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两人相约,结为生死之交负荆请罪”就来源于此。虽刎颈不变,后人所说的“刎颈之交”和粥于说:“要想刚,一定要用柔来守住它;要想强,一定要用弱来保持它,柔积得多必然刚,弱积得多必然强。看他所积的是什么,就晓得他所得到的是福还是祸。用强来取胜于不及自己的,等到能与自己相匹敌时就易于损伤;用案来取胜于超过自己的,那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老子说:“兵强就会被消灭,木强就会被折断。柔弱的事物属于生存发展这一类,刚强的事物属于没有发展前途这一类。”
老子说:普天之下没有哪一样东西比水更加柔弱的,而攻克坚强的力量却没有哪一样可以超过水了。因为水的这种攻克坚强的力量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知道这个道理,就是没有人依此而行。因此,圣人说:“能承受国家的耻辱,就叫做一国的君主;能承受国家的祸难,就叫做天下的君主。”
一个具有高深才德的读书人,身居要位,必须操守严谨方正,行为光明磊落,心境平和稳沉,气度宽宏大量,绝对不可接近或附和营私舞弊的奸邪之辈,但也不要过分偏激而激化矛盾触怒那些阴险狠毒的屑小之辈。
战国四公子中,平原君、盂尝君和信陵君都出自王族贵胄,唯有楚国的春申君例外。就先天条件来说,与前三位相比,似嫌不足池春申君却以自己的过人之处,闻达于各国诸侯。
春申君是楚国人,姓黄名欧。曾经游学天下。学识渊博,为时人所称颂。因而以其才学被楚顷襄王重用。
其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秦昭王派自起为大将攻伐韩、魏两国,在华阳大败两国联军,生擒魏国将领芒卯,迫使韩、魏两国臣服归附于秦。在征服韩、魏后,秦国又将目标瞄准了南面的楚国。秦昭王命令白起联合韩、魏两国军队共讨楚国。楚顷襄王在此形势下,决定委派能言善辩的黄歇出使秦国。游说秦王停止对楚国采取军事行动。
等到黄歇一行抵达秦国,秦军的先头部队已攻取了楚国的巫和、黔中两郡,并攻拔了鄢都,东面打到了竟陵,迫使楚顷襄王不得不迁都陈县。黄歇十分清楚楚国局势之险,因为楚怀王已被秦国所诱而人朝,留死于秦。其子顷襄王不被秦国所看重,万一秦军展开全面攻击,楚国必亡无疑。
于是,黄歇运用他的博学才识,草就了洋洋洒洒的万言书给秦昭王。该书开宗明义地指出秦与楚必须和为上策。因为秦与楚为天下至强,秦国攻楚,无异于两虎争斗,必然为他国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秦国“不如善楚。黄歇又引经据典,旁证博论,指出秦楚合一以临各国,才是霸者之道。
秦昭王阅后,击节称善。于是下令白起停止对韩、魏用兵,并派出使者带着厚土前往楚国,相约建立同盟。按照秦楚合约,黄歇和楚大子完作为人质留在秦国。几年以后,楚顷襄王病重,欲召太子回国,但按规定太子不能回去。而楚太子完与秦国宰相应俱关系友善。于是,黄歇就向应侯求援。
黄歇说:“相国您是真心对待楚太子吗?”
