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8种成功心态
221800000015

第15章 归零之后谈学习 (1)

第二章第3节 归零之后谈学习 (1)

1勤奋学习

无论一个人的悟性如何,学习以勤才可能有所成就。至于那些脑子不太灵光、智商一般的人

,则更需要以勤补拙。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入林嘛!早动手,勤动手,将自己的先天不足用

勤补回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就说明了学习中勤的重要性。

如果不勤,王羲之如何能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而其子又如何能写完十八缸水;如果不勤,顾

炎武之名又从何而来。一勤补百拙,早动手早成功。

“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明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物质条件的缺乏,使众人无法得到充分的学

习机?幔愿枰嘌У木瘛M醭湟园锸榈甏蛄愎さ姆绞交袢《潦榈幕幔蚨辛恕?

论衡》;鲁迅破衣褴衫,却毫不吝啬地用卖奖牌的钱去买书;匡衡凿壁偷光更是后人学习的

楷模。

世上最公平的是时间,只要你善于利用时间,有勤学、苦学的决心,那么,达成你的理想就

不是一个遥远的梦了。

我国历史上以勤奋著称的天才举不胜举。

明末清初,我国有一个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和杰出的学者顾炎武。顾炎武七岁进私塾,十

岁跟着祖父读《资治通鉴》、《孙子》及《吴子》等兵书。顾炎武一生中几乎没有一天不读

书,许多重要历史著作,他都能背诵。他还阅读各朝的实录、野史、笔记及天文、地理、诗

赋、词章等,特别注意研究当时的现实问题,搜集和阅读《明十三朝实录》及公文、奏议、

邸报等,甚至连一些州府县的地方志他都仔细研究,重要部分做上标记以便日后再读。顾炎

武读破万卷书,明致各家之精华,终成一代学者。

还有宋代的著名科学家燕肃,他一心探究潮汐规律。虽然在燕肃以前的学者对潮汐成因和规

律有很多的研究,但他们的说法都不一样。燕肃虚心学习前人知识,但他却不满足前人之说

为掌握潮汐规律,对潮汐做出正确解释,燕肃踏遍广东沿海,花了10年的时间实地考察,详

细记录,终于掌握了潮汐的涨退规律,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潮汐随日而应月的正确见解,并

写成了研究潮汐的专著《海潮论》两卷,编绘了《海潮图》一书。

在治学时切忌机械分割已有的知识体系、只学皮毛而丢弃精髓,或是拘泥于已有的知识顽固

不化,不能灵活运用。

读书治学,就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就只能成为一个死啃书的“书呆子”。其实,为人

处世一要学,二要化,三要联系实际,四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就跟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随时随地都在

练,有时用手指在衣服上练,有时在月光下的池边悬肘练,直到玉兔西下。

相传当年王羲之在绍兴兰亭临池学书,苦练了20年,由于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

水染黑了。有一次,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18口水缸说:“学字的秘诀

在这18口缸里面,你把18口缸里的水写完,自然就知道写字的秘诀了。”他的儿子,真把18

缸水用完了,果真练出了一手好字。王献之也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勤是成功之本。勤能补拙,只要不固步自封,将心态归零,勤奋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成就一

番事业。缺少了勤奋,有再优越的物质条件,也很难有所成就。所以成大事者应当具有勤奋

好学的习惯,以此提高自己的判断、分析能力,为成大事打下基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说的是学习需要有一种精神,要有一种勤奋好学的好习惯。因为

学习是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有争分夺秒的精神、不耻下问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作

为一个过程,在古人看来,其实就是一个性格磨炼的过程,是一个完善自我、塑造自我

的过程。人们常把学习比做“书耕”,把写作比做“笔耕”,是说像农民种地一样,不付出

艰辛的努力,是不会有收获的。求学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有一种对痛苦的承受力。比如

,战

国的苏秦因学问尚浅,外出游学狼狈而归,一家人都不理他,因而促使他发愤学习,刺股以

自励,终于身挂六国相印,合纵以抗奏。匡衡人穷志不穷,凿壁借光读书,终以《诗经

》而跻身于朝,官至司徒。屋梁悬发的孙敬、聚萤照读的车胤、映雪苦学的孙康和带经耕耘

的倪宽等都因此受到了后人的赞扬。

古人有如此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天,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感人事例,激励着我们不停地学

