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疗法”
在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里,就曾指明了,心理因素既可以使人发生疾病,同时也可以治疗疾病的事实及其原因等问题。比如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把心理因素可以导致心理疾病讲得很清楚。现代精神医学临床诊断的大量统计,已经完全证实了我国古代医学这种论断的科学可靠性。例如,调查研究表明,在经历过“人生剧变”的人们当中,发病率为五分之四;而在未经剧变、挫折的人中,发病率只有三分之一。丧失眷属者的发病死亡率,要比正常人高出七倍。日本一位医生统计内科患者,其中包括恐癌症患者在内,大约有百分之四十四点六是属于因心理因素致病的患者。美国一位医生统计,在一般临床中,大约有百分之五十的症状是心因性的,或者是伴有大量心理因素的。这两位医生统计的百分比数字,很相接近。这也就是说,在内科病患者当中,大约有一半的人,是由于心理因素而致病的。
另外,大量观察和调查证实,积极的情绪、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交往、开朗的性格、清晰的思路等等,已不容置疑地被认为有助于防病、抗病和健康、长寿。古今中外的许多病例证实,有些病症单靠药物是无法治愈的。比如焦虑性神经症,它的致病原因既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关系,又有精神因素的原因,因而单靠药物治疗便很难奏效。
有些病症根本不需要药物治疗,采用心理疗法就可以“不医而愈”地康复。比如,运动员们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怎样才能很好地解决心理压力的问题,就不是单凭药物所能解决的。
我国跳水名将陈肖霞,在第五届全运会上获得全能和十米跳台比赛两枚金牌后回忆说,在全运会前,她之所以能够排除烦躁不安等心理障碍,顺利参加比赛;出国乘坐飞机途中,她之所以能够应用调整呼吸和放松技术,消除了呕吐现象;去比赛场地途中,她之所以能够运用“呼吸守点”(只看一个固定目标)方法,消除了过去头痛晕车的毛病,这一切,都是她接受心理训练后所取得的明显效果。
1984年9月19日《北京晚报》“科学长廊”栏,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信里讲道:“我曾(求答)治疗眼睛不会转动的病。信刊登后有七位医生给我提供疗法和药方。……鲜鱼口的张智忠大夫认为我的眼睛没有毛病,我的患病心理是由于精神忧郁造成的。平时,我总是自我怀疑眼睛有病,张大夫使我走出了迷宫,我现在精神好多了,也不感觉眼睛有病了。”这位读者的“病”,就是只用心理治疗达到治愈目的之又一例证。
那末,究竟什么是“心理疗法”呢?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按照它的做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1)心理治疗法。可以简称为心理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不是用药物去治疗,而是根据心理学的原则改变心理失常人的行为,让他们的心理恢复正常的状态;(2)身体治疗法。可以简称为生理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根据生理学的原则,用药物或其他物理、化学的方法,改变心理失常人的行为,让他们的心理恢复正常的状态。现在我们要讨论的,主要是第一类方法,也就是心理治疗法。
(1)心理治疗法也可以分为两类:
①心理分析治疗法。这种治疗方法不是以心理失常人表现于外部的外显症状,作为诊断和治疗的目标,而是只把外显症状作为线索,来探求追查他(她)所潜隐的心理问题。这种疗法认为,患者内心深处潜藏隐状的问题一旦被揭露出来,而且患者本人能够自己接受和了解这种隐私的病因之后,他们心理失常的原因就可以被解除,这样,就可以在思想上豁然开朗,病也就会“豁然痊愈”。
你听说过“打扫烟筒”疗法吗?把心理疾病比喻为堵塞了的烟筒,用谈话等办法,使患者清扫干净心中的积郁和烦闷,吐露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思想问题,使他们解除思想疙瘩,豁然觉悟、茅塞顿开,病也就立刻好了。这种俗话讲的“扫烟筒”疗法,就是心理分析法。心理学上把这一种心理分析治疗法又叫做“顿悟治疗法”,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②行为治疗法。这种心理治疗方法和上面讲的心理分析治疗法正好相反,它是直接地以心理失常患者表现于外部的、失常行为的外显症状作为治疗的目标,给以直接治疗。这是因为行为疗法者认为,人们的一切心理疾病或者反常的病态心理,必然地要在身体的外部行为上,表现出与其相应的各种症状来。这些身体外部症状就是某种异常(失常)的行为。而这些异常行为正是“病人”对周围环境不协调的表现。行为疗法认为,异常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进行调整和改变的。因此,行为疗法工作者们又把他们的这种心理疗法,叫做“行为矫正疗法”。
行为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疗法,它比起古老的心理分析法来,有很多先进之处。行为疗法的指导思想是:把人看作为一个整体,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支配人这个整体,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自己控制自己,改变、调节自己的一切行为。而通过学习调整了行为,就可以使身体的生理状态和周围环境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这个原理经过医疗实践,证实确实有效,于是就创建了这门新兴的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在美国现在很时髦,因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现在依然有广泛的影响。
