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238800000060

第60章 3“为之于未有”,理念先于企业才叫文化

第十一卷3“为之于未有”,理念先于企业才叫文化

理念造就企业,战斗未起已握胜算。

为之于未有。——《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为之于未有”,意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勾勒出了它的发展轨迹,为它设计好了发展道路。对于企业来讲,经营理念的确立往往在创建实体之前,这是不少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松下幸之助曾指出:“一个企业的成功,当然涉及很多因素和条件,而是否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则是最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经营理念居于企业成功的主导地位。”经营理念表明企业在未来的经营战略、经营思路、业务模式、业务组合等,是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行为准则。

有人说:“中国第一代的企业家靠胆量,第二代的企业家靠运气,第三代的企业家靠政策,第四代的创业家靠理念。”理念是时代精神的凝结和提炼,在当今时代,从国家竞争到经济竞争,从经济竞争到企业竞争,从企业竞争到管理竞争,所有的竞争实际都是理念的竞争。这就要求管理者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走出思维定式。

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是个传奇人物。1999年,他创建了蒙牛集团,但随后其发展速度让人瞠目结舌,截止到2005年,蒙牛6年内生产总值竟然增长了292倍!牛根生在获得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时,评委饶有风趣地说:“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很多人都很想明白, “牛”是怎么跑出火箭的速度?这与牛根生的创新理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1999年,蒙牛公司注册5个月后,牛根生筹集到1000多万元资金。这笔钱怎么用呢?按照一般企业的思路,肯定是先建厂房,进设备,生产产品,然后打广告,做促销。等产品有了知名度,才能有市场。可是这样的话,这笔钱恐怕连建厂房、进设备都不够。等产品出来了,哪里还可能有剩钱去开发市场?很多企业花了巨资去盖厂房、买设备。可等企业不惜血本地建起了厂房,引进了设备,设备的折旧就开始了,大量的资金被消耗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同时牛根生也发现,很多不景气的乳品企业并不缺乏厂房和生产设备,他们缺少的是先进的市场开拓经验和规范的管理理念,而这些正是牛根生等人的优势。与他一起创业的八位干部,都在伊利从事了十多年乳品生产经营工作,他们非常熟悉乳品市场的脉络,精通企业的管理。

于是,牛根生牛根生打破了一般企业的常规成长之路,提出“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创新理念,盘活那些不景气的企业,在优势互补中实行优势整合。

牛根生先用300多万元在呼和浩特进行广告宣传,因为呼和浩特城市不太大,300多万元足以造成铺天盖地的广告效应。几乎在一夜之间,许多人都知道了“蒙牛”。随后牛根生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然后准备与国内的乳品厂合作,以投入品牌、技术、配方,采用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等形式,将所有产品都打出“蒙牛”品牌。这样,既投资少,又见效快,还可创出自己的品牌。

为了使计划得以实施,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牛根生在全国开始选择已经建有厂房和设备,具备生产能力的合作厂家。他在包头找了一家生产冰淇淋产品的工厂,短期内“蒙牛”冰淇淋就隆重上市了。当牛根生了解到拥有中国最大奶源基地的黑龙江省有一家美国独资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效益很差时,就带了7个精兵强将去托管这个企业。

牛根生充分利用自己在冰淇淋和奶制品行业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市场、行业的了解,为这家企业引进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奶源,同时,还带去全新的管理模式。从设备、生产、销售、供应等,都按照牛根生设计的模式重新运作。结果,这个企业成为“蒙牛”牛奶的诞生地,第一年2000万元牛奶的销售额就完全由这个企业完成。牛根生不仅没有给这家企业投入一分钱,他们8个人还每年共挣这个企业47万元的年薪。

在蒙牛创业初期的1999年,蒙牛通过这种虚拟联合的模式,投入品牌、技术、配方,采用托管、承包、租赁、合作生产等形式,运作了国内8个乳品企业,盘活了近7。8亿元的资产,当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365万元,利税125万元。同年公司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建设于年底竣工投产,2000年,二期工程也投入使用,通过两期工程建设,公司形成冰淇淋、液体奶各10万吨的加工能力。该年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纳税2509万元。

牛根生的运作蒙牛的大手笔充分体现了他超前的理念。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任何创新都是从一个个具体的理念开始的,理念是企业创新的生命,只有不断地推进理念创新,不断地以理念激发人的创造性,一个企业才能散发出生机和活力,才能有不断往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理念创新就是要“为之于未有”,不拘泥于客观实力,能够突破常规,突破局限,突破制约。只有先赢在脑袋里,然后才能赢在现实中。这也正是《孙子兵法》中所讲“庙算多者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