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况下,《明星》画刊的编辑人员,在现代化的《明星》大楼的餐厅里召开了两个小时紧张的会议,严厉地就《日记》的来源向高级经理们提出质询。编辑记者们对他们的刊物发表这部《日记》感到十分恼火,向上级领导人提出了抗议。在编辑人员的压力下,领导人态度有些缓和,终于把一部分《日记》进到档案馆,请该馆的专家作鉴定。
但是,《明星》画刊的总编辑彼得·科克仍小肯让步。他带了头尾两卷《日记》在电视台上播放,还说《日记》是货真价实的。他十分轻松地对美国的新闻记者们说:“让他们嚷嚷去吧,我恭候那些无能的人说这部《日记》是假的。这是一些出版机构和历史学家对我们的嫉妒。”
对于《日记》的内容,各国学者也争论不休。《明星》画刊登载的第一篇《日记》的内容说,正当战争激烈进行的时候,希特勒的副手赫斯单独飞伦敦的惊人之举是希特勒同意的。可是,《日记》发表的第二天,《明星》画刊的这一惊人之举即宣布惨败。
联邦德国的内政部长齐默曼发表简短的声明说:“联邦档案馆认为,那些请他们鉴定的文件,并不是出自希特勒之手,是战后伪造的。”
在这之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负责对《日记》的纸张、封面、装订、标签和胶水进行化学分析的专家华纳尔宣布:《日记》系属伪造是明显的。
联邦档案馆馆长汉语斯·波姆斯也说:主样伪造手法是笨拙可笑的。他还说该书是从《1931—1945年希特勒的论讲的宣言》的书中剽窃来的。本书是由前**政府的档案专家于1962年写成的。馆长还断定:伪造这部《日记》的年代大约在一九六四年。
经过众多专家的精心鉴定以及现代化科学仪器的检测,证明《日记》确系伪造。《明星》画刊的出版人亨利‘南能不得不黯然地承认:“我们感到耻辱。”并声明:从下期起《明星》画刊不再发表《日记》。《明星》画刊的主编菲力克斯提出辞职。《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以及其他一些报刊连忙宣布取消转载《日记》的计划。
断定《日记》系伪造的历史学家和鉴定家的声誉因之而大增,而英国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家特雷沃·罗珀尔和历史家大卫·欧文却倒了霉,声誉一败涂地。因为前者曾说过他对日记的真实性感到很满意,后来又说值得怀疑。后者光是持怀疑态度,说《日记》系伪造,后来却转而肯定。
美国《新闻周刊》请来的笔迹分析专家肯民思·伦德尔在对《日记》鉴别后,不但肯定《日记》是伪造的,而且推测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着难以想象的文章。
《日记》骗局被揭穿后,《明星》画刊的记者海德曼成了公众注意的神秘人物。一位历史学家说海德曼“对**的遗物有反常的兴趣”。因为历史学家马寒尔在一本书中曾说,是希特勒下令大肆屠杀犹太人的。海德曼对此曾感到不满,说马赛尔的这本书亵渎了“元首”的名誉。
在外界的压力下,有一天海德曼被上司质询到凌晨三点半。海德曼的妻子指责政府官员宣布《日记》是伪造的是“压制真理”。据说,海德曼夫妇在前**官员中结交了许多朋友。
在《日记》出笼前,《明星》画刊的编辑们就对海德曼的行动感到不可思议和不满。海德曼以前曾开支了大量经费到拉丁美洲去采访**亡命者的行踪。
伪造《希特勒日记》的动机是什么?金钱肯定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同情希特勒和美化**党看来也是动机之一。有人对希特勒如此感兴趣,却是一个令人发省的问题。
在各方面的追查之下,海德曼终于承认了《日记》的来源:是斯图加特的一个名叫康拉德·库乔的古董商提供给他的。库乔也承认,他在伪造《日记》之前,花了两年时间模仿希特勒的手迹。
《日记》骗局虽然被揭穿了,但是人们仍不解的是:《明星》画刊究竟怎样受骗的?
