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有医生
251600000007

第7章 动以养形,让运动为健康保驾护航 (1)

第二篇第五章 动以养形,让运动为健康保驾护航 (1)

没有一种药可以代替运动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既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珍惜生命自然离不开运动。经常运动可以保持体力不衰,适当用脑可以保持脑力不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体力的和脑力的)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

1.运动可预防血管硬化

运动可防止胆固醇在血管中沉淀,扩展动脉,减少血块完全堵塞动脉的可能性。有位病理学家通过对数千具尸体的解剖研究,发现脑力劳动者的各种动脉硬化发生率是14.5%,而体力劳动者只有1.3%。

2.运动能提高大脑功能

大脑支配肢体,肢体的活动又可兴奋大脑,经常锻炼可提高动脑的效力,提高回忆的效率,从而增强记忆力。此外,锻炼还是消除焦虑、镇恐压惊、缓和紧张情绪的灵丹妙药。一些老年人离退休前精神饱满,浑身是劲,离退休后,反而老态龙钟,判若两人,原因可能就是离退休后无所事事,神经松弛,导致大脑传导受阻,各种生理功能失调。

3.运动能增强体内各脏器的功能

经常运动的人,肺的容量比不运动的人要大一倍以上;心肌发达,心脏的收缩力加强;胃肠道功能增强,消化好,饭量增加。

4.运动能强壮肌肉,灵活关节,改善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肺活量

运动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畅。人体在锻炼的时候会释放出许多有益的激素,能调节人的情绪和心境,增强抵抗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运动是保持青春的妙方,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运动的最大好处是延缓衰老、延缓动脉硬化,如果能坚持走路20年、50年就可能做到50年体重持续稳定。如果我们保养得好,完全可以做到体重、血压10年、20年甚至50年不变。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是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代替运动。

现代健身跑的创始人,法国医学博士范?阿肯说:“在我们这个社会,只要有了钱,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一切,但只有一样东西你买不到,这就是健康。健康的得来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顽强的意志,克服贪图安逸的性情,需要艰苦锻炼和流汗。”另一位法国医学家蒂素也说过:“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

体力劳动≠体育运动

在生活中,总是听到有人这样说:“我每天都干很多活,要工作,还要做家务,这不就等于运动了吗?”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体力劳动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对增强体力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终究是两回事。大家知道,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们,由于工作特点和劳动方式的制约,大都是限于身体局部的反复活动和固定姿势的动作,身体活动范围和性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对身体的影响只能局限在某些部位的组织和器官。

长年累月单一重复的劳动很容易使人感到疲劳,而长时间局部劳动的结果很可能造成职业性的缺陷或疾病。例如,长期单调的弯腰动作,容易使腰背肌群疲劳,通常称腰肌劳损;有些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会使下肢及腰背肌肉长期紧张,还会造成下肢血液回流的障碍,容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而需长时间坐着工作的,则会使腹压增高,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身体的畸形发展。

因此说,体力劳动并不等于体育运动。单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到了中年时期,常会感到体力明显不足,健康状况下降。对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经常因时、因地制宜地参加自己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劳动过程中做几节生产操、工间操,伸伸腿、弯弯腰,或者有意识地做几节与自己劳动姿势相反或改变体位的活动。如持续弓身弯腰的,可做些后仰伸展的动作;搬运装卸重物后,可做些放松四肢的活动等,缓和一下机体的紧张度,使机体得到必要的放松和休息。虽然从表面上看,又增加了部分体力活动的时间和数量,然而,这些活动可以使人体有关部位的组织和肌肉得到锻炼,还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提高心脏功能和血管弹性,使肺活量增大,神经系统更加灵活,反应机敏。

可见,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可以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刺激和影响,从根本上增强体质,改善和提高健康水平。

因此,切勿以为自己是体力劳动者就可以忽视参加体育和健身运动,不仅要参加,而且还要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长期坚持,相信一定会给你的健康以及你所从事的劳动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运动保健,要讲究四项基本原则

运动保健的方法有很多,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现代普遍应用的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等运动都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不论应用哪一种运动方法,都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强调动静结合

不能因为强调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和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2.提倡持之以恒

无论做什么运动,都要持之以恒,如果半途而废,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如果因为工作忙,难以按原计划时间坚持,每天挤出10分钟、8分钟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也可以。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场锻炼,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做原地跑、原地跳、广播操、太极拳也可以。

3.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充满乐趣和丰富多彩的,这样人们才愿意坚持实行。因此,正确的锻炼方法是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

4.运动适度,不宜过量

运动讲求适度,如果运动过量,反而会使身体受损。在运动后若出现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等现象,说明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一般来说,以每次锻炼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有人以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而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

运动无定法,计划要赶得上年龄的变化

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方式,但是有时一些运动并不适合自己,从而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健康专家认为,不同年龄的人群应该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即所谓的“运动处方”。

运动也要量体裁衣,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为自己设计一个适合个人情况“运动处方”,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20岁左右

这个年龄段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弹性等各方面均达到最佳状态。从运动医学角度讲,这个时期运动量不足比运动量偏高更对身体不利。

锻炼可隔天进行一次。每次20~30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方法是试举重物,负荷量为极限肌力的60%,一直练到肌肉觉得疲劳为止。如多次练习并不觉得累,可以加大器械重量10%,必须使主要肌群都得到锻炼;2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方法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强度为脉搏150~170次/分钟。这些运动能消耗大量的热量,强化全身肌肉,并能提高耐力与手眼的协调性。

2.30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