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2388000000008

第8章 品德·修养类(3)

据该校戴校长讲,这一活动已持续三年,不少家长高兴地来学校反映,原来任性、自私的孩子变得比较体谅、孝敬父母了。■/参摘《把孝敬父母作为一门“课程”》《齐鲁晚报》1996年10月1日

§§§第七节 志高行洁

【子罕以不贪为宝】宋国有个山里人,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玉。他把这块玉拿去献给大夫子罕,子罕执意不受。山里人说:“这是一件宝物,适宜像您这样高贵的君子使用,不适合像我这样的小百姓使用。”子罕回答说:“你把玉看作宝贝,而我,却把不接受你的玉,看作宝贝啊。”■/《韩非子·喻老》: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于罕,于罕不受。鄙人口:“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梅兰芳蓄须明志】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那天,留居在香港的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蓄起唇髭,没隔几日,浓黑的小胡子就挂在脸上。他年幼的儿子梅绍武好奇地间道;“您怎么不刮胡子了?”他说:“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因为他是男扮女装演青衣的。不久,他回到上海靠卖画和典质度日,几家戏院老板先后邀请他出来演戏,都被婉言谢绝。一天,汪伪政府的大头目褚民谊突然登门,要他作为团长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和东京轮回演出,以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梅兰芳指着自己的唇髭说:”我已经上了年纪,没有吊吊嗓子,早已退出舞台了。”褚民谊阴险地笑道:“小胡子可以刮掉嘛,嗓子吊吊也会恢复的。哈哈哈……。”梅兰芳当即讥讽地回敬:“我听说您一向喜欢玩票,大花脸唱得很不错。我看你作为团长率领剧团去慰问,不是比我强得多吗?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谊只得吱唔几句而离去。不久,日军—个少佐亲自出面要梅兰芳出台演戏。看来这一次硬顶不行,朋友们便替他想了个对策,让他的医生接连给他打了三支伤寒预防针,因为他不论打什么预防针都会发高烧。然后他们通知那个少佐,说梅兰芳重病在床,不能演戏。日军少佐不相信,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他的病情,一量体温,果然烧到快42度,只好作罢。■/参摘许嘉利等《名人轶闻600篇》;《读者文摘》1991年第2期

【袁宝华两袖清风】袁宝华担任过物资部部长,国家计委、经委副主任,国家经委主任等职。在搞“官倒”和“权钱交易”的人看来,这些职务是最大的肥缺美差。但他从来没有为自己、为亲属、为老家,谋取过一丝一毫的私利。他除了参加国宴,不出席其他任何宴请。他到企业去参观考察,一不准收礼,二不准买便宜货。有人为办事上门送礼,他都叫工作人员退了回去。连他自己的3000元稿费,在退下来时也立即作了分配:人大吴玉章基金会1000元,企业管理基金会 1000元,党费1000元,自己一分也没要。■/参摘赵绮娴《两袖清风的袁宝华》,《瞭望》1993年第27期

§§§第八节 勤俭节约

【曹操不喜奢华】曹操生性节俭,不喜奢华。他不准后宫的人穿锦绣衣服,也不准侍从的鞋子有两种颜色。他使用的帷帐屏风,坏了就补。用来取暖的茵蓐,也都没有饰边。攻城拔邑所缴获的华美物品,他全部赏赐给有功之臣。尤其对于功勋卓著的部下,重奖不惜千金。各地进献来的物品,也都和群臣一起享用。临死前,他留下遗言:“收殓时仍用平时穿的衣服,不要以金玉珍宝陪葬。”■/晋·陈寿《三国志》卷一及注引《魏书》:(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衲,茵辱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故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己。……(遗令曰)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寇准保持艰苦家风】宋寇准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与宰相同为一品官)时,得到皇上许多赏赐。他奶妈见了这些东西后,边哭边说:“太夫人过世时,穷得想要一点细绢做收殓的被子都没有,想不到今天有这样的富贵!”寇准听奶妈提到他母亲,也大哭一场,然后把赏赐的金银财物全都散给穷苦人,从此一辈子都没有积蓄财产。他对旁人舍得化钱,对自己极其俭朴,从来不搞声色行乐,他自己使用的一顶帐子补了又补,用了20多年。■/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四:公初为枢密直学士,赏赐金帛甚厚。乳母泣曰:“太夫人不幸时,家贫,求一缣作衾襚不可得,岂知今日富贵哉!”公闻之恸哭,尽散金帛,终身不蓄财产。公外奢内俭,无声色之娱,寝处一青帏,二十余年。

