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少男人才能满足她?
一面是女皇永无懈怠、永无尽头的亢奋性欲;一面是力图爬上龙床、一试身手的庞大的面首候选人。波将金居间交易,生意兴隆,权力无边,女皇被他控制了。这些年轻而俊美的面首,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公畜”,不会成为其权力上的竞争者。
女皇复杂的一生
你若要问中国自古至今哪个女人的男人最多?那一定是大唐女皇武则天;你若要问外国自古至今哪个女人的男人最多?那一定是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
有人说,她对内有些像“日月当空”武则天,精于权谋与手段;对外则不下于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曾两次与土耳其进行战争,三次参与瓜分波兰,扩展了俄国的疆域。
确实,她与武则天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样的出生在没落贵族家庭,一样的像个“假小子”,一样的有野心;一样的美貌,一样的有才干,一样的懂得利用自己美色走上权力的最高峰;与丈夫亦即先皇在一起时,一样的皇弱后强、龙下凤上、内宫欺主;执政后一样的励精图治,一样的施展自己非凡的治国才能并成果斐然,一样的风流淫荡并拥有很多男人(面首)。
阿历克赛耶芙娜?叶卡特琳娜二世(1729~1796年),一译喀德琳(或凯瑟琳)二世,俄国女皇(1762~1796年在位),她也是俄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沙皇之一(仅次于伊凡四世、彼得一世)。而她又因博学多才、足智多谋、政绩卓越,在俄国历史上与彼得一世齐名,继其之后第二个称大帝,享有俄国“贵族的女皇”之称。“假如我能够活到200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治理俄罗斯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只能用专制君主制。”这是她的名言。
她本是普鲁士施特廷城堡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公爵的女儿,生于奥得河畔的什切青市(现属波兰),原名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特。她天生丽质,聪慧过人,读过很多书,是当时上流社会出类拔萃的名媛。她又自小随母亲游历过许多欧洲城市,并到过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廷,见识丰富,也颇有胆略;受到封建贵族家庭的熏陶,野心勃勃。1744年(15岁)随母到俄,命运终于发生巨大转折。
还有一个说法是,叶卡特琳娜幼时相貌平平,又是一个女孩,很少得到父母关爱,但因此激起了她的斗志,立志要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物。她比其他同龄女孩都要早熟,并学会了与人勾心斗角。
当时,俄国女皇伊莉莎白·彼得罗芙娜(彼得一世和叶卡特琳娜一世的女儿)无嗣,便把在普鲁士的一个14岁外甥接到俄国,改名彼得·乌尔里希(即后来的彼得三世),指定为皇位继承人,并为他挑选妻子。叶卡特琳娜也被作为候选人邀请到俄国宫廷来。
当叶卡特琳娜与其母的马车奔驰在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她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其实,那时情窦初开的她,正在同一位舅父乱伦地热恋着,爱得死去活来。她权衡比较,感到皇后的地位显然更有吸引力,于是斩断情丝。从小熟悉宫廷倾轧的她,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的宫廷生活显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到莫斯科之后,才貌出色的她果然很快就在诸多竞选者中脱颖而出,顺利地被定为皇储的配偶,看来有政治联姻的意思,属于“和亲”产物了;1945年与彼得大公正式举行婚礼,并皈依东正教。伊莉莎白讨厌她和与其父争权的姑妈索菲亚同名,又为纪念其母,故将她改名为叶卡特琳娜。
但接下来的18年,对叶卡特琳娜来说并不轻松。在与彼得三世结婚后,女皇伊莉莎白对她似乎时冷时热;使她更痛苦的是,丈夫彼得是个身体嬴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才能平庸甚至有些痴呆,不时另寻新欢,宠爱自己情妇,还经常跟身边的宫女勾勾搭搭,又喜欢玩那些幼稚的儿童游戏,并屡屡羞辱她,夫妻感情很不好。她的皇后地位多次面临被废的威胁。
叶卡特琳娜其实早就知道丈夫不但其貌不扬,缺乏男子汉气概,而且发育不良,性无能;后来还患了天花,病后身体更加虚弱,容颜更加丑陋,神情更加呆滞。她对他毫无好感,但她要嫁的是一个国家、一个皇位,而不是一个人。权欲的诱惑促使她竭力献媚取宠。
为排解压抑和孤寂,她长年手不释卷,博览群书,阅读了大量法国、德国作家的各种作品,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对未来的事业大有稗益,并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为克服语言障碍,取得俄国人民信任,她又认真学习俄文和俄罗斯风俗,努力在各方面博取婆婆、丈夫和王公大臣们的欢心,并很快适应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环境,变得更加虚伪、狡诈、精明和大胆;同时不顾禁令,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利高里·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伺机夺权。
1762年前后,叶卡特琳娜在一次偶然的场合中,无意间发现了女皇伊莉莎白荒淫无度的私生活(但过于热爱娱乐生活的她竟终身未嫁),被她幽禁在皇宫里。幸好伊莉莎白不久就驾崩了,她才幸免于难。当时她正在怀孕,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看着丈夫兼死敌彼得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终于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他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并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有一半的普鲁士血统,且是腓特烈的崇拜者,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的指挥”。在国内,他又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教徒,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结果自然是人心思变,贵族们开始物色新的君主。