不过,行为疗法是有缺陷的。那就是这种疗法,过分偏重于依靠行为上的矫正来治疗病态行为和心理疾病,从而忽视了人的认识作用。实践表明,如果不解决病人认识上的问题,而单靠行为上的矫正,是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好一些心理疾病和失常行为的。
除了上述两类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以外,还有很多常用的其他方法。
这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对治疗心理疾病和保持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帮助。至于究竟哪一种方法最好,这就不好讲了。因为任何方法都不是唯一决定治疗成败的因素,比如说,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患病的时间长短不同、患者每个人人格特质不同等等,都是影响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又很难加以人为地控制。但是,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秘方”,那就是防止心理疾病或者说防止心理失常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经常地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疗法之所以能够生效,就是因为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对于行为活动加以控制,通过人格可以对整个身心加以调整,通过情绪状态可以对机体加以协调影响。这样,每个人就可以保持主观的个体和客观的环境之间、生理与心理之间、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稳定和平衡,从而使身心更加健康起来。
心理疗法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被人们普遍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医治疾病的方法,它甚至可以解决医学上很多老大难的顽症痼疾,收到常规医疗措施所不能比拟的效果。心理治疗通过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矫正一些异常行为,比如,精神失常、犯罪行为、不守纪律,不肯学习,甚至说谎、口吃、遗尿、吮指等等怪癖恶习。所以它在各国盛行起来,被广泛加以应用,并且逐渐摸索出了多种多样的心理治疗的具体形式。
比如,音乐治疗、催眠暗示、生物反馈、行为矫正、心理咨询等等。在这些具体方法中,我们将选择一些行之有效,“屡建奇功”,而又简便易行和适合当前我国国情的方法、技术,介绍给青年朋友。
当你运用各种心理疗法时,都需注意一点:“心理疗法”并不是单一式地、对症下药式的“对症疗法”,而是各种因素、方面配合起来的综合疗法。因为心理疗法的总目标,是改变一个人的属于病态心理的人格。
这是因为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是由于从幼小的时候起,在人格发展上有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于是就会引起各种精神上的症状和反常行为。而这些症状和行为又都不是生理上的病变,而是人格缺陷所造成的。心理疗法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弥补他们的人格缺陷,使他们的人格不断地充实、丰富和完善化。比如,心理咨询,就是由医生和社会心理学工作者们联合起来,综合研究病态心理的起因和治疗方法,帮助心理疾病患者的人格完美起来。
当然,心理疗法决不是“万能”的。心理疗法曾经一度被人们误解为唯心的,甚至被歪曲为“挂着科学招牌的迷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心理疗法的作用、疗效,说得过了头,弄得神乎其神、不切实际的缘故。
那末,究竟怎样运用心理疗法?
如果你进行自我治疗时,应当注意:
(1)要对心理疗法充满信心。你可以先不去考虑它们的疗效究竟会是怎么样,但是确信试试看总会有益无害,这样的自我暗示作用本身就是心理治疗。
(2)坚持“治疗”下去,持之以恒,不要因为很快就收到疗效而停止,也不要因为还看不出成效就中断。坚持本身可以使你磨练意志,它本身也是心理治疗。
(3)如果某一方法收效不大,或看不出什么显著的效果,那就无妨改用另一种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交替使用,或者同时使用。
如果你扮演“医生”的角色,对你的朋友、伙伴、亲人进行心理治疗时,你应当注意:要让对方对你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和安全感,你首先应该设法使他们增强治愈的信心和决心,对他们多加体贴和鼓励,在相互思想沟通交流的气氛中进行。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心理疾病患者,除了适当用药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用自己的意志和理智去战胜疾病。无论是谈话,或者是帮助他们采用一些具体的心理疗法时,从语言到表情,都要避免种种不良的暗示。你既不能急躁、急于求成,也不要厌烦、灰心。
