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音乐简史
2384800000010

第10章 秦汉时期的音乐(3)

皇帝带领百官到专门表演大型节目的平乐馆观看百戏,这里有供表演用的很大的广场。首先上场的是摔跤角力的“角”一对对摔跤手在场上翻滚扑跌。大力士们化装成古代的力士乌获,举起一只只巨大的铜鼎。芦席上立有一排排的戈矛,锋利的尖刃相对,狭窄得只容一人穿过,演员们以各种动作在其中穿梭往来。表演杂耍的演员把圆球和刀剑抛上抛下。在广场的两根立柱上,高高地悬着一条长索,两位演员在上面表演,最难得的是她们能在细细的绳索上交错而过。武术杂耍表演完后,是歌舞马戏,场中很快地布置起巍峨的高山,冈峦重叠,山上草木葱茏,长满了朱草灵芝。演员们化装成各路神仙,也有的化装成虎豹熊罴,嬉戏歌舞,鼓瑟吹篪。化装成娥皇女英的女演员坐在山上歌唱,声音纾徐清亮;化装成仙人洪涯的演员身穿羽毛织成的衣裳站在那里指挥。一曲未完,朵朵白云飘过,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在重楼上,有人滚动大石,就像轰轰隆隆的雷声。这时,一只由演员装扮的长八十丈的巨兽跑进场中,表演鱼龙曼衍之戏,还有演员装扮的熊虎搏攫,猿猴登攀,怪兽大鸟在场中跑来跑去,白象舞动着长鼻,大鱼变化成龙。此外,还有水人弄蛇,吞刀吐火的表演。然后,表演了带有戏剧情节的杀虎不成,反而被虎所食的《东海黄公》。最后,由百匹骏马拖着的戏车进场,车上插着高高的木杆。少年演员在百尺杆上上下翻飞,表演着各种惊险的动作,他们突然从杆上后倒,就像失足一样,引来观众的一阵惊呼,仔细一看,才看见他们用脚后跟反挂在杆上。各种各样的表演令人恫心骇耳,心醉神迷。

不仅为皇室表演的平乐观有这种大型的百戏表演,达官显贵们也都广蓄僮奴歌伎,在家中表演百戏。从山东临沂汉墓出土的著名的汉代百戏画像石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表演。

李延年和汉代著名音乐家

1.协律都尉李延年

两汉的艺术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的,比如绘画、书法、雕塑、篆刻等等,音乐舞蹈也不例外。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优秀的艺术家,许多伟大艺术品的作者,却没有留下姓名。比如堪称神品的《礼器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等许多著名的汉碑,那些被后人视为经典的汉印,作者是谁,也许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同样,汉代著名的音乐家,我们也知之甚少。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西汉的李延年、司马相如和东汉的蔡邕。

前面已经谈到,汉武帝时曾经大兴乐府,对音乐文化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工作,而董理其事的,就是协律都尉李延年,参与其事的,有大文学家、音乐家司马相如。

李延年,中山人(今河北定县一带),本来是个受过腐刑的乐工,精通音乐,能歌善舞,能为新变声。“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有一次,他为汉武帝表演,唱了一首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了以后叹息说:“人间哪有这样的美女。”当时平阳公主在座,就对汉武帝说:“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的美女。”武帝召她来一见,果然是人间绝色,而且同样能歌善舞。于是得到汉武帝的宠幸,这就是著名的李夫人。因为这层关系,李延年也得到汉武帝的重用。后来,武帝兴乐府协律之事,就让他当了协律都尉,主持全部工作,还把司马相如等著名文人派做他的助手。

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曾为司马相如等文人所写的诗词配曲,又善于将旧曲翻新,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编为二十八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他为汉武帝作《郊祀歌》十九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

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司马相如

参与乐府协律工作的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大家,曾因《子虚赋》《上林赋》等受到汉武帝的宠幸,也因此名垂青史。他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尤善古琴。相传他还没有被汉武帝赏识之前,落魄成都,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邛崃富户卓王孙家做客,被新寡在家的卓文君的美貌所打动,用古琴弹唱了一曲《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冰雪聪明的卓文君听出了曲中的爱意,她也深深地被司马相如的人品才气所吸引。但是她知道,势利的父亲是不会将她许配给贫穷的司马相如的。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司马相如私奔,成就了中国文学史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