[评析]:利用名人之名谋取暴利,历来是文化骗子的拿手好戏。而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更是骗子们谋利的对象。因此,伪造《日记》甚至著作之骗局,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些文化骗子不仅骗取巨额利润,而且给历史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和混乱。虽然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能及时鉴别其真假,但是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在以前科技不发达时代,历史上会有多少作伪行为。大概许多历史疑案的形成,都和欺骗有关。
当然,《希特勒日记》骗局,还不仅在于画刊,这和德国**阴魂不散有直接关系。
65.杀师冒名的数学家
数学上三次方程式的解法,一直被认为是意大利数学家卡尔丹诺发现的,被称为“卡尔丹诺公式”。后来人们发现,它的真正发现者并不是卡尔丹诺,而是被卡尔丹诺欺骗并杀害的数学家塔尔达利亚。几百年来,这一伟大的数学发现,竟一直被一个骗子冒名顶替。
1576年,出身寒微自学成才的意大利数学家尼古拉·塔尔达利亚经过刻苦研究,终于找到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但兴奋异常,决定再作进一步的验证后就向数学界公布。
恰在此时,一个名叫卡尔丹诺的年轻人找到塔尔达利亚,对他说,自己酷爱数学,已发表了十多篇论文,解开了许多数学难题,可三次方程式却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和大量心血,仍未解开,今天特地来向老师请教。
塔尔达利亚一向对勤奋好学者极为赞赏,如今见卡尔丹诺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许多成就,又如此虚心好学,非常高兴,就将自己新发现的有待进一步验证的三次方程式和新解法,毫无保留地讲给卡尔丹诺,并将自己起初的解题思路、方法及位算手稿送给他研究。
可是,一个多月后,当塔尔达利亚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卡尔丹诺发表的关于三次方程式新解法的论文时,他惊得目瞪口呆。这位年轻人在论文中竟大言不惭地宣称: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是他自己的又一数学发现。
一向待人诚恳的塔尔达利亚,被骗子的这一欺世盗名的无耻行径激怒了,他当即向公众揭露了卡尔丹诺的剽窃行为。卡尔丹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保护自己的名誉,恼羞成怒,竟收买亡命之徒残酷地暗杀了塔尔达利亚。
塔尔达利亚虽然及时揭露了卡尔丹诺的剽窃行为,使一部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是数学界仍有许多人不明真相,再加上卡尔丹诺以各种手法掩饰自己的剽窃行为,有的数学著作仍把三次方程式的解法称为卡尔丹诺方式,蒙骗了读者几百年。
[评析]:一般人认为学者都是正直无私的人,其实科学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剽窃别人劳动成果,欺世盗名的事。正像社会上有不劳而获的骗子一样,混进科学界、文艺界里的蛀虫,也经常使用剽窃、欺骗的手段欺世盗名。这类骗子拿别人的劳动成果充自己的门而,冒充科学家、发明家,严重者至杀人灭口,实在和强盗无异。这类骗子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一个名,成名成家,受人尊敬,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以至名垂青史。
