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懂事的孩子
2328300000018

第18章 让孩子快乐起来(5)

如果心烦意乱就不要再想勾起烦恼的人或事,就要尽量转移注意力。比如,如果考试没有考好就不要再想有关考试的事情,可以让孩子想一下高兴的事情,像是自己的生日要怎么过之类的;当自己陷入苦闷、烦恼中的时候,就不要再想那些烦恼的事情了,可以听听音乐、看看报纸、翻翻画册,看看电影和电视,回忆一下自己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刻,把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去,冲淡以至忘却烦恼,使情绪逐步好转起来;有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也可以先将其放下不想它,让自己的思维长上翅膀,自由畅想,让自己到幻想中的世界去遨游,也可以与人漫无边际地畅谈,这样免得自己为难解的事儿去钻牛角尖,给自己带来无端的烦恼。如果孩子学会了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那么,烦恼就会减轻很多。

5.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当孩子和别人发生了矛盾,产生了不满、敌对、嫉妒等强烈情绪时,如果能换位思考,和对方调换一下角色,想一想假如自己是对方该怎么办,就容易理解对方的做法,从而改变一些自己的原有看法,减轻消极情绪。其实,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站到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学会换位思考。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对别人不能要求太高,要学会谅解、谦让。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就能正确对待,就不会生一些不该生的气,在非原则问题上就能在心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免于动气。

6.让孩子学会冷静地对待问题

其实,感情表露是人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事物要客观地认识,心胸开阔,不为一点小事而动怒。有修养的人遇到问题,不会火冒三丈,大发雷霆,而是沉着、冷静,心平气和,即使自己有理也能让三分。因为他们心有全局,有他人。而那些修养差的人,患得患失的人,领袖欲强的人,好为人师的人,狂妄自大的人,固执偏见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因为妨碍满足个人利益的事而动气。所以提高修养,提高认识水平,是克服爱生气毛病的根本所在。

7.找出烦恼的根源

当然,从根本上解除烦恼还需要对症下药,找到引起烦恼的根源,从思想上或实际上加以解决。比如,如果是因为学习不好而烦恼就要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学习,提高了成绩就不烦恼了;如果是因为自己的期望太高而烦恼,就要降低期望,能满足就不烦恼了;如果是因为和父母争吵而烦恼,就可以主动和谈,解除矛盾之后就不会心烦了。总之,如果把引起烦恼的病根消除了,烦恼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8.从各个方面提醒自己

要生气的时候,要立即采取一些节制措施。比如,当自己觉得要发脾气时,就要赶快提醒自己,现在应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了;当遭遇到让人生气情景时,不妨试试延缓10秒钟再爆发,可以慎重考虑一下,如果现在生气会带来什么后果,要避免冲动行事。不强迫自己去喜欢,如果遇到一些自己不以为然的事,可以不喜欢它,但没必要非生气不可。要随时提醒自己,别人有权选择他自己的事,就像你有权坚持自己的选择一样。

培养并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父母箴言

好胜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好胜的内驱力可以激发人的成就欲望。所以,父母从小培养并引导孩子的好胜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6岁的小汤姆好胜心很强。平时让他练琴,他一点没兴趣。有一天,妈妈带他去亲戚家玩,无意间看到表妹照着那蝌蚪似的五线谱用电子琴弹出几支他所熟悉的歌曲时,小汤姆羡慕极了。回家后,他赶紧找出电子琴,擦干上面的浮尘,拿出来弹,还让妈妈教他弹。有一段时间,小汤姆一听到别人家的琴声,他就连忙拿出自己的电子琴来弹,连玩都不想出去了,好像在和表妹悄悄比赛似的。

看到小汤姆这样,妈妈想,这正是利用他好胜心的好机会。于是就给孩子请来了音乐老师,并买了一些正规的音乐教材,让小汤姆好好练。

小汤姆颇有音乐天赋,简谱掌握得很快,两只手弹起来也非常协调。仅仅半年的时间,小汤姆就熟练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全美少年音乐大赛中还获得了个二等奖。

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可以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