习。1995年第9期的《中国青年》刊载了徐世鼎读书的感人故事。报道说,1990年13岁的徐

鼎向国家上缴粮食100公斤,税款26元,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纳税人。同年,由于交不起40

元学费,几乎被乡中学拒之门外。3年后,他又因拖欠学费,险被取消中考资格。但是所有

的这些,都没有打破他的读书梦。

徐世鼎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孩子,父母离异,他跟了父亲。当他考上中学,并向父亲表示想上

学时,冷漠的父亲无情地拒绝了他。为了上学,他向父亲下跪,但父亲不为所动。无奈,他

只有向自己的大姐借钱,大姐只有10元钱,而学费需要50无。他又去找哥哥,哥哥没有钱,

只能陪

他一起到学校苦苦哀求,暂时欠着。学校最后同意了。但父亲却经常逼他退学。徐世鼎利用

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做了家里所有的活,但这并未能使他的父亲感动。半个学期过去了,学

校催交学费,父亲照样分文不给。徐世鼎毅然决定和父亲分家。在生产队的主持下,一亩三

分田,一间泥巴小屋,100多元的欠款和两袋稻谷就成了他全部的家产。年仅13岁的他心如

刀绞。

农闲时,他每天5点钟起床,做完家务,6点赶到学校上课,下午赶着在放学后到田里去做活

;农

忙季节,他请假在家打谷施肥;假期里,他外出打工、扛木头、拉竹子、运砖,虽然劳累了

一天,但到了晚上,他还是会就着一盏油灯翻开课本。靠着自己的一双手,他成为乡里一名

格的纳税人,每年依法向国家上缴公粮和农业税;在学校,他是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学生。生

活的艰辛,这个年仅13岁的孩子体会得尤其深刻。3年的中学生活,尽管他节衣缩食,但

还是欠下学校近400元的学费。初中就要毕业了,学校说不补交齐欠款,不发中考准考证。

没有办法,他只有四处借债。一个月后,他接到了市重点的通知书。

但是,录取通知书写明的150元学费让他一筹莫展。他只有扛起行李来到离家50里的一个山

区水电站工地,去做最廉价的小工。干活最卖力的他只要有一点空闲,就抓紧时间自学高一

课程。老师在工地上找到了他,学校免了他的学费,同学们也伸出了友爱之手。第一学期,

他的学习成绩是全班第3名,当年年底,他被市里誉为“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优秀共

青团员”。正是凭着刻苦学习的精神,他获得了新的生活方式。

中华民族历代传承的优秀精神在徐世鼎的求学路上闪现了,证明了中国人渴望求知的内心追

求,也证明了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始终是勤奋刻苦。敏而好学,在这里已不仅仅是一种习惯

,而且已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这也正是追求成功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

2端正学习态度

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刺激远不如来自自身的需求,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一个质的飞跃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仅仅依靠外界的压力,一旦压力减小,学习就会中断。外因通过内因

起作用,内因是变化的根本条件。态度不端正易引起学习动力的不足,这是青年们的成功之

路上的大敌,也是目前校园中存在学习危机的主要原因。

成功的人从不把学习知识看做一件苦差事,而是把学习作为一项必修的课程来对待。他

们相信知识对于自己的巨大作用,有着明确的理想和追求,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头的责任

,这一切都内化成他们发愤攻读的动力,使他们能够抓住分分秒秒,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和大

好时光。

留英博士沈浩给自己的标价为570万元,他拥有深圳市德胜化工深科有限公司17%的股份,并

担任该公司的总经理。这位寒窗苦读十几年的成功青年曾这样说过:“学习是很辛苦的,但

如果你能常常将心态归零,树立远大目标,那么苦中作乐便顺理成章了。”

无论是大学四年,还是留学的那段时间,沈浩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习和读书上,泰晤

士河美丽的夜景吸引不了他,他的心思在试验室里。沈浩把自己比做一只雄鹰,在展翅高飞

前需要好好地磨炼一番,充实一番。

张丽芝,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曾在美国获得MBA学位,然后回国在部属外贸公司工

