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犬马,皆人之欲,声则为首。从科学角度来看,悦耳的声音不仅对心理,而且对生理都会带来益处。这道理可以说老少皆知。但历史上的唐明皇、陈后主却“因声误国”,最后落得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下场。究其然,是他们过分沉溺于靡靡之音中,不理国事的结果。关于欲念上的事,绝对不要跌人其中,否则一味贪图享乐,便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一个人应有自制能力,抗拒欲念的诱惑0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人生中要经过几道关,金钱关、权力关、美色关就是其中的代表。能否过这些关,就看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品质如何。品质高尚的人,素质较好的人,一般来说都能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和美色关等;但也有一些意志薄弱者,思想素质较差者,一般来说是难过这些关的。我们不反对男女间的正常往来和正常相处,我们也反对把男女只要在一起就是视为关系不正常。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超过了正常的界限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如有妇之夫,有夫之妇的男女,出现了第三者插足,出现了婚外恋、外遇等现象,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尤其那种好色之徒,好色狼,或卖淫嫖娼者,更是道德的败坏者,这样的人将其男女杂之以处,就更能看出好色的现象,而那些思想道德好的人,能够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决不会因好色而摔跤。所以,识人,采取“杂之以处而观其色”是为上策。
许许多多的人在自己的行为中,都有一种习惯的行为。有人喜欢散步,有人喜欢清洁,有人喜欢看书,有人喜欢下棋、打牌,总之花花世界,人各有一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与爱好。人们总是在选择自己新的行为方向,或保持一个始终如一的行为习惯与行为定势。你看:有那么多的人抽烟、喝酒;那么多人的青年男女聚于舞厅;一次围棋比赛可以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以至于可以替代中国传统的打招呼内容,而一场足球大赛可以让商店提前关门,各具千秋的人物们纷纷提前下班,乃至为了一个球的得失,打架斗殴。如果天外来客看到,那么多人抢一个球,而几乎半个世界的人又在全神贯注地盯着他们抢一个球,一定会百思不得其解。似乎一个球的稀缺程度,胜过了一顶皇冠。一种嗜好的行为取向,的确可以使一个有才有志的人放弃对皇冠或亚皇冠的追求。
选择,意味着有取有舍。
没有什么别的行为比嗜好这样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本质的了。嗜好,不必考虑别人的眼色,不受他人或法律的制约。它完全是出于自愿的,所以,它是最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深层心理结构的了。因为嗜好的范围几乎完全是自我的孤独领域,它是不能强加于人的。
嗜好可以说是人的潜意识的最好流露。
玩物与嗜好所告诉你的,可以说是这个人的一切。
它会给你讲,关于你感兴趣的那个人的优点、缺点,他的生命观、恋爱观、事业观等等,你想知道的一切,它都会一五一十地告诉你,当然前提必然是你要善于观察0有些看起来不甚令人注意的行为习惯,也是一种嗜好,而且也许正是这个嗜好,将会告诉的一些本质性问题。
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将一些心爱的东西,不按常人的方式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而是藏在某个不应当放的位置,那么你至少判断这个人与人交往时,注重内在的、深层的交流方式,喜欢与朋友保持一种很深的、内在的、不为外人所察觉的关系。他或她不是那种善于表面应酬,而内心无所重属的类型,相反,这种人的心很重,感情相当深沉,颇重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再有,这样的人,是不好欺负的。如果一旦得罪了,他也许会以非常的手段报复。
从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嗜好中,可以发现和总结出其中的一些奥妙,一个出色的人类学家,每到一地,就可以立刻发现当地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行为取向与行为类型,由此,他就可以得出一些令人拍案惊奇的结论,实际上,为人所称道的福尔摩斯,也可说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
嗜好、玩物、习惯看上去平平常常,司空见惯,而实际上它们不艾会与生理行为有关,而且,也会与文化行为有关,人类学家们往往就是这样一叶知秋的。杰出的政治人类学者,可以在一个家庭中,分析出整个国家的全部政治内容与政治前途。这种分析就是所谓的类型分析,而不是个案分析。当然二者的关系也是互补的。
那种认为嗜好不过是无足轻重的生活小节,从而掉以轻心的人,往往会铸成大错。他们不但会丧失了解个人的一种契机,而且,还会无意中常常地伤害别人。
