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用人的11条准则
220700000019

第19章 让员工拥有最好的工作环境

第四章第二节让员工拥有最好的工作环境

到过微软总部的人都会感到,这与其说是公司,不如说是一座大学。这里没有高楼大厦,30多座建筑都建得比较低。公司的年轻员工们骑着自行车上班,可以一直骑到走廊里。总的每一位员工都有一间自己相对封闭的办公室,在那里,无论是开发人员、市场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可以保持个人的独立性。

这种工作环境体现着微软崇尚高度独立的企业文化,且能做到对员工的挑战和考验。公司的每一座办公地点都有X型的双翼和各种各样的棱角,使每个办公室的窗户增多,员工可以很好地欣赏附近的风景,但也只有聪明的人可以在这复杂的过道中找准自己通过的路线。

1985年初,比尔·盖茨和谢利决定将微软公司搬迁至华盛顿州的雷德蒙,以适应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公司购进了一所完整的社区公园,面积足足有260英亩。公司的建设开始于1985年4月。整个设计与其说是一处商业公司,不如说是一座风景优美、名副其实的大学校园。在那里总共耸立了22座高楼,其总高度相当于一座60层的摩天大楼。整个建筑群组成一个X形,中间有着巨大的空间。办公楼周围有池塘、喷水池和一片片绿地,片片碧草如茵,条条曲径通幽,全部建筑掩映在翠绿的树丛之中。

这样的环境对于微软公司的员工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在搬迁到新址时说:“我们有意营造校园般的感觉。我们基本上只选用年轻小伙子,他们很多人没有离开过家,最远的就是考上大学,而我们搬迁使他们几乎横穿美国。怎样使他们过得舒坦些?他们未必愿意外出或热衷于各种社交活动。他们不会很轻易地外出结交朋友,又不想参与当地的五花八门的活动。况且,我们公司需要这些年轻人精力集中地工作,所以,我们想让他们有个舒适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有归属感,这样的工作气氛会使人更感到亲切。”

在公司的建筑物内,技术景观无处不在,公司给员工都配上一间办公室,每间办公室的窗户都面对树林,把园区周围的街道都改为微软大道,再看公司内部,所有的电脑都连成局域网,可进行内部的电子通信。比尔的办公室比其他办公室大一倍,办公桌上放着一台IBM公司生产的AT型个人电脑、一台麦金托电脑和一台康派克手提电脑。如果有人在园区内漫步,一定会认为这是一所大学的校园,而非公司。

比尔·盖茨为了让员工工作时尽可能感到地舒适、高效和心情愉快,他精心布置公司的办公环境,尽量把公司布置成家的模样。

微软有许多办公室,而不是小隔间。几乎所有的专职员工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兼职员工和暑期实习生则公用一间不能独有的办公室。不过即使这样,你也极难找到一间分给两名以上员工的办公室。

员工们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完全归他们所有的空间。他们可以关上门,打开音乐,调好光线,然后再工作。由于员工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环境,他们就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办公了。

办公室是自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把沉重的金属招贴画贴在墙上,把火山灯放在写字台上,把Dilbert卡通画张贴在门外,只要你愿意。

办公室属于员工而不是公司。在遍布小隔间的那种办公场所,人们总是尽量把自己的小隔间布置得富有个性,但无论怎样,小隔间不属于自己,他们只是在公司设计的场所里面工作而已。而在微软里,办公室就是你的,而不是公司的。

除了高级设计师(最高级别的程序员)和高级副总裁的办公室规格加倍外,其他员工的办公室规格完全相同,这样就省得有些人一被提升就耍弄小伎俩。安排家具也一样。所有员工,无论职位如何,都从同一张目录中选择家具。

微软也尽量给办公室安装窗户。因为虽然西雅图的天气总是多云少晴,但人们还是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对于新鲜的空气和阳光,谁都会有强烈的身心双重需要。

许多计划者和建筑设计师都说,给大部分人安装窗户,理论上不可能实现,显然这些人从未去过给每个房间都设计了窗户的大饭店。不过,安装窗户也符合家庭式办公室的设想原则。事实上,没有谁的家庭式办公室不带窗户的。

可见,微软也采用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来吸引人才。

有人这样描述上海微软(中国)全球技术中心:这是一帮不知疲倦的家伙,无论凌晨1点还是正午12点,任何一个工作日或者休息日,在全亚洲13个最重要的国家和地区,甚至美国和欧洲,只要一通电话或者一封E-mail,他们会为你解决所碰到的一切麻烦。他们来自于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公司,他们的基地设在上海,他们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400人的团队;他们领头人的名字叫做唐骏。他们是——上海微软全球技术中心。

“遮住门口的标志,上海徐家汇美罗大厦24层的办公区更像一个大学生公寓。走廊上贴满了各种涂鸦水笔画,戴耳环的年轻人,每张桌子上的长毛绒玩具、明星或者女友照片和卡通玩具,提供无限量免费食品的餐饮室和舒适的休息室,如果没有随处可见的显示器提醒,你不会想到,这就是刚刚提起过的同一个地方——微软除美国之外的第一个全球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