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四年,武则天的儿媳韦皇后胆大妄为,毒死中宗李显,立少帝李重茂,韦后自己临朝听政,上演了一场武则天的故事。韦氏宗族亲信把持李唐上下,甚至要谋害相王李旦。为了逐杀共同的政敌,李隆基考虑到韦氏势众,于是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密结禁军,与刘幽求等人起兵突袭杀了韦后及其党羽。李旦上台,是为睿宗。李隆基因拥立大功,先是纣王封相,领马骑禁军,后又册立为太子。睿宗初上台,听从李隆基的劝告,任用宋景、姚祟等人为相,整顿吏治,贬斥奸侯,一时政风变良。太平公主身为武则天之女,自小聪明过人,长得很像其母,又机敏沉着,善于权略;武则天当政时,即参与谋划。当初诛杀张易之兄弟,她立有大功,现在同侄子联手,再立灭韦新功,这两次关系到李唐王朝兴亡治乱的重要大功,加上自己的亲哥哥睿宗为帝,自然地,她的权力欲和党羽势力在朝中也膨胀起来。她的3个儿子被封王,其他儿子起码也进入九卿之列。皇帝也对她非常偏爱器重,每次与她议论朝政,往往相坐逾时,时间很长。如果有几天太平公主不来朝殿,睿宗就叫宰相去她的府中询问。太平公主长期侍奉武则天身旁,善于猜测上意,所以每当与睿宗议事,她都能迎合帝意,凡是她推荐的人,都会被窨宗封给高官,甚至当宰相。很快地,太平公主在朝廷中网罗了大批党羽,势焰灼人。睿宗上台伊始,太平公主还不曾以李隆基为敌,欺其年少,想他不会有多少作为,逐渐地,她感受到自己的这个侄子英武过人,在朝中又得到人望,刘幽求、宋景、姚祟等不少人被其所用,已经势压自己,于是太平公主一改初衷,以李隆基为政敌,必欲除去而后快。先是她极力劝谏,反对睿宗立隆基为太子,布置密探,搜集李隆基活动的情报,又四处散布谣言,中伤李隆基。一时间,窦怀贞、萧至忠、崔是、薛梭、常元谐,李慈等宰辅重臣,都被收罗在她的羽翼之下。李隆基面对太平公主的咄咄逼人之势,也寻机反攻,例如,指使姚祟、宋景等人出面奏告,使睿宗下令,把与太平公主关系亲密的宋王李成器、幽王李守礼等人外放到京郊去做刺史,把太平公主夫妇迁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居住,且让睿宗答应由李隆基监国行政。太平公主遭到排挤后,联合李成器、李守礼和李隆基两个被解除典领禁军之权的弟弟,一齐向李隆基施加压力,逼着李隆基自剪羽冀,以离间姑侄、兄妹关系之罪,把宋景、姚祟两相贬职到地方去做刺史。后来太平公主又利用窨宗让位一事,迫使李隆基主动提请,召太平公主回京居住。到了景元二年,太平公主势力在朝中基本占了上风。
李隆基上台为帝,睿宗退至幕后,却仍以、太上皇之位掌握朝政大权,就是太平公主从中做的手脚,所以李隆基上台之初,还不具备实力与太平公主硬拼的条件。为了暂时稳固皇位,争取时机,以达到最后铲除太平公主势力的政治目标,玄宗需要暂时的妥协,这就是唐玄宗抛出刘幽求、张韦的主要缘故。
到了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更趋激烈,双方都磨刀霍霍。太平公主先是唆使宫女元氏乘机下毒,由于玄宗防范严密,事未逞。她又与典领羽林军的常元楷、李慈等频繁密谋,想在七月四日以羽林军冲入武德殿,迫玄宗退位,由窦怀贞等人领南牙兵作声援,发动政变。哪知太平公主的消息被左散骑常侍魏知古侦知,即刻报告了玄宗。玄宗集合兵部尚书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以及歧王、薛王等先发制人。七月三日,首先动手,领兵冲人座化门,杀死羽林军首领李慈、常元楷,又把萧至忠、窦怀贞等太平公主党羽斩首。太平公主闻变逃到南山的佛寺中躲藏起来,二天后抓捕下狱,被玄宗下令赐死,凡朝野内外太平党羽一举被杀者几十人。睿宗李旦见事已至此,下令今后朝政大权,一切由玄宗李隆基处理,自武则天称制以来的唐初数十年宫廷政争,至此停息,李隆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那位被贬到封州的刘幽求,也被玄宗及时召回京都,封为左仆射,重新予以重用。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病逝,弟弟赵(匡)光义嗣位登基,即宋太宗,改年号太平兴国。
