整齐,士气旺盛,心中暗自佩服诸葛亮治军有方,但话语仍然很强硬:“我并不是被打败的,不过,是一时大意才被捉住,如果真打硬拼,我可以战胜你们。”
诸葛亮笑道:“你要是不服,我可以放你回去。”盂获说:“你要是放了我,我会重整兵马,再次交战。那时再被你捉住,我就服了。”诸葛亮让人摆上酒肉招待孟获大吃一顿,然后将他送出营去。
孟获回去后整顿一番兵马,再次交战。他派出两员战将与蜀军交战,结果又大败而归。因为这二人是上次被俘又放回来的,孟获疑心他们归顺了蜀军而故意败阵,就欲将二人杀掉。两位战将见事不好,趁孟获不备,带人将孟获捆绑起来,送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对孟获说:“我们曾有言在先,再被我抓住就服了,现在还说什么?”孟获仍然不服说:“这次是我的部将叛变了我,而被抓住,并不是你的人抓住我的。”诸葛亮笑道:“好,我再放你一次,如果再被抓住,你又怎样呢?”孟获说:“下次被你抓住,我就向你投降。”
诸葛亮又将孟获款待一番,然后放他回去。
过了几天后,孟获的一位部下将领,带领几十名兵士送来许多金银珠宝,并告诉诸葛亮说:“我们大王十分感激您的不杀之恩,知道不是您的对手,准备投降,让我先来一步,向您说明情况。”诸葛亮知道这是孟获在耍诡计,但不露声色,装作信以为真,备下丰盛的酒席,招待这些南兵,席中诸葛亮命人频频劝酒,结果这些兵都喝得大醉。
半夜时分,孟获率兵前来偷袭大营,不知诸葛亮早有准备,结果又被擒获。
诸葛亮又问孟获说:“这次可是被我的人抓住的吧?你还有什么不服气?”孟获说:“这次是我用人不当,才误了大事,还是不能让我服气。你如果再放我一次,我会准备充分后再与你交战,再被你抓住,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到时我会主动向你认罪投降。”诸葛亮说:“好吧,下次你要准备妥当后再来交战。”然后,又将他和那些南兵一同放回去。
盂获连续三次被抓获,诸葛亮料到这次前来交战不会像前几次那样轻敌了,于是改变了战术,首先将蜀军军营寨迁到泸水南岸,命令士兵孟获来时不准出战,然后命大将赵云等人,率人马绕到孟获后方,准备采取两面夹攻的战术,击败孟获。
孟获这次带领十几万兵马,士气旺盛,大有一决死战的架势,却看到诸葛亮将营寨迁移。只见营前战旗招展,并不见蜀军出战,一时不知诸葛亮又是用的什么计策。有了前几次的教训,孟获也变得谨慎起来,未敢轻举妄动,就这样和蜀军对峙了两天。
第二天,突然间狂风大作,天色昏黑,孟获正待命令将士严加防范,忽然看见蜀军军营中冲出大队人马,向南军杀来,孟获急忙带兵迎战。这时赵云带领蜀军又从背后杀来,孟获受突如其来的两面夹击,一时难以招架,队伍大乱,失去了控制。孟获带领少数人马向东面山谷逃去,刚刚逃出谷口,见后面没有追兵,孟获松了一口气,放慢了速度,准备稍作休息再行。这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几十个人缓缓而行。孟获定睛一看,原来是诸葛亮等人,孟获大喜,对兵士说:“这正是消灭他的好机会。”说完冲了过去,还未等靠近,连人带马都掉进了陷阱。蜀军兵士将孟获拖出来,用绳子捆绑后,押到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看着孟获说:“这次该没什么理由了吧!”孟获说:“你用奸计擒我,算不得英雄!”诸葛亮怒道:“你三番五次被我抓获,总是强词夺理,分明是怕死!”说完假意命令士兵将他推出去砍头。孟获并不怕死,见诸葛亮要杀,哈哈大笑道:“我谅你也会再放了我,下次我定能战胜你。”诸葛亮并不想真的杀了他,不过是试试他的胆量,又一次将孟获放了。
第七次,诸葛亮将孟获引入两个狭谷中,然后两头堵截,在山中放起大火,孟获的南军被烧得大败,蜀军再次活捉了孟获。
孟获被押到蜀军大帐,兵士为孟获松了绑,并说:“丞相有令,不想再见到你,你可以回去,重新整顿人马,再来交战!”