应侯说:“是的。”
黄说:“现在是王恐怕要一病不起了。泰国不如归还楚国的太子,太子果被拥立为王,必然倚重案秦,并已十分感激相国,秦国就可以得到楚国这样大国的支持如果不让太子回国,那么太子就成了咸阳城一个普通百姓。楚国又会重立太子,那样肯定就不会亲近泰国,泰国也就失去了楚国的支持。这两种结局您希望的是哪一种?“愿您深思熟虑这件事。
应侯将此事报告给秦王。秦王说:“如此的话,让楚太子的老师先回国去探视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考虑这件事。”
黄歇得知秦王仍不兴计人了回国,就与楚太子商议说:“秦国将太子您留在咸阳,目的是想借重您获取一定利益。目前就您的能力来说还不能使秦国有利可图,为此我非常忧虑。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都在楚国。假若君于辞世了,而太子您又不在国内,阳文君的儿子必然被立为楚王,太子您就无法人楚主政了。
为今之计,您不如偷偷离开秦国,和楚国的使者一同回去,而我留下来,以自己的性命阻挡来自秦王的责难。
于是,楚太子完更换了衣服,扮成楚国的使者逃离了秦国。黄歇假称太子生病,整天守在房中不外出。过了些时日,黄歇估计太子完已远离秦国而去,秦国再也不可能将他追回。就亲自跑到秦王跟前,对秦昭王说:“楚太子已经踏上楚国的归途,并且离开秦国很远了,黄歇欺骗了大王罪当处死,请大王将我处死吧!”秦昭王闻言大怒,当场令黄歇自裁了断。应侯在一旁加以劝阻说:“‘黄歇作为人口,愿以自己的性命徇其主人实在令人敬佩。如果楚太子被拥立为王,必然重用黄歇,所以不如不治他的罪让他回到楚国去。”
秦昭王觉得应候的话也有道理,于是让黄歇回国了。
就在黄歇回国后的三个月,楚顷襄王死去。太子完被立为王。是为考烈王,这一年为公元前262年,周赧王五十三年。
考烈工即位后,为感谢黄歇拥戴自己有功,仟命黄歇为宰相,封他为春申君,并将淮河之北的十二县赐给他。后因淮北屡遭齐国侵犯,春申君又请求改封于江东。在吴国的故都废墟上,春申君又重建了都邑。
春申君为楚相主楚政之时,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正互相争着纳士,招揽宾客。以此提高启己的形象,达到辅国持权的目的。作为后起之秀,春申君也不甘落后。投奔于他的门下的宾客数量之多,享受待遇之优越远远超过了前三者。
着申君为相期间,凭借他的才识和努力,使一度中落的楚国重新强大起来。在他为楚相的第四年,秦国大破赵军于长平,消灭赵军四十万人;后一年,秦国围攻赵国的邯郸。在邯郸的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赵工和平原君求助于楚、魏。春申君自告奋勇,率领楚军讨伐秦军。由于楚、魏、赵三军的联合夹击,奉军逃回了函谷关,邯郸之围得以解脱。赛申君并没有因此向赵王邀功请赏,班师而回。
在着申君为相的第八年,他主持率军北伐,消灭了鲁国,任命苟卿作兰陵令。从此,楚国的地位日益高涨起来。
此间,赵国的平原君派人来见春申君。春申君将最好的房子给使者居住。平原君的使者想在春申君面前夸耀自己,便以玳瑁为饰,用珠宝镶嵌刀鞘。在他出席春申君的酒宴时,却发现着申君的三千多名宾客中,凡是等宾客都穿着镇有珠宝的鞋。平原君的使者相形见绌,感到十分惭愧。
一个心问宽宏忠厚的人,好比温暖的春风可以化育万物,给一切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带来生机;一个心怀狭隘刻薄的人,好比阴冷凝固的白雪,给一切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带来杀气。掌握权势者,用人不宜刻薄,过于刻薄则使愿为你效力的人离去;交友不可太浮,不然那些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想方设法接近你。世事无常,变幻莫测。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却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必为事不如意而发愁。称心如意,生活安定固然可喜,但事物在不断变化,失意是得意的基础;不要为一时的幸福而得意,得意是失意的根源。
败军之将,岂敢言勇?亡国之君,岂敢称荣?聪明才智之上,在此情况下,唯有能上能下,能进能退,低卜高贵的面首——作龟儿子,委屈求全,以图将来东山再起。如果以仅存的一点微薄力量,义无反顾,破釜沉舟,不看形势,不分场合做最后的拼博,并非智者的行为。所谓委屈求全,忍辱称臣,又有两重意义:一则是为了个人的安危荣辱之计;二则是为厂事业成败之计。如果不能临改变计,屈身求和,岂个功败垂成,徒呼负负。
勾践大败之后,以重金、美女贿伯嚭,于是,伯嚭道:“大王难道忘记了孙武的话?‘兵,凶器,可暂用而不可久也’,越虽然得罪了我大吴,然而他们派来请罪的使者已到了,勾践请为吴臣,其妻请为吴妾。越国宝器珍玩,尽归以贡于吴官,所求之大工的,却不过是存其一条生路。大吴倘受越之降,有厚利可图,赦越之罪,必将展名天下,名利双收,大民必称霸诸侯!如果非要倾全吴之兵诛越,勾践必定焚毁国库,杀妻灭子,沉金玉于江河,率五千死士血战,大王又敢保证众将再无伤亡吗?不如应了请和之约,获越国之利。夫差点点头,问道:“越使何在?
