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理成功之道:修养之道
2319100000008

第8章 善于用脑思索,思维灵敏锐利(2)

2.抽象是由感性具体上升为理性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它本身并不是目的。也就是说,它是把事物的某一属性、关系、方面在头脑中单独地抽取出来的方法。

3.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思维道路:一条是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抽象规定;另一条是从抽象规定上升到理性的具体。

例如,有的外国人到中国来考察,首先是和中国人接触,看到中国的城市、农村、企业、学校、政府等等,这些都是感性的具体;然后通过研究,抽象出我国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多方面的特点;最后,再把这几个方面的特点辩证地综合起来,就可获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理性具体的认识。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是辩证思维的高级方法。经理要想使经营管理活动得到顺利地发展,达到预想的结果,就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要学会具体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所谓具体地看问题,就是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所谓全面地看问题,就是对问题要从多方面去看,不仅要看到问题的这一面,而且要看到问题的那一面;不仅要从正面看,而且要从反面看。所谓发展地看问题,就是从前进中认识事物,处理问题。而人们要做到具体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就需要在周密调查并占有大量的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思维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同时,掌握这一科学思维方法,对于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防止思想僵化和摆脱事务主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一)经验思维。指人们以经验为出发点,运用自己以往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亲身感受,或自己所接受的传统习惯观念而进行的思维活动。人们的经验在其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还没有上升到理论体系的认识。它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既可能是形象形态的,也可能是观念形态的,还可能是二者的交织物。它客观地存在于人们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记忆库”。在人们的头脑接到外界新信息、遇到新情况或解决新问题时,这个记忆库便会活跃起来,并会着意去寻找、选择与新信息、新情况、新问题相同或相似的经验知识,进而以此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去确立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人们的实际经验是多种多样的,有亲身感受到的直接经验,也有从别人那里获得的间接经验;有从成功经验中总结出的正面经验,也有从失败的遭遇中领悟到的反面经验。

由于人们的经验是从实践中直接来的,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还没有进行严格的、科学的、符合逻辑的加工、整理,因此经验思维具有粗浅性。由于人们的性格、阅历、知识、感受不同,因此人们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定势存在着差异。由于人们的经验是直接从实践活动中概括出来的,当遇到相同或类似情况或问题时,运用获得的经验就有较强的直接可行性和迅捷性。经验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否则,思维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的经验越多,手里的钥匙(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越多。经理管理企业的经验越丰富,就越能以较高的效率去处理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日常性的问题。

(二)理论思维。指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特有的逻辑程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它是对事物内在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理论思维有两种形式:(1)公理思维。如“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功必赏,错必罚”、“时间就是金钱”等,就是经由人们亿万次的重复,并逐步公认、不证自明的道理。(2)辩证思维。它是以概念为核心的思维过程,它从矛盾转化和运动变化中去认识事物,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而进行的思维。

理论思维具有自觉性、抽象性、系统性。企业领导人掌握理论思维,有助于增强洞察力,把握经营活动的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提高管理活动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源泉基础。经验思维的内容越丰富,理论思维也就越深刻。另一方面,经验思维有待于升华为理论思维,以便对事物获得更全面、深刻乃至正确的认识。

七、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

(一)静态思维。是以“静”为主的一种思维,其逻辑表现是形式逻辑,它要求思维从固定的概念出发,循着固定的思维程序,达到固定的思维成果。

静态思维分两种:一种是绝对化的静态思维,特点是思维空间狭隘,思维节奏缓慢,在思想上表现保守性、僵化性、封闭性。另一种是相对化的静态思维,它是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相对静止”、“稳定”的反映。它具有程序化、模式化等优点,如财务程序、法律程序、企业的流水作业程序等对顺利地开展工作和生产劳动起着重要作用。

(二)动态思维。是一种运动的、调整性的、不断择优化的思维活动。它主要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从而达到优化思维目标。动态思维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它具有流动性、择优性、开放性等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动态思维越来越重要。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企业、部门都处于比较活跃的能动状态,这不仅要依靠程序性的静态思维来指导实际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转向动态思维。

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的关系是辩证的,在人类实践的发展中,总是先由动态思维发挥着思维的活力和创造力,开拓着思维的新道路,形成着新的思维方向、思维程序,从而突破原先的静态思维的框架、模式,引起静态思维的振荡,而静态思维则进一步把动态思维的成果规范化、程序化、模式化。静态思维从动态思维中获得生命力,而动态思维则从静态思维中获得稳定性。

八、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

(一)纵向思维。是把事物放在其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对比分析中,发现事物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和前后联系,以此来把握事物及其本质的思维过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萌芽、成长、壮大、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都有其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是纵向思维存在的客观基础。纵向思维的特点,一是历时性,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考察事物。二是同一性,即对同一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考察。三是预测性,即由过去看现在,再由过去和现在推断将来,并把对将来的推断作为一种指导现在行为的因素。

(二)横向思维。是一种共时性的横断性思维。它截取历史的某一横断面,对同一事物在和左邻右舍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比较中,找出该事物在不同环境中异、同的思维活动。横向思维的客观性是事物的相互关联性。横向思维的特点,一是共时性,即把时间的范围确定下来,然后再研究在这一时间过程中的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二是横断性,即对同一事物进行横向比较。三是开放性,它是把一个事物置于越来越多的事物、关系的比较中去研究。比较的对象越多,对该事物认识的就越全面、深刻。

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形成了一种“十”字式的思维。这种“十”字式的思维是立体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领导者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事物,顺利地开展工作,应善于掌握和运用这种“十”字式的思维方法。

九、单向思维和全方位思维

(一)单向思维。指从一方面或按照某一固定的思维指向,来透视或把握思维客体的方法。具体分为以下两种:(1)经验思维模式。运作方式是从经验出发来观察事物,以经验作为检验事物的尺度。领导者当遇到简单问题、常规的事情,运用经验模式处理,是比较迅速的。(2)逻辑思维模式。是运用已经证实了的原理、定律、规律、定理、公式、公理去分析、处理问题。单向思维的特点,一是方面性,即只从某一方面考察事物,并把事物归结于这一方面,如只见正面不见反面,只见主要不见次要等。二是直线性,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直线化,否认了客观事物发展是迂回曲折的这一事实。三是固执性,单向思维习惯于用一种模式、一条公式、一种经验、一项要求、一个步调、一把尺子去衡量、要求所考察的事物和对象,表现为“一刀切”、“一哄而起”的领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