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亲→儿子
父亲通常不会像母亲那样陪着儿子读书写字,他们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这样做,也没有足够的耐心这样做,但父亲会给予儿子一种精神上的星光,让儿子在星光的指引下,走出自己的路。
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斯行健,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知名学者名单的古植物学家。作为学者,斯行健用在科学事业方面的精力多了一些,在儿子斯苇的记忆里,父亲没有教他写过一个字,也没有教他做过一道算术题。但当小斯苇成绩下降,母亲埋怨父亲时,斯行健很平静地说:“他自己会用功的。”只这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斯苇愧疚地抬不起头来,从此他努力学习,成为班里的三好学生。此后,父亲连这句话也不再说了。
小斯苇印象中,父亲有件事情使他记忆深刻。全家难得一起去中山陵游玩。他们从中山陵下来向灵谷寺走去时,不时发现路边的山坡上有新露出的岩石,这时斯行健总是去敲打,以期能寻找到化石。他一敲就没个够,妻子多次催促他,他才起身继续带全家向前走。到了无梁殿,他不叫斯苇抬头注意那没有一根梁的雄伟大殿,却指给他看殿外屋檐下的青石块。他指着石块上一个个水穿的小洞,对斯苇说:“你看,一滴水的作用是很微弱的,但是长年累月地滴,就能把坚硬的石头滴穿;搞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精神,只要有一点时间就把它挤出来,用来学习、工作,只要坚持不懈,你就会取得成功。”
父亲的话语没有母亲那么多,但他更能画龙点睛。父亲没有具体地教儿子学习知识,但他会给予儿子信任,以激励他自觉地学习;同时,父亲用生活中的哲理去启迪儿子的心灵,使儿子更深刻地去感受,并将深入地影响着他的学习、工作。
父亲用主导性、宏观性的指点,使儿子的成长受益匪浅。
父母都希望儿子有出息,母亲很注重儿子的教科书、考试,父亲则注重儿子的素质培养。
父亲是社会角色,他的兴趣爱好较广泛,父子之间有时会有相同的兴趣点。父亲喜欢汽车,咪咪也迷上了各种小汽车。咪咪在摆弄大大小小汽车模型的同时,也学会了辩认各种车型、颜色及小汽车的名称。父亲特意在咪咪门上贴了一张世界名车标志图,咪咪高兴极了,几乎天天都要拉着爸爸去一道认认。在短短的时间内,他竟准确无误地记住了数十种世界名车的标志。只要在大街上一看见汽车,他就能迅速判断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咪咪的兴趣爱好在改变,他迷上了各种空调、电扇、抽油烟机、飞机螺旋浆等一切可以转动的机电产品。父亲会带他去各大商场,去看不同家电产品,并和他一起仔细观察、比较。
父亲是一本百科全书,儿子总能在父亲的书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母亲可能会认为儿子不务正业,但父亲则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识是触类旁通的。
母亲鼓励儿子学习技能,父亲则激起儿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以便他们能终生学习。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父母需要因势利导,培养孩子浓厚而长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父亲能如此培养儿子。
母亲会细致周到地照料孩子的生活,父亲则会先于家庭里的其它成员着重去考虑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
父亲会让儿子自立。他让儿子自己去上学而不是由家长接送;他能征求儿子对家庭自己的看法,让儿子自己去选择、判断、决定;他在儿子跌倒时,用鼓励的目光帮儿子站起来,而不是伸出手去扶一把……父亲会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小男子汉,你能作主,你能行。
父亲在社会上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儿子将来也要像他一样去养家糊口,他就希望儿子能很好地独挡一面。
母亲可能会用爱的方式去让儿子接受自己的观点,父亲则会因爱而尊重儿子的选择。
米德的父亲希望他能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医生。米德却为此痛苦。父亲的病人送给父亲一只捷瑞的英国小狗,父亲让他训练,米德训练它扑鸟,但它却不感兴趣,它真正感兴趣的是跑步。父亲想看看捷瑞是不是职业选手,发现捷瑞只是跑步,而没有扑鸟。父亲很失望,但他却对米德说:“儿子,这只狗没有做我们想让它做的事,但它所做的事也不简单,看它跑步,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父亲继续盯着米德,他好像知道米德的心思,说:“要使一个生命活着有价值,就要从骨子里知道他该干什么。”米德深深吸了一口气说:“我不认为我能做医生。”父亲说等着看他“跑步”。