由此可见,在学界追逐名利的人,不能克服私心的人,难免做出欺世盗名之事。
66.伪造莎翁著作的人
英国大文豪、戏剧大师莎士此亚一生中写过三十七个剧本。他死后,这些剧本的手稿没有一部,甚至没有一个片断保留下来,就连他的签字也十分罕见。现在保留在他亲笔写的遗嘱上的三个签字,已经成为英国国宝。
莎士比亚生前给出版者、演出人(剧院老板)、资助人以及演员、朋友的信件,没有一件保留下来,他的私人文件也很少。现在能够看到的有:关于他结婚的文件,他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命名的文件,他的儿子在十一岁时死去的文件,他购买房子的文件,以及少量有关房地产投资的文件。但是,能对莎士比亚在其一生的高峰年代(1585—1592年)的活动提供证明的文件却一个也没有。这对于莎士比亚研究,无疑是一个损失。
说威廉·艾尔兰是个出名的人物,或者说他是个声名狼藉的人物,是由于他企图弥补这个损失。艾尔兰十八岁时,发表了他发现的莎士比亚的大批文件和与莎士比亚有关的其他文件,使世人感到吃惊和激动。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人们对这些价值连城的文件和年轻的艾尔兰本人表示敬意。
而当人们把事情真相弄清楚以后,才发现问题原来是这样的:有关莎士比亚所签的契约、证书、租约、所学的书信、剧本,并非出自莎翁之手,而是早熟的艾尔兰本人所书。这些伪造的签字私文件,是文学史上最大胆和最成功的伪制品。
艾尔兰何以有如此才能呢?他的父亲撒缪尔·艾尔兰是伦敦有名的雕刻师和买卖珍本书籍与古董的商人。艾尔兰是在古书堆中长大的。有一天,艾尔兰在他父亲的搜集品中,发现了一卷印有王室家族纹饰的古书。他在这本书的一衬面上开了一个玩笑,代作者写下:“献给早已去世的女王伊丽莎白。”可是,他的父亲毫不怀疑地把他的玩笑作品当成原作者的亲笔,这使他大为吃惊。艾尔兰立刻从这件事中悟出了两条道理:一是他具有天生的伪造才能;二是对专家进行欺骗也是可能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三件互相联系的事使艾尔兰想到了要伪造莎士比亚的文件:访问埃文河旁的斯拉特福德莎士比亚诞生地;就在那里,他第一次了解到有关莎士比亚的文件奇缺的信息;不久,一位证书制造者聘请他做临时雇员,使他得到一个了解早期的文件格式和制造方法的机会,这让他开动脑筋寻找可以仿效的模型。
有一天,艾尔兰先找出一本伊丽莎白时代的地租账簿,这本账簿中有一张空白羊皮纸。接着,他把钉书用的溶液冲淡,使之像褪了色的墨水。然后,他从一本印有莎士比亚签名的书上,用心地临摹莎士比亚的签名,一直练到能够流利地书写为止。最后,他自制了一份十六世纪的房地产租约,并在末尾用花体字签上了“威廉·莎士比亚”的名字。
他拿着这份亲手伪造的文件,气喘吁吁地跑到他父亲那里,告诉他父亲说:“我曾在咖啡馆里结识了一位富绅,他得知我酷爱古代的物品以后,便邀请我到他家里去,并对我说,他从祖先那里继承了许多旧文件,请我鉴定鉴定。我拜访了这位富绅,并查看了他的几包旧文件。我极其惊讶地发现了莎翁和迈克尔·井莱瑟之间的这份契约,上面有莎士比亚的亲笔签名。他把这份文件交给了我,井答应以后如果发现了莎士比亚的其他文件也将交给我。但他有个条件,就是不让透露所有者的姓名。因为他认为,使他因此受到不客气地质询,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老艾尔兰起初感到茫然,等他仔细研究了这份租约,核对了古代的纸、干裂的旧火漆、褪了色的墨水和签字本身以后,最后断定儿子的发现是可靠的。他立即把此事通知了全国的学者和新闻机构。
意外的成功不仅让老艾尔兰发了一笔不小的财,而且激起了艾尔兰更大的欲望。从此,他开始不停地一件又一件地制造十六世纪的证明文件、收条、备忘录、诗句的片断以及同演员签订的合同。而在他父亲面前,总是说是那位神秘的富翁赠送的。