3.蔡 邕

东汉的著名音乐家,大概非蔡邕莫属了。

蔡邕,字伯喈,东汉末年陈留圉人(今河南杞县南)。他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史学家、书法家、音乐家。写了大量的诗、赋、碑、诔和《独断》《劝学》等。他书写的《熹平石经》,被立于太学,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摩写校对。据说每天来的车都有上千辆,连路都堵塞断了。其残石至今犹存,代表了当时隶书的最高水平。他善弹琴,会作曲,相传著名的《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就是他所作的。

他的琴弹得很好,甚至惊动了皇帝,汉桓帝就让陈留太守送蔡邕进京。蔡邕不愿意去,但又不得不去,走到河南偃师,就称病不去了。

后来董卓专权,征召蔡邕到京,蔡邕不得已入朝,官中郎将,所以又称他为“蔡中郎”。

有一次,有人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在旁边听到桐木炸裂的声音,说:“这是一块制琴的好材料。”他马上跑过去,把已经点着了的桐木抢出来。后来他用这块桐木制成一张古琴,音色非常好,成为稀世珍宝。因为琴尾已经烧焦,所以就被称做“焦尾琴”。

和这个故事相类似的还有“柯亭笛”。

有一年,蔡邕到浙江会稽避难,住在一个名叫柯亭的地方。柯亭的住房用竹竿做椽子,十分别致。一天饭后,蔡邕在屋檐下散步,观赏新居,发现东间第十六根竹椽与众不同,当即把这根竹子换下来,做成笛子,音色果然十分美妙,这支笛子也就被叫做“柯亭笛”。据说此笛后来落在东晋时的吹笛高手桓伊手中,他常常用它来演奏。

两汉时期的乐器

两汉时期,有一些新的乐器出现,一些旧有的乐器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秦代出现的弹拨乐器弦鼗,在两汉时期得到广泛使用,被称为“秦琵琶”。它的柄较长,音箱两面蒙皮。大约在公元105年前后,乌孙公主下嫁昆弥,路途遥远,而许多中原乐器,如琴、瑟、筝、筑等,都不适合马上演奏。所以乐工们制作了一种新乐器,音箱是圆形的,两面用木制,柄短,有十二音柱,四弦。当时被称为“秦汉子”,后来被称为“汉琵琶”。实际上是后来阮咸的前身。

汉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弹弦乐器是箜篌。

汉族地区的箜篌是横卧的,样子和琴、瑟相似。称为“卧箜篌”,又叫“坎侯”。《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说自己“十五弹箜篌”,所弹的就应该是这种卧箜篌。据说汉武帝命乐工侯晖依琴所作。大约在公元二世纪汉灵帝时,从西域传入一种可以在马上演奏的箜篌,形状像小小的竖琴,被称为“竖箜篌”。汉代的军乐,如骑吹曲等所谓“军中马上”所奏的音乐,用的就是这种竖箜篌。

吹管乐器中,最重要的是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出现。

先秦时期所说的笛、箫,都不是后代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那时所说的箫,是指排箫;而笛,似乎只是定音高的竹管。

竖吹的箫的出现,大概和羌族使用的羌笛的传入有关。羌笛竖吹,四孔,后来京房在后面加了一孔,才成为五孔的箫。

横吹的笛大约是汉武帝时期出现的,据说是张骞通西域传入的。

吹奏乐器中,还出现了两种少数民族的乐器。一种是笳,又称“胡笳”,一种是角。

笳是什么样子,今天已经不太清楚了。大约最初是把芦叶卷起来吹,就是笳。后来把卷起的芦叶装在管子上,但是管子是没有音孔的,所以大概也不能吹出复杂的旋律。后来,芦叶演变成芦哨,管子上面有了音孔,就成了后代很重要的吹管乐器筚篥了。

最早出现的角,大约就是天然的动物角,后来出现用铜、木、皮革、竹等仿造的。在唐宋人的诗词中,都还有很多对角的描写。

汉代的打击乐器,新出现的是“节”。前面介绍“相和歌”的时候,说到这种表演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节,是一种皮制的小口袋,中间填满糠,表演者用手敲击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