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3冬天是躲不过的净化器
孙子说:“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孙子兵法.九地第十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敌国境内进行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越深入敌国腹地,我军军心就越坚固,敌人就不易战胜我们。在敌国丰饶地区掠取粮草,部队给养就有了保障。
孙子认为,在敌国境内作战越是深入危险的境地,军心就越坚定。困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严峻的生存考验,但是只有经过“危机”的洗礼和磨炼的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经历过低谷的考验可以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间。
危机是企业成功的必修课。很多行业都经历过严冬的考验,企业家都是在突破困境,战胜危机的奋斗中开辟道路,实现品牌升华。冬季是自然界的也是人们生活中的常态一样。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曾经坦言:“别人都说互联网的春天到了,我并没有觉得互联网的春天来了。有冬天一定有春天。冬天来的时候,不一定人人都会冻死;春天来的时候,也不一定人人都会开花结果。”他甚至还认为冬天越长越好。”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也说过:“冬天的寒冷是社会净化的过程,大家想要躲掉这场社会的净化,是不可能的!因为资源只有经过重新配置,才可能解决市场过剩的冲突问题。”正是因为他有如此强烈的忧患意识,带领着华为人平稳地度过经济的寒冬。
华为公司最著名是文章莫过于《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发表于2000年。当年,华为公司的销售额是220亿元,以29亿元利润额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这个成绩让很多同行艳羡不已。当时的商业形势也堪称“一片大好”,网络泡沫破灭的寒流还未侵袭中国,国内通信业增长速度仍在20%以上。但就在这时,任正非却却借助这篇文章预言“冬天”即将来临,并且大谈危机和失败。他在《华为的冬天》里如此写到: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这就是任正非的危机意识。任何危机意识都是来自于对现实成就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心,以及对新知识、新成就的渴望。一个对现实成就感到满足的企业,必然是停滞不前的企业,必然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一个丝毫没有进取之心的企业,必然淹没在快速向前发展的滚滚浪潮中。华为为什么能在短短10年时间内,就成长为电信网络方面的领导者,其根本原因是拥有一颗永不满足的进取之心,由此生发生生不息的前进动力。
任正非每次提到“冬天”时,华为就会处于生存的本能,集聚资金。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任正非再次提出“行业冬天”,华为就开始计划出售旗下手机终端设备部门。任正非有意出售该部门50%~60%的股权,从中获得约40亿美元的资金。这被业界解读为继2001年出售华为电器之后,华为准备的又一件过冬的“棉袄”。
经过华为电器、华为3com等多家子公司的成功变卖,“产业资本运作”已成为华为熟练的融资之道。2001年以75亿美元把旗下安圣电器卖给了爱默生电器,2005年华为3com 49%的股权卖了882亿美元,仅此两项,华为赚了16.32亿美元。通过孵化子公司——使其具有竞争力——再出售,此种模式为华为融得的资金,补充了华为历史上每一次扩张的资金缺口,此为不言上市的华为的“资本之道”。
另外,华为还积极与合作企业进行抱团取暖。与合作伙伴抱团,在金融危机残酷的竞争环境下,宁亏华为不能亏同盟军,要保护同盟军的利益。比如,华为的通信代理商、渠道分销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当价格越来越低,给代理的利益越来越少时,华为研究怎么能保护其同盟军,让他们活下来。一旦春天到来,这些同盟军就可以生龙活虎出去抢单,华为就缓过劲来了。
华为集团中48%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8年9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2822件,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加入了ITU、3GPP等七十个国际标准组织,并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4个研究所,每个研发中心的研究侧重点及方向都不同。
靠研究开发的高投入获得产品技术和性能价格比的领先优势,这种对技术的疯狂投入收获了巨额的回报。2007年底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在此种严峻形势下,很多企业订单不足、用工量下降。但华为却在2008年依然实现了高速增长,销售收入达170多亿美元,与2007年的125.6亿美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并且其中75%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国际市场。
华为成为这场金融危机中的胜利者。任正非说:冬天也是可爱的,并不是可恨的。我们如果不经过一个冬天,我们的队伍一直飘飘然是非常危险的,华为千万不能骄傲。所以,冬天并不可怕。我们是能够度得过去的,我们还要整顿好,迎接未来的发展。任正非认为冬天的寒冷是社会净化的过程,大家想要躲掉这场社会的净化,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自身的高速成长,才能跑赢经济危机。
未被危机洗礼的企业难以成为伟大的企业,而在危机中依然能够保持增长势头的企业必然能够成长为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生存,在危机中发展,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重大课题。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有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没有危机,有了危机,辩证的看待、处理危机,才能使企业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危机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源源不尽的动力。只要我们都树立起危机意识,一切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企业才能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