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3
250000000006

第6章 做一条理性经济狗 (2)

“你没听见他们说吗,因为妈妈是比较少见的萨摩犬,而我们两个只是普通的狗,放到市场上,随处可见,并不值钱,所以,他们只要妈妈。”皮皮接着说,“这真是倒霉的一天。”

皮皮的妈妈之所以被带走,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便是因为物品稀缺性的存在。也可以说,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稀缺,顾名思义便是稀有的、紧缺的。在宠物市场中,皮皮妈妈这种犬种,是稀缺的,理所当然会比较抢手。在人们无穷的欲望中,皮皮妈妈可以换来更多的金钱,所以,人们对它的兴趣超过了对皮皮的兴趣。

资源的稀缺性是个长久的话题,而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现实社会中,资源不是由一个中央计划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人的共同行动来配置。因此,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它们工作多少,购买多少,储蓄多少,以及如何把储蓄用于投资。

经济学还研究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例如研究一种物品众多的买者与卖者如何共同决定该物品的价格和销售量。最后,经济学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找不到工作的人口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等。对于资源的渴求便是经济学得以发展的前提。

被关押在笼子里的皮皮和爸爸,没过几天也被送到了市场上,在一个小贩的纸箱里,皮皮和爸爸,还有一堆和它们一样的小狗被标上价钱兜售,只是行人大多匆匆看一眼就走了,没有几个想买。

就算有几个人蹲下来看看这些小狗,也只是摸着逗乐一下而已。一段时间过去,生意不好的小贩再次将皮皮和爸爸转卖给了宠物店。

同样,被关在宠物店笼子中的皮皮也少有顾客青睐,而皮皮和爸爸每日的食物是必不可少的,这样长久下去,宠物店的老板有点心疼了,于是,干脆将皮皮和爸爸放了,因为这样,起码可以不用再浪费他的狗粮了。

资源这种东西,我们一定要恰如其分地利用它。如果你放着资源不用,那必然是一种浪费;如果你滥用资源,也许有一天会耗竭;如果你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资源,那么就会沦为“公共资源”,无人珍惜。

像皮皮和皮皮爸爸这样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是和其他资源混在一起,这样自然显不出皮皮的优势。不论是在市场上,还是在宠物店里,人们看中的只有那些平时不易见到的,或者品种名贵的狗,至于这些狗是否真的适合他们养,他们并不在乎。

稀缺的商品,要花一定的代价才可以得到。虽然这些商品是稀缺的,但并不意味着这是难以得到的,只能说明,这些商品的取用不是那么过于自由而已。

皮皮告诉你:

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学领域中永恒的主题,经济学的产生就源于稀缺性的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引起了人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对稀缺资源的控制能够引起资源的配置,也便能决定谁能得到多少稀缺资源。可以说资源具有稀缺性这个特点,使得经济学的研究在不断精进。

冷飕飕的街头,城管来了——盲目跟从是预期的理性

人们有时候的行为并不是在理智下做出的决定,而是受到了某种形势的影响,跟随大众做出的举动。

失去了奶奶,又没有了妈妈,只剩下爸爸和皮皮相依为命。

这天,皮皮和爸爸来到一处闹市,正巧那里有人在给流浪动物分发食物,饿了好几天的皮皮和爸爸赶紧挤进去。

原来是一个小姑娘在给流浪狗和流浪猫们分食物,皮皮看到小姑娘把肉末和食物碎屑分别放进几个碗里,那些流浪狗大多围在那几个体积看起来很大的碗周围,争先恐后地抢食物。皮皮爸爸也很快挤在中间。

皮皮只是蹲在一个最小的碗边,和几只弱小的狗一起吃,很快它就吃饱了,在一边等爸爸。

过了好久,爸爸才一脸不满地过来,“抢食物耗费了很大的体力,最后也没有吃到几口,真是不划算。”

皮皮笑它:“你真是盲目从众,看到大家都往哪里钻,你也往哪里挤,其实在小碗里吃更能吃饱。”

小姑娘在分发食物的时候,容器有大有小,狗认为容器越大,装的食物也就越多,便蜂拥而上,却忘记了平均分摊下来,其实各自都吃不了多少。而皮皮看到了正确的收益就在那几个不被群狗围攻的小碗里。

在饥饿难耐的状态下,很少有人能严格地估计出正确收益,他们往往只是依据外观和直觉来评价其优劣,就好像皮皮的爸爸主观地认为狗多的地方,食物就多,它能吃得更多,却忽视了其他因素,这便是所谓的从众现象。

从众现象最早是由美国人谢利夫在1935年提出来的,谢利夫在自动光点运动实验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是一个人判断,那这个人就按照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固定还是移动的;如果是几个被试者一起判断,那这几个被试者往往把各自不同的看法收敛起来,最终形成一致的看法。谢利夫把这种随从别人的行为称为从众行为。

