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2374400000002

第2章 孙叔敖 宽厚爱民勤政廉洁

《史记·循吏列传》中写的第一位便是孙叔敖。

孙叔敖是楚国的一位隐士,是楚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来代替自己的。为官三月,便正式担任楚国的相国,他施政教民,使上下级官员之间、吏民之间和睦一致、同心同德,风俗变得十分淳正和美。他为政宽厚但有禁必止,官吏没有奸诈邪恶的人,民间也没有盗贼发生。他重视民生问题,秋冬之际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竹、木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道,都能安居乐业。

孙叔敖廉洁自律,勤政为国,治理楚国十二年,使楚国国强民富,楚庄王得以称霸诸侯。

《吕氏春秋·情欲》中的一段话,反映了孙叔敖的勤政:“世上辅佐君主的人,都把孙叔敖受到楚庄王的赏识,看作是他的幸运,但是由有道的人来评论却并非如此,恰恰相反,应该把这件事看作是楚国的幸运。楚庄王喜好四处游玩狩猎,骑马射箭,尽情享乐,而把治国的辛苦与做诸侯的忧劳都推给了孙叔敖。孙叔敖夜以继日、操心费力,根本无法顾及自己的健康,正因为如此,才使楚国强盛,庄王的功绩载入史册,传于后世。”

《吕氏春秋·异宝》一开头便赞扬了孙叔敖的廉洁:“古代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一般人不同罢了。孙叔敖病了,临死时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一定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越之间有个地方叫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也很凶险(寝丘即坟地之意),楚人、越人都迷信怕鬼,没人能看上这块地方,能够长期保有的,恐怕只有这个地方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沃的好土地赐给孙的儿子,但他儿子婉谢了,只请求赐给寝丘。孙叔敖的智慧在于不把世俗之利当作利,而把别人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有道的人不同于流俗之处。”

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而不沾沾自喜,他深知这是自己凭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不悔恨,因为他自知没有过错。

孙叔敖身后家庭的贫困还见于《史记·滑稽列传》的一段记载:楚相国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个贤人,待他好。在他患病临终前,叮嘱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困,你就去拜见优孟,告诉他:你是我的儿子。”过了几年,孙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靠打柴为生,一次路遇优孟,就按父亲的嘱咐对优孟说了。……优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模仿孙叔敖的音容笑貌和衣着去见楚庄王,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还要以他为相,优孟说:“我回去和妻子商量一下,三天后复命。”时间一到回来见庄王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忠诚廉洁,治理国家,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儿子穷得无立锥之地,只好以打柴为生,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这段记述从侧面反映了孙叔敖生前的廉洁和身后家属的贫寒。

(见《史记·循吏列传》、《史记·滑稽列传》、《吕氏春秋》)

赞曰:叔敖居相位, 首重在民生。廉洁严自律, 善政更施仁。

有禁则必止, 有令则执行。官吏无奸诈, 民间无盗情。

百姓皆就业, 安居享太平。执政十二载, 楚国日强盛。

庄王成霸业, 春秋留美名。国强民富有, 叔敖仍清贫。

多次拒赏赐, 不作守财人。操劳太过度, 健康未保证。

叔敖身死后, 无法顾儿孙。其子无生计, 打柴度光阴。

楚国真幸运, 出此好贤臣。

※诗作者:黄耀南经济师、武汉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