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章 印度独立
没有人怀疑印度在独立的道路上走过的是一条非暴力道路。
在他们选择这条道路之前,他们身后留下的是一条充满着斑斑血迹的曲折小路,在他们选
择这条路之后,他们也不相信在他们的行程中不会流下相同的印记。
但他们没有反顾,只有前进,直至终点。
反压迫圣战 非暴力斗争
印度,这个素来以“遍地是黄金和香料”而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天堂”的文明古国,在
史发展到16世纪末的时候,仍然没有失去它在西方人眼中的魅力。尤其是当达伽马
打通了欧洲与印度的海上通道后,这个迷人的曾经远在天涯的乐园,陡然间变得近在咫尺了
。
从中世纪宗教的压抑下刚走出不久的欧洲人,似乎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富于欲望和野
心。他们在先进文明的支持下,轻轻敲响了印度这扇古老的东方大门。
公元1757年,一个值得载入历史的年代。英国人在印度内奸的配合下以3000士兵战胜了7万
印度人,孟加拉沦为殖民地。公元1849年,在一场规模空前的战斗中,英国人战胜锡克人,
兼并了旁遮普,整个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
但在英国人不遗余力地推进他们的扩张计划的同时,印度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
在印度这个处处渗透着宗教思想的国度里,宗教具有巨大的力量。当印度人民开始拿起这件
武器的时候,反对殖民者的斗争才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1905年到1908年,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高潮
时期。从孟加拉的反分割斗争开始,很快发展成为全国运动。无数工人和知识分子走上了战
。这场运动虽然没有形成大规模武装起义。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强烈地唤起了印度人的独立意
识,使印度人更加团结起来,以更有效的方式对付加在他们头上的枷锁。
跟其他国家的反抗压迫的斗争一样,印度人民选择的是一种暴力的硬对硬的斗争方式。但在
英国殖民当局的铁腕统治中,暴力斗
争似乎换来的仅仅是鲜血和教训。独立的道路在何方?印度人民陷入了迷茫和无奈之中。
任何抵抗运动,总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方式,在不同阶段不同的方式占着主导地位。当武装起
义等无数激进的对抗措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同时,非暴力斗争的主张也渐渐地兴盛起来。
尤其当武装斗争在高压政策中陷入万般无奈的困境时,非暴力斗争更成为人们选择的目标。
宗教与争取独立斗争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非暴力方式的生命力。
在宗教的作用下,人们坚信,他们的虔诚将感动万能的神,从而拯救他们于水火之
中。
文学巨匠泰戈尔在非暴力领域的加入在更广泛的空间推进了这种斗争方式的传播。他虽然不
是政治领导人,但他在国内和国际的深远影响使得他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千百万印度人的
榜样。他在唤醒民族觉醒方面所作的贡献丝毫不亚于他对文学的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印度被英国人掏干了最后一个英镑,而英国早把在一战开始之初对印度
的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印度人终于对英国人彻底绝望了。
印度,到了一个需要强硬的领袖的时代。
圣雄甘地 拯救印度
就在这时,圣雄甘地扬起了一面大旗,他使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像大火一样燃遍了印度。
甘地于1869年出生在古吉拉特的一个土邦的中层家庭中。他的家族是一个恪守教规的虔诚家
族。反对暴力,禁止杀生,这对甘地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幼年的甘地便信奉印度神
话中的两位圣哲。一位代表诚信,一位象征牺牲,这种信奉一直到他死去都没有改变。
1892年,甘地结束了在伦敦3年的法律学习,返回了印度,不久有公司请他到南非去办一件
诉讼案。
正是南非之行,迫使甘地走上了非暴力斗争之路。1915年,甘地回到了多事之秋的印度。
回到印度之初,他的思想是主张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也即希望通过非暴力斗争去感化英国
人,从而让英国人改变对印度的态度。
但他的合作梦想在现实的残酷事实面前一点一点破灭。后来,