孩子的好胜心及参与竞争的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获得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合理的竞争环境。如早上起床,可以让孩子与父母比一比,看谁能按时起床。平时,可以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学习,并有意识地运用比赛的形式让他们比高低、赛胜负。如比一比谁跑得快、谁跳得高、谁的积木搭得好等。在这些简单、轻松的小竞赛中逐渐激励孩子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培养并引导孩子的好胜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好胜的对象应该超越自我

竞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实力,而要提高实力,关键是超越自己。当然,孩子要提高自己就得向别人学习,要进行横向的比较,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但是无论怎样横向比较,最终还要改变自我,才能有成效。连自我都不能超越的人是无法超越别人的,超越自我是超越别人的前提,超越别人只不过是超越自我的一种自然结果。很多家长把超越自我和超越别人的关系颠倒了,他们总是搞横向比较,忽视了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是否有进步。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眼睛盯着别人位置的不正常的“排队心理”,于是很自然就会滑向嫉妒的泥坑。

2.让孩子敢于面对失败

在竞争中,孩子难免会遭到失败,受到打击。这时,父母千万不能责备、讥笑孩子,这样会使他气馁,甚至失去信心,丧失竞争意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竞争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长处,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使他懂得竞争既是展示自己的力量,也是检验自己的不足,其目的是求得进步。

3.好胜应该对事不对人

所谓“胜”,只是说在某一件事情上比别人做得好,如此而已,并不是说整个人比别人高一等。语文不如你,但数学可能比你好;学习不如你,但体育可能比你强;绘画不如你,但音乐可能比你好。也就是说,所谓胜负,主要是对事而不对人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好孩子。这样的“好胜”和“竞争”就不容易造成某些孩子的妄自尊大和另一些孩子的自卑,就比较健康。如果对孩子某次考试成绩的高低和某次比赛的输赢太在意,老要分出个“好生”和“差生”,这种竞争的结果就会涉及到孩子整个的生活质量,于是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事情的比赛转移到人的位置上去了。

4.注意培养良好的品德

父母在培养孩子好胜心时,特别要注意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父母有责任多从正面客观地引导孩子,避免消极的、不与人为善的暗示和态度,不要时时拿自己孩子的长处与别人孩子的短处相比,以出人头地压倒别人而后快。在鼓励孩子不甘落后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对别人的爱心,善于发现并学习同龄人身上的长处,并积极倡导良好的竞争道德。

让孩子试着自己做决定

父母箴言

当孩子面对一件需要做决定的事情时,他们或许会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然而,这是他们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学会了自己做决定,才能够让自己适应并融入这个社会中。面对这些,父母要做的就是不去刻意控制孩子,也不要强行替他们做决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适应这一切。

“唉——”

妈妈下班一回家就听到小雨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她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儿子面前,“怎么了,看你愁眉苦脸的,遇到什么心烦的事情了?是不是刚转校不适应啊?”

“妈,我们班要选班长了。”

“选班长?哦,我知道了,肯定是你们班同学没有先你当班长,所以你不高兴了。你才刚转来,人家当然不会先你当班长了……”

“妈!”没等妈妈说完,小雨就打断了妈妈的话,“不是我想当班长,是我不知道该选谁当班长。”

听了小雨的话,妈妈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选谁?想选谁就选谁呗,这有什么好发愁的。”

见妈妈还是不明白,小雨索性说得更清楚:“你不知道,我还没有转来的时候,我们班有15个女生,15个男生,女生要选娇娇当班长,男生要选亮亮当班长,现在,多出我一个,我不知道是要选娇娇还是亮亮。”

听到儿子的解释,妈妈来到他的身边,“那你想要选谁啊,你自己觉得谁适合当班长就选谁,这样很难吗?”

