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用人的11条准则
220700000018

第18章 不以穿着打扮衡量员工

第四章准则四鼓励员工张扬个性

比尔·盖茨有着一张长不大的娃娃脸,许多竞争对手就是被这个外形清瘦、头发蓬乱的大男孩那张诱人上当的面孔所迷惑。尽管比尔·盖茨看上去像个仓库保管员,但他却成了一个令人敬畏的商业巨子。他喜欢舒适地坐在电脑前,一边吃比萨饼、喝可乐,一边彻夜不眠地编写电脑程序。

微软内部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人。"接触过他的微软(中国)公司的员工说:“他让人一见着迷。缘于他的天才睿智,也缘于他身上的光环。"天才的一切,又缘于不屈不挠的努力,缘于他保持的真性情。

如果微软的员工都会不约而同地用“爱"这个词给予鲍尔默的话,对比尔·盖茨则是“崇拜"。

比尔·盖茨在用人上也强调以人为本,他保护员工的个性。

第一节不以穿着打扮衡量员工

对微软的员工来说,着装规定是不存在的。高科技公司一向以穿着文雅的职员而闻名,但微软却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事实上,微软在它的网页上坚持说他们甚至不会介意你穿什么去参加他们的面试。当然,穿着是因场合而异的。

在微软人眼里,在一个可以不打领带、不必西装革履的企业氛围里面,员工的思维会更活跃,工作气氛会更轻松,创造力会更强。比尔·盖茨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因为一双鞋而把一个时髦但非常优秀的员工弄得死板而没有生气,这是不划算的。就像一位男士,他可能不喜欢用领带束缚脖子,但他喜欢创新和努力地工作,那么老板会选哪个?要他用领带卡住脖子,同时卡住创造力和想像力;还是留住创造力和想像力,放松他的脖子?以此类推,对于一位女士,是在束缚她的脚的同时,束缚住她的工作热情和活力;还是放松她的脚,留住她的工作激情和魅力?企业文化贵在特色和效果,而不是盲目追随所谓的潮流。

在网上有一篇题为“我的那条从未用过的领带”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小伙子到微软求职的故事——

俗话说:“女人不嫌鞋多,男人不嫌领带多。"遗憾的是,至今我仅有一条领带,蓝色带小花的“易拉得"。在微软的6年来,它一直没有机会派上用场。有次差点就用上了,但它最终却阴差阳错没能出来露脸。

第一次是在1995年2月,春节放假刚过,我被通知来微软面试。那时微软在我脑子里的概念不外乎是DOS60和Windows31,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但毕竟这是一家外企,我还是把领带找了出来,当时的微软测试中心(R&D的前身)位于中关一片老居民区内,就在科学院第一招待所(简称一招)。我从小在那片居民区长大,知道那个六七十年代建的小楼不会是个高级地方,所以只是把领带放在衣兜里备用。

事实比我想像的还要糟很多。当我毕恭毕敬走进微软的时候,我意识到不戴领带是多么的明智,“一招"乱得就像早期的中关村电子配套市场。

还没等我的心情完全变坏,微软式的面试就开始了。我被6个人问了一堆奇怪的问题以后,很快成为了微软的一员。第一天上班,我很荣幸地发现没有桌椅,只领到了一张开会用的木制长条桌和一个有点瘸腿的转椅,此外就是一台486/33的兼容机和一个文件夹(里面是spec),还有一本掉了皮的Word60英文手册和一大摞软盘。我的微软测试员生涯就从一张张插软盘的动作开始了。

第二次是1996年,Windows95中文版发布会在故宫举行,我有幸被邀参加,于是我又想起了我的领带。我早早到了故宫,可不久就刮起了大风,初春的北京天气还挺冷。那天主席台布置在花园的戏台上,大风中坐在台上的贵宾们被冻得瑟瑟发抖,其中就有当时微软的亚洲区副总裁Charles Steven。我披上大衣,竖起领子,领带是不再需要了。搬到开源写字楼以后,办公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旧很少有人打领带。后来我知道了这是微软的传统,在哪个国家都一样。1996年1月,我第一次去西雅图总部出差,又验证了我的猜测。更使我惊讶的是:在那里大冬天很多人还穿短裤!如果说我们在“一招"穿短裤是不得已,而在西雅图,恐怕他们是肉吃得太多了。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笑话,说的是一次IBM和微软要举行谈判,为了缓和气氛,IBM的人特意去商店买了牛仔裤和T恤,而微软的人也特意穿上了西服,打上了蹩脚的领带。我挺欢这个故事。其实微软成功和伟大之处,就在于一群普通的员工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努力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