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221400000062

第62章 用苦难铸造欢乐的音乐天才贝多芬

第61章 用苦难铸造欢乐的音乐天才贝多芬

在古往今来所有的音乐家当中,莫扎特是第一个天才,而贝多芬则是第一个伟人;莫扎特是

天之骄子,从天而降,贝多芬则是大地之子,升入苍穹。

从贝多芬的不朽乐章中,我们可以时时感受到与命远抗争的力。它们充满力量、热情庄严,

让你如醉如狂,无比振奋。贝多芬把海顿所奠定的古典派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达到

了艺术的顶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创造出不朽音乐的大地之子,却是一个命运的失宠儿。贫穷、残废、孤

贯穿他的一生。这样一个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望子成龙求教名师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降生于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

贝多芬的祖父在宫廷乐团工作过,他的父亲在宫廷乐团担任男高音歌手,生活放荡不羁,母

亲是女仆。

贝多芬的人生之初就开始了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培养成

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羽管键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关在一起。但

他父亲的教学毫无计划,没有耐心,但极其严厉,甚至在三更半夜把小贝多芬从睡梦中叫起

练琴。即便是在这种情形下,贝多芬的演奏水平还是在不断提高。九岁时,贝多芬的演奏已

经达到很高水平。

贝多芬十一岁时加入戏院乐队,13岁时当大风琴手。贝多芬真正发挥他非凡的天分是在

11岁,向倪富学习时开始的。倪富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很快就发现贝多芬潜在的绝顶天

资和超人的音乐才智,便决定牺牲自己的一切,倾尽全部心血来培养他,使他成为未来的音

乐之才。十岁时,贝多芬在剧院担任伴奏工作,同时又当倪富先生的助手,在教堂里弹风琴

。倪富为了引起人们对贝多芬的重视便极力向社会推荐,引起波恩选帝候的注意,选帝候终

于同意让贝多芬到维也纳去学习。

当时维也纳号称“音乐之都”,海顿和莫扎特都在那里。贝多芬在维也纳刻苦地学习,但他

母亲病重逝

世,他不得不返回故乡,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这一段时期,他得到好友布鲁宁一家的无微

不至的关怀,使他暂时得到安慰,继续弹钢琴和手风琴,还拉小提琴和从事教学。

贝多芬的童年是悲惨的,但他对家乡永远保持着一份温柔而凄凉的回忆。

挑战命运投身音乐

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此时的贝多芬的名声愈来愈大,他创作了

许多作品。但他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他渴望继续学习,向艺术的顶峰攀登。1792年

,贝多芬得到了海顿的称赞与鼓舞,于是他决定去维也纳。

在1792年,贝多芬踏上了去维也纳的路途。在这里,青年音乐家贝多芬开始了向着音

乐艺术顶峰攀登的新的历程。

1795年,贝多芬逐渐在维也纳艺术舞台上占

有一席之地,他经常以钢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出,弹奏自己创作的作品,通过开一系列的音乐

会和出版作品,得到了人们的承认。音乐上的成功,随之而来的是荣誉和金钱。

然而命运是残酷无情的。1796年贝多芬16岁的时候,已经发现自己耳聋的症状。到了

1802年,他的病势已十分严重,虽经过多次的治疗,仍不见效。贝多芬有些绝望了。对

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听觉几乎是整个生命,他要靠敏锐的听力来鉴别作品,来欣赏作品。

1802年,在医生的劝说下,他到维也纳近郊海里根施塔特静养。贝多芬希望病情能好转

。然而,事与愿违,他的病情日益严重了。他要向悲惨的命运挑战。在给他的朋友韦勒的信

中,他写

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

美!”

贝多芬的艺术生命进入第二时

期。第一时期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始终没有摆脱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仍然带有传统风格

。但此后,他便完全摆脱了前人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创作特点,作品锵镪有力,气魄

宏伟。

贝多芬以崭新的姿态和炽热的创作激情投入创作,写下了许多名垂史册的不朽杰作。

1804年他创作出雄伟壮丽的降B大调《英雄交响曲》,他还写了献给华尔特斯坦伯爵的灿烂

煌的C大调《华尔特斯坦奏鸣曲》,第二年又写了歌剧《菲德里奥》,同年还写了千古佳作

、充满诗情画意般抒情优美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806年五月,贝多芬和丹兰士?德?勃化施维克订了婚。就在这一年,贝多芬不经过惯

有的拟稿手续,一口气写下《第四交响曲》,这首曲子中充满着幻梦与温柔,蕴藏着他一生

比较平静的日子的香味。爱情给了他的艺术以新的生命力。他还写了自认为他奏鸣曲中最强

有力的、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感悟出来的《热情奏鸣曲》(1807),以及富于幻梦

与神秘气息的奏鸣曲(1809),这都是献给丹兰士的。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婚约毁了