从众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集团规范或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社会判断、改变态度的现象。也就是多数人怎么看、怎么说,就跟着怎么看、怎么说,人云亦云,别人穿什么、做什么,自己也跟着穿什么、做什么。

在经济学中,从众行为也被称为“羊群行为”,这个词语形象地概括了人们的盲目消费行为。比如购物时,喜欢到人多的商店;选择品牌时,偏向那些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选择旅游点时,偏向热点城市和热点线路。

这些都是从众行为,而这些行为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不便,当然了,消费者的从众行为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在对商品了解较多,并有客观判断标准的情况下,很少有从众行为;商品信息模糊时,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对每个消费者来说,是否会产生从众行为还与其个性因素有密切关系,依赖性强、缺乏自信、易受暗示、知识面窄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皮皮和爸爸正与一群流浪狗争抢一块被别人丢掉的肥肉时,听到胡同那边传来了其他狗的警报声:“城管捉狗来了,快跑啊!”

于是,刚才还打得不可开交的狗一哄而散,皮皮爸爸也跟在后面逃命。狂奔了一段时间后,皮皮爸爸扭头,四处都找不到皮皮,它以为皮皮被抓走了,又克服心理恐惧,返身回去找。

可令它吃惊的一幕发生了,根本没有什么城管,皮皮正抱着那块肥肉吃得欢呢!

“这是怎么回事?”皮皮爸爸吃惊地问。

皮皮咬下一大块肉:“根本没有什么城管,只不过是一个穿着制服的人路过罢了。”

皮皮爸爸:“你怎么知道那个人是路人呢?”

皮皮:“城管不会来这么僻静的地方,而且抓狗的人前几天才来过一次,他们不会来得这么频繁的。”

稍有风吹草动皮皮的爸爸就吓得跟着大家一起逃窜,这也算是一种从众行为,就好像市场上到处进行买卖的那些人一样。它们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交易而讨价还价,争论得不亦乐乎。但一听到有人喊一句城管来了,就立刻脚底抹油。在经济学中,这样的行为只会给人们带来弊端,他们往往会因为不知道事物的好恶,只是听凭一面之词就蜂拥而上,最终带给他们的会是失望和损失。

从众行为是一种预期理性行为。在现有的信息条件下,人们通过模仿领头羊的行为以期达到自己的预期结果。虽然预期希望常常不能如愿以偿,但是在作出这个选择之前,人们有一种理性的预期希望,为了达到这种预期希望,人们选择这种跟从行为。

从众虽然是跟随着大多数人的方向走,其结果却未必是正确的,凡事还要多凭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理性地分析市场,才能得到正确的方案。

皮皮告诉你:

盲目地跟从会令人失去冷静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选择,进而蒙受损失,这是得不偿失的。当然,任何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性,任何经济学中的行为也不能一概而论,经济学中的从众行为并不见得就一无是处。在信息不对称和预期不确定条件下,看别人怎么做风险会比较低。从众消费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挨饿的流浪狗——过多的选择降低购买欲

皮皮在和爸爸做测试题。

皮皮:“如果现在你左边有20种食物要你吃,而你右边只有6种食物要你吃,你选哪一边?前提是你只能在其中选择一样。”

爸爸:“当然是20种了。”

皮皮:“为什么?”

爸爸:“那还用说,有20种呢。”

皮皮:“但是你只可以选一样啊。”

爸爸:“……”

皮皮:“假设你得了一种病,有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突然死亡。现在有一种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零的药,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它呢?或者假定你身体很健康,如果说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来测试新研制的一种药品,这种药用后会使你有十万分之一的几率突然死亡。那么医药公司起码要付多少钱你才愿意服用这种药呢?”

这是皮皮从电视里听来的一道选择题,皮皮爸爸自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就连皮皮自己也是迷迷糊糊的。

在这个药品实验中,人们在第二种情况下索取的金额要远远高于第一种情况下愿意支付的金额。

第一种情况下你实际上在考虑花多少钱消除十万分之一的死亡可能,买回自己的健康;第二种情况是你要求得到多少补偿才肯出卖自己的健康,招来十万分之一的死亡可能。两者都是十万分之一的死亡率和金钱的权衡,客观上讲,人们的回答也应该是没有区别的。那么,为什么两种情况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觉,而且使你作出不同的回答呢?正常人在失去一件东西时的痛苦程度比得到同样一件东西所经历的高兴程度要大。

因此,由于人们倾向于对“失”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往往在做决定时会因为不能及时地换位思考而将自己带入错误的选择情形中去。

这种情形在人们的经济行为中很普遍,例如两家超市举办促销活动,一家出售好几种口味的酸奶,而另一家只卖两种口味的酸奶,结果是出售多种口味酸奶的超市顾客多,但真正赢利的会是只有两种口味酸奶的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