父亲尊重儿子的心愿,希望他像风一样自由地生活。
父亲的作用就是给予儿子正确的爱,但这种爱既要起到保护作用,又要有利儿子自由地成长。
2. 父亲→女儿
父亲是女儿的保护神。女儿喜欢父亲的男子汉气概,她会倍感安全和温暖。
父亲是勇敢、力量、智慧的象征。父亲喜欢女儿楚楚可怜的小模样,但他知道他不能时刻呵护女儿,他有意识地培养女儿的勇敢精神。
父亲带女儿去玩过山车,去游泳,去滑冰。女儿撒娇地叫着“怕怕怕”,父亲亲切地说有爸爸在身边,别怕别怕!父亲对女儿游泳时所受的罪不会给予同情,而是积极地煽动女儿:游泳吞了两口水也就会了!很简单罗!女儿看到父亲的自信和轻松,也会变得轻松而自信了。滑冰是需要勇气的,父亲会以别的“冰友”来激励女儿。滑冰,有时具有欣赏价值,小女孩的灵活的身姿特适合滑动。
父亲善于在游戏、娱乐中培养孩子的素质:勇敢。父亲可能会教女儿骑自行车,甚至让女儿试着掌握汽车的方向盘。女儿在父亲身边学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生存能力。
父亲可能会建议女儿参加野外生存活动。母亲唯恐冷了、饿了、累了、痛了,可能会额外地为女儿做些准备:吃的用的及现金等。父亲愿意让女儿经受较多的锻炼,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父亲的经历,使他相信人的生存能力是很强的,他深信女儿也能适应环境,并且成为佼佼者。父亲的爱如井水般有深度。
父亲让女儿勇敢而健康地成长,具备更多的适应力、生存力。
父亲,在社会上,家庭里都是很自信的。女儿的性格偏向于沉稳、多虑,她们的信心未必很充分。父亲的自信心能影响女儿的做事。
玉娟向父亲学习拉小提琴。她学了两三天,自认为拉得像噪音,她没有信心学下去了。父亲说刚学都这样,他那时紧张得手直冒汗,恨不得将小提琴甩掉,练一练也就熟悉了。玉娟听了父亲的话,又抱起了小提琴。父亲说拉小提琴是生活的乐趣,玉娟可以轻轻松松地享受;热爱生活的人,将赋有音乐方面的灵性。玉娟在父亲的开导下,心理的压力变小了,感觉越来越好。父亲总是及时赞扬她的“成功”之处。
玉娟的父亲多才多艺,他最爱说的一句话:试试看。事实上,他的确敢于尝试,并做成了很多的事情。他经常鼓励玉娟试试看。玉娟对于自己没做过,没成功过的事,总是担心做不了。父亲告诉她,爱迪生在上百次试验失败之后,他所说的是他已经发现了上百种不能成功的方式。伟人在失败面前都是一幅自信的形象。父亲有意找一些容易成功的事情,而玉娟却未曾尝试的事情,这样获得成功之后,玉娟就信心增强。
女儿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她们没有像儿子那样意气风发、自信十足。其实,女儿是可以活得更为有信心,有成就感。父亲在这方面潜移默化自己的女儿。
男人生来好斗。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男人更为“好斗”。
女性在做人做事上相对来,说处于比较被动、从属的状态。女儿是温驯、乖巧的,父亲是偌大的庇护伞。父亲希望自己有个金凤凰,他鼓励女儿去竞争,并且永不言败。
友友的父亲在外企任高层管理人员。有一天,友友回家后,在父亲面前流泪。父亲问她怎么了。她告诉父亲,明天要参加溜冰大赛了,但老师让她将溜冰鞋借给另一个同学,让她放弃参赛,友友满腹委屈。慈爱的父亲,并没有像平时那样将她拥进怀里安慰,而是认真地问她:老师为什么让你将鞋借给别人?你不是已培训过了吗?友友答不上来。父亲说:你怎么如此缺乏竞争意识?属于你的,为什么不抓住?
父亲教女儿适应社会的能力。竞争,充斥着每个角落,不管你是否愿意,竞争都摆在大家面前。
女儿容易哭鼻子。父亲是女儿坚强的后盾,当女儿的生活中有了失败和挫折时,母亲会用默默的爱去慰藉女儿,而父亲则可能会对她说些激励人心的小故事。比如有人曾问邱吉尔:“邱吉尔先生,你在学校里学到的所有经验中,哪一项是最有效的?如何培养了你成为一个将英国从最黑暗的时刻引向光明的人?”邱吉尔想了一分钟,然后说:“是我在高中留级的那两年”。“你是不是(考试)失败了?”“没有,我只是发现了殊途同归的原则。英国所需要的并不是聪明和智慧,而是在最困难的时期,能够坚持下去的勇气。”
父亲喜欢主动去竞争,也能够承受各种挫败,屡败屡战。父亲用名人去勉励女儿,也在不断地勉励自己。
父亲的作用,是将保护女儿的能力传授给女儿自己。
3. 母亲→儿子
母亲望子成龙,以致于有孟母三迁的美谈。母亲没有父亲的雄心和野心,但她们富有爱心和韧性。
蔡和森的母亲是伟大的母亲。年近半百的小脚老太太,带领自己的孩子们千里迢迢去长沙求学。孩子们都被各自的学校录取了,唯有那位老太太被“湖南女子教育讲习所”拒之门外。老太太告到长沙县署。长沙知县见如此一个鬓发斑白的小脚老太太求学心切,甚为惊叹,在呈文上批了“奇志可嘉”四个字,并派人通知该校破格录取。
在这位立志求学的母亲的影响下,蔡和森、蔡畅刻苦攻读,孜孜不倦。后来,50多岁的母亲又带领他们兄妹远涉重洋去法国勤工俭学,她豪情满怀地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活得有意义,我现在和你们出去留学,将来回国,还想亲眼看到革命的胜利呢!”
母亲“奇志可嘉”,儿女志向远大。蔡和森、蔡畅终于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为中国革命立下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