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2396900000024

第24章 附录1顾准的作品流布

顾准以研究会计学成名,早在19岁就以一部《银行会计》开风气之先,独步学界。

1957年,"反右"开始,顾准立马中箭,被打成右派,饱受摧残。

1962年,摘去右派帽子的顾准在孙冶方的关心下再度进入中科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作为所长,孙冶方为顾准提供了极其优越的科研条件。而顾准给自己提出的目标是:埋头工作,在会计研究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他北上东北、南下上海,在做了大量实地调研后写出《会计原理》和《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可惜,《会计原理》是一部残卷。遗留的写作大纲表明,顾准原计划写七篇,结果只写成其中的第一篇。即便如此,其出版亦困难重重,用陈敏之的话说就是"往事不堪回首"。

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惊了整个中国。一时传言四起,说北方到处都在闹地震。

为此,孙冶方夫妇特地赴上海暂住。陈敏之听说后,立即与之晤面。不久,"四人帮"垮台。孙冶方从陈敏之处取来《会计原理》手稿,托人交予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欧阳仲华。欧阳认为书稿内容过时,用词陈旧,不适合出版。陈敏之心有不甘,又找到时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的许毅。

许毅是立信的老校友,跟顾准共过事,当时正在上海出差。他欣然答应了陈敏之的请求,把书稿带回北京运作出版。

一年后,陈敏之收到邮寄来的新书,却一头雾水地发现是本非法出版物--书号、定价、版权页统统没有,而且只印了1000册,其中200册由陈敏之分赠亲友,余下的800册,出版社让他自行销售,书款抵充稿费。

后经再三努力,《会计原理》才得以编入《新编立信会计丛书》,于1984年由知识出版社正式出版,首印31000册。

潘序伦拿到样书后满怀深情道:"看了顾准的这篇遗著,一则以喜,一则以悲,又引起了我对他的怀念和无限惋惜之情,顾准在现代会计界堪称难得的人才。"另一本专著《希腊城邦制度》的问世则显得平淡无奇。按照顾准遗嘱,这份读书笔记由吴敬琏保管。时在中国社科院工作的吴敬琏将其转交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该社国际问题编辑室收到书稿后立刻组织人员校勘,对文中大量的外国人名、地名和专有名词认真审核,终于顺利出版。

发行后,《希腊城邦制度》好评如潮,被认为是研究古希腊史的开拓之作。

随后,顾准的两本译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作者熊彼得)、《经济学论文集》(作者罗宾逊)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当然,顾准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还是《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这是保存在陈敏之处的书信体思想笔记,因话题敏感,历时十八个春秋,几经波折,方才艰难面世。最初,稿子通过文化部的一位老友交到三联书店。编辑读完后写道:"深感作者知识渊博,很有见地。也许是因为兄弟之间的探讨,故能直抒胸臆,不讳权威……此文写于那个不讲学术、不讲科学的时代,实乃不凡之作。"当时,三联书店由著名出版人沈昌文负责,他对出版社的要求是":今后固然要力求系列、成套,但对各色各种的单本"奇书",也要给予支持。"顾准之作,即被归为"奇书"之列。话虽如此,稿子还是被原封不动地退给了陈敏之。多年后,沈昌文在其风靡知识界的《阁楼人语》一书中坦承:"我是一个怯懦者,想到而大多不能做到。当年在编发顾准前辈的文章时,就有过应当允许"跪着造反"的念头。但临了还是扣住不敢发。"差慰人心的是,三联的品牌杂志《读书》选刊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部分章节和顾准的另一篇文章《科学与民主》。

1987年,年轻读者陈申申在看过《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手稿后,给上海人民出版社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顾准深刻的思想给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启示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他的理论贡献是历史性的。若不是得益于他的学问,他精辟的见解,他清晰明快的语言,我们至今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还会陷在迷雾当中。

出版社的责编在审读文稿后,反应非常积极:"全稿文字凝练晓畅,笔锋犀利,激荡人心,读来爱不释手。"并认为,"作者竟能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见,其智慧和勇气实在令人钦佩。"出版似乎已成定局,陈敏之连序言都写好了,满以为不日便能收到样书。

谁料,1989年,一场众所周知的政治风波又使这本书遗憾流产。最终还是香港的三联书店伸出援手,出了繁体版。由于印数有限,一经发行,便告售罄。内地这边则被大量复印,竞相传阅。顾准的英名,也随着那些凝聚着智慧与心血的文字渐为世人所知。

1994年,在陈敏之的多方奔走下,《顾准文集》终于由贵州人民出版社首发。

文集囊括了顾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章,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巨大轰动。

人们这才知道,早在50年代顾准即已首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早在70年代初,面对如火如荼、席卷宇内的"文革",顾准以"戴罪之身",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反思如何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因而,著名学者钱理群将《顾准文集》同《鲁迅全集》相提并论:"这是20世纪两个"真的人"写的"真的书"。借用鲁迅的话说,这是"血的蒸汽,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