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2362500000010

第10章 “匈奴人后裔”裴多菲(2)

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这些火热的诗句,这些挚切的爱意,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1847年)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裴多菲在和她生活的3年中竟为她写了120多首诗作。至今,在布达佩斯市中心“3月15日广场”旁边的裴多菲文学博物馆里,还摆着尤丽娅美丽的照片和她穿过的一件橘黄色条纹的连衣裙。

此刻欧洲大地已涌起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织。他不愿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其汉文系“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即白莽亦即徐祖华所译;还有一说认为是他哥哥徐培根所译。)不久离开可爱的妻子,再次投入革命。此后百余年间它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英勇战士裴多菲

1848年春,欧洲大陆各国先后爆发革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达到白热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吗?”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连在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并写下一系列语言凝练的小诗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3月14日他与其他起义领导者在佩斯一家咖啡馆里议定起义事项,并通过了旨在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纲领《十二条》,当晚裴多菲便写下檄文《民族之歌》(“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向匈牙利人的上帝宣誓,/我们宣誓,/我们不再继续做奴隶!”)翌日清晨,震惊世界的“佩斯三月起义”开始了,1万多名起义者集中在民族博物馆前,裴多菲当众朗诵了他的这首诗,如号角如战鼓,激励着市民们冒雨游行。起义者呼声雷动,迅速占领了布达佩斯,并使之成为当时的欧洲革命中心。次年4月匈牙利国会通过了独立宣言,建立共和国。恩格斯曾指出:“匈牙利是从三月革命时起在法律上和实际上都完全废除了农民封建义务的唯一国家。”后来,每年3月15日便成了匈牙利人争取自由斗争的纪念日,当地人称为“裴多菲节”。

面对布达佩斯起义,决心维护欧洲旧有秩序的奥地利皇帝斐迪南,马上联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34万俄奥联军向着人口仅有500万的匈牙利凶狠地压来。科苏特领导了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这民族危难的时刻,裴多菲给最善战的国防军总司令贝姆将军去了一封信:“请让我与您一起去战场,当然,我仍将竭力用我的笔为祖国服务……”1848年9月裴多菲加入了革命军队,投身匈牙利民族独立战争。次年1月,他作为贝姆的少校副官同俄奥联军英勇奋战。他写诗的同时,又直接拿起武器参加战斗,冲杀在枪林弹雨里。

1849年夏,匈牙利革命军在强敌压迫下战至最后时刻,他们虽然顽强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7月裴多菲在战场上创作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歌《恐怖的时刻》。31日晨,贝姆将军将还能战斗的300人组成了一支骑兵队,在战斗打响前又特意叮嘱他留下。诗人却违背将军的命令,跟在骑兵队后面出发了。在瑟什堡大血战中,这些英勇的匈牙利战士与数倍的敌人胶着在一起,很快便被淹没和融化了。

身材削瘦、年仅26岁的诗人,也被两名凶悍的俄国哥萨克骑兵前后围住。一柄弯刀凶狠地向他劈来,诗人闪身躲开,但同时另一把尖利的长矛已刺进他的胸膛,诗人痛苦地倒下了……

裴多菲死亡之谜

此后数十年里,关于裴多菲的是否阵亡,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多数学者认为他已为国捐躯,牺牲在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瑟什堡战场上,尸体埋葬在1050名英烈的大坟冢中。其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尤丽娅和1岁半的幼子。

1930年有人在维也纳档案馆发现了一份当年奥地利军队一名联络官写的证明材料,说他在瑟什堡战役后在战场上看到一具身穿黑衣的尸体,根据相貌、胡须和佩戴的勋章,可以断定死者就是裴多菲。

但是也有很多匈牙利人民始终不愿相信他们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已不在人世,他只是失踪了而已,于是传说不断出现:有人说曾在一个农民家里看见过他;有人称自己被俄军俘后在俄国见过他。匈牙利议会还专门进行了调查。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个“目睹者”既没当过兵,更未被俘虏过。

据1989年8月路透社报道,也就是裴多菲上战场后140年,由匈牙利私营企业家莫尔毛伊·费伦茨资助的考察团,上个月在前苏联西伯利亚的巴尔古津公墓里找到了裴多菲的遗骨。

当时苏联正推行戈尔巴乔夫的“公开化”,许多历史档案已公开,考察队竟在1849年的被俘名单中找到了裴多菲的名字。后经一个80多岁的莫斯科老人指点,他们在贝加尔湖以南四五十公里的巴尔古津村(这里也是当年中国西汉苏武牧羊的地方,交通闭塞,贫穷落后,大半年风雪交加、天寒地冻),经当地政府同意,他们挖掘了21座古墓,其中一座墓主的头骨被专家认定就是裴多菲的遗骸。因为诗人生前头颅形状很特殊,并长着很显眼的虎牙;且当地居民一百多年来一直传说这里埋葬着一位“匈牙利诗人”。

这个由美国、苏联、匈牙利人类学家组成的20人考察团指出,裴多菲在1849年被沙俄俘虏,解送西伯利亚,在那里定居,娶妻生子,至今还有后代。1856年他死于血毒症,终年33岁。

消息一出,不但匈牙利举国哗然,而且全欧震动。匈牙利政府对此十分冷淡,学术界指责考察队的结论是“无稽之谈”。为考察出资的莫尔毛伊备受责难,还多次遭到不明身份人的毒打。

裴多菲诗选的译者兴万生曾于1991年6月1日至30日专程来到匈牙利造访裴多菲博物馆,请教了多位专家。彼等表示这纯粹是场闹剧。因为经过鉴定,挖掘出来的骸骨从骨盆判断并非男性而是女性。“一场闹剧终于落下了幕。”兴万生如是说。这不但是他的愿望,全世界亿万裴多菲的读者想必皆同此心。

但是,1999年2月《人民日报》上又发表了一篇文章《裴多菲之谜》(作者黄尚英),此文对上述事件进一步说明,1989年7月国际考察团宣布,不但找到了裴多菲之墓,并确认墓中有骨灰盒。此文还指出,裴多菲被俘到西伯利亚,随遇而安,后来与当地邮局局长之女结婚,并当上了赤塔的警长,其孙为沙俄骑兵队中校。裴多菲死后,墓上的十字架刻有ASP字样,即亚历山大·山陀尔·彼得罗维奇的缩写。

1996年4月斯洛伐克的《共和国报》指出,裴多菲其实是斯洛伐克人,其祖父和父母皆然,姓彼得罗维奇,1820年前后南迁匈牙利。裴多菲出道后,遵照官方的民族同化政策,将姓名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改为山道尔·裴多菲。被俘后他重新起用原名,直到死去。

2000年春匈牙利媒体又风传一则新闻:一位文史学家声称在西伯利亚一个小村落里发现了裴多菲的坟墓和遗骨,墓碑上的死亡日期要比历史上记载的“在战役中失踪”的日期晚20几年!喜欢起哄的美国科学家闻风而动,立即向匈政府索要诗人后代的基因资料,愿意代做科学验证,但是遭到匈方拒绝。因为裴多菲在今天不单单是一位历史人物,更是匈牙利民族的精神化身,没有一个匈牙利人愿意冒哪怕万分之一风险将神话打破。

裴多菲无论是战死疆场还是被俘后屈辱而死,他都是真英雄,大英雄!因为他尽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个英勇战士的“天职”!裴多菲是不死的,他活在匈牙利的山水之间,活在热爱他的人民之间,活在他永存历史的诗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