【范仲淹治家】宋范仲淹儿子结婚时,新娘子尚未进门,有人在夸新娘子嫁妆,说幔帐是用绫罗做的。范仲淹听了很不高兴,对家里人说:“绫罗是做幔帐用的吗?我家一向俭朴,怎能让这顶罗帐坏我家风?如果敢把这东西带到我家,我就在院子里把它烧掉!”■/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之子纯仁娶妇将归,或传妇以罗为帷幔者。公闻之不悦,曰:“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吾家,当火于庭。”

【朱元璋教训太监】明初,朱元璋崇尚节俭。一天,他退朝时见两个太监穿着朝靴在雨中行走,便把他们召来训斥:“靴子虽不珍贵,但都是民脂民膏,况且做起来也不易,你们为什么不爱惜,竟如此任意糟蹋!当即下令打他们板子。他又对侍臣说:“曾听说元世祖开国初见到侍臣穿镂花靴子,就训斥他们,说那是废物劳人!这话说得很好。人历经艰难,就懂得节俭;如习惯于富贵,就没有不奢侈的。”因而下令今后上朝如遇雨雪,都可以穿雨衣。■/明·陆釴《贤识录》:三年十月丁巳,朝退,雨。有二内使乾靴行雨中,上见召责之曰:“靴虽微,皆出自民膏民脂,为此非旦夕可成,汝何不爱惜,乃暴殄如此!”令左右杖之。谓侍臣曰:“尝闻元世祖初年见侍臣有着花靴者责之曰:汝将完好皮为此,岂不废物劳人。此意诚佳,大抵为人尝历艰难,则自然节俭,若习见富贵,未有不奢靡者也。”因敕百官自今入朝遇雨雪皆许服雨衣。

【海瑞“市肉三斤”】明代海瑞,任淳安县令时,不爱钱财,生活俭朴。家中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连吃的蔬菜都是家人们在院子里种的。有一天,总督胡宗宪对他下属官员们说:“听说海县令昨天买了3斤肉,你们可以去调查一下!”结果,才得知海瑞为了给母亲过寿辰,才特地买了3斤肉。■/清·张岱《夜航船》卷七:海瑞为淳安令,一日,胡总制语三司诸道曰:“昨闻海令市肉三斤矣,可往察之。”乃知为母上寿所需也。

【杜绝浪费,打包有理】 有调查表明,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会剩下10%甚至更多,一家餐馆平均每天就要倒掉50公斤剩饭菜。这样算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费就高达600亿元!2005年6月份以来,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全国各大城市的餐饮业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拒绝浪费的宣言行动。有的“吃完有奖”,有的“吃剩受罚”。北京餐饮业提出了“均衡饮食,重质适量,菜打包,减少垃圾”的新理念,吃光所购食物的顾客,饭店还有优惠。北京的一些经营自助餐的饭馆和餐厅,还在醒目位置设立了提倡节约的“温馨提示”;上海有餐馆在餐桌上摆放着一块红色的提示卡,上面醒目地写着“如浪费在250克以上,加收餐价30℅”;济南232家餐饮店响亮提出“顾客打包有理,酒店深表谢意”的餐桌新口号,引导顾客适量、适度点菜,提倡、鼓励顾客“打包”,以减少和杜绝“餐桌浪费”;重庆市餐饮商会向全市餐饮网点、酒楼、酒店、宾馆发出倡议:为消费者提供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帮助消费者避免浪费,建设节约型餐饮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