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军迷对你说:军用飞机的魅力
2329700000007

第7章 战斗机(3)

F-14战斗机的主战任务有:护航,在航母舰队720~800千米半径空域内争夺并保持制空权;舰队防空,在距舰队160~320千米空域内巡逻2小时,或从航母甲板起飞完成截击任务;空中拦截和近距支援,可攻击1600千米外的地面目标,并能保持5分钟的空战能力。

F-14战斗机的突出特点是“变后掠翼”,这种设计源于雄鹰飞行姿态的启示。其机翼分两段,一段与机身相连,称为“固定段”;外翼为可活动的一段,称为“可动段”。当高速飞行时,翅膀向里收,可减少阻力;当需要低速飞行时,翅膀向外伸展,可增大升力。F-15“鹰”战斗机(美国)

F-15“鹰”战斗机是一款小型高机动性喷气式飞机,可在全天候条件下执行战斗任务。它是美国波音公司麦克唐纳飞机和导弹部(原麦道公司)研制的双发重型超音速制空战斗机,它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空中优势。换言之,它的最终目的是在空战中击败其他飞机。

MiG-25之后,美国空军立即委托飞机制造商研制新型飞机。“狐蝠”MiG-25远胜于当时美国主要的战斗机“幻影”F-4,而处于冷战中心的美国空军需要尽快获得能与之抗衡的战斗机。麦道公司赢得了新项目的合同,并在几年之后交付了F-15。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改变,该公司在这款飞机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多坑坑款变种机型。强大的优势

F.15是一种全天候高机动性战术战斗机,用于空中优势作战任务,并发展了空地作战改型。该机具备完善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可使用先进的中距空空导弹摧毁敌机。它也被公认为是空中优势战斗机的典范。它的优势是,它比以往任何一种战斗机的机动性、操纵性、航程、火力和电子设备都优越。F-15的电子和武器系统无论在有支援的本方空域,还是敌占区域,都能有效的发挥作用。而其他的一些战斗机往往过于依赖地面基地的支援,而在行动上受到限制。

各怀绝技

F.15家族成员众多,其中F-15E和F.15s/MTD都有“绝技”。F-15E的“绝技”是它有一双“火眼金睛”,它采用了美国先进的高科技成果:飞行员头盔式信息显示和目标选定瞄准系统。飞行员只需按动按钮,中央计算机就会立即输入他头部转动角度,瞄准系统则会立即锁定他选定的攻击目标,整个过程只需1秒钟左右。F-15s/MTD虽然是家族中的新成员,但本领可不小。它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无需地面导航系统协助,就能在15米宽,460米长的积水或遭到破坏的跑道上起降。它的发动机喷口为方形,可以在0.5秒内完成喷口向后的转动,因此可短距离起降。

F-16“战隼”战斗机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三代喷气式飞机,具有重量轻、机动性能好、外挂量大、作战能力强等特点,是美国空军青睐的主战机种,主要用于空战。该机型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购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数量最多的机种之一。

F-16“战隼”战斗机装备1门20毫米变速多管炮。全机有9个挂点,两翼尖可挂带2枚“响尾蛇”空空导弹,机身下1个挂点可挂带炸弹或副油箱,机翼下6个挂点可挂载各种空空导弹、空地导弹、激光或电视制导炸弹、核弹、火箭弹以及普通炸弹,最大挂载量达6894千克。

“蓝盾”吊舱导航攻击系统由导航吊舱和瞄准攻击吊舱组成,前者装有地形跟随雷达和红外探测仪等,可在夜间或不良气象条件下提供清晰的地形与目标图像及规避信号;后者装有红外探测仪、目标自动跟踪器、目标自动识别器等,保证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攻击。

F-16“战隼”战斗机采用悬臂式的切角三角形中单翼,前缘有随迎角和飞行速度变化而自动下偏的襟翼,后缘有全展长的襟副翼,翼根前缘是大后掠角边条。机身为半硬壳结构,采用翼身融合体的设计,尾部有全动式平尾,翼根整流罩后部是开裂式减速板。

