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2361200000025

第25章 商品收购 批发与零售(4)

(3)百货商店。一般经营日用工业品,在零售企业中占有一定比重。大型百货商店经营的范围较广,包括大百货、小百货、服装、鞋帽、文化用品、五金、交电、呢绒布匹、针织用品、儿童用品、钟表眼镜等十余大类商品,每类商品中花色、品种也比较齐全。因此,它集中了综合商店和专业商店的某些长处。

另外,还有批零兼营的贸易中心。近几年来在大城市开办了一些自选商场(类似西方国家的超级市场或者象苏联的自我服务商场),敞开售货。目前,这种商场一般规模不大,大多经营食品和日用杂品。顾客进场后可任意自选喜用乐购的商品。

138.零售企业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零售商业企业是社会主义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企业通过对商品的采购、运输、验收、储存和销售等业务活动,应当完成它所承担的下述任务:

一、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做好生活用品的供应。零售企业必须经常地了解市场需求情况,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扩大花色品种,做好商品供应工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零售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营业人员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地为顾客服务。零售企业的营业时间、售货方式、网点设置、经营品种、服务项目等方面,都要为群众着想,处处方便群众。

二、实现商品价值,推动生产发展。当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之前,不论经过多少次买卖,商品的价值不过是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着转移,只有经过零售企业把商品出.售给消费者(包括个人和集团),生产者所创造的价值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商品再生产过程才能继续进行下去。否则,如果商品在生产单位或批发企业积压起来,就不能实现再生产。

零售企业对市场需求情况比较了解,每天接待许许多多的顾客,可以根据顾客要求,对各种商品的数量、质量、花色、品种规格、式样向生产单位转达意见,必要时提供样品、图案,指导生产,推动生产单位生产更多更好的适于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同时,零售企业又通过对新产品的宣传、陈列、展销,指导消费,为新产品打开销路。

三、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者按照自己劳动的数量和质量领取货币收入,只是实现按劳分配的第一步。劳动者只有把这些收入在零售企业买到相应的生活用品,按劳分配的原则才最终得到实现。如果零售企业销售的商品质量低,价格高,甚至缺两短寸,用同量的货币买不到同等价值量的商品,这就意味着劳动者的货币收入减少。反之,如果销售的商品质量高,价格低,劳动者用同量的货币买到的商品数量既多,质量又好,那就意味着劳动者的货币收入增加。因此,零售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出售的商品要保质保量,按质论价,明码标价,买卖公平,童叟无欺。

四、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国家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要增加资金积累,而国家的资金积累主要来自社会主义企业包括零售企业上缴的税金和利润。

此外,零售企业通过购销商品的业务活动,及时回笼货币,对于货币的正常流通,稳定市场、稳定物价都起到重要作用。

139.影响零售企业经营商品构成的因素有哪些?

每一个零售企业,应当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在国家法律和营业执照允许的商品经营范围内,按照顾客需求和企业的条件,确定各类商品在经营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影响零售企业商品经营构成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生产对流通起着决定作用,生产部门能制造什么产品,商业部门才能销售什么产品;生产越发展,产品种类越多。零售企业应经常了解与本企业所经营商品有关的社会生产情况,积极寻找新的货源,不断增加新的花色、品种、式样的商品,及时剔除不适于市场需要的旧产品、滞销品。

二、消费需求特点。消费需求特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本企业所处地区居民的民族、籍贯、职业、风俗习惯、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季节气候变化、居民购买力水平、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心理变化,等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于吃的方面的开支将会相对下降,而用于穿、用方面的开支将会相对上升。在农村,由于农副业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对工业品的需求将会逐步增加。

根据居民需求特点,零售企业要合理确定以下几类商品:

(1)基本需要的商品。这类商品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易发生变化,其中日用杂品、食品较多,企业必须尽力保证供应。

(2)选择性大的商品。如纺织品、服装、化妆品、器皿等商品,在品种等级、花色、式样上有较大的挑选性。零售企业应尽可能使这类商品的花色、品种齐全,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能充分地进行比较选择。

(3)配套或连带商品。例如,取暖火炉与烟筒,自行车与车锁,活页夹与活页纸,录音机与录音带,皮鞋与鞋刷、鞋油,等等,只有配套齐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三、附近其它企业的商品构成情况。如果同一地区的零售企业都经营同类商品,这样既不能满足居民的消费需要,各个企业的经济效果也不会好。因此,所有零售企业应在当地商业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合理分工,各有侧重,充分发挥各自的经营特长。