“调整呼吸节奏法”
1984年10月14日,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出现了一幅激动人心的场面。我国选手曾朝学在一路遥遥领先于大多数选手的时候,突然一年前扭伤的左腿开始疼痛起来,接着呼吸也乱了起来,跑的速度跟着降了下来,慢慢地落后了200米。当时,他汗流浃背,精疲力竭,心理上不由地产生了能不能勉力追赶,甚至能不能跑完全程的忧虑。越是这样想,他就越发觉得疲惫不堪,难以坚持,气喘吁吁,心慌神乱。后来,他不断地提醒自己、“有希望,要专心”,在努力减轻身心的紧张、压抑的同时,注意调整一颠一簸的步伐带来的呼吸不均,调整呼吸节奏,强迫自己振奋精神。终于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度过了困苦的“极限”,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步伐节奏,最后转败为胜,取得了比赛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曾朝学的取胜,固然要靠他平日锻炼出来的坚强体力。但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他善于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所以说,我们要想保持心理健康,那就需要学习善于控制自己的呼吸。因为有节奏地呼吸会改善你的大脑的供氧状况。
生理学家的实验证实,每人每天大约要吸入16升的空气,这个数字相当于摄人的食物和水的6倍体积。正常工作时,大脑的需氧量是身体需氧量的3倍;坐着的时候,需氧量则要更大些。简而言之,人的大脑仅占体重的2%,可是它的耗氧量却占全身的20%。呼吸可以使身体和大脑,充满生机勃勃的活力。有规律地、有节奏地呼吸,可以促使大脑灵敏;在吸入和呼出的间隙,如果能屏气几秒钟,就可以使大脑稳定化,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通过缓慢地深呼吸,可以主动地控制身体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减慢脉搏,而且可以改变意识的状态。
当你感到情绪紧张的时候,你要尽力使你的心脏跳得慢些,这样会使你的大脑工作轻松化。因为比较缓慢的心跳,可以给人一个缓冲的“歇息”。通常人们的心跳次数为每分钟70~80次。生理心理学经过实验证实,如果你能把心跳保持在六十次以下,那你的身心将会更加健康,也会提高大脑功能的敏捷程度和灵活程度。你可以试一试,排除一切杂念,漫步在林荫路上,或者缓慢自如地、精神专注地打一套太极拳,你的感觉会是什么样子。我想,你会感到心理上轻松、精神上舒畅、身体上舒适吧。为什么会有这样轻松舒适的感觉呢?那就是因为身体和大脑,同时协调地放松了的缘故。
如果此刻你没有散步、打太极拳的场地或时间,那你可以坐在舒适的椅子上,精神专一地欣赏美妙的古典音乐或者轻音乐。如果这样的条件你也不具备的话,你无妨闭目静坐,在头脑里想象地打一套太极拳、做一套广播操,或者什么也不去想地“如入禅境”。如果做不到“什么也不去想”,那你就默念数字。总而言之,精神集中,不去牵挂思念。这种方法也可以叫做“冥想放松法”,主要的目的是,设法调整你的呼吸,让你的呼吸缓慢而又有节奏。
下面介绍一个简便的调整呼吸节奏的方法:(1)呼吸要和动作一致,在呼吸时要配合身体的动作。(2)坐端正,身体放松,做深呼吸。从下腹部逐渐地往胸膛充气,呼气时腰部用力,尽量放开腹部将气挤出去,好似充气的皮球;吸气时,腰部也要用力,尽量收缩腹部将气吸进来,好似撤了气的皮球。
当你这样深呼吸的时候,要掌握四点:(1)必须分阶段地一次一次地做下去。(2)吸足气后,不要立刻呼出,要尽量使这口长气,一直沉到下腹部。(3)绝对不能勉强地用劲,乱用劲或者劲过大,否则,便收不到应有的效应。因为“放松”是一种人为的技巧,而不是靠天生的自动的反应。那么,怎样放松?怎样才能使呼吸有节奏?这要靠学习,靠慢慢地摸索,而这种学习和摸索,是要根据你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病号和运动员同样采用这种调整呼吸节奏的疗法时,显然用劲的程度是不会相同的。(4)调整呼吸节奏疗法,也可以叫做和脉搏同步的“韵律呼吸法”。吸、止、呼的比例,平均是(1)、(4)、(2)的比例,让呼吸和脉搏同律,效果会更好。
“冥想放松法”
我国年轻的小提琴家胡坤,在1980年11月第四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后,突然左手患了严重的“职业病”,全手麻木、无名指不能活动,他的手指再不能在四根银弦上,演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了。他那颗痛苦的心象坠进了一口没底的深井,到处求医,不见效果。后来经过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指点,解除了思想上的紧张状态,做到心理放松,开始从头练起,三个月后又能熟练地演奏他已停拉了三年的过去能演奏的所有乐曲。
胡坤所接受的疗法,就是“冥想放松法”。这种方法,对保持心理健康能够奏效的理论依据,大体上和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术”是缘出一辙的:闭目守静,把精神集中到一点,造成大脑里的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抑制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