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郑板桥和朋友饮了一天酒,第二天一早,便结伴来找怪叟的住处。郑板桥领朋友找到那地方一看,原来的草房已渺无踪影,只剩下许多狗骨头和果核扔在地上。
郑板桥以为真的遇见了鬼,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不由跌足叹息道:“这个贱商人某甲如此狡狯,竟然骗去了我的书画。”
回城以后,郑板桥雇人去某甲家中悄悄侦视。果然某甲客厅里挂满了郑板桥的书画,墨迹尚未干。
[评析]:商人虽卑劣,但他设的骗局颇有雅趣。为了得到郑板桥的书画,他竟别出心裁,去扮隐士,这实是摸透了郑板桥的脾气秉性,对症下药。当郑板桥找到时,他又投其所好,弹琴、舞剑、饮酒,以致谈古论今,从而骗得郑板桥的尊敬。然而一个月间只谈诗词不谈书画,是有意激郑板桥施展才能。这也是他处心积虑想出来的妙主意,也是整个骗局中最精彩的细节。
而郑板桥身为书画大师,不可谓不聪明,他一生多灾多难,见识过各式各样的人,饱尝了人情冷暖。也正因为如此,当陷入怪叟的骗局之时,却丝毫没有觉察。可见,即使是文人雅士,两袖清风,对投其所好的行为也会失去抵御之力。因此看来,人有所好,对自己虽然不算什么缺点,但却很容易因此而上当。所以,对自己的爱好,也应该谨慎执之,以防人乘隙而人。
62.请洋人出尽洋相
国门大开之后,台港歌星、外国明星接踵而来,确实让国人大开了眼界。然而外来的明星总是在大城市里跑来跑去,肯到县级小城演出的几乎没有。
地处江南的A县小城,在一个普通的星期六,忽然间引起了一阵骚动。即是因为县城各处繁华地带的墙上贴上了不同往日的大海报,令小县人民大吃一惊:
“特邀美国五名世界著名摇滚歌星次日来本县演出!”
“我省H市歌舞团名扬海内外,曾多次远渡到美国、巴西、智利、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大显身手,也曾跨越高加索山脉,飞抵西德、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罗伐克献演绝技。近日适从美国演出回归,联携五名世界著名摇滚歌星到国内演出,以便让国人一饱眼福、耳福、心福。闻悉特大喜讯,我县派专人专车,不远千里赶赴H市接来歌舞团和五名世界著名摇滚歌星米我县连续演出一星期,欢迎届时一睹风采。”
即使不看后面这段略嫌冗长的说明文字,只看开头一行特大号字,便足以令难得一睹洋人之面,更不知洋歌星长几张嘴的小县面姓心跳为之加快。一时间,小城沸沸扬扬,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看洋歌星啊!”
“好家伙,把洋歌星请到咱这小县城来了,这回说啥也要开开眼界!”
一张门票八元钱,对小城居民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可是,想到一辈子只有这一次机会,八元钱就不算什么了。人们放弃了工作,关上了店门,收起小摊,都到县剧院门口去等着买票,呼啦啦排起了长蛇阵,你三张,他五张,十张二十张。第一场门票一千五百张被抢购一空后,又售了四百多张站票还是没有满足观众的要求。
小县城的百姓像过节一样簇拥在剧院门口,买到票的蹦着跳着吹着口哨人了场,没买到票的依旧两腿发酸的排着队,不打算买票的也来凑个热闹,好像这里有磁石吸引着似的。
第一场演出随着枣红色大幕徐徐拉开正式开始了。花了八元钱的观众人人屏息引颈,等待着那千年不遇的伟大时刻的到来。
音乐声骤起,亭亭玉立的报幕员说出了观众的心声:“第一个节目:美国西部淘金曲。由美国密迪恩等五名世界著名摇滚歌星演出。”
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响过,只见五名身材高大,蓝眼睛、高鼻子、长着浓密的浅黄色头发的正宗洋人摇头晃脑地登场了。观众一见货真价实,立刻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随着强劲有节拍的摇滚音乐,五名洋人双手握拳,双脚踏步,作上下抖动状,显示了中国人从来没见过的美国西部牛仔风采。姿势虽说不上优美,但洋味儿十足。
“咚咚咚”,“咚咚咚”……一分钟,两分钟,五个洋人像机器人似的,依然没有变换姿势。观众们已经过足了洋味儿瘾,洋人却丝毫没有改变一下动作的意向。观众的心冷静下来了,再没有初入场时的激动,再也不瞪大双眼目不转睛了。耳目也有余暇,便发现乐队的演奏和“歌星”们的咚咚咚并未在一个节奏上。演者自己跳个不休,奏者只管自奏,难道摇滚乐是这样的吗?