赵匡胤死后没有传位儿子,把皇位给弟弟继承,主要是总结了后周朝廷因幼主嗣位,被自己兄弟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举而篡夺天下的教训,担心传幼子之后,被别人以自己使用的故伎,加害到大宋赵家的皇帝身上。早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杜太后病危时,就把太祖匡胤和谋臣赵普叫到病塌前,当面问赵匡胤:“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你得到天下登上皇位的吗?”赵匡风说是托祖宗及太后的余庆。杜太后说:“错了,是因为后周柴氏以幼主主宰天下。若是后周有成年君主,你就不会有今天了。你与光义都是我的亲生儿子,你百年之后,应当传位给弟弟光义,然后光义传位给弟弟廷美,廷美死后再传位给你的儿子德昭。天下地广事多,能立成年君主,这是造福社稷的事情。”宋太祖事母忠孝,谨守母训,当即答应杜太后,并命令站在身边的赵普把太后遗训记下。赵普赶紧听命,记录完毕后,还署上“臣普记”字样,太祖亲手封藏在金匮秘室中保存。当然现在看这事未必真实,很可能是赵光义和赵普杜撰的,因为此事不见正传,且又是在赵匡胤死后多年才传出来的,这样的大事好事何须保密,其间不能自圆其说之处甚多。不过我们如妄听之,也不去深究了。
宋太祖赵匡胤着眼赵宋王朝的安危,死后果然让位于弟弟。太祖皇后宋氏开始也想立自己的儿子,但被赵光义安插在身边的私党做了手脚,遣使召当时还是晋王的赵光义进宫人承大统,宋皇后对他说:“我们母子的身家性命,全都托付给你了。”光义当面泣告,发誓说:“一定共保富贵,请勿担心忧虑。”但是赵光义一登大位,所言所行就大不相同。兄长赵匡胤有4个儿子,两个已经天折,剩下德昭、德芳,当时德昭25岁,已是成人,最有可能继位。所以赵光义首先把目标指向德昭。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赵光义带德昭出征幽州时,光义故意试探,令人散布谣传说皇帝不知下落,军中众人慌乱不巳,果然就有人想立即拥戴德昭称帝。太宗发现德昭上台可能性很大,出征返师回京后,以此出征未取得大胜为由,迟迟不予论功行赏。赵德昭善意劝谏,促叔叔光义速决此事,赵光义见侄子劝言,故意用语刺激德昭:“等到你做皇帝时,再行赏也不晚嘛”,嘲讽德昭擅自干政。赵德昭性格耿直,善意为国,反取折辱,回府后思绪不平,自刎而死。两年之后,他的22岁弟弟赵德芳也病死。这样来自兄长宋太祖一支威胁太宗后代继承皇位的危险彻底消除了,下一个目标就是赵光义的弟弟廷美了。
秦王廷美作为光义之弟,按太后遗训,当在赵光义死后上台继位。他看到了赵光义在长兄宋太祖时,扩大势力,为后来顺利上台,奠下扎实基础,于是也想仿效,除了秦王府内早就豢养了一批幕僚将官外,而且新近还同当朝宰相卢多逊搭上了钩。这卢多逊原来是赵光义晋王府重要的爪牙,中过进士,宋太祖时,官至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太宗一上台,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做了当朝宰相,予以重用。卢多逊与秦王廷美相勾搭一事,很快有人上报给太宗光义,赵光义虽然十分恼怒,但虑及此事关系到皇位继承大事,事牵太后遗命中的未来皇帝和在朝宰相,而且朝廷群臣到底什么态度,自己还没有十分掌握,就想在朝中寻找卢多逊的政敌,促其内部互攻,这既可以无损自己,又可以坐收别人攻敌之利。于是宋太祖时期的宰相赵普被召人京都,想利用赵普与卢多逊的矛盾,达到驱除卢多逊、廷美的目的。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元勋,赵匡胤上台代周就得力于他的计谋,其后一直作为宋太祖重要的政治谋臣被重用。太祖乾德二年,迁升门下侍郎、宰相、集贤大学士,独居相位,处理大宋国政。可是因为敛财受贿,私运木材扩展府第,加上结姻亲枢密使李祟矩,被太祖冷淡。而就在此时,当时身为翰林院学士的卢多逊,每有召时,总是攻击赵普,导致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赵普被罢相,贬到河阳,做了一个三城节度使。赵普视卢多逊为不共戴天的宿敌,所以听到太宗召还人京消息,连日起程返都。
太宗对秦王廷美和卢多逊的暗中活动,一开始没有采取过激措施,担心两人受到刺激在朝中联手反击,所以当一些卢多逊同僚因不满卢的专权,上折密告卢和廷美时,他没有立即动手罢免卢多逊,只是对一些告密者奖励,如对密告卢多逊的左拾遗田锡,赏钱50万。他这样做的考虑有二个,一是暗中鼓励卢的政敌进一步告发,促使相互攻伐。二是赵光义认为这些人还不足以制服卢多逊、廷美,尚须更高一级的政敌出面,引发更加激烈的政争,才能做到在敌方凶残反目的时候,一网打尽,坐收渔利。所以他召还赵普后,复赵普相位,以牵制廷美和卢多逊。
