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吴起兵书
2505200000016

第16章 治兵篇(3)

怒:军威,奋发。

受敌可也:即当机立断、迎敌奋战、奋勇拼搏,才能保全自己的意思。

【译文】

吴起说:“战场是打仗流血的地方,只要抱着必死的决心就会闯出生路,若想侥幸偷生反而容易遭遇死亡。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像坐在漏船上,又像伏在燃烧的房屋下,即使平素机智过人的人,也来不及谋划;即使勇敢的人,也来不及镇定威怒,唯一能做的就是迎敌奋战。所以说,用兵打仗,最坏事的是犹豫不决。全军失败的灾难,多半源于行动迟缓。”

【心得】

在这段论述中,吴起特别强调增强必胜勇气的重要性。所谓三军可夺其帅,不可夺其气。夺其帅还可不败,夺其气则必败无疑。

自古以来,凡是能征善战的将领,无不视士气为军队的生命。1796年蒙特诺特战役前,由于法国国库空虚,意大利方面军物质供应贫乏,又无法向政府领得任何东西,因此靠在意大利平原上打胜仗来保障后勤的供应是唯一出路。为此,拿破仑下令前进。然而士气并不高涨,所以拿破仑于阵前演讲以鼓舞士气。拿破仑对士兵说:“我想带你们到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去。富饶的地方和繁华的大都市将受你们支配,你们在那儿将会得到尊敬、荣誉和财富。”就是他的这番话激发了士兵的斗志,从而取得了蒙特诺特战役的胜利。

苏沃洛夫远征意大利时,也是以他高超的演讲艺术,激发士兵士气,当时上万名士兵齐声呼喊:“我们的慈父,带领我们前进吧!我们甘愿效劳!”

拿破仑、苏沃洛夫正是悟出了“必死则生,幸生则死”的奇特功效。

作为军事统帅,能否果断决策、士气是否高昂,关系到对立双方孰胜孰败。果敢的行动与振奋人心的语言具有神奇的作用,它可以提振精神,作用有时胜过机枪大炮。所以,一个好的军事统帅,既要勇猛果断,还得是一个好的演说者,善于用语言激励群众,使部属有乐战之心,有献身之志。

在抗日战争中,宋哲元指挥的29路军在长城雪夜袭击日军,取得了歼敌逾千、震惊中外的喜峰口大捷。1937年7月7日,又不顾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命令,奋起抗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29路军之所以特别能战,与宋哲元善于激发将士爱国御侮的激情分不开。“九·一八”后,宋哲元加强了以抗日雪耻为中心的爱国教育,在每日晨操中,值日官必与士兵作如下问答:“东三省是哪一国的地方?”“是我们中国的!”“东三省被日本占去了,你们痛恨吗?”“十分痛恨!”“我们国家快要亡了,你们还不觉醒吗?你们应当怎么办呢?”“我们早就觉醒了,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宋哲元还下达两个手谕:“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和“有进无退,死而后已”。这些言辞,大大激发了将士们抗日救国的热情,使部队官兵获得了战胜侵略者的勇气和力量。

曾三任英国首相的邱吉尔也善于透过演说激发民众的热情。1940年6月4日,即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最后一天,邱吉尔向英国人民和世界各国发表广播演说。面对***猖狂进攻的危难形势,他充满信心地说:“即使欧洲大片土地和许多古老国家陷入敌人魔掌,我们也毫不动摇,毫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护卫国土,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这个演说鼓舞了英国军民同仇敌忾、战斗到底的决心,对其他反***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1年底,侵略苏俄的德国军队发动莫斯科战役。德军以优势兵力一度攻到莫斯科城边,苏俄首都危在旦夕。然而,11月7日,莫斯科红场却出现历史上的一大创举:苏俄的军队在正向首都进攻的敌人眼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斯大林站在列宁墓前,向受阅者发表充满激情的讲话:“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接着,部队进行分列式,许多部队直接从红场赶赴前线。斯大林这一个举动不仅对苏俄人民,而且对全世界所有进步势力都有深远的意义。它显示了信心:莫斯科能经得住考验,敌人将被打败。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骄狂不可一世的德国**军队在莫斯科城下遭到首次重击,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终于破灭。

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将自己置于有进无退的境地,必能够使自己的军队绝处逢生、反败为胜。

