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2325500000016

第16章 刚柔鉴附录(15)

更重要的是,李渊的尊隋旗帜迎合了“忠君”思想浓厚的贵族士大夫阶层。而巳李渊新立代王杨侑为帝,在这批人看来,朝廷官僚便有一次大换班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则是一次难得的升官发财的机会,谁先加人李渊部队,谁便会抢到更好更多的先机。于是,众多手握精兵的贵族士大夫们纷纷投人李渊部下。李渊的实力急剧强大起来。

当然,李渊“尊隋’毕竟是个权宜之计,他只把隋朝当作一棵正在快速腐朽过程中的大树。当自己刚刚破土、尚处幼苗之时,机敏地把苗根一下扎在这棵大树之上,他吸树中水份养料,又借大树遮风挡雨,甚至让大树误认为这棵小苗乃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加以悉心保护李渊从而获得迅速壮大的有利条件。而等到时过境迁,李渊便一脚蹬开隋朝这截烂木头,建立唐王朝,自己去赢得更为广大的民众之心。

借棵大树暂寄身。唐军借此办法迅速地从幼小变成了强大,李渊用计何其妙也!

天地的运行是永恒不变的,但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只能活百岁,生命是老本,留不住这座“青山”,还谈什么理想与抱负?‘留”是一种智慧性的屈和忍,是日后见伸的先决条件。

武则天刚满14岁,巳是艳名远播,被唐大宗召入宫中,不久封为才人(宫中女官)。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大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某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检点,作了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惑,大服丹铅,虽一时精神陡长,纵欲尽兴,但过不多久,便身形槁枯,行将就木了。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一旦太宗离世,便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投靠新主子的机会。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异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便可仿效比翼鸳鸯了。

不料太宗的机警非常人可比,自知将死时,还想着要确保子孙门的皇帝位置,要让颇有嫌疑的武则天跟随自己一同去见阎罗王。临死之前,他当着太子李治之面问武媚娘:“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是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也是绝顶聪明之人,哪还看下出自己身临绝境的危险呢!怎么办?武媚娘知道,此时只要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将来没有出头之日。然而要保住性命,又谈何容易?唯有丢弃一切的一切,方有一线希望。于是她赶紧跪下说:“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披缁,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并命她即日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原来唐太宗要处死武媚娘,但心里多少有自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而言,活着的武媚娘等于已死的武媚娘,大概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站在一旁的太子李治却如遭晴空霹雳,动也动不了。唐太宗却在自言自语:“天下没有尼姑要做皇帝的,我死也可安心了。”

李治听得莫名其妙,也不去细想。借机溜出来,去了婚娘卧室。见媚娘正在检点什物,便对她呜咽道:“卿竟甘心撇下我吗?”媚娘道:“主命难违,只好走了。”“了”字未毕,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广。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镇定了一下情绪,把自己的计策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不沉洞嫔墙妃妾,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

太子李治十分佩服武媚娘的才智,当即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递给媚娘作为信物,并发誓:“我若负卿,有如白日一”

太子登基不久,武媚娘果真再次进宫,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名声赫赫的一代女皇。

武则天虽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因其美貌可人却深得太子李治的欢心。但在唐太宗临死之际,不得不到感业寺做了尼姑唐太宗死后3年,王皇后与萧淑妃争风吃醋,皇后想借武则天的媚力扳倒萧淑妃,所以便劝唐高宗李治把武则天再度接回宫里。

武则天聪明伶俐,对王皇后谦卑有礼,对唐高宗百般逢迎,不久被封为昭仪。王皇后想挤掉萧淑妃的意图也就很快实现了。但是,武昭仪既已扳倒了一个萧妃,接下来的一个目标便要扳倒王皇后了。

王皇后生性骄傲,对左右宫人态度严厉,其母亲柳氏更是因贵为皇后之母,出人后宫毫不顾忌礼节,因此宫女们多有怨言。武昭仪乘机离间,凡对王皇后有怨的人,她都加以宠络,得到的赏赐,也都分给众人,因而深得宫人的感激和欢心。宫人甘做武氏耳目爪牙,王皇后的一举一动,便都在武昭仪的掌握之中。无奈不论武则天怎样地巧舌如簧,夸大皇后过错,劝高宗废掉王皇后,唐高率始终不肯听从。因为,唐高宗虽不喜欢王皇后,但绝无废后念头。机敏的武则天开始明白,对于懦弱寡断又宽厚仁慈的唐高宗,靠外力去劝说他废是万难成功的,唯一的办法是要让唐高宗自己通过某事来作出推理决断,而旁人的劝说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辅助作用。

公元654年,武昭仪怀胎十月,满望生个儿子好继大统,不料生下的竟是个女儿。大失所望之后,忽然想出了一个让唐高宗自己推断、下决心废掉王皇后的对策来。

一日,武昭仪在宫中闲坐,忽报皇后驾到。武氏便叫过宫女密嘱数语,自己却门人侧室躲着,王皇后见武氏不在,便坐下等候,蓦听床上婴儿啼哭,就抱起来哄了一阵,待婴儿又睡着后才放回床上,离宫回到自己住处。

