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意人来说,“双赢”是适合现代社会的良性竞争结果。
4.强强联手会更强,商人自我发展的战略
盖茨在合作方面的策略在于及早与成功者合作,搭乘成功者的顺风车,借助成功者为自己扬名。在促使微软公司从一个幼小的软件作坊成长为举世闻名的微软帝国的过程中,盖茨的这个策略一次又一次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0年,25岁的盖茨要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公司IBM进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谈判。IBM对于与微软合作共同开发个人电脑十分感兴趣。两者的悬殊如此之大,一旦谈判成功,盖茨将拥抱一个巨大的市场。问题是IBM以“蓝色巨人”而著称,当时的收益已达300亿美元。而微软当时只是个不到40名员工、销售额只有7000万的小公司。而且在个人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初期,需求时常会大于供给。IBM是一家家喻户晓的公司,几乎已成为电脑的同义词。涌向IBM公司的订单铺天盖地,有时甚至出现排队的现象,这正应了一句俗话:“上涨的潮水可以浮起所有的船。”谁能搭上这条船,成功自然指日可待。对微软来说,在创业初期赢得与IBM的合作对自己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在与IBM谈判前,盖茨已树立了目标,整理了自己的思路。IBM付给微软17.5万美元,以获得名叫.MS—DOS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可在IBM的新的个人计算机上使用。但盖茨并不愿意以这个价格卖掉这个程序的源代码,因为他知道IBM:想将这个源代码用到未来的多种计算机上。
盖茨明白谁控制了占支配地位的操作系统谁就控制了未来。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就无法启动,所以哪个竞争者赢得这场控制主导系统的战争就将控制计算机市场。为实现他们打IBM牌的目的,盖茨没有浪费时间。他马上和当地一家计算机商店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的老板联系,后者是第一个广泛采用的操作系统CP/M的替代产品QDOS的作者。
几天之内,微软的二老板斯蒂夫·鲍尔默就谈妥了一项极为划算的交易:微软公司预付1万美元买得向数目不受限制的终端用户分发西雅图计算机公司的已改名为86—DOS的软件权利;微软公司有权向别的公司如一家硬件生产厂商再发放这种系统的使用许可证,但每发放一张许可证要向西雅图计算机公司交纳1.5万美元。这笔交易在60天之后才生效,在这之前不必预先付款。
在与IBM谈判过程,盖茨坚持他的计划。尽管他内心对于IBM谈判比较紧张,但他还是平静地向IBM高级经理们作了有关微软将要供给IBM的操作系统的演示。IBM的代表提醒盖茨,他与IBM的关系是一个“长期合作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关系”。盖茨已经猜测到IBM愿意付许可收入来将微软的源代码使用到IBM的个人计算机上。作为对IBM公司付给许可收入的回报,微软决心制定时间紧凑的软件交付计划。
当微软公司和IBM公司最后签署了这项交易的协议时,它要求IBM公司预付100万美元,其中40万美元是为DOS操作系统而向微软公司支付的版权使用费;另外40万美元是为四种编程语言的汇编器付的报酬;还有20万美元是为在一年期限内使系统能够在新机器上运行而支付的改编和编程的劳务费。作为交换,只要Microsoft BASIC还预装在机器的基本结构中,:IBM就可以有限地使用DOS而不必再付费用。这就为微软公司出售用于这款新机器的编程工具提供了捷径。这项交易实际上使这两家公司联合了起来。
最终盖茨取得了与IBM合作的机会,而且在许可权收益的问题占尽了上风。他不但保持了MS—DOS的所有权,可以获得许可权收益;而且他还可以将软件的源代码许可给其他方使用。由于得到了IBM公司的认可,MS—DOS操作系统很快就成为除苹果电脑以外所有微机的选择。IBM销售的机器越多,MS—DOS的影响就越大。后来,IBM十分后悔未能买断MS—DOS,许可权协议使“蓝色巨人”公司损失惨重。
盖茨对此却从没有这种内疚感。早先,微软开始出售捆绑式的用户软件使用权,同时也向其他人提供编程语言以制造类似的程序。他低廉的价格很快把程序的原作者盖里·基德力编写的CP/M系统挤出了市场。等到与IBM在DOS操作系统上的交易终止的时候,微软已经为一系列有利可图的程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程序将可在各种硬件平台上运行。
与成功者的合作让盖茨在创业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此后,盖茨还先后跟苹果电脑、英特尔公司等大的厂商合作,与苹果电脑的合作让微软拥有了图形化界面的操作系统Windows。而与英特尔公司的合作则建立起了号称美元印刷机的黄金联盟,从硬件和软件上共同实现了垄断。通过与这些成功者的合作,盖茨飞速地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如今微软凡事都想“独霸”的Pc时代思维已远远不适合网络时代对“共享”、“双赢”等的要求,这是“旧个人英雄主义”在“新集体主义”面前的跌倒。因此盖茨和鲍尔默也开始默许微软首席律师布拉德·史密斯在营造和平环境,寻求共赢方面的努力。