1796年初,撒缨尔·艾尔兰汇集了他儿子发现的文件,以《威廉·莎士比亚亲自签署并封缄的各种文件和法律证书》为书名,把它出版了。
艾尔兰父子因此出了名,但他们并没有到此止步。艾尔兰又异想天开地想证明,这位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旗手,诗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是一位社会要人。为此,艾尔兰又伪造了莎士比亚和南安普敦伯爵亨利之间的通信。他用右手替莎士比亚写信,用左手替这位贵族写回信。不久之后,他又“发现了”几件莎士比亚和伊丽莎白女王之间有关日常生活的信件。因为历来便有人怀疑莎士比亚是一位天主教徒,为了澄清这件事,艾尔兰又伪造了一份三百字的“关于信仰耶稣教的声明。”以此证明这位伟人毕竟是一位虔诚的圣公会教徒。
读过“莎士比亚声明”的一位牧师不无感慨地说:“在我们的祈祷书中有许多优美的段落,我们的祈祷充满佳句。但是这儿有一个人大大超过了我们所有的人。”
被来自各方面的赞扬鼓励得忘乎所以的艾尔兰,不久之后,竟又发现了《李尔王》的完整手稿,以及《哈姆雷特》的部分原文。他还提供了莎士比亚给安妮·哈撤事的情书和莎士比亚的一绺卷发。
越是“发现”得多,艾尔兰的欲望越大。他开始向去他家参观的人收费,以收回他所应得的报酬。许多大人物慕名而来,英国政治家威廉·彼特,政论家德蒙·伯克和威尔士王子都亲来瞻仰,而且带着深受感动的心情离开。苏格兰律师詹姆斯·博斯威尔竟跪在艾尔兰伪造的古物前痛哭流涕地说:“我现在吻到了我们莎翁的无价遗物了,感谢上帝使我在有生之年看到了这些。”
这时候,威廉·艾尔兰才十八岁,来日方长,他准备采取重大步骤。他声称,通过他的朋友能够得到完整的未发表过、未上演过的莎士比亚剧本。艾尔兰想起他父亲书房里的一幅油画,画的是王子罗文纳给沃蒂杰思敬酒。为此,艾尔兰想,剧本《沃蒂杰思》应该是以不列颠皈依天主教为背景的悲剧。但是,十八岁的艾尔兰要每两个月发表《沃蒂杰思》剧中的一幕,实在不容易。
在世人都在等待这次关键性的发现时,有些人因为实在等得不耐烦,因而想到这很可能是一个骗局。有三位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早就怀疑这些东西是伪造的,但其中只有一位准备站出来说话。打算说话的名叫爱德蒙·马隆,他打算写一篇文章《对认为是莎士比亚、伊丽莎白女王和南安普敦伯爵亨利所写的某些文件的可靠性质疑》,以揭发艾尔兰的发现。
然而,等马隆教授的文章写出来后,《沃蒂杰思》已全部发表。伦敦每家剧院的经理都吵着要首先上演这部“莎士比亚遗失的杰作”。有位理查德·布伦斯雷·雪利敦先生以先预付三百英磅现款,然后把上演该剧的一半利润付给艾尔兰的条件,获得了剧本的上演权。
年轻的艾尔兰在回答雪利敦关于剧本太长的异议时,不慎说道:“由于我写《沃蒂杰思》这个剧本时才十八岁,出现这样不奇怪。我的确不知道一个剧本该有多长,以致我不得不数一数莎士比亚的一个剧本的行数,并照这个标准编造《沃蒂杰思》。而我参考的那个剧本恰恰非常长,因而我写的剧本也就长了。当我写完的时候,我知道它有二千八百多行。”
1796年4月2日夜,该剧首次公演,有两千多人买了票,还有买不到票的数百人挤在正厅的后排。
然而,受马隆教授观点影响的观众和台上的演员。让这次演出一败涂地。因为担任主要角色的几个演员比大多数政治家和文学批评家更有辨别能力,他们知道要他们在台上演出的拙劣台词,绝对不可能出自那个曾写出绝世佳句的人之手。因此,演员不肯卖力,有个演员在剧中的战斗里被“杀死”后,正好倒在幕落下的地方,以致下半身露在幕外。
扮演沃蒂杰思的演员在戏的末尾向观众发表演说:“当这次隆重的演出场面结束的时候,”接着,他又意味深长地重复了两遍,使得场上观众理解了他的意思,从而引起一阵哄笑。艾尔兰也在哄笑声中溜之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