武则天见皇后已回,就从侧室出来,悄悄走到床前,启开被子,狠下心肠,咬了咬牙,竟将亲生女儿在熟睡中把死。然后仍用被子盖好,专等唐高宗驾到。

唐高宗每日退朝,必至武氏处谈情。不一会儿,即有使者来报皇帝驾临。武氏与平日一样,采花恭迎,谈笑献媚。过了一会,唐高宗对着床问武氏:

“女儿还在熟睡?”武氏故意回答说:“熟睡己多时现在该让她醒过来了。”便令传女去抱起来。

那侍女启被一瞧,吓得半晌说不出话来。武氏故意催促:“莫非还是熟睡?赶快抱起便醒了!”那侍女寸说了个“不”字,武氏故意装作不解,自己前去抱孩子,手还未碰及女婴,口中却已号哭起来。

唐高宗被弄得莫名其妙,走近床去仔细察看,才知道那活泼泼的宝贝女儿已变作一个死孩了,高宗难过得泪流满面。

武氏故意哭着问侍女道;“我在御花园采花,不过片刻工夫,好好的一个女孩,怎会被闷死?莫非你们与我有仇,谋死我女儿么?”

众侍女慌忙跪下,齐称不敢。

武氏又道:“你等若都是好人,难道有鬼来谋命么?

众传女这才恍然大悟,’一片声道:“只有正宫娘娘到此来过,婴儿啼哭时她还抱起来哄逗了一会。小孩没声息时她才走。

武氏一听,故意顿足大哭,如泣如诉,声声怨自己命苦无女。唐高家却已坚信王皇后下或手谋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几,断然决定要应去王皇后了。这时,武氏又故意说:‘废后是件大事,陛下不可孟浪决定,尚须由大臣们好好商议。王皇后只是对妾不满,宁可通妾也不能废后呀!”

然而,唐高宗自己推断的事,哪是他人可劝回的呢”他对武氏说:联意已决,卿如再言!”

武氏表面一片茫然,内心却通明剔透,无比高兴。

从本故事中可以看出武媚娘的机智之处在于:面临危难能迅速分清主次,并且能果断地弃去众多的次要利益,以便引起对手的认可,从而保留住了性命——主要利益。人若能明白此理,那么,青山主人又怎么惧怕大火焚山?青山尚在,何愁柴木不济?

人情世态,真可谓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所以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过于认真。都要留出一线,该放一马时必须要放。过分计较,不留半由人情,也就堵住厂自己日后的退路。俗语悦;“山不转水转”,他日见面之时,又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听以,宋代大儒邵尧夫说:“从前所说的我,如今都变成了他;还不知道今天的我,到头来变成什么人呢!”

有句俗语叫做“打发乞丐的最好办法是慷慨布施。”人在人性中有种弱点便是喜欢“落井下石”,对落难人往往不屑一顾甚至横加奚落伤害。然而困兽犹斗,这种不道德行为极有可能遭到”乞丐”的拚死反击,并招致公愤,反而置自身于困境。应该说这是一秭极不明智的做法,学习智谋,还应认识到在永恒运动变化的环境当中,乞丐可以变成富翁,权贵也有落难之时。而目今日的落难人,或许正是他日唯一能使自己远离危难的救星。因此,大度为怀,宽厚待人,尤其是“慷慨布施落难人”,便成了常用的智谋之一。

唐玄宗在位初期,先后任命了几位于练的宰相,从而在初唐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唐朝达到了全盛阶段公元713年到公元741年被称为繁荣的“开元盛世唐玄宗最初任命的宰相是姚崇和张说。两人都有经世雄才,但都有气量狭窄的小毛病。尤其是张说,才智有余,度量不足。这里要讲的却是张说难得的一次慷慨激了自己一条性命的故事。

姚崇、张说虽同朝为相,却互不相容,竞相排挤对方。有一次姚崇抓住把柄,狠奏了张说一本。唐玄宗大惊失色,当即命御史中丞等秘密行事调查处理张说的罪行。

张说毫不知晓,尚安居宅中悠然自得。忽由门吏传进一张名帖,原来是一个叫贾全虚的人求见。张说不禁万分恼怒,吼道:“他来见我干什么?”门支报告说:“贾全虚说有紧急事宜,事关相公全家,故特地赶来报知。”张说带怒接见了贾全虚。两人既巳见面,张说却仍是怒容满面。

原来张说有个妾,名叫宁怀棠,其貌如仙,而且精通诗文,深为张说所宠爱,并让她掌管了文牍秘件。

相传宁怀棠的母亲因梦见神人授海棠一枝而得孕。怀棠在五六岁时,便已姿态秀美,娇小动人。家里人都用“海棠睡足”等话来与她馆戏,她母亲又因“名花宜醒不宜睡”的缘故,给她取了一个表字叫作醒花。