F-16包括11个型别,即F-16A(单座机)、B型(双座教练机)、C型(单座改型)、D型(双座歼击教练机)、F型(战斗轰炸机)、79型(简化出口型)、N型(假想空战训练机)、AFTI(先进技术验证机)、“灵敏隼”(最新改型机)、R型(双座侦察机)、F-16ADF(防空型战斗机)等。

F-100“超级佩刀”战斗机于1949年9月开始装备部队。F-100“超级佩刀”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超音速平飞能力的喷气式战斗机,主要型别有:A、C、D、F等。各型总计生产二千三百五十多架。使用国家有美国、法国、土耳基、丹麦等。

美国空军使用的第一种超音速飞机就是北美“超级佩刀”战斗机,它的设计得到了美国空军的支持,最初研制这种飞机时称作“佩刀-45”计划。后来F-100成为美国空军在越南战争中使用的主要机型之一。1956年,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换装F-100“超级佩刀”战斗机,成为第一支装备超音速战斗机的飞行表演队。该机型“雷鸟”一直使用了13年。

F-100采用后掠45。的大展弦比低单翼。全机采用整体结构,抗扭性能好,进气口设在机头,为扁圆形。水泡形座舱盖后有一条机脊一直通到垂尾。嗜血猛禽--F-22战斗机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与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F-22“猛禽”战斗机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作为第四代战斗机的开山之作,F-22战斗机具有隐身性、超音速巡航、超远航程等优秀性能。目前F-22战斗机列入正式编制的已知型号是突出空中格斗性能的F/A-22。

为了追求隐身性,F-22战斗机采用了很多大胆超前的设计,比如在机翼上应用了锯齿状的外形,大量地应用复合材料等等。此外,F-22战斗机最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是它将导弹转移到了机身腹部可以收缩的内部弹舱中。正常飞行时,这种旋转式弹舱可以缩进机腹,而等需要战斗时再从机腹中伸出。这种设计大大减少了雷达波的反射。

F-22战斗机的整体战斗性能优于美国和俄罗斯现役的所有战斗机,即便是集合整个欧洲技术力量研制的BF-2000战斗机也无法和F-22战斗机抗衡。它特有的隐身设计使它被发现的几率只有F-15战斗机的1/80,它的高空性能让大多数防空导弹对它无可奈何,它的大迎角设计让它的机动性能超越任何对手,它配备的每秒运行100亿次的电脑让它的基本操作可以由电脑完成。毫无疑问,F-22战斗机是迄今为止技术最先进的战斗机。

米格-25战斗机首次公开露面是在1967年的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50周年航空展上。在飞行表演的最后部分,4架米格-25在空中飞过,解说员介绍说这是能飞出3倍音速速度的战斗机,在场的西方武官们惊讶不已。由于当时北约各国还未发现在研制中的米格-23战斗机,因此错把米格-23的编号给了米格-25,后来才得到更正。北约给米格-25起的绰号是“狐蝠”。

当战斗机在高空以高速飞行时,机体会与空气摩擦而产生热量,这就是困扰飞机的“热障”现象。设计人员通过计算得知,当米格-25战斗机在0℃的空气中,以3马赫的速度飞行时,飞机机头的“热障”温度将达到300℃,为了解决高温的问题,苏联的设计人员为米格-25研制了耐热的新型电子元件,从而顺利地渡过了“热障”难关。

1971年10月,4架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飞到以色列上空进行侦察。以色列空军派出了最好的F-4“鬼怪”战斗机进行拦截。察觉到危险的米格-25飞行员打开了加力燃烧室,一会儿就抛开了尾追的F-4战斗机绝尘而去,甚至连F-4战斗机发射的“响尾蛇”导弹都没有追上呼啸的米格-25。此时以色列地面雷达站发现,这架米格-25的速度超过了3.2马赫!这让西方大为震惊。贴士18