“咚咚咚”一直持续了十分钟,大概乐队的中国乐师们不能持久,竟然停了下来。而洋人摇星们意犹未尽,依旧照舞不误。
“导演”一见洋人大违中国人“舞随乐”的传统观赏标准,止不住大声喊道:“快停下来!这个节目已经完了!”
紧急之中,导演忘了洋人不懂中国语。所以喊了几遍,洋人不但没停,反而以为让他们再加把劲儿。于是加快频率,头摇得像拨浪鼓,手抖得像筛糠,双脚踏得地板简直要塌下去。如此又继续了五分钟,五位洋人大汗淋漓、气喘如牛时,似乎感到了上帝在向他们招手,这才跪了下去。
再看观众席上,演员退场时没有一个人鼓掌。
第二个,第三个,节目一个个地演下去,观众的失望一层一层地增加。每个节目都是五位洋人,而且都是永远不变的“咚咚咚”,只不过有时候出来几个身穿比基尼的性感女郎,围绕洋人转几个圈子,却也不知道是在干什么。看来,不会有别的节目了,观众不等看完洋人究竟有多大力气,便纷纷站起来走了。演到一半时间,剧场里只剩下几十个好奇者。
退场的观众一出来,买到第二场票的和没有买票的观众立刻醒悟了。于是,剧场门口等候买票的长龙立刻变成了要求退票的人潮,售票口立即改成退票口。结果,第二场演出时,只有六位意志坚定的观众人了场。
开演时间到了,报幕员红着脸走出来对六位观众说道:“在座的六位先生、小姐是我们剧团最真挚的知音,不信恶语中伤者的诽谤之言,大胆地用实际行动赞助我们,支持我们,使我们受到莫大的鼓舞。为了表示我们的谢意,我们歌舞团团长决定:按每张八元的票价再加四倍退款给六位,每张票退款四十元。
六位幸运观众没有异议,各领了四十元钱退场了。
县文化部门领导听到观众反映,亲自到歌舞团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场骗局。
原来五名洋人是从美国到中国来干活的劳工。他们根本不会跳舞,更不要说演出。而歌舞团的负责人见他们是地道的洋人,以为一定会吸引中国观众,便用十名里演员换来了五名“舞星”。不料结果和预想的不一样。
[评析]:中国人盲目崇信外国由来已久。而深信国人性情的歌舞团负责人竟据此设局行骗,实在令人气愤。毋庸置疑,设局者把中国人看得太低了,以为只要乱跳一气,中国人就会目瞪口呆,高呼万岁。身为中国人,而又如此蔑视自己同胞的人,不愧为民族败类。
这位负责人也太过分,也太愚蠢。其实用同样办法愚弄同胞的还在大有人在,只不过有的人手段略微高明一点罢了。中国人的上当受骗也并未停止,洋人在中国吃香的事还在继续。为了不再受骗,我们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欣赏能力,还要不人云亦云,外国的好东西要吸收、借鉴,但不好的东西、愚弄人的东西一定不能接受。
63.假自传骗取巨款
英国作家克利福德·欧文发誓要在出版界一鸣惊人,用什么办法呢?他向他的朋友吹嘘说,他决心要出脾气颇古怪的亿万富翁、传奇人物霍华德·休斯的自传。只要能出版这本书,就成了一项无人尝试过的大事业,发一笔大财并名满天下。
可是,休斯虽为亿万富翁,但他又是一个隐居者,他行踪不定,世界各地都有他的隐秘住所。除了少数几个照料和保护他的男仆外,他任何人都不见。欧文原想替体斯写一本自传,只要他们能见一面,说几句话。然而,连这也办不到。
不过欧文依然有办法写出这本自传。他是一个罗曼蒂克式的人物,总是凭幻想生活。他想,休斯年迈体衰,还可能吸毒成瘾,既然他什么人也不见,那么他便不会因自传不是出于他的口这点小事而出庭作证。按这样的逻辑推理,还有什么能阻止欧文用人倡编的“原话”编造一部休斯的自传呢?
