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压不垮的左宗棠
2504600000025

第25章 谋智双修,靠精锐之师锻造压不垮的脊梁(4)

危急时刻,左宗棠这种淡定气质,往往是为大局考虑、全面考虑的表现。他不是只考虑自己的情况,而是从大局入手,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周围人看到他的态度,自然而然会受到感染,镇定下来,在他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从而避免更多失误,力挽狂澜。这种领导者往往能够得到部下的认可,成为部下心甘情愿追随、为他赴汤蹈火的领袖!

古今中外,像左宗棠这样面对危急时刻仍淡定沉着应对的人数不胜数。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他们总能处变不惊,冷静分析,从容应对。这种人,必然是任何压力都压不垮的!

有人可能对此纠结不已,自己根本没有那种领袖气质,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压力呢?事实上,没有人天生就是领袖,左宗棠也不例外。他跟其他所有领袖一样,身上所具有的领袖气质,都是在一日日的锻炼中成就的,尤其是危急时刻。危急时刻往往最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能够冷静从容应对的人,往往能够顶住各种压力,成就一番事业。

就像左宗棠,他身上的大将风范和从容气度,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经历了无数场血雨腥风、金戈铁马以后才修炼而成。现代生活中同样如此,想成为左宗棠一样压不垮的成功者,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份淡定从容也绝非一日所能成就的,必须时刻注意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学会事前多考虑,事后多反思,放宽眼界,把握全局,站在高一点的地方统筹全局!

8.让人心悦诚服,才能稳坐“钓鱼台”

左宗棠是个令人佩服的人,更是个善于令人佩服的人。几十载戎马岁月,他混得风生水起,哪怕面临再大的压力,他始终能够沉稳冷静应对,令敌人心胆俱裂,令部下心悦诚服,甚至连始终不待见他的同僚们也不由得佩服赞叹。

这是左宗棠始终压不垮的一大原因,更是左宗棠轻松驾驭千军万马的秘密所在!

对于领导者,古人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基于权力的压服始终难以肝胆相照,又何谈共同进退、生死与共?只有借用人格感染力,让部下和百姓敬佩、热爱、信服,才能产生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塑造起受用终身的领导者形象。

左宗棠深谙其中道理。他自比诸葛亮,早年就以“明将”自期,从事军事活动以后,用兵策略往往高人一筹,令敌人、部将无不佩服!

咸丰十一年(1861)春的江西乐平之战,就是左宗棠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后的一个典型事例。当时,太平军大举西征,连克数城,李世贤大军更是奇袭拿下景德镇,切断了祁门湘军大营的生命线,四面包围祁门,湘军军心大乱,形势十万火急,曾国藩在绝望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就完全寄托在了左宗棠身上。左宗棠正驻守在乐平,他迅速整顿军队,投入战斗。

左宗棠手下只有数千之众,李世贤却有十余万的大军。在这种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几乎没人对左宗棠抱以希望。但左宗棠毫无惧意,毅然决定主动出击,以吸引敌方的兵力,转移敌将的视线,牵制敌军,从而减轻祁门湘军的压力,保住祁门湘军大营。

李世贤果然中计,马上回军进攻乐平,大军直抵乐平城下。祁门的危机解除了,但左宗棠却面临了重大的压力,乐平城久坍废,缺口甚多,根本没法凭借城墙坚守,形势仍旧十分危急。各方人马都密切注视着乐平,仿佛已经看到了乐平兵败城破,左宗棠战死军前。

左宗棠当然没有给悲剧上演的机会,他在城东南挖掘外壕十余里,设置防御工事,又引长畈水塞堰,造成大片泥泽,以限制太平军骑兵的行动。一开始,双方互有伤亡,等到决战当天,天气骤变,风狂雨急,畈水暴涨,左宗棠顿时心花怒放,借着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虚张声势,突然对太平军发起反攻,大败太平军。

消息传出,天下哗然,左宗棠以少胜多的精彩“演出”顿时成了经典案例,广受好评。原先对左宗棠持怀疑态度的人们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曾国藩更是钦佩不已,称左宗棠“以数千新集之众,破十倍凶悍之贼”,在运筹指挥方面的才能是“深明将略”,已经远远超过“时贤”。

左宗棠部下的楚军,看到左宗棠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的能力以后,对其更是心悦诚服,更加死心塌地为其卖命,成为左宗棠日后在重重压力下昂首前行的坚实后盾!可以说,这一次心悦诚服,胜过了别人笼络人心的千方百计!

