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两国对马岛主权的争议,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斗争。争议的焦点是,谁先发现和有效占领这些群岛。引发战争的导火事件是:阿根廷人把国旗插上南乔治亚群岛上。这仅仅是一个偶然事件,却成为战争的直接诱因。
1764年,法国航海家路易·安东·德布甘维尔海军上将率领的探险队,首次在东岛建立了一个定居地,称为路易斯港。1765年,以约翰·拜伦为首的英国探险队登上西岛,建立了名为埃格蒙特港的定居地,并升起英国国旗,声称该岛归属英王。1766年,在海上称霸的西班牙人插足马岛。他们宣称,按照1493年教皇划定的分界线,这些岛屿位于西班牙的管辖范围之内,理应归西班牙所有。同年10月3日,法国人以24,000英镑的代价把东岛卖给了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军队以武力赶走了西岛的英国人。1771年,按西、英两国达成的协议,英国人回到了西岛,重新驻扎在埃格蒙特港,但西班牙声称保留其主权。1774年,英国以节省军费为理由,主动撤走了西岛驻军。1806年,西班牙向拿破仑投降,英国乘机打击西班牙的势力,占领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但是,英国既未向马岛派遣驻军,也没有委任总督;岛屿处于无政府状态达十多年之久。1816年,阿根廷正式宣布独立,宣布从西班牙那里继承对马岛的主权并派驻官员。但1833年,英政府派兵强行占领马岛,并将马岛上所有的阿根廷居民几乎全部驱逐。从此开始了英国对马岛长达170年的统治。此间,阿根廷历届政府从未放弃对马岛主权的要求。1958年,马岛问题提及到联合国。此后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多次建议两国举行谈判,以求和平解决两国争端。1965年,联大第一次审议马岛问题。联合国4次通过决议要求阿英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在多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中,双方态度各不相让,谈判时缓时急,争执不断。1966年阿根廷18名青年劫持一架飞机在马岛着陆,要求归还马岛。1971年英阿签署协定,英同意逐步把岛上居民并入阿根廷,以解决岛民的身份证问题,使他们可以在阿各地通行和接受高等教育。
70年代初,勘查表明在马岛南部海域可能有丰富的石油以及天然气和其他矿藏。1973年英阿谈判气氛急转直下变得更加复杂。1976年终因谈判破裂双方召回了大使。1978年,两国恢复谈判。1982年,英阿在纽约举行正式谈判,但毫无结果,双方关系趋于恶化。
进入80年代后,阿根廷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之中,全国上下对军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当时的政府首脑加尔铁里将军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企图以此激起民众的民族情绪,转移对政府的压力。阿根廷军政府当时估计,英国会对收复马岛做出强烈反应,但不大可能为夺回马岛而动武。此时的英国早已不是可以在全球出击的海上霸主,对距本土万里之外的马岛颇有鞭长莫及之感。加之英国也正为经济衰退所苦,财政拮据,保守党政府因实行紧缩政策遭到广泛批评,很可能无暇他顾。加之,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的争霸,各种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与形势的动荡,争夺战略地位,争夺海洋和海上重要通道、争夺南极及其战略物资的斗争日趋广泛和深化。这时,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出于内政、外交和经济上的需要,同时也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决定采取军事行动结束英国对马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的武力统治,开始实施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计划。
3月19日,阿根廷人继在南乔治亚群岛上插上了阿根廷国旗后,紧接着阿根廷又派一架C—130飞机在马岛的斯坦利港着陆,试探英方的反应。这架飞机在该机场滞留2小时后即离去。经过多次这样的侦察活动,见英军没有反应,于是阿方决定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采取军事行动,收复马岛。
3月26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8艘舰和2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0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艘护卫舰,1艘供应舰搭载2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0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艘航母及6艘舰船组成第20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4月2日拂晓,阿根廷海、陆、空军约4000人采取突然袭击行动,在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登陆,同守卫在岛上的78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和约120名本岛防卫队员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战斗后,占领了马岛。
4月3日,阿军又在南乔治亚群岛登陆,岛上英军只有22人,稍作抵抗之后,便宣布投降。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对阿根廷的行动英国作出了迅速反应。马岛被占当日下午,英国政府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作出了同阿根廷断交,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4月3日,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4月5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7艘战舰,20架“鹞”式战斗机,58架各型直升机,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洋的4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月4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8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4月7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5月14日夜间,50名突击队员乘3架直升机在八名先遣队员引导下机降于岛上,炸毁阿军6架“普卡拉”攻击机,4架教练攻击机,1架运输机。队员中的炮兵观察组指引“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主炮猛轰岛上的目标,阿根廷1座军火库,6座雷达站均被炸毁。5月21日凌晨三时英军在圣卡洛斯实施多点立体登陆,并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迎击阿军的反扑。天刚亮,阿军便出动16架“普卡拉”攻击机,14架“幻影”战斗机,猛烈空袭英军舰队和登陆滩头。击沉“热心”号护卫舰,击伤驱逐舰1艘,护卫舰2艘,辅助舰1艘。然后阿军又连日出动飞机,击沉“羚羊”号护卫舰,击沉“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击伤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
5月27日,英军开始发起陆上进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5月28日,英军攻占达尔文港和道格拉斯。5月29日,英军攻占古斯格林和蒂尔湾。6月1日,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6月7日,第5旅在仅距斯坦利港16公里的希拉夫湾登陆。此时阿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在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沉登陆舰1艘,击伤护卫舰1艘,登陆舰1艘。但仍无力阻止英军的登陆。6月11日,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式战斗机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猛攻。6月12日半夜,英军第5旅向阿军发起全面攻击。激战5小时,于6月13日凌晨5时,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和威廉山,夺取了加尔铁里防线上的所有要点。6月14日,阿军丢弃重武器退入斯坦利港市区。午后,英阿两军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斯坦利港内残余的9千多阿军投降。
6月15日,阿根廷总统宣布马岛的战斗已经结束。英国也宣布阿军投降,夺回马岛。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正式结束。英国依仗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打败了阿根廷的参战军队,重新夺占了马岛。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场战争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神奇色彩,展示了现代战争的许多新特点,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