秦末,秦将章邯在定陶一战大败楚军后,北上攻赵。赵王退入巨鹿固守。楚王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军救赵。宋义在安阳迟迟不动,楚军在风雪交加的隆冬忍饥受冻。项羽催促无效,遂斩宋义以号令全军,再派英布和蒲将军率领2万人渡河解救巨鹿,接着亲率全军北上。渡河之后,项羽下令凿沉全部渡船,砸碎所有饭锅,烧光岸边房屋,每人只发3天粮食,以表示誓不后退的决心。后来楚军迅速包围秦军,个个以一当十,勇猛无比,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此,项羽成了抗秦的首领。

明建文帝即位后,相继削除5个亲王的藩王爵位,将他们废为庶人。燕王朱棣为避灾祸,假装疯病。建文帝仍不放心,密令军士围住燕王府,要抓朱棣,情势万分危急。朱棣连忙宣布病已痊愈,设计诱杀来将,迅速控制北平后,随即挥师南下。经过3年争战,终于打败建文帝,登上了皇位。

1799年7月,正在北非的拿破仑偶然得知:奥地利、英国、俄国再次联合反法,苏沃洛夫已到意大利,直逼法国。当时法国国内到处是抢劫,一片混乱。督政府遭到仇视,软弱无力。要扭转危局,拿破仑必须突破纳尔逊率领的英国海军的封锁,尽快返回法国。决定计策后,拿破仑破釜沉舟,将装备精良的3万远征军留在埃及,亲率500余精锐官兵,秘密乘船出航。力量极为弱小的航船本着碰上纳尔逊则死,躲过纳尔逊则生的决心,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踏上了法国的国土。

在联想集团,许多青年人担负起高层管理的重任,在IT服务、投资领域、房地产经营方面再显不凡身手。联想是中国人的骄傲,是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成功典范。针对联想超前的人才战略,主要是柳传志在培养年轻一代掌门人时的几个重要举措。

联想控股现在有五个子公司,每个公司执掌者都是年轻一代。杨元庆、郭为、朱立南、陈国栋、赵令欢被称为联想少帅,也有媒体把他们驰骋商场的作为称作“五子登科”,在我看来他们更像联想的五根顶梁柱。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柳传志慧眼识才,培养、指导、大胆启用年轻人形成的一种强大的管理阵容。

1992年,信息产业领域打开了国门,也就是国家有关部门将批文去掉,关税大幅度降低,外国企业的电脑大量涌入中国,像IBM、康柏等等这些厂家全进来了,一下子推动了中国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但是,对国内PC厂家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当时可以说是溃不成军,联想在1993年第一次没有完成任务。

1994年年初,柳传志组织联想开了三个月的会,认真讨论未来到底怎么做的问题。研究联想到底还能不能在中国计算机这一行做下去?跟人家比有没有优势?在资金、技术水准、管理、人力资源,全居于劣势的情况下,这个仗打得还是打不得?当时有人提出,实在做不出自己的品牌呢,干脆我们就做代理算了。但是研究的结果是,联想坚决要打这个仗,他们认为自己的优势主要就在本土化方面。那年,他们把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彻底做了调整,一项项地进行检查,然后换了29岁的年轻人杨元庆来担任这个部门的负责人。

柳传志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从1994年起,联想几乎每年都按100%的速度在增长,说明在当时把年轻人推到领导岗位这个做法成功了。柳传志说:“可以说1994年我们成功跨越了一个坎儿。”

针对这一转折,有人在问杨元庆对联想的贡献时,杨元庆避开实际业绩不谈,却说是“树立起了联想老一辈开拓者对年轻人的信任和信誉”。针对杨元庆的这一说法,柳传志解释说,作为老一代创业者,我和其他人一样对年轻人不是很放心,但是1993年在市场上的失利,让我充分认识到我们这一代人,在联想打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创业梯队的知识结构陈旧,对市场变化反映迟钝,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如年轻人了,潜在着“老马可能拉不动大车”的危机,必须大胆启用年轻人。我找到了当时集团CAD部总经理、年方29岁的杨元庆,告诉他联想将有重大的改变,希望他以公司为重,放弃出国的念头。

1994年3月,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部总经理。两年之后,领导联想微机在1996年首次勇夺第一,一举打破了国内微机市场多年以来被国外品牌占据第一的局面。年轻人的成功,不仅赢得了联想老一代创业者的信任,更让柳传志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实面前没有什么比企业的希望更重要,更让整个团队精神振奋,给年轻人一个舞台、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会大有作为。后来,柳传志专门成立了总裁办公室,目的就是把一些具有良好可塑性的、有潜力的人才集中起来。一方面进行训练与选拔,一方面让这些年轻人在工作中加强合作与协调,把他们培养成联想的中坚力量。