西征新疆之际,同样发生过这样一段类似的小插曲。不过,这一次没有乐平之战那么凶险,只是有惊无险,但左宗棠的运筹帷幄同样让西征将领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进军哈密的途中,大军晓行夜宿,很快就走了将近过半路程。这天傍晚,大军到了一处山林茂密、有水有草的地方,并在此扎营安歇。将士们经过一天的行军,都已疲惫不堪,吃过晚饭就早早睡下了。

左宗棠照例早睡,等到半夜三鼓再起床治理军书。那天他起床后刚披上衣服,就听到“笃笃”的击柝声,这是值勤将士巡夜打更的声音。但细听之下,左宗棠很快就发现了异样,那击柝声与往常不同,仿佛有回声。左宗棠立刻把将领们叫起来,命令连夜拔营,移军三十里!

将士们正沉浸在睡梦中,忽然被叫起,还要移营,十分郁闷,一时间,军营中简直怨声载道。几位将官也不明所以,向左宗棠请求是不是应该等到天亮再走。左宗棠顿时火冒三丈,呵斥将官不许多说,赶紧拔营起寨。

看到左宗棠如此大发脾气,将士们不敢多言,立刻收拾行装前进。军队刚刚离开宿营地,只听一声巨响,原宿营地就完全沉陷了下去,埋伏在周围山林中的回兵残部突然杀出,可是左宗棠已经率军离开,他们完全扑了空。原来回军残部料到左宗棠会走这条路,就事先挖了一个大坑,虚掩土草木片,设下埋伏,准备来个瓮中捉鳖,只是没想到被左宗棠识破了。将士们受了一场虚惊,无不对左宗棠心悦诚服,纷纷感叹自己果然没有跟错上司。

古代行军打仗,将领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如何凝聚军心、收服部下,又是将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否则,一旦你全面放权,让部下放开手脚,去按自己的部署行事,而恰恰这位部下怀有二心,岂不是等于自掘坟墓?

所以,在众多压力下无往不胜的左宗棠提出:“凡将将,须先得其心,不必以权势相压。昭烈亲武侯,而关、张不悦,在昔豪杰,亦所不免。当统领之人,不患无权势,患在不能下人,而必欲强人以就我。”凡是统率将领,一定要让他们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获得他们全心全意地效忠。

不管是像左宗棠一样行军打仗,还是混迹于现代职场、官场,威信都是一个领导身上最重要的东西。试想,若是左宗棠没有威信,无法让部下对自己心悦诚服,只是凭借单纯地“军令如山”来统率全军,他手下的精锐之师能为他出生入死、肝脑涂地,助他冲破太平军的压力,脱颖而出,继而又助他镇压回军,收复新疆吗?当然不能。

威信不是靠空架子摆出来的,也不是拿小恩小惠收买来的,而是靠左宗棠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卓绝的大局观、超人的运筹帷幄树立起来的。可以说,左宗棠在军中的威信是靠他在部下面前、在对敌抗战之中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以及精彩的用兵策略一点点经营起来的!

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希尔博士说过:“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这简直是对左宗棠收服部下的真实写照!左宗棠在统率团队时,不仅仅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更将各种高尚品德融入了自己的精神品质之中,做到修身养性、提高专业技能两不误,从而成为能够统御他人的人!部下们出征作战、处理行政事务,总是习惯于向上看,领导者的魅力和光彩能够折服他们,让他们心悦诚服,他们必然会死心塌地地出生入死,鞠躬尽瘁,帮助领导顶住一切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