于是,欧文写信给希尔出版公司,告诉出版社说,他将自己写的一本书送给休斯,请他评论。这位隐士给他回了封信,于是他又请体斯表示同意。因此写信给希尔公司,问该出版公司对出版这本书有无兴趣?以休斯的名气,任何一家出版社对出他的自传,都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希尔出版公司当然一口应承,并迅速付给欧文一大笔采访录音所需的资金和一大笔预付的稿酬——一百五十万美元。
欧文得到这一大笔钱后,并没有见到休斯一面,而是到欧洲、加勒比和中美洲去过花天酒地的生活。他住最高档的宾馆,吃最好的饭菜,有最漂亮的女人作伴,花钱如流水。每到一处,他便宣称要和休斯或其助手秘密会晤,实际上,他根本不知道休斯在哪里。
这样过了几个月,希尔出版公司对欧文的行动便产生了怀疑,因为他们知道休斯是与外界隔绝的。因此写信询问欧文事情进展得如何。欧文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就给出版社寄去了手稿样本,还有休斯亲自鉴名的信件,顺便透露了这位隐士和生活的许多细节。手稿据说是按录音整理的,实际上只是在他自己度虚构的谎言里杂揉了一些从三流报刊摘录下来的半真半假的传闻。所谓有体斯签名的信件,是欧文自己写给自己的。但是欧文的造假技术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希尔出版公司曾经拿这些信件找纽约的著名笔迹的专家作亲笔鉴定,这些专家竟异口同声地说是休斯的亲笔签名。手稿中另一些据说是有事实根据的内容,是欧文从休斯从前的一个助手迪特里希的回忆录手稿中剽窃来的。在欧文笔下,休斯根本不是大多数人所想象的愤世嫉俗的隐居者,而是一位颇有吸引力的有趣人物。比如,欧文在书稿中说,休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数次乘飞机离开奠国,去完成秘密使命。多年来,他还同美国作家海明威过从甚密,曾与海明威一起外出探险和促膝谈心。即使他在隐居期间,他也曾经周游世界,饱览人间乐趣。当然,这些都是离奇的谎言,但是有了这些内容书一定好销,出版社因而急不可耐地催欧文文稿。
出版社为此源源不断地给休斯款。可是稿子却迟迟不来。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原来又有另一个人和欧文不谋而合,这个人和时代——生活报业集团订了协议,他们宣布即将推出一部货真价实的休斯自传。
希尔出版公司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连写信催欧文文稿。欧文却不慌不忙,又伪造了一封休斯的信,要求希尔出版公司为最后一次录音再付一笔钱,并声明另外那家出版社的版本是伪造的。于是希尔出公司也声明自己准备出版一本休斯先生自传。
不料这一闹,休斯再也不甘沉默,他的代理人安排了一次读者招待会,声明休斯从未委托任何人为他写自传。
欧文的骗局被当场揭穿,终于被拥上法庭,判处二年零六个月徒刑。
[评析]:像欧文这样的文化骗子,在欧美社会司空见惯。有一本名人传记,写的是一位有名的球星,据说这本自传是球星“口授”,由别人代笔的。然而此书出版后,有一位记者问球星,你是否为此书感到骄傲。这位天性幽默、说话直来直去的球星回答说:“我不知道,我还没有读过。”
这类文化骗子本来可以用他编造故事的技巧写小说,但是为了赚钱,却将他编的小说冒充某名人的自传。由此看来,所谓“传记文学”实在不过是小说而已。许多名人的事迹,其实是作家的杜撰。所以,读者朋友不必把名人的事迹当真,也不必为名人便如何伟大。