“我觉得娇娇比较合适,可是,亮亮也不错。妈,真的很难决定,你帮我决定好吗?”小雨向妈妈撒娇。

“小雨,这件事情你得自己做决定,妈妈不能帮你。好好想一想,总会想出谁是最适合当班长的人。”说完,妈妈就离开了。

小雨想了又想,终于,他想出了最佳的人选。

很多事情孩子都可以自己去做,自己去下决定,然而父母却在有意和无意间剥夺了孩子做决定的机会。父母可能是出于疼爱孩子,也可能是嫌麻烦,于是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就会包办代替。其实,很多事情,大人看起来或许很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锻炼。

很多父母总是会觉得孩子还小,在做决定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实,就算是一个成年人在做正确决定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更何况是孩子。他们既没有经验,注意力短暂,又喜欢新鲜的事,他们做出的选择和决定,难免会有一些不恰当或者是出现一些错误。

让孩子自己作决定,父母总会有点害怕、担心。但是,无论怎样困难,也应让孩子自己做些决定。让孩子作决定,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总是由父母作决定的孩子,长大后常常会缺乏判断力和选择的能力,而且缺乏责任感,甚至不知道如何对自己负责。长大以后离家时,无论与朋友相处,或是在大学里,都会面临选择的困难。他们的决定能力很差,需要别人出主意,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学会自己做主。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做决定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做决定。

1.让孩子自己决定画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会为孩子购买五颜六色的画笔,让孩子把自己眼中的世界用画笔描绘出来。然而,父母总是会给孩子定出一些绘画的对象,让孩子照着对象画。这样一来,无疑是对孩子的一种限制,让孩子不能够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父母如果不去限制孩子,让他爱画什么就画什么,孩子的创意是会带给父母一些惊喜的。当然,有的父母会说,如果让孩子自由地去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孩子很可能会把自己搞得满身颜料、乱七八糟。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样却换来了孩子的小创意,这可是非常值得的。

2.让孩子自己决定买什么衣服

父母给孩子买衣服,除了考虑质量、价格、质地以外,也会考虑样式和颜色。孩子也许就不会考虑那么多,他们通常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其实给他一定的自主权,他就能逐渐学会做精明买家。可能父母会担心,孩子对钱没有概念,如果他挑中的衣服太贵,或者想给他买毛衣,他挑了一件外套,怎么办?其实,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可以事先告诉他打算花多少钱给他买衣服,要给他买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但是样式和颜色他可以自己决定。

3.让孩子去超市帮助购物

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正好是一个让孩子锻炼决策能力的好场所。孩子常接触日用品和食品,可以让他来选购这些东西。比如酸奶有各种牌子和口味,买哪种也许父母无所谓,但是孩子却有自己的喜好,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让孩子来决定。

当然,父母可以提醒孩子要照顾家里其他人的嗜好,也可以引导孩子在决定买多少的时候考虑哪些因素。比如:保质期有多长,家中的冰箱有多大容量,吃了一段时间后是否要换口味,等等。最后的决定可以由孩子自己做出,但是父母仍有很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考虑。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只要尽力而为做出比较合适的决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十全十美。当然,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决定不是可以随意做出的,如果太随意就会出现错误。另外,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做决定的后果,从而使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判断能力。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父母箴言

父母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

做父母的不要在孩子面前总要表现出几分威严,老是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生怕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跌了架子,不成体统。孩子做了错事就训斥,多问几个问题就嫌啰嗦,提什么要求都是非分的,只能是“我说你听、我训你忍、我打你挨”,使孩子完全处于不平等的“弱势”的地位。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往往考虑的是需要什么样的孩子,如乖孩子、进取心强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忽略了对孩子自尊心的培养。殊不知,孩子树立正确的自尊观对其以后的性格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如果孩子总是在一种自卑、压抑甚至恐慌的环境中生活,必然会造成心理失衡、性格怪异、心灵扭曲,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在美国的家庭里,大人跟孩子谈话,总是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起平坐”。美国人认为,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蹲下来跟孩子谈话,不只是为了表示大人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示大人对孩子的尊重。而且,蹲下来跟孩子谈话,既在有形之中缩短了大人与孩子形体上的距离,使孩子没有压抑和恐惧感,又在无形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自己同大人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

可是,我们有些父母,却常常站在那里,大声呵斥孩子:“过来!别摸!”“去!去!去!别烦我!”等等,居高临下,惯用命令式的语言语调。从说话的态度来看,中国父母比外国父母威风得多,可在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却并不可敬。

其实,是否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孩子真正当作和自己一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会影响到家长能否以正确态度对待与教育孩子的一系列问题。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深感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父母的谈话方式有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