古人云:“审其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这就是说,看看他所喜爱的和厌恶的,他的长处和短处也就可以知道了;观察他交往的朋友,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也就可以判断了。这是古代人识人所采取的一种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识人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人的行为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总是有这样一种情况,情绪、兴趣、爱好、性格相互融洽者常常结为朋友,有以友情为重结为朋友,也有臭味相投者结为朋友。有为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的;也有为了不可告人之目的而内外勾结,狼狈为奸者。正是根据不同人所交识的朋友不同,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点来认识所考察的人是贤才,还是不肖的坏人。
人们常说,知人难,知人心者更难。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人都是有朋友的,要想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一看他结交的、经常在一起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自然就会明白他的人品是好还是不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鱼交鱼,虾结虾,蛤蟆找的是蛙亲家。赌博的人周围是赌徒,好色的喜欢和女人打交道,搬弄是非的人经常与长嘴舌在一起,忠厚老实的人一定不会和诡计多端的人交结。
所以,欲其知人,不必费劲明察暗访,弄清他与谁交往也就够了。
《三国演义》里的魏延杀了长沙太守投奔刘备,诸葛亮不仅不觉得是一件什么好事,反而下令让人拉出去斩首。诸葛亮之所以如此不近情义,原因就在于他看透了魏延有反骨:
现在反叛太守,有朝一日也必要反叛蜀汉。果不出所料,诸葛亮一死,延就出了问题。
知人看交结,识人看处事。识别一个人只要看他现在的处事为人,就知道他会对你怎样了。
总是在你面前说别人闲话,记别人小账的人,在背后他必然要说你的闲话,记你的小账。整天算计别人,和别人过不去的人,与你关系再好,有朝一日你很可能要被他给算计了。对那种别人帮了他的忙不仅不感恩反而思将仇报的人,无论如何对他不可发善心,否则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
这些都是具有规律性的常识,我们不可不牢记在心里。
辨别贤佞是个大难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但从理论上讲,要辨别肯定是可以的,问题是决定于用人的人,如能以公心来对待其下属的人的言行,并用实践效果来检验其是否正确,贤佞自必分明。王充在他所着的《论衡答佞篇》比较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他以问答形式进行论证,有人问佞人和谗人有否异同之处?他答道:两者都是卑鄙的人,但表现不同,谗人是以口害人,而直言不讳;佞人以阴谋诡计害人,而隐瞒其动机。因此,谗人害人易知,侯人害人则难知。有人质问:这么说,佞人则不能知了?他答道:“佞可知,人君不能知,庸庸之君,不能知贤;不能知贤,不能知佞。唯圣贤之人,以九德检其行,以其效考其言,行不合于九德,言不验于事效,人非贤则佞矣。夫知佞以知贤,知贤以知佞;知佞则贤智自觉,知贤则奸佞自行得。贤佞异行,考之一验;情心不同,观之一实。”他认为能知贤则能知佞,知佞则能知贤,因贤佞是对立的,否定了此方则可肯定彼方。而辨别的标准是“九德”,看其言行是否符合,并用实践效果来检验其言行,贤佞则可辨别。对此,王充在《论衡定贤》里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兹录于下: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孔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曰:‘未可也。不若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夫如是,称誉多而大小皆言善者,非贤也。善人称之,恶人毁之,毁誉者半,乃可有贤。以善人所称,恶人所毁,可以智贤乎?夫如是,孔子之言可以知贤,不知誉此人者贤也?毁此人者恶也?或时称者恶而毁者善也!人眩感无别也。”
王充是反对所谓“圣人之言皆无非”的学者,他多一142一“非礼”的言论。孔子答弟子子贡关于识别贤佞的问题时,认为全乡的人都夸奖或憎恶都不能肯定其人的好坏,只有乡里的好人称赞、坏人毁镑才能辨别。王充对此提出质疑:孔子又怎能知道称赞的人是好人,毁镑的人是坏人呢?也许是称赞的人是坏人,毁谤的人是好人。显然,如果是这样,按照孔子的逻辑,辨别贤愚则适得其反;把好人视为坏人,坏人视为好人了。所以,王充认为孔子所说的话仍使人迷惑,不能辨别好人、坏人。
那么,依照王充辨别贤佞的办法是什么?即他前面所说的以实践效果来检验其言行。
贤与佞其言行也不大不一样,如将之总结,也可窥见一斑。