孟获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说:“我被丞相七擒七纵,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我虽然是蛮人,也懂得知恩图报,怎么能不知羞耻呢?”说完带着众人向诸葛亮跪地投降,表示永不反叛,效忠蜀国。诸葛亮上前将孟获扶起,说:“这样做就对了。”
诸葛亮将孟获请进大帐,摆上丰盛的酒宴,对他讲了许多道理,然后将他送出军营。
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意在安定边寨,扩大疆土,免除征战之忧。此后诸葛亮任命孟获为蜀国的官员,全权管理南中地区。
从此,南中一带安定了,农业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如果诸葛亮不为长久之计着想,忍耐不住急躁,必然不会“七擒七纵”,可能在孟获第一次被擒后就将他杀了。平定南中倘若不采用攻心战,而大开杀戒,必然要将叛军逼至绝境,也就只能拼死求生。尽管数十万蜀军完全可以击败叛军,但势必大动干戈,造成伤亡,而且不能根治祸乱,这就是压而不服,诸葛亮也就无法集中精力对付曹魏。
35.君子成人之美
能使天下人都归服,是智慧的最好运用。
孟子说:“尧把需要舜这类的贤人当作自己的忧虑,舜把需要禹、皋陶这类的贤人当作自己的忧虑,农民把百亩田地耕作不好当作自己的忧虑。把财物奖赏给他人就是恩惠,把美好的品德传授给他人就是忠诚,为天下推荐贤才就是仁义。所以把天下委托给他人容易,为天下寻求贤才就困难。”能为天下选得人才的人,不仅要使一人归服,而且要使天下人都归服,使后代人也归服。
要想取人,就要运用智慧,成人之美,称人之善。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则相反。”又说:“毁人的善以为善,狡奸怀诈以为智,希望他人出过错,耻于学习又羞于无能,这就是小人。”称赞人的长处,成就人的美德,都能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喜悦。
掠人之美,作为自己的美;贪人之功,作为自己的功;窃人之善,作为自己的善,这都是应该严格警戒的。颜之推说:“凡是有一个字可取于人的人,都要显示他称赞他,不能偷窃他人之美作为自己的美。”李翱说:“古代的君子,对于他人的善,害怕不能知道;既知道了,又耻于不能称赞他;能称赞他,又耻于不能成就他。”
要想做到这样,就得依靠大功力、大涵养,并深深地体会到我称赞人们,人们也会称赞我;我成就他人,他人也会成就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哲理。要成人之美,就要善于推举人,善于成就人。成就他人之美,也就是说他人有计划、有图谋、有事业、有作为、有请求,只要我力所能及,都给予支援、同情、帮助,促使他功成业就。千万不可你为你,我为我,不肯为他人出力量、出财物,袖手旁观,让他去自生自灭、自成自败。
要想到他的成就,就像我的成就,他能立,就像我的立,这就是为天地间造成人才的大度。推举的人不及我,推举之后要使他赶上我,再使他超过我,即使居我之上,也没有嫉妒之心。这时候,千万不能再产生嫉妒人才的心理。
为天下举才,就要为天下惜才,这只有大德大仁的人才能做到。从领袖人物的角度来说,更需要这一点,把为天下选拔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件事来做。鲍叔牙推举管仲,致使齐桓公称霸天下。管仲病时,桓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他。管仲因平常没有留心接班人,而无言回答。桓公以易牙、开方、竖刁来问,管仲说:“易牙为了适应君主而杀子,没有人情,不能用;开方背亲而事君,也没有人情,不能用;竖刁白宫以事君,同样没有人情,同样不能用。”
桓公死后,就得到身死不葬的下场,齐国的霸业也就坠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