伯嚭忙出外唤文种进来。文种膝行到大差面前,再申请和卑辞。夫差问道;“你君勾践请为吴臣能随我回吴国去吗?文种道:即为吴臣,死生在大王手里,又怎敢不服侍左右?”伯嚭忙插话道:勾践夫妇愿来吴国,吴虽名义上赦了越国,实际已得厂好处,大于又何必有所求了’夫差答应了文种请和之约。
这时,早有人去右比营报告了伍子胥。伍子胥前匆匆忙忙来到军帐内,见伯额和文种一同站在吴王身畔,怒气冲冲问大差道:“大工已经讲了越国的请和之约吗?”夫差道:“已经许了。”伍手胥双手乱摆道:“不可,不可,越与吴相邻,势在不能两立,若吴不灭越,越必火吴。如果是秦、晋之国,我大吴攻而胜之,得其地而不能居,得其车而不能乘。今攻越而胜之,其地可居,其舟可乘,这是社稷之利,万不能错过。况且又有先生大仇,不灭越国,何以谢当年立国之誓?”夫差答不上话来,便目视伯低伯融道:“相国之言十错八九!先王建国,水陆并封,吴、越两国宜水,秦、晋两国宜陆。若以其他可居,其舟可乘为由,道吴、越两国无法共存,则秦、晋、齐、鲁皆陆国,其地亦可居,其车皆可乘,这四国岂不是要并成一处吗?若要说先上大仇,必不赦越,那么相国仇恨楚国更厉害,又怎么不灭楚国而答应了楚的倩和之约呢?现在勾践大妇都愿人吴服役,比楚国仅仅纳献贡礼有天壤之别,相国自己行忠厚之事,而想让大吴展刻薄之名,忠臣又怎会是这个样子?”夫主听了大为高兴,道:太宰所占极是,相国目退下,等越国的贡利到时,分你一些就是了。”伍子肯心中气闷,快快回退回右率去了。
夫差答应了文种的请和之约,派了王孙用押文种同至越国,催促勾践例”五月中旬人吴为巨。命太宰伯嚭屯兵一万在吴山相候,如勾践夫妇过期十至,灭了越国来报。大差引人军自己回去厂。
文种回来告诉勾践,道:“其工巳经退兵了。大夫王孙雄随我到此,催促应程。太宰屯兵吴山,专候我王过江。”勾践不觉双目泪流,义种功道:“五月之期近在眉睫,大王应从速料理国事,不必要作此无益已悲。”勾践引兵入都,见市井如故,壮丁萧条,又垂泪伤心。一边留王孙雄在驿馆,一边收拾了库藏宝物,装载马车之上,又选了国中女子三百三十人。三百迭吴王,三十送太宰。王孙雄不断催促,勾践叹道:“我自承先人之业,兢兢理政,不敢荒疏。今夫椒一败国亡家破,千里为囚,行有去日,再无归期。
群臣都垂泪无语,范蠢越欢而出道:“以前汤囚于夏台,文于国于表出,一举而成王齐桓公奔莒,晋文公逃翟一举而称霸。困顿磨难乃是上大给大丁的赏赐。
大王秉承人意,自有兴以何必如此伤心劳神?”
