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5没有优势,商机免谈
孙子说:“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兵法.军形第四》)意思是说:“善于进攻的部队就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何谓善攻?就是在进攻上有优势。如何才能动于九天之上?就是要抓住绝佳的进攻契机。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获得竞争的胜利,就是要把优势和商机结合起来。
1931 年,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从苏联回到美国。这时,美国正在进行总统换届选举。哈默通过深入分析,认定罗斯福会获胜。哈默知道,罗斯福喜欢喝酒,他一旦竞选成功,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会被废除,到那时,威士忌和啤酒的生产量将会十分惊人,市场上将需要大量的酒桶用以装酒。这里面蕴藏着巨大商机。用来制作酒桶的木材并非一般木材,而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白橡木。哈默在苏联生活多年,苏联盛产白橡木,与苏联进行木材贸易,这是他的优势。于是,他立即决定返回苏联去订购白橡木。
哈默将这些木材运到美国,并在纽约码头附近设立了一间临时的酒桶加工厂,作为应急的储备。同时,他在新泽西州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酒桶加工厂,取名哈默酒桶厂。哈默酒桶厂开业的时候,“禁酒令”尚未解除,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是个疯子。然而,当哈默的酒桶生产线日趋成熟的时候,罗斯福下令解除了禁酒令,人们对威士忌的需求急剧上升,各酒厂的生产量随之直线上升,需要大批酒桶。此时,哈默早已为酒厂准备好了大量酒桶。生产酒类的厂家有许多,而大规模生产酒桶的工厂却“只此一家”,哈默酒桶厂的赢利远远超过了酒厂。
将商业优势与未来商机结合起来,犹如抓住了事情成功最为关键的节点,能够事半功倍。将商业优势与未来商机结合起来,这要求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做到看到商机。如何看到商机?这需要对所有可能与未来有关的信息变化进行分析,依靠敏锐的商业感觉嗅到机会。只要商机能够利于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管理者就要果敢决策。
1975年微软公司创立之初,当时的决策者比尔?盖茨和艾伦就敏锐地洞察到PC机系统软件将会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于是他们果断地将公司的主导业务定位于PC机系统软件的开发,并且倾己所有,从一位发明家那里买下了DOS操作系统软件的版权,微软公司也正是凭借对以这套DOS操作系统为基础的系列产品以及后来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发,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市值最高的软件公司。
到了20世纪90年代,当互联网的大潮开始涌动时,微软公司的决策层又一次洞察到互联网的巨大商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出互联网浏览软件Explorer。1997年底,微软公司更是果断地以35亿美元的天价,购并了硅谷一家成立不足两年、员工仅有26人、主导业务仅为提供免费邮件业务的小公司——hotmail公司。
在谈判过程中,从接触到最终签约时间还不足3个月,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更是亲自出马,坐在谈判桌前,与仅有20余名员工的hotmail公司年轻的创始人就购并条款进行面对面的谈判,创造了一个关于风险投资与企业购并领域的经典案例。而微软公司也正是借助于hotmail所带来的注册用户和迅猛增长的业务,使自己旗下的www.msn.com网站,一跃成为全球注册用户最多和访问量最大的3大网站之一。微软公司也再一次执住了时代之牛耳。
企业管理者应该多问自己:已经发生的事情会对未来造成什么影响?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一家企业或者一个产业的潜在商机。善于分析现实信息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小托马斯就是从美国政府的新政策中觉察到未来办公的革命,从而使IBM抓住了最为成功的商机。
创始初期的IBM只是一家生产打孔机的小企业。1952年2月,IBM内部从事研制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人员只有85人,那时IBM最高决策者、身处第一线的专家们都认为,公司最初生产的两种计算机若能销售五台就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只有企业的总经理、参加过二战的小托马斯?沃森不顾其他经理的劝阻,坚持转向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小沃森反复劝导他们,使他们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并力主推进由穿孔卡片系统转向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转入计算机产业后,IBM觉察到美国政府将要实行的新政策会引起办公的自动化革命,于是小沃森决定改进霍勒利斯统计会计机,为此不惜投入大量的研制费用,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发疯似的扩大生产。结果,当美国政府实行新政策,事务工作量急增而需要机器处理时,只有IBM能够提供充足的具有高效能的机器,IBM由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商机和企业的优势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优势是抓住商机的基础,如果没有优势,所有的机遇都只能是机会,而不能形成企业壮大的契机;而商机为企业发挥优势提供了舞台,如果没有新的商机出现,企业的优势将不可能扩大。
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商业优势有着客观的认识,以及对创造商业优势有着清晰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对商机的把握更加切实可行,而非好高骛远。同时,要关注已经发生的重大事实,从这些征兆中嗅到快速发展的机遇,为企业提升优势觅得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