四、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条件。企业的营业面积大小、仓库及其它设备条件、人员数量和素质、资金数量,等等,都会影响到商品经营构成。如企业的营业面积大、设备齐全、人员和资金多,商品的种类就应该较多。

另外,企业应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前提,使不同周转速度、不同利润率的商品保持合理的比例,既有周转快的,也有周转慢的,既有利润高的,也有利润低的。这样,才能货物齐全。常言说:“不怕不卖钱,就怕货不全。”商品全了.既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又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40.零售商业企业如何确定商品流转计划的各项指标?

零售商品流转计划,是零售商业企业的基本计划,一般一年制订一次,它包括商品销售计划、储存计划和进货计划三个部分。

一、销售计划。销售计划包括商品销售总额和分类商品销售额两项指标。确定销售总额的依据是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计划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工农业发展情况,社会购买力及其投向,前期和历史销售资料,货源情况,商业网点的调整和企业的经营能力等因素。零售企业可以采取加权平均数法、指数修匀趋势预测法、平均增长速度法,结合经验判断法确定销售总额。

年度计划还要分季度编制。编制计划时,不是把年度销售指标除以四就行了,而必须充分考虑到由于季节上的特点不同而引起的需求变化。各季节的销售指标,可根据计划期各季度的变化因素,参考历史资料,经过计算再分别确定下来。

销售总额确定之后,就可进一步确定各类商品的销售指标。确定各类商品销售指标可采用上述确定总额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结合计划期影响各类商品销售的变动因素,确定各类商品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然后再计算各类商品的销售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各类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总额×该类商品销售额占销售总额比重

二、储存计划。零售企业的商品储存是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供应,在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需求的前提下,加速商品流转,节约流动资金。制定商品储存计划是根据商品储存定额来确定的。商品储存定额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储存定额=计划期平均日销售量×计划期商品平均周转天数

上式中的平均日销售量,是用年(季)度商品销售总量除以360天(或90天)求得的。平均周转天数是指从商品购进到销售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平均周转天数可以根据历史资料,再考虑计划期新的变化因素进行推算。另一种是采用下列公式:

平均周转天数:(最低周转天数+最高周转天数)÷2

最低周转天数是防止商品脱销的警戒线,它由进货在途天数、销售准备天数、商品陈列天数、保险(机动)天数所构成。

最高周转天数是防止商品积压的警戒线,它由最低周转天数加进货间隔天数所构成。

在确定商品储存指标时,要注意到影响商品储存的如下因素:商品生产和销售的季节性,有的短期集中生产,长期销售,有的长期生产,短期销售;商品本身的特点,鲜活、易腐商品储存时间就短;供货单位与本企业距离远近,如果距离远,就应当多储存;商品的市场供求情况,供大于求,可少储存,供小于求,可多储存,供求平衡,可保持正常定额;供货制度,批发起点大,日平均销售量小,必须储存的数量大。

三、购进计划。商品销售指标与储存指标确定后,可根据商品进、销、存的平衡关系,推算购进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商品购进量=期末储存量+商品销售量-期初储存量

有些零售企业有加工任务,有些商品自然损耗大,在确定购进指标时,还必须把这些因素包括在内。

在商品流转计划中还应根据销售、储存、购进等三项指标编制商品流转平衡表。其公式如下:

期初储存+本期购进+加工成品收回=本期销售+加工原料付出+自然损耗+期末储存

商品流转平衡表若以金额计算,在收入部分还应列入“商品销售毛利”一项,以便正确地反映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商品流转计划的后面应附有计划说明书,其主要内容有:制定计划的依据,上期计划执行情况,计划总水平同上期实绩比较情况及原因,本期主要商品安排情况以及准备采取的有关组织技术措施。

141.零售企业制订商品目录的好处有哪些?如何制订?