举其所美,观其所终。这是识人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我们识人,也要通过各种不同的美去给予所考察的对象,从中去观察其对不同美的反映,从而识别其人的真实的道德品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同的人对美的追求不同而能反映出不同人的思想品质状况。达芬奇认为,“你们不见美貌的青年穿戴过分反而折损了他们的美么?你不见山村妇女,穿着朴质无华的衣服反比盛装的妇女美得多么?”培根认为,“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赞美。”人的美丽可爱,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容貌,首先决定他的精神面貌。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永远是年轻和美的。
德谟克利特认为,“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的东西。”所以,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装饰的华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富有,优雅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趣味,但一个人的健康与茁壮则须由另外的标志来识别。只有在一个劳动者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一个嬖幸者的穿戴之下,我们才能发现强有力的身躯。所以,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能显出奕奕的神采。爱好时髦是一种不良的风尚,因为她的容貌是不因她爱好时髦而改变的。
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如果加比都尔的维纳斯女神,或者一个以前放在即贝爵邸作装饰的缪斯女神在你身上引起肉欲,那你就不配欣赏美。
我们对识人的问题上所讲的美,不仅仅要观察其语言美,行为美,体型美,更主要地是看其心灵美,求得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一个人追求美女而道德败坏,这样的“英雄”决不可作为人才而使用。
“废其所恶,计其所穷”,这也是人们通过长期识人的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良方。纵观人类诞生以来,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世间,既有善人,也有恶人。就是在一个人身上,既有阳,也有阴,有善念之时,也有邪念之闪过之时。人们总是喜善厌恶,主张勿因小善而不为,勿因小恶而为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间未到。我们要做到以正压邪,使好人吃香,坏人受气,就必须在识人时采取“废其所恶,计其所穷”的方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人不犯错误,而在于人有了错误缺点是否勇于承认和改正它。有了缺点和错误就及时改正的同志是好同志;如果知错不改,甚至以恶为荣,那么此人就可恨又可悲了。一个善良的人,一定要弃恶从善,不做恶人恶事,要做善人善事,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行善避恶!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恐怕都忘不了刘备父子的故事。刘备一生谨慎,在诸葛亮的协助下,把弱小的蜀汉治理得富足安定能与强魏抗衡。刘备在临终时,总结一生之经验,对他的儿子阿斗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所说的“善恶”,虽与无产阶级的善恶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个话还是说得好。一切丰功伟业都是一点一滴“积厚而薄发”,一切恶行坏事也都是从小到大,“积小患为大患”。“小善”与“大善”,实质都是“善”,“小恶”与“大恶”本质都是“恶”。只不过“大善”、“大恶”是“小善”、“小恶”的集合与发展。不培养青年人从一点一滴有利于人民的平凡小事做起,何谈建树继往开来的一代新风?不检点青年人一时一地损人利已的言行,怎能设想有“五讲四美”的崭新文明?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海岛上,住着一群被人们称为“西壬”的女妖。凡有船只过往,西壬们就扬起动听而淫荡的歌声。开始水手们不明底细,都竖起耳朵聆听,结果是无不神魂颠倒,一个个被妖歌驱遣投海身亡。为了避免这种惨剧,当英雄奥德赛的船只驶近该岛时,不得不用蜡把同伴们的耳朵都堵住。后来,幸亏名歌手奥菲士跟随亚尔古船英雄们远航至此,他迎着女妖的淫荡的歌声,引吭高歌,用动人肺腑的歌声压倒了妖歌,使“西壬”们恼羞不已,纷纷跳人大海自杀了,英雄们才终于化险为夷,取得远航的胜利。
神话虽属虚构,但常常以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古希腊航海家们对海妖之歌的三种不同对策,导致的三种不同结果,不正发人深思么!起初“听之任之”,任其妖歌淫荡,致使多少希腊水手葬身海底,造成“千古恨”。可以庆幸的是,靡靡之音戏害青少年身心,污染新一代灵魂的危害,巳被绝大多数人所认识。但是,嗜痂为快、饮鸩止渴的入迷者仍有之;视而不“见”、听而不“问”的教育者也有之。“毛毛雨,易湿衣”,潜移默化更害人,同志们切莫轻看靡靡之音的危害。这是海妖之歌给人的第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