这醒花嫁给了张说,本是淑女配才子,醒花也颇觉满足,张说更是半夜都要起床感谢老天爷给了他如此好的桃花运,把醒花珍视得如同性命一般。

这时偏偏又来了一个贾全虚,因为他是张说朋友的儿子,又年少多才,张说便把他留下来作为记室。贾全虚在张说家中渐渐待熟了,便不避嫌疑,常有与醒花见面的机会。有道是“月里揣俄爱少年”,这醒花见了贾全虚,顿时跌进了爱河,时常惦念,免不了笔墨流情。贾全虚本是个风流少年,当然也贪爱美人芳心。见到那明显挑逗的文字,岂能装聋作哑?于是醒花和贾全虚之间,便你一唱,我一酬,诗订鸳盟,文通谋使,早早地两心系一块了。碰巧张说因公事住进宫中,醒花便为情忘节,悄悄偷出内庭,去与如意郎君相会。贾上虚正玩月书斋,摹见天仙降临,不觉惊喜交集,倒履欢迎。彼此寥寥数语之后,便拥入帐中,宽衣解带,曲尽了细缨。欢会结束,彼此商势终身大事,便是采用“走”为上策。两人披衣下床,草草收拾了行装,借着大色未明,一溜烟逃走了。

然而宰相家门岂是那么容易走进走出的?张说于次日回家不久,一对小情人便已双双落难,被捆得结结实实扔到了张说面前。

贾上虚明知只有死路一条了,干脆放胆大展口才:“贪色爱才,乃人人通病,男子汉死何足惜?但明公为何舍不得一小女子而想诛杀才子,难道明公长此贵,绝无危难求人的时候吗?从前楚庄王不究绝缨,杨素不追红拂,度量过人,古今称羡,明公器量何故如此狭小?

不料张说听了贾全虚的话,不觉想到贾全虚虽为落难之人,却不失才子之称;美人虽然可爱却已死心塌地跟定了别人。不如慷慨一次将美人布施给这难人,或许施恩得报,将来缓急有个报应。于是怒容稍敛,对贾全虚道:“你不该盗我爱妾,眼下木巳成舟,我亦由海失防,就把她赏给你吧!”

张说把话说完,即令醒花跟上贾全虚,并赠送了丰厚的嫁妆。

贾全虚也不推却,挚艳出门,在京城住了数日,竟找到一条门路,到内廷机要处担任了传递奏章诏书的职责。姚崇排挤张说的奏折以及唐玄宗的批文,贾全应当然也比别人更早地知晓了。

贾全虚十是飞报张说,详述姚崇的奏章及玄宗的密敕。张说一听,早把偷盗爱妾的羞怒抛诸九霄,只是急得不知所措,连唤奈何了。还是诱全虚再献一计:“全虚蒙公厚施,特来图报。请公不惜重干,交与全虚,代通关节。即使被贬外调,必不至横遭意外之祸。张说依靠贾全虚之力,果然重罪轻办,“调查处理”草草收场,仅仅被贬仔为根州长史,后来仍被调到朝中任了宰相。

《宋史》记载:孔守正与上荣陪同宋太宗吃宴席,二人都酸酶人醉,在太宗面前大肆争论边防上的功劳。失去仪态该当治罪,服侍的臣子要请执法人员来,太宗不同意。

第二天,孔、五二人都来请罪。太不说:“我也人醉了,不必治罪内省。”这虽是小事,然而以当时来说,追究责任难使臣下诚服,不追究责任又失君上的威严,只有不同意法官治罪,再以我也大醉就安定了他们的心。这样既宽大又洒脱,小恩小德行使在君臣之间,也好多一分人情味。

在唐明宗时期,有个和尚漫游西域回来,得到一颗佛牙,于是献给明宗,明宗拿出来给大家看。学士赵凤进言道:“世间传说佛牙水火不能伤害,请验真假。”随着举起斧头砍下,佛牙应手而碎,明宗也不加追究责任。

这看来是一件小事,当时,若以君主的尊严来说,是不容许有这样的事发生,就是以现代的民主制度而言,上下的传说,没有根据,也不能有这样的事。这正说明君主掌管人的态度,不仅大处要宽容,小处也要宽容。在宽大之中没有恩德正所以有恩德,没有权术正所以有权术。

只有宽恕包容,才有分际尺寸。许鲁齐说:“人要宽厚包容,又要分限产紧。分限不严,事情就不能立,人就会受到侮辱。魏公素来宽厚,处理事情,)大义凛然,有不可侵犯的样子,所以成为当代的名臣。现在宽厚的人能找到,威严的人,就少有宽容,对于事业来说,都有弊害。”

鬼谷子说;“作战的方法留在于制人,而不是受制于人。先制人就把握住了权柄,受制于人的人就会大败变命。要想制人,贵在抢得先机。抢先一步便容易制人;落后一步,就容易受制于人。

楚霸王项羽也说:“先发就能制住人,后发而受制于人。’要想取得有利的先机,只有在先发中求取。

所以天玄子说:“策谋定略,得到天下先机的人取胜,落于天下之后的人失败。先动天下的人取胜,后动天下的人失败0”这是不可改变的原理。

能先天下,就能领导天下;能先敌,就能制敌。要想在世界中创大业建大功也得这样,务必要处心积虑,抢占众人的先机,而不落于众人之后;务必使人随于我,不是我随于人。见机而作,见好便“伸”,这才是大英雄大豪杰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