零售企业的商品目录,有经营商品目录和必备商品目录两种,前者包括企业应该经营的全部商品,后者是企业经常必备的最低限度的商品种类。凡是符合企业经营范围,适合市场需要,货源正常,又有条件经营的商品,都应当订入经营商品目录。企业根据经营商品目录组织进货。必备商品目录是经营商品目录中的骨干部分。

制订商品目录有以下好处:一是有助于加强经营的计划性。企业可以按照商品目录制订商品定额,及时检查、调整商品库存,保持合理的商品结构。二是推动企业做好商品供应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如必备商品目录规定企业必须经常保证供应的品种,也是消费者基本需要的商品,企业对这些品种必须按时进货,不能脱销。三是便于企业职工按照商品目录,分类进行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各类商品的供销规律。

制订商品目录应当依靠职工群众。必备商品目录应在营业室公布出来,请广大消费者监督。经营商品目录可以由企业的工作人员掌握,用以检查具体花色、品种、规格是否齐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新品种。

对于季节性商品,在商品目录上应注明具体的进货时间,如开始进货时间(应在季节到来之前),大量进货时间(应在季节之初或销售最旺之时),少量进货时间(应在旺季之末和季节终了之前),停止进货时间(应在季节终了之前或终了之时)。

对于必备商品目录的执行情况,应列为企业和各经营部门(商品部、组)的工作考核指标之一。

商品目录制订之后,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一个季度重点调整一次,每年全面调整一次。

142.零售企业的进货工作应贯彻哪些原则?

零售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向消费者供应商品,销货是中心,但进货是销货的前提,只有“买好”,才能“卖好”。零售企业在组织进货业务中,应当贯彻以下原则:

一、以销定进。零售企业应当经常进行调查研究,预测市场需求趋势,切实掌握商品销售规律,按照市场需要来组织进货。购进商品的品种、数量,要由销售情况来决定,这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二、勤进快销。零售企业的主要职能是向消费者直接供应商品,不担负市场商品储存的任务,资金有限,经营商品品种繁多,必须坚持勤进快销的原则。勤进快销可以避免商品积压,可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可以按照消费者需要增加新品种,可以促进生产部门生产适于消费者需要的商品。零售企业要注意减少商品的周转环节,选择就近的供应单位进货。但是有些小商品属于本企业经营范围,消费者需要,不能因周转慢、利润少就不去组织进货。

贯彻勤进快销原则要考虑综合经济效果,既要少进,加速商品流转,少占用资金,又要合理使用人力和运输工具,节省费用。

三、以进促销。生产不断发展,新商品层出不穷,零售企业要积极扩大货源促进销售,特别是对一些尚未被消费者所认识的新品种、新花色、新款式的商品,要进行试销。企业一方面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新产品,为新产品打开销路;另一方面协助生产部门改进产品式样,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更适于消费者的需要。

四、储存保销。零售企业要根据各种商品正常周转期,确定合理的储存量,既保证商品花色品种齐全、供应连续不断,又不能出现积压现象,过多占用流动资金。

零售企业在组织进货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上述几项原则,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143.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来源于哪些方面?

每个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种类不同,来源也不同,但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地批发商业企业。这是主要进货渠道,零售企业的大部分商品购自本地的基层批发企业。有些零售企业可以直接从=级批发站进货,少数大型零售企业还可以直接从一级批发站进货。由于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品种繁多,批发企业一般又实行专业化经营,所以,一个零售企业往往同时从几个批发企业组织进货。零售企业从批发企业购进的商品,分计划分配和选购商品两种。计划分配商品,由批发企业平衡分配指标,零售企业按分配计划分期分批组织进货;对计划外商品,零售企业可以直接到批发企业看样自由选购。

二、本地生产企业。零售企业直接从工农业生产单位进货,又称为厂店挂钩或队店挂钩。直接从生产单位进的货,属于批发企业统一收购的商品,应由批发企业衔接计划。零售企业直接从生产单位进货,可以减少流转环节,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流通费用,有利于产销结合,使产品的品种、数量、规格、花色、款式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但直接从生产单位进货是有条件的,如果不论什么商品都抛开批发企业,商品流通渠道必然混乱,社会商品流通费用会更大。一般来说,适于直接从生产单位进货的有:多次装卸搬运容易破损的商品,如玻璃器皿、大型木制家具等;未列入国家计划的零售小商品,如杂品、土特产品等;不宜长期保存,随产随销的商品,如蔬菜、糖果、糕点等;品种复杂、选择性强,消费需求变化快的商品,如部分服装、鞋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