勾践即日便祭宗庙,计王孙雄先行,自己与夫人随后启程。
大自然的寒冷冬天和炎热夏季都容易躲避,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和难以消除;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即使容易消除,存积在我们内心的恩仇怨恨却不容易树除。勾践是败亡之君,不得不尊从吴王大差的条件,怀着满腔的羞愧,带着这给吴王的宫廷美女及金银财宝,带着自己的工妃虞姐,大越国做囚徒。忍辱负重,屈节称臣,以求全身,这就足忍屈国仰的谋略。勾践此时方明白:要想回匡复仇,必须吃天下人所不能吃之苦,受天下人所不能受之气。忍工下人所不能忍之事。如此,为可成天下人所不能成之功立大下人所不能立之业。
“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旧的说来就是要根据时势,等待机会。这个等待机会,既不是消极的等待,必须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断地积蓄力量,也不是绿林豪杰的那种个人武功之修养,而是一种依靠国策、民力的大计划、国富民强,兵力雄厚,“伸”的机会虽然来到了,也还要等到北方的兵力、民心弱到一千万不可放过,此时报仇雪耻,必然成功。
勾践念念不忘会稽山之耻,想要在此山建城郭,重立都城,就把这事情交给范合承办。范蠡日察地理,夜观天文,规造成了一座新城,团团围会稽山人内。西北方在卧龙山上立了飞翼楼,示为天门;又在东南方挖了漏石窦,示为地户。外郭长长绵延十数里,却单独留了西北一个豁口,称道“已臣服于吴,不敢壅塞贡献之道”,其实是为了异日进取姑苏之便。
费工月半,新城建成,忽一夜城里涌出一山,方圆数里,样子似一大龟,上面草木繁盛,有人知晓这是琅邵东武山,不知为什么,飞到了这里。范蠡奏道:“我筑城是应天象,察地理,天降昆仑,是预示大越要称霸诸侯。”越王大喜给山命名为飞来山,又叫龟山,在山顶上建了灵台,立三层楼,以作观光之用。
制度俱备,勾践迁人新都,对范基道:“我实不德,竟然失国亡家,为吴奴役,如果不是大夫相助,又怎会有今日?”范基道;“此乃大王之福,非我之功,只要大王时时不忘石室之苦,终有一日越国当兴,吴仇得报。”勾践大喜,封了范田为相国,又授了大将军,专治军旅;再封文种和计然二人为大司马,辅治国政,尊贤礼士,敬老恤贫。越国上下一片欢呼。
勾践自从尝过粪以后,老是觉得口中有臭气,范台便在城北山上找了一种蔬菜,名叫额,微微有一种清甘气息,送给勾践,并令文武群臣一起食之。
勾践急切要复仇,苦身劳心,夜不倦卧。他命人采了大批柴薪,积成丈髙,夜夜栖息上面,不用床褥,又命人悬一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
范云告诉勾践,丧败之余,应行温和政令。勾践就传了告示道;“壮者勿娶老妻,老者匆娶少妇;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父母俱有罪;孕妇将产,报告官吏,派医师守之,生男赐以壶酒、一犬,生女赐以壶酒、一豚;生子三人,官养其二,生子二人,官养其一;有死者,地方官吏亲为躬吊。”这还不止,勾践自己每出游,必载饭与勇于后车,遇到年幼的小童,取饭羹哺之,问其姓名。退耕时,躬身秉表,夫人自织,与民同苦。七年不收赋税,食不加肉,衣不重彩。
越国渐渐强大起来,有近乎称霸的资本,于是向吴国大举兴兵复仇。一天夜里,范合悄悄带了右军,离吴营不足十里处伏下;文种又带了左军,溯江而上五六里以待吴兵;勾践自率了中军,鼓声震天,似欲前袭吴营。
支差闻听鼓声大作,夜里难辨虚实,只是令万名弓奇手一齐放箭相抗,一边匆匆令人举火,以备夜战。火光方明,两下里文种和范蠢的二三万弓弩手一齐连珠攒射,吴军死伤无数。勾践立即引大军掩杀上前,三军汇合,威势骇人。其时天色尚未明亮,夫差只觉前后左右皆是越军,不敢恋战,率吴兵大败逃走。勾践率三军紧追,一连三战,大败吴师。夫差手下的名将王子姑曹属门巢都战死了。夫差收拾残兵,遁进姑苏城内,闭门不出,勾践命人在姑苏城外筑一城。名为越城,大举困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