2004年,联想集团在柳传志协助下,杨元庆并购IBM(PC)业务,2005年顺利完成了并购与调整,使联想真正跨入了国际竞争的行列,体现了年轻一代联想人的胆识和勇气。虽然国际市场暂时还处于整合阶段,相信他们很快就会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五用兵之法,教戒为先

【原文】

吴子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谓将事。”

【注释】

不便:这里

指不擅长之事。

佚:同逸。指得到充分的休息。

【译文】

吴子说:“士卒在战争中往往死于没有本领,败于不熟悉战法。所以,用兵的法则总以训练为先。一人学会了战斗本领,可以教会10人;10人学会了,可以教会百人;百人学会了,可以教会千人;千人学会了,可以教会万人;万人学会了,可以教会全军。我以就近待敌远来,以安逸待敌疲劳,以饱食待敌饥饿。既学圆阵又学方阵,既练坐下又练起立;如何前进,如何停止;如何向左,如何向右,如何向前,如何向后;如何使分散变集中,如何使集中变分散。各种变化都训练熟悉了,才发给兵器。这些都是将领应该做的事情。”

【心得】

在此段论述中,吴起特别强调练兵的重要性。他认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即必须重视对士兵运用兵器之技能和采用战术之能力的训练,只有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才能克敌制胜。

戚继光到浙江抗倭初期,明军与倭寇作战,常常一触即溃,难以取胜。后来,他从农民和矿工中招兵,并加以严格训练,组成著名的“戚家军”,提高了部队素质,因而能百战不殆。

平日多出汗,战时少流血。要想克敌制胜,就必须训练有素。武术家练武是天天练,年年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数十年如一日,因而与人格斗较易取胜。诸葛亮《将苑·习练》说:“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如果说古代军队需要训练才能作战,那么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更需要训练,因为复杂而先进的武器装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掌握,必须经过长期严格地训练。

教育和训练可以激发出战斗力。在和平的年代,素质教育是治兵的首要任务,军事训练则是治兵的中心工作,必须结合两者,以达到相辅相成之效,进而增强战斗力,在战争中才能克敌制胜。

兵贵精不贵多,这是治兵的原则之一。兵要精,就必须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并增加数量,同时要使士兵与武器装备紧密结合。除此,还要以教戒为先,加强军队的素质教育和严格的军纪与技能训练。

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其致胜秘诀在于战前训练有素。吴起所讲的“教戒为先”强调了战前训练的重要性。如果想用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在战场上取得胜利,那只是“天方夜谭”。

古代兵家重视“阵法”,临阵若只凭将领的突发奇想摆出奇阵是不可能取胜的。虽然古代讲究的阵法已不适应现代情势,但较之古代战争,现代战争更需要整体配合。而要达到整体配合的目的,又离不开战前训练。现在我们虽然处于和平时代,但为了适应可能出现的战争状况,以必要的军事演习来使军队掌握各环节间巧妙配合的要领还是不可少的。否则,一旦爆发战争,军队必定无所适从。

军事上离不开配合,就商品经济而言,各个领域、各公司的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现代化社会的特点是分工日趋细致,但也需要“配合”,可以说如果离开了配合、协作,现代工业的机器生产就无法进行。而协力合作的顺利实现,全靠平时的训练有素。

吴起还指出训练军队既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还应讲“变”与“习”,正兵要常以正兵之法加以训练,而奇兵应常用奇兵之术加以训练。否则士兵就不能在战场上依将帅的布置作战。然而临阵之际,将帅又不能套用兵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才有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历史上,韩信、诸葛亮之所以百战百胜,就在于训练军队有章有法,调动军队灵活多变。

“变”、“习”之法在现代体育比赛,尤其是足球比赛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一支常胜的足球队,必然在赛前有一套完整的训练章法,使每个队员在场上的位置及所发挥的作用都是固定的。然而在具体的比赛中,教练实际上是根据对方的攻守特点来调兵遣将。如果在比赛中既不能牵动对方来适应自己,又不能临场作必要的调整,则一定会失败。

即使是商业谈判,也需要谈判者事前进行周全的训练,掌握己方的基本原则并拥有一套应付谈判的技巧,但在谈判的具体过程中,谈判者又必须针对对方的心理以及谈判的具体氛围特点作出调整,才可能使谈判顺利进行。

的确,“变”与“习”有一些基本法则,但运用“变”、“习”的关键还在于一个“活”字。

练兵之道用到企业上就是对人才的培养。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后来基本上不再负责联想的具体业务,主要把握战略方向,很少兼任他职,但是要兼任联想管理学院院长,这表明了他对企业培训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