赵普复相后卢多逊果然感到深深不安,而赵普位列开国勋旧,秦王廷美也自感难以凌驾,主动提出让出自己首辅地位,前推赵普。赵普再相,总结了前次被太祖罢相的教训,极力讨好太宗赵光义,他把自己当初与太祖受太后遗命的故事,详加叙述,还说自己要“备位枢机以察权变”。于是大力攻击政敌卢多逊,痛陈卢多逊以势欺压,结交私党,专权用事等情况。太宗看赵普上钩,随即命令赵普调查卢多逊与秦王廷美勾结一案。
赵普拿到赵光义给的尚方宝剑,不遗余力地明查暗访。廷美位居秦王,身为皇族显贵,卢多逊位列宰相,执朝纲权柄,两人都是居一人之下,百官之上的高位人物,平日与朝臣将官交结往来很多,如有意查找此类关节过失,自然不是难事。赵普还把卢多逊廷审杂治,卢多逊在赵普势逼下,供认自己曾遣派心腹属官密告秦王廷美朝中机密,向秦王输诚投靠,还对秦王说过:“等太宗死了,我将尽力事奉秦王。秦王也以弓矢回赠自己,以增信任。赵普抓到了卢多逊的罪证,认为他勾结秦王,阴谋篡夺是大逆不轨的重罪,立即上报宋太宗。宋太宗当然顺水推舟,命削去卢多逊的官爵,与家属一道配流崖州(今广东海南岛南部)。秦王廷美在太平兴国七年,就被免开封府尹,出为西京留守,此次赵普特意向赵光义建议:“太祖已经失误,陛下岂可再误。”鼓动赵光义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不用说这自然会得到赵光义百分之百的赞0赵普更是不遗余力地怂恿太宗去秦王,心怕哪天秦王上台,自己落个悲惨下场。所以当审查卢多逊案时,他极力把卢多逊案件往秦王身上引,借机株连,以免后患。卢多逊供认后,他立即授意开封府尹李符,以廷美与卢多逊交通,要求把秦王再度远贬。李符还诬告秦王在留守西京期间,不思悔改,埋怨皇上,“不利朝廷”。赵光义视秦王廷美为自己身边隐患,赵普等人如此卖力邀功,乐得他心花怒放,立即沼令降廷美为涪陵县公,安置房州(今湖北房县),不许外出。一年后,廷美整日忧悸,病死贬所。
赵廷美和卢多逊一去,赵匡义顺意地传位给自己的子孙计划得以实现。杜太后的“兄终弟及”的遗训(如果有的话)被彻底抛在一边,而宋太宗赵光义一支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取得了稳固的地位。从此以后,赵宋皇位都是在太宗后代手中,延续传继。
赵匡义利用隔岸观火之计,在卢多逊、廷美相互勾结,势力逞强的时候,尽管朝中卢多逊的一些政敌,也攻击卢多逊,但不足以制胜。所以采取静观时变的态度,密切观察二人动向,以确定下一步策略,后来又调人开国元勋赵普,利用赵普和卢多逊之间水火不容的关系,暗中助其互相攻伐,挑起更大的火并,一举把卢多逊、秦王廷美赶下权坛,远贬荒芜之地。
赵普赶走了卢多逊,自以为出了一口怨气,未想到有赵宋第一谋臣之称的他,也有老来失手的时候。他的宰相之位还未焐热,赵光义就向朝臣宣布:“赵普有功于社稷国家,与联是昔年故旧,现在花甲巳过,已是白发上头,牙齿松落,念及旧情,再也不忍让他辛苦劳累,应当择一善地,以尽享晚年。”赵普马上收拾行装,乖乖地到他的“善地”邓州,做一个节度使去了。
东汉光武帝严禁贵戚干政,其子明帝也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参予政事)”。尚书阎章的二妹为贵人,阎章通晓经典,早就应该循序升任重要官职,明帝就因他是后宫的亲属,竞不让他迁升。明帝的皇后马皇后的哥哥虎贲中郎将马廖,黄门郎马防、马光,在明帝统治时期,也没有升迁过任何职位。马皇后从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向皇帝提出什么个人的要求。
永平初,明帝下令图画光武帝中兴以来为国立有大功的28将于京师南宫云台,让人瞻仰。唯独不画出生人死、为光武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马援画像。他的弟弟东平王刘苍看到后,觉到太不公平了,就问明帝道:“马援随先帝出生人死,立有大功,为什么偏偏不画上他的画像呢?”明帝无言可对,搪塞过去,马皇后知道后,若无其事一样,从不向明帝提起父亲画像的事。
明帝一死,朝中给外戚封侯的呼声高涨起来。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认为巴结马皇后家族往上爬的时机巳到,纷纷制造舆论,要求因袭朝廷旧制,给马家兄弟封侯。马皇后却不让自己的亲属恃仗皇上的亲戚关系,享受任何特权。她诏令京毙地区长官,凡马氏家族亲属有不法行为,交结郡县官长,干乱吏治的,一律绳之以法而奏闻。而皇帝每有封爵马家兄弟的决定,她都坚决反对。
建初元年(67年),章帝想封马皇后的三个哥哥马廖、马防、马光为侯,马皇后坚决不答应。第二年的夏天,国家遭受了罕见的大旱灾。一些大臣见有机可乘,上奏章帝说上天谴怒,赤县千里,是朝廷不封外戚的缘故,希望章帝按朝廷的常制加封马廖等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