史密斯的共赢策略在微软与英特尔的分分合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世纪80年代,当蓝色巨人IBM公司选用英特尔的芯片和微软的操作系统来发展自己公司的个人电脑时,英特尔和微软也权衡利弊,建立了WinteL联盟,此后双方的合作形成了双赢互利的局面,英特尔和微软逐渐统占了整个PC产业。
回顾个人电脑20年来发展的历史,几乎就是微软和英特尔不断升级产品、调整WinteL内涵的历史。作为个人电脑的基石和产业标准,WinteL联盟的喜怒哀乐曾经左右了绝大部分厂商的战略,其影响一度达到了“顺者昌、逆者亡”的地步。
微软主流产品光盘,成本不过是十多元,但可以卖出2000~5000元的天价。只有按照“每18个月芯片运算速度翻一番”的摩尔定律进行商业运作,WinteL才能保持上游环节85%左右的利润空间,并拉动全球软硬件供应商、服务商等下游厂商的技术进步。
多年以前,微软与英特尔的关系曾一度跌入低谷。当时,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身陷联邦反托拉斯诉讼案,英特尔希望通过扶植微软对手的方式甩掉微软,独自主导市场,因此双方的感情一落千丈。后来,由于微软公开支持英特尔的竞争对手芯片制造商美国AMD的32位与64位芯片架构,而英特尔公司也一直在支持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竞争对手Linux系统,此外它还在编写自己公司的Pc软件,因为它想在无线领域中获得更强大的统治力。双方的关系因此而恶化。
没有软件的配合,英特尔开始力不从心,随着市场的突然停滞,英特尔的危机终于全面爆发。2001年,奔腾Ⅳ处理器在全球的销售情况很不理想,英特尔的利润下降了超过80%。而低端市场上,英特尔的最大对手AMD的份额在不断增加。缺乏合作的结果就是微软与英特尔两败俱伤。因此,聪明的盖茨审时度势,认为重修旧好已势在必行。于是,重新使用合作的杀手锏,通过与英特尔的再次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而微软与新的合作伙伴索尼、摩托罗拉的合作更是双赢的典范。为了挑战数字音乐领域的“超级明星”——苹果公司,微软公司有意与索尼公司合作。盖茨透露,微软和索尼有联合开发包括网络音乐服务和版权保护在内的数字音乐“基础架构”的动机。而在IT技术与通信融合的大趋势下,摩托罗拉和微软已经在“无缝”理念上取得了惊人的默契。集合了两家各自的技术优势的新机器在产品理念上实现了“无缝移动”与“无缝计算”的融合,结晶产品在性能和设计上的创新也是无处不在,足以让两家公司共同获利。
合作无处不在,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在业内林立的强手中兵戈相见的微软已经习惯了为了利益与其他厂商互伸橄榄枝。在硝烟与橄榄枝并存的科技领域,这个转变无疑让微软更有魅力。
5.合作是一门精深的人际关系学
做大事都需合作的力量,单枪匹马打天下很难成大事。18世纪的牛顿和19世纪的爱迪生是依靠个人“单打独斗式”的奋斗成功的范例,而在今天孤军奋战很难有大的作为。个人的智慧和能量终归是有限的,做生意需要借助合作的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每个生意人都是如此,但是只要有心与人合作,那就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一来,互惠互利,能让合作的双方都从中受益。
华帝热水器的创业群体被人称为“七星北斗阵”,7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都来自广东中山市小榄镇的农民家庭,他们在一起树起了合伙创业的大旗。
1991年底,邓新华、黄文枝、潘权枝、李家康、黄启均、杨建辉、关锡源7位老朋友偶然间聚到一起,此时每个人都事业小有成就。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就有了发展的苦恼,他们商量着日后的发展大计。开燃气用具配件加工厂的黄文枝说:“我的厂最近一年给几家燃气灶具生产厂提供配件,每个月的要货量都在大幅递增,证明生产灶具是有利可图的。”大家一听来了兴趣。
1992年4月,7人一致推举邓新华为董事长,黄文枝为总经理,将企业更名为中山华帝燃具有限公司。7位老板都没有读过大学,最高也就高中毕业,开始时他们遵循“各尽所能,各取所长”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合理的简单分工,每个人兼任一个部门的经理。同时,他们实行民主集中制,在重大决策问题上,7个人中有4个人赞成即算通过,彻底杜绝了个人独裁决策的失误,从制度上保证了华帝的健康发展。如今华帝气派典雅的高品位形象得到了消费者认同,在热水器市场成为一支奇兵。
朋友、老乡、同学,是商业经营最重要的外部资源,合作创业,共同发展,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何伯权、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这5个名字被饮料行业界称为“四龙一凤”的“黄金组合”。1989年,在广东中山市小榄镇,何伯权、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5个生意人租用“乐百氏”商标创业,开始了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历程。其间,公司曾更名为今日集团,后通过收购广州乐百氏而重新更名为乐百氏集团。