不久,在格利高里兄弟和哥萨克首领拉祖莫夫斯基的帮助下,并通过美色征服了当时最有势力的名将波将金为自己所用,叶卡特琳娜收买了近卫军和庞大的骑、步兵部队,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几天后彼得三世神秘死亡。经过18年的忍辱负重,33岁的叶卡特琳娜终于迎来了这一天,踩着丈夫的尸体登上了沙皇宝座,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大帝国的主人,开始了长达34年的统治和辉煌的“叶卡特琳娜二世时代”。
她在位期间,俄国国力空前强大,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国之一,千百万俄国臣民对她的“文治武功”感激涕零,将她奉为“神明”,尊为“大帝”。盛年时的叶卡特琳娜是个连男人也不及万一的优秀政治家。她虽然是德国人,却使俄国人大长民族气概,让俄罗斯在她手里变得空前强大。
当然,她最大的成就还是在领土扩张上,使国际格局和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是她对历史的主要影响。包括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得到了46万多平方公里的疆土;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和一次对瑞典的战争,把今拉托维亚南部经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直至克里米亚的广大地区并入俄国,又打通了黑海出海口,使沙俄帝国的版图扩大了至少63万平方公里。直到宠臣和情夫波将金去世后,她的以重建拜占廷帝国为目标的南进政策方受挫告终。她时常全副戎装,亲率大军,驰马上阵;直到临去世前,仍妄图建立一个包括彼得堡、莫斯科、柏林、维也纳、君士坦丁堡和阿斯特拉罕6个都城的大帝国。
叶卡特琳娜二世颇有彼得大帝遗风,一上台就致力改革,改“省、州、县”三级制为“省、县”二级制,重组中央政权,高度集中沙皇专制;并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整顿了腐败的军队,扩充军备,建立了著名的黑海舰队,使俄国的海军成为欧洲劲旅。接着又打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把波兰瓜分,扩大了俄国版图。早在1763年她便操纵了波兰选王会议,将其情夫波尼亚托夫斯基扶上了王位。
最初国内政权并不稳固,甚至形势严峻,但叶卡特琳娜很有政治手腕,深知要想坐稳皇位,一定要取悦贵族。于是她先把15万名国有农奴分别赐给支持自己上台的功臣和贵族,其后又不断赏赐,总计赐赠农奴80余万人。为维护农奴主的利益,她于1787年颁布《俄国贵族、自由和特权诏书》,禁止农奴向政府诉苦,农奴常常在市场上像牲口一样被买卖,并要求农民必须服从地主,免除贵族体刑和人丁税,并使用残酷手段镇压了假扮沙皇彼得三世的普加乔夫领导的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奴起义。
她竭力维护贵族的种种利益,而被称为“贵族的女皇”。这说明她是一个反动的君主。农奴制一直是俄国社会的一大痼疾,而她又加剧了这个问题。其实她也曾想改善农奴制度,却因贵族的反对而没有成功。
在强化专制统治的同时,叶卡特琳娜也不时装出一副“开明君主”的样子,以笼络人心。如鼓励工商业发展,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首倡引进牛痘疫苗,以预防天花病;主张向西方学习,更新法律,在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协助下制订了带有启蒙思想的著名法典《圣谕》,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兴办各类学校,送贵族青年留学,大量引进西欧文学、哲学;还以金钱和权力来支持外国和本国的知识分子出书,提倡文学创作。这便为俄国的现代化打开了一道门缝。
她很早就对许多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十分熟悉,尤其喜欢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伏尔泰,从中学到了一些自由主义的词句。在流行“开明专制”的时代,她也使自己成了这一时髦的追逐者,并以伏尔泰的学生自居。即位之后,她和伏尔泰、“百科全书派”首领狄德罗等人有过密切的书信联系(她在信中居然说俄国农民生活富裕,每天都能吃鸡,实际上他们只能吃粗黑面包),还曾资助过后者,高价收买其藏书;又请前者来访问彼得堡并讲学。然而,当这些启蒙者的思想火花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烈火时,她又恶狠狠地咒骂他们是“一伙疯子和恶棍”,“连法国人这个词都应该消灭掉”,威胁要派大军前去镇压。当路易十六的死讯传入俄国时,她忧伤成疾,卧床不起。这说明她骨子里还是一个仇视革命的反动君主。
67岁的叶卡特琳娜正想雄心勃勃地再干一番事业时,突然在圣彼得堡郊区的今普希金市中风死去,结束了她既伟大又罪恶的复杂一生。
利用美色成为女皇
在个人生活上,叶卡特琳娜二世纵情声色、放荡糜烂,一生有无数段目不暇接的风流情史,先后有许多名出色的情夫和特别的面首,他们在不同时期使她的事业更加辉煌,而成为一代风流女皇,连恩格斯都叫她“大淫妇”。不过也有人说,同她之前的几个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一世、伊莉莎白等)相比,她也许还算不上是荒淫无耻。只因她政治反动、阻挠革命,名声才更加不佳。
在叶卡特琳娜二世时代,俄罗斯已经比较欧化,男女在社会上的地位相对来说平等多了,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开放起来,无论是沙皇、皇后、大公及臣民,拥有情人并不认为有伤风化。她是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社会,那样一个阶级和那样一个历史条件下造就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最初,在与彼得婚后长达9年的时间里,叶卡特琳娜不仅没有像伊莉莎白女皇所期待的那样怀孕生子,而且还保持着童贞之身(这点让人怀疑,毕竟她曾与其舅父缠绵过)。原来彼得患有性生理缺陷的毛病,只是个名实不符的丈夫。据当时报道说:“大公不能传种接代。在东方各民族中本来搞一次包皮切割手术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他却认为无可救药了。”彼得没有勇气去做手术,同时又为自己不能履行丈夫的职责和义务而感到耻辱。这种心理使他想尽办法来奚落、责骂自己的妻子,并故意向她炫耀吹嘘子虚乌有的、同其他女人的种种风流韵事,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女皇却只知道训斥叶卡特琳娜,责令她必须积极主动博得大公欢心,以便早日“造就帝国寄予殷切期望的继承人和我们这个最高家族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