作6年,有着丰富的行政管理和外贸经验,参与过多项国家级项目的谈判,英语十分流利。

她那流利的英语和优雅的举止让人折服。

对于当代人的“轻知识,重金钱”,张丽芝感慨颇多。她说,学习知识的好处,一般很难在

短期内认识到,尤其是现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期不规范的分配制度严重刺激了人们,如海浪

般的商潮冲斜了人们的心理天平。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一部分人学习态度的不

端正,敷衍塞责,总认为读书没用。其实,知识的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是一个人

终生的财富。

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张丽芝心情非常平静:“在大学里,我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学生,也

非常平凡,每天除了上课,我就做3件事:上自习、泡图书馆和打羽毛球。在班里不显山、

不露水,没获得过奖学金,因为我很少按老师的指示去死背那些条条目目;也没当过班干部

,因

为我不会拉选票。”说到这里,张丽芝话锋一转:“不过我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所以大

学时应做什么我心中有数。我想出国留学,所以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这上面了。至于学习态度

,我没想过那么多,反正有了目标,学习便是一种乐趣了。”

实践证明,张丽芝的学习态度是正确的。一个人只要能把学习与自己的前途和目标联系起来

,不急功近利地应付考试、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有着良好的归零心态,也就可以产生应有

的效果了。

也有很多像张丽芝这样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从不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而是能够端正

自己的学习态度,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自己的目标以及国家、民族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以

无比的激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直至成功。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应该对当代人有所启

迪。树立归零心态,让一时的金钱、权势以及外界的喧嚣都在归零心面前化为海市蜃楼,让

远大的目标做我们远航的灯塔。

3学会取舍

“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浩若烟海。所以要学习,就必

须学会取舍,树立明确的目标,有所学有所不学。例如,你需要哪一类专业知识?以及学习

的目的何在?你人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你朝着努力的方向是帮你决定需要知识的重要因素

。解决了这个问题,下一步就是你要有正确的资讯,知道哪些知识的来源是靠得住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

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②可以经由他人得到的经验和知识。

③大专院校教育。

④图书馆。

⑤特定训练课程。

吸收知识的时候,还必须加以组织和利用,借着务实的计划达成?非心勘辍3侵赌苷攵?

某个值得努力的目标应用才能获益,否则知识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你考虑要再读一点书,首先要拿定主意,你寻求知识的目的何在?然后从可靠的消息来

源得知,这种特定类型的知识可从何处得到?

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都从不停止学习与其行业、主要目标、生意相关的专业知识。

“当今的时代是专业的时代!”这则真理是前哥伦比亚大学就业辅导主任罗伯?摩尔在一篇

短文中强调过的。所以取舍是保证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4勤问“为什么”

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便已拥有聪明才智和潜能智慧,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负面的影

响。据统计,一个孩子在平均受到6个负面评语时,只得到1个正面的鼓励。学习原本是一

件很好的事,但因为犯错所受到的惩罚,使学习变得令人望而却步,并且失去了发问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无数的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却只有牛顿问了“为什么”,并进而发

现万有引力的原理。

发明家保罗?麦克雷迪说:“全世界最笨者的问题就是不问问题。”因为不发问,所以得到

的只是表面的或背诵的知识,而非运用的知识。因此应该特别强调自行发现的知识,而不是

强加灌进脑子里的知识。

惟有不满于表面的、浅层的知识,将心态归零,努力思考、探索更深一层的知识,多问“为

什么”,才能不断进步,获取成功。可以运用“6W提问法”:WHY(为什么)、WHAT(什么)、W

HERE(何地)、WHEN(何时)、WHO(谁)及HOW(如何)。不管遇到任何情况,如果可以多从这6个

不同的角度去发问,就会有机会全面地去了解事情的全貌,获得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广东的佛山牌车子前面都装有一个电子卡片系统,作用是当车子经过无人收费站时,前面就

会出现一条信息,告诉司机卡上还剩多少余额。遇到金额不足时,还会提醒司机该去交费。

似的系统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也有。安装的原因是当地的官员曾到国外考察,觉得使用这套

系统既可以减少人力,又能预防伪造收费票的困扰,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非常适用,所

以就引进实行了。

原来,虽然操作的方式一样,其背后的原因却不尽相同:在新马有想要便利的因素,在佛

山有想要防伪的考虑。因此,惟有多去问,才会得到更多的答案,激发自己更多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