甘地真正地对英国人绝望了,他在大声谴
责英国人“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的同时,鲜明地扯起了不合作大旗。
甘地主张通过斗争让“政府瘫痪,迫使它实施正义”。这一主张大大拓宽了他原来单纯非暴
的范围。他说,不合作是在更大范围内坚持真理。他提出“爱你的敌人”。既然是敌人,首
先应当是不合作的,应当与他斗争的,但斗争的方式应当是爱,用不合作的方式使他们警醒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在第一次全印基拉法大会上得到了接受,这个穆斯林组织决定从1920
年8月1日正式实施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放弃荣誉称号,抵制立法会议,抵制法庭和官办学
校等。甘地的不合作思想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和拥护,也得到了上层知识分子和激进
的政治家的支持。
1921年,甘地已被指定为领导不合运动作的惟一掌权者。他在一个地方试着开展了不合作运
动。
但愤怒的示威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在乔里乔拉村同警察发生了冲突,一把大火烧毁
了警察所,22名警察死于非命。主张非暴力的甘地目瞪口呆,宣布撤销运动,他自己也被投
进了监狱。
1924年从监狱出来后,甘地把运动主要放到了抵制英货、推行自产上。
他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规模空前的自纺运动,他自
己在家里竖起了一个自纺棉纱的手摇纺织机。无数的人响应他的号召,整个印度用纺车浑
浊的吱嘎声传递着他们的不满与信心。
甘地不怕坐牢,
在被监禁一次后,于1932年又一次被投入监狱。他在印度的监狱中前后度
过了2100天。但他仍然无所畏惧,说:“对我来说,监狱是圣堂。”
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使国大党产生了坚定的信心,无数人民给了他们力量。在1929年前争取
治的希望落空后,国大党提出了更彻底的目标——完全的独立。
国大党主席尼赫鲁于1929年12月31日夜鸣钟响时,升起了印度国旗。1930年1
月26日全印度庆祝独立节。这成为印度争取自由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甘地也开始了他的更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和平抵抗运动。他置政府的食盐法禁令于不顾,于19
30
年3月12日,率领约79名信徒,经过24天,行程385公里,走到孟实以北的丹迪,决定在这儿
制造食盐。在整个行程中,甘地受到了人民近乎狂热的欢迎。成群的人聚在被清扫得一干二
净的道路两旁,当圣徒们经过时,花瓣飞扬,人们垂首下跪。单说这次胜利的行进也使整个
印度更加富于斗争精神。当局对甘地的抵抗运动无计可施,只得采取妥协办法,于1931年3
月5日签订了有名的《甘地—欧文协定》
。
这次卓有成效的运动极大地唤醒了印度人民独立意识,也使得印度独立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被
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动广泛的群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使国大党穆斯
林组织和英国人都相信,印度独立,已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印度内部复杂的矛盾此时已愈加明显。在甘地被捕后留下的政治空间中,国大党与穆斯林组
织相互攻击,互不妥协,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教徒之间的流血冲突不断发生。整个印度又陷入
到宗派纷争之中。英国人逐渐对印度国内纷繁的局势丧失了信心,不准备在这儿长期染指
。1946年2月18日,皇家印度海军新兵又因英国人的某一阴谋败露而发生哗变。英国人,对
于印度国内的统治已实在无力支撑下去。
终于在1946年2月19日,英国首相宣称将 “与印度公认的领袖们协力,以促成印度完全自治
早日实现”。在印度国内日趋尖锐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对立中,英国政府于1947年2月20
日作了一个重要的声明,宣布最迟在1948年6月退出印度。
6月3日,蒙巴顿在广播中发布了印度人民为之奋斗了两个世纪的历史性公告。这便是“政权
移交办法”。
1947年8月15日,政权正式移交,庄严宣告了印度的独立。印度人民终于以巨大的牺牲精
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赢得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