64.《希特勒日记》伪造案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二日,联邦德国《明星》画刊的编者戏剧性地公布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说该报刊发现了埋投许多年的一部长达六十二卷的希特勒的日记,记述了**元首一九三二年到一九四五年间的历史。《明星》画刊还吹嘘说,该部日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影响最大的独家发表的新闻。并宣布,将以一年多的时间连载刊出。
该条新闻一发布,各国便有许多报刊纷纷要求转载。《明星》画刊对于转载的要价高达三百万美元。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同意付四十万美元版权费,购买《希特勒日记》在英国和英联邦成员国报刊的转载权。法国的《巴黎竞赛画报》和意大利的《全景》周刊,都和《明星》画刊签订了转载合同,但价格没有公开。美国的《新闻周刊》与《明星》画刊经过几番谈判,未能达成转载协议。
看来,《明星》画刊可以大大捞一把了。不料,《希特勒日记》第一次发表,其真实性便引起了国际上的怀疑。为了消除世界各国学者的疑虑,《明星》画刊的编者再次吹嘘说,该部珍贵的文献是该刊最可靠的记者——五十一岁的海德曼获得的。至于来源以及是谁长期以米保存了这部《日记》,海德曼则不愿透露,只说《日记》来自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在德里斯附近失事的一架**飞机上。当时飞机里装运的是希特勒柏林地下指挥所的工作人员和一批重要物品。飞机失事后,这部《日记》安然无恙,被人隐藏在失事地点附近的一座储存草料的栅子里。
这条消息一发表,联邦德国《明镜》周刊立即发表文章予以驳斥。《明镜》的文章说,当时(1945年4月)曾到飞机失事现场查看的士兵说,这架飞机上装载的是金条、武器、弹药和食品,并没有发现《日记》。
《明星》画刊坚持认为是真的,其理由是《日记》已经英国剑桥大学很有声望的历史学家特雷沃·罗珀尔做了鉴定。这位学者在对一部分《日记》作了考察之后说:“当我翻阅了这部分《日记》之后,我的怀疑消失了。现在我对其真实性表示满意。”特雷沃·罗珀尔教授曾写过一本书,名叫《希特勒的末日》,他是英国《泰晤士报》公司的董事。
美国《新闻周刊》的顾问、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温伯格也被邀请到瑞士的一家银行的保险库里作鉴定《日记》的真伪。他在看了《日记》之后说:“我的初步感觉是,这些东西看上去像是真的。”但是,他又持有保留地补充说:“还需要作更多的研究才能肯定。”
国际上的一些历史学家和希特勒的传记作家们,都对《日记》持怀疑态度,都认为是不可信的。他们的理由是,希特勒从不愿意保留自己的笔记,他一向是授给秘书,由秘书作记录。希特勒的一些助理人员和仆役的供词中,也从未提过希特勒有日记。他们认为希特勒当时每天的时间安排,根本没有时间写私人笔记。而且,希特勒的右手由于日益严重的神经麻痹和在一九四四年发生的谋害事件中受了伤,因而颤抖得厉害,至少使他的手暂时不听使唤了。
国际的舆论对《明星》画刊的批评有增无减。英国历史学家特雷沃·罗珀尔的观点后来也发生了变化。他开始以为《日记》是真实的,但后来又改口说:“我一定是理解错,飞机和档案之间并不一定有关联。现在我相信这部《日记》中的一些文件是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