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不可能独立地在生意场上行事,善于合作方能获得发展。做生意讲究的是有钱大家一起赚,懂得合作之道的人总能做到一笔生意两头赢利的“双赢”。
6.注重人品,学会选择合作伙伴
既然在一起合作共事,就要精诚合作,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一同发展。一些生意人和别人合作时,起先是共同努力,可是到了中途便感到困难,于是多数人就停止合作,只有那少数生意人,还在勉强维持。可是这少数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经营中再遇到阻力与障碍,势必也随着那放弃的大多数,同归于失败。
生意人不仅应具有合作意识,善于与人合作,还要学会选择合作伙伴:他必须人品好,不能私心太重;他的特长要能与你互补而不是重叠;彼此间有信任的基础;能够主动出击,独当一面,而不是有依赖思想。
西安海星科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家族企业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公司从1988年以3万元起家,到2005年发展成为总资产达60亿元,集团总裁荣海在“福布斯中国2005富豪榜”以12.6亿人民币排在第143位。
海星集团总裁荣海在创业之初就在合伙人上面几乎遭遇“滑铁卢”。1988年,身为西安交大教师的荣海果断地放弃了待遇相当优裕的工作,以3万元创立了“西安海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研究所”,经过一番拼搏,公司赚了100万元。1990年冬天,正当荣海兴冲冲地从深圳赶回来规划海星蓝图时,常务班子却发生了哗变。荣海回忆说:“三个合作伙伴提出了分割企业的要求。我只提出了一个条件:你们什么都可以拿走,但必须留下海星这块牌子。”海星“内阁”哗变使得公司几年积累的100万资金被瓜分一空。
荣海说:“记得那时快要过年了,我带着一批愿意留下来的人出去吃饭。席间我泪流满面,告诉他们:‘好,你们留下,信任我,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来。’后来,再遇到不如意的事我也曾沮丧过,但都没有那样无奈和悲愤。”可想而知,创业刚开始起步就遇到了如此大的困难,这可能就是对创业者的致命一击。
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坚强有力的同伴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不论哪种行业,你的伙伴既可把事业推向更高峰,也可能导致集团的分裂。”现实生活中,创业时彼此尚能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而一旦有了胜利果实,彼此就会为各自的利益争个面红耳赤,最终导致合作失败。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既能选择志同道合、素质高的合作伙伴,又能将丑话说在前头,签订详细、完善的合作协议。单单以友谊为纽带,凭感情来合作,最终是不可靠的。
理想的合作者不仅要求能对其知根知底,相互信任,而且要求双方在能力、性格上都有较好的互补性。在选择合伙人的时候,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商场上。感情代替不了理智,不要被感情的温柔面纱蒙蔽住眼睛,迷惑了头脑。合作时一定要签订好合作协议,把双方应尽的职责和应享的权益仔细确定下来,绝不能口头说说,一句话,宁可“先小人后君子”。
私心太重,合作缺乏诚意,不信守承诺,是合作中常见的事,也常常成为投资失败的诱因。作为一个生意人,如果你打算寻找一个合作伙伴,你就一定要有与对方真诚相处的准备。
7.真诚是最好的合作态度
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就非常善于和员工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经济渐渐恢复了生机,李嘉诚看准了经济发展的趋势,开始创办长江塑料厂。创业之初,条件异常艰难,只有几间破房子充当车间,李嘉诚经常和几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工人不畏艰辛地在里面工作着,他们所有的资产只有这几间破房子和7000港元。
当时,由于资金有限,他只好买了一台欧美淘汰的第一代压塑机,并自己带头参加车间的工作,跟工人们一道蹲在地上吃简单的工作餐。当产品第一次下线时,李嘉诚异常兴奋,一向节俭的他破例奢侈了一次,请工人们一起到小酒家聚餐以示庆贺。当长江塑料厂稍有盈利时,他就抽出钱来,改善工人们的伙食和就餐条件,并逐步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结果,李嘉诚后来在一大批忠心耿耿、兢兢业业的员工的扶持下,成为了香港首富,华人中最有名的企业家。
人是利益动物,懂得趋利避害,挣不脱名缰利锁,很难免俗。在员工中间,明处摆着竞争机制,暗地里却藏着微妙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那些身居管理层的员工和从事文化产业的员工,如果他们不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其他员工,就会出现“文人相轻”的不利局面,彼此之间不是通力合作,而是互不欣赏,甚至互相拆台。人无完人,只有相互合作,释放各自的长处,才能共同把某件事情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