除了速度这一“法宝”,米格-25战斗机另一个优势就是它的飞行高度,它可以轻松地飞到24000米的高空,在减轻负载的情况下它甚至可以飞到30000米的高空。1977年8月31日,一架无负载的米格-25飞上37650米的高空,这在今天仍然是绝对的世界纪录。即便是在第四代战斗机笑傲天空的今天,大多数战斗机也只能爬升到20000米的高空,甚至一些地空导弹也无法攻击到30000米的高空。绝对速度和不可思议的高度成了米格-25战斗机的保命绝技。

米格-29战斗机是赫赫有名的米高扬-格列维奇实验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高机动性战斗机。米格战机于1979年10月首飞,1982年投产,次年开始成为前苏联空军的制式装备。米格-29性能卓越,能在任意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内进行空中精确打击,是近距机动空战中的王者。米格-29后期的一些型号也可以进行空对地攻击和进行近距空中支援。西方军事专家称米格-29为“支点”。

进气道在机腹两侧,中等后掠角的上单翼,双发双垂尾,主起落架为前后串列双轮。米格-29战机总体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最后形成了翼身融合体、带边条中等后掠角、双垂尾、机腹进气的布局方式。米格-29没有采用电传操纵,但在操纵系统中装有较先进的C-IY-451自动控制系统。米格-29的1号原型机于1977年10月6日首飞。这架飞机与生产型没有多大的区别,随即生产了10架试制型和8架试生产型的飞机,用于进行飞行试验。

1982年,米格-29开始在莫斯科和高尔基的工厂批量生产,1983年6月交付部队试用。其装备部队的时间比苏-27早约三年。1988年,米格-29在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公开展出。1986年开始,先后向古巴、前捷克斯洛伐克、前东德、印度、伊朗、伊拉克、朝鲜、波兰、罗马尼亚、叙利亚、南斯拉夫和马来西亚(米格-29S)等国出口。

米格-29装有先进的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其火控系统包括脉冲多普勒雷达、光学雷达、头盔瞄准具和火控系统计算机,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该机可携带P-27雷达制导中距拦射空空导弹和P-60、P-73红外制导近距格斗空空导弹,还可携带57毫米、80毫米、240毫米火箭弹。最大武器外挂量为3000千克,并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动力装置为2台克里莫夫设计局的PII-33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49390牛。米格-31“猎掏犬”战斗机(苏联)

米格-31是由米格-衢发展而成的串行双座全天候截击战斗机,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制。该机具有速度快、载弹量大、截击能力强等特点,北约组织给予它的绰号是“猎狐犬”。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装备多种新型作战飞机和空一地武器,其中包括SR-71超音速高空战略侦察机、B-1B超音速战略轰炸机、BGM-109“战斧”和AGM-86B巡航导弹等。苏联已经装备的防空截击机探测、攻击这些目标有很大困难,于是苏联军方希望研制一种装备大功率相控阵雷达、有下视/下射能力、航程和飞行性能均要优于米格-25的新型战斗机,米格-31应运而生。

米格-31的原型机于1975年9月16日首飞,197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80年开始交付部队试用,主要改进型号有米格-31B、米格-31BM、米格-31M等,至今仍是俄罗斯空军的主力战机之一。苏-27“侧卫”战斗机(苏联)

1977年5月,苏-27原型机首飞,北约称之为“侧卫”。1980年,苏-27P“侧卫”B型空中防御战斗机开始大规模生产,1984年形成战斗力。

与同时代的米格-29“支点”战机类似,苏-27战机整合了翼根高度扩展的40度后掠翼,楔形进气口的低重心发动机和双垂尾。该型机将适度的后掠角与高度扩展的翼根结合起来,提高机动性和升力,使战机可以获得非常规的攻击角度。苏-27UB“侧卫”C型机是一种双座教练机。苏霍伊公司的苏-35型战机由“侧卫”B演进而来,最初的编号为苏-27M型。它属于第二代改型,提升了敏捷性,增强了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