。爱情抛弃了他,他重新陷入孤独。这之后贝多芬还有几次恋爱,但他却始终没有结婚。

一次次命运的打击,不但没有使贝多芬沉沦下去,反而使他变得更坚强。他继续以超人的智

慧和顽强的毅力从事创作。

1808年,38岁的贝多芬完成了第五、第六交响曲。奥法战争结束后,他写了《告别

奏鸣曲》。接着他又写了光辉灿烂的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吞噬苦难铸造欢乐

贝多芬成名和耳聋以后,一改年轻时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的形象,开始完全放纵他的暴烈与

粗犷的性格,整日地不修边幅,钢琴上积满了灰尘,乐谱和书籍散乱地扔在地上、书架上、

钢琴上。对于社会、世俗、旁人的意见,对一切都不顾,所有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第二位

的,他的心中只有音乐。

他对于权贵们尤其嗤之以鼻。这正是贝多芬精神的伟大、高尚之处。他对自己视如生命的艺

术是矢志不渝的,执著地追求,以其全部心血浇灌的艺术之花,来给

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奋进的力量。这是他生活的最高信念和追求。

贝多芬是热爱大自然的,他的故乡——绿草如茵的波恩造就了他对大自然特殊的爱。为此他

创作了《田园交响曲》,还有一部D大调钢琴奏鸣曲也叫《田园奏鸣曲》,大自然的确给了

他许多创作的灵感。

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我们时时感受到强烈的力的震撼,这是他化悲痛为力量在艺术上的

发。他的《第七交响曲》充满着狂乱的激动,它是力和天才的产物。在《第八交响曲》内,

力量不如这样地夸大,但更加奇特,整个作品交融着悲剧与滑稽,力士般的刚强和儿童般的

任性。然而,最激动人心的则是他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它震撼人心,给人一种与不幸的命

运抗争的力。

贝多芬的声望在1814年的维也纳会议上达到了顶峰,在维也纳会议中,大家把他看作是

欧罗巴的光荣。那时,贝多芬创作了康塔塔《光荣的瞬间》,以及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

《惠灵顿的胜利》。这些应时的作品更增加了他的名声,11月这些作品公演。普鲁士皇帝

、奥地利女皇和俄国皇后,还有其它一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都出席了这次隆重的音乐会

。第二年,他又在俄国皇后面前演出,得到了10万元奖金。

贝多芬在音乐的天堂红极一时,但他的生活却是暗淡无光的。

并且他的健康一天不如一天,耳朵全聋了。他听不见自己弹钢琴的声音,不能参加音乐会,

和人们的交谈只能用笔来进行。一连串的不幸使他变得更加孤独、更加内向、更加忧郁。他

痛苦不堪,但命运没使他屈服。

1824年5月7日,他指挥了《合唱交响曲》。这部伟大的曲子赢得了全场一致的喝彩。

贝多芬身体越来越衰弱,他的创作也越来越少。就在这痛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以其顽强的精

神从事于讴歌欢乐。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自由奔放,意义更加深远,他的作品进入了一个

表达绚烂,优美和赞美美好未来的平静气氛。

他的愿望在《第九交响曲》中得以实现。《第九交响曲》即我们所熟知的《欢乐颂》。该乐

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D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

》的第一次演奏时,全场观众几乎为之疯狂。当贝多芬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欢迎,而

当时在维也纳这个讲究礼节的国家里,对皇族的出场,习惯也只用一次的鼓掌礼。

他达到了终生向往的目标,《第九交响曲》的成功为他带来了光荣,然而他还有着未来的计

划:《第十交响曲》、《纪念巴赫的前奏曲》、为葛里巴扎的《曼吕西纳》谱的音乐,为高

纳的《奥德奥》、歌德的《浮士德》谱的音乐,《大卫与扫罗的清唱剧》。这些作品都倾向

于德国的恬静的风格。他写完了最后一部四重奏曲后,心情变得十分愉快。

1826年年底,贝多芬便卧床不起,但他在病床上还在酝酿第十交响曲。1827年,

贝多芬在维也纳走完了他苦难的一生。

三天后举行了葬礼,参加葬礼的人多达两万人。

贝多芬活了57岁。他的57年是充满着痛苦与不幸的,然而他带给人们的却是用痛苦

换来的伟大的艺术珍品。他的交响曲被后人称为“永恒的九部交响曲”;他的钢琴奏鸣曲被

称为“钢琴的新约全书”;而17部弦乐四重奏和歌剧《庄严弥撒》无一不是贝多芬留给人

类的无价之宝。一个不幸的人,一个由贫穷、痛苦、孤独、残废组成一生的人,世界不曾给

予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永恒的欢乐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就了欢乐。

贝多芬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他永远是人类最伟大

而真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