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2542100000005

第5章 戏点烽火——一个玩笑毁掉了一个王朝(2)

周幽王虽然废了王后和太子,导致了申侯的怨恨,但申侯还没有能力反抗他。西周虽然衰落不堪,可由于国家体制还在周幽王的控制之内,那么,作为一个诸侯,他就不可能有能力和机会来打倒国王。

这种国家体制就是周王直接统治全国中心区,称为“王畿”,中心区四周是被分封的诸侯国,它们除了定期向王室进贡外,在军事上也负有保卫王室的义务,周王室若遇威胁,诸侯国都要发兵来救,称为“勤王”。

可是,周幽王在不久后,就把这一国家体制破坏掉了。而使他破坏这一体制的就是那个美丽如花的褒姒。

任何人都会有审美疲劳,尤其是拥有着无数美女的周幽王。许多年过去后,他突然发现褒姒并没有从前那么美了。仔细思考了许久,他得出结论:问题出在褒姒的脸部表情上。

褒姒不笑,从来就没有笑过。有人说,美女睡着的时候是最丑的。因为她没有任何表情。在这一点上,我很怀疑西方睡美人的故事。喜怒哀乐本是人之性情,而褒姒独缺少了性情里最重要的一个。

周幽王能宠爱她长达九年,一方面是她的确太漂亮,另一方面,周幽王太爱这个不会笑的女人了。

一天, 周幽王问她:“我怎么没见你笑过?”

褒姒很惊讶,“我不知笑为何物。”

周幽王完全可以给她做个示范,但他没有。而是找了那个奸臣虢石父问让褒姒笑的办法。

虢石父也发现褒姒这么多年来一直以一种苦大愁深的架势度日。但他纵然狡猾如鼠,也弄不明白让一个不笑的人放声大笑的方法。

周幽王开始了实验,他把这实验看得很重要。找来宫廷乐队,演奏乐曲。褒姒不笑。他觉得很有意思,就问:“你到底听什么声音才能笑呢?”

褒姒回答,我也不知道,只不过有次听到丝绸被撕碎的声音,心里很舒服,想笑来着,可不知道怎么笑。

周幽王大笑,立即找来丝绸,让人撕。可褒姒依旧不笑。

周幽王用尽了各种办法,始终不能让褒姒一笑。越是达不到目的就越有兴趣,他贴出告示:谁能博得褒后一笑,赏赐千金。

千金买笑的成语即来源于此。

帖子一贴,周朝百姓的智慧就如滔滔江水一样来了。

有人出主意说,将周朝所有的小丑和耍猴的聚集起来给褒姒表演,还有人说,一个女人之所以不笑,可能是因为男人对他不好,对他好点就成了。又有人说,可用“物极必反”这个理论来解决,首先惹她不高兴,她会大哭,最终就会笑的。

这些方法虽然看上去很有效,但执行起来,却毫无作用。西周的祖宗们正在看着这个不孝子孙,西周的历史也在看着他。最终,周幽王终于让祖宗和历史都哭了。

确切地说,是奸臣虢石父改写了西周的历史。因为他出了个周幽王非常欣赏的好主意——玩火。

周幽王当时还不明白,问了一句:烧谁?

奸臣回答:点烽火台。

周幽王还是不明白。

混蛋大臣说,大王若要王后启齿,必须同后游玩俪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看到他们被耍弄的样儿,王后必笑无疑。”

周幽王明白了,这是跟诸侯开个小玩笑。

奸臣所说的烽火台是指燃烧烽火的地点,汉代称“烽燧”或“烟墩”。当初,西周先王们为了抵御戎人而在今天陕西省临潼东南骊山修建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数里一座。一旦戎人举兵犯境,最先接敌的士兵就在第一座烽火台上点起预先准备好的木柴堆,狼烟直上,火光冲天。以后的各座烽火台发现信号后,依次点燃烽火,各地的诸侯见到狼烟就发兵“勤王”。

后来,我们称这种形式为:“边地报警”。烽火台上以狼粪为燃烧原料,燃烧物之所以常用狼粪,是因为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远处的人容易发现。所以“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也就意味着战火不断。烽火狼烟不仅仅单纯是报警信号,同时还可以传报敌军的大概人数。明朝时,制定了放烽火同时鸣炮的制度。该制度规定,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敌人有100名左右;举2烟鸣2炮,表示敌人有500人左右;敌人在1000名以上则举三烟鸣三炮;超过5000人则举四烟鸣四炮;超过10000人则举五烟鸣五炮。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一用就是千余年,直到明清时,很多地方还在使用。山东烟台地区,就是因为明朝时为防止倭寇入侵,当时东起牟平西至蓬莱,沿途搭建众多烽火台而得名。

但凡一个有头脑的人,就知道,这个玩笑是开不得的。这纯粹是拿国家命运在开玩笑。当有大臣试图劝阻这位“情圣”时,得到的却是一顿臭骂和“一切后果有我负责”的承诺。

他选了一个月明风净的天,燃起烽火,又擂起大鼓。鼓声如雷,烽火冲天。周王朝的诸侯们一见到烽火,连衣服都不敢穿戴齐全,就上马,飞奔往都城而来。

可当他们到了俪山脚下时,却发现国王正与褒姒在楼上饮酒作乐,身边有音乐陪伴。正当他们疑惑不解时,周幽王派人来说:“幸无外寇,不劳跋涉。”

诸侯们面面相觑,知道自己被国王当猴耍了。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狼狈而来闷闷而去,突然抚掌大笑。笑声在骊山下冲上云霄,和狼烟消逝在天空中。

后来有一老头为此做诗曰: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这和唐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杨玉环与李隆基之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西周的江山却大不妙了。

当申侯得知了这一事件后,又加上自己女儿和外孙被废,所有的怒火都冲到脑门,就给周幽王写了封信。他大骂周幽王无道,并预言道:“桀纣之事,复见于今,夏商之祸,不在异日。”

周幽王受到了刺激,宣布集合军队准备讨伐申侯。申侯只好“造反”,跟犬戎联合,反而向周朝都城杀来。

历史的拐点出现了。

当犬戎兵与申侯把周朝都城围得水泄不通时,周幽王慌了神,他急忙命令点起烽火。但是,诸侯们再也不信他了,或者说,即使知道这烽火不是开玩笑,他们也不想“勤王”了。

后来的历史就是,犬戎兵攻破了都城,西周灭亡。周幽王被乱兵杀死在骊山脚下,而那个结束了西周历史的褒姒被戎人带回了部落。那样一个美人,到了以狗为图腾的人手上,肯定受不到冷遇。

我不知道“玩火自焚”这个成语是否也是从周幽王这里来的,此人开的一个玩笑把一个王朝给玩没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周幽王的个人能力与为政品德来看,他的确不能让西周复兴,但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他为讨褒姒笑而开的那个玩笑,西周绝不会灭亡。西周是直接灭亡于犬戎,这个民族虽然与周朝打过几次胜仗,但他并没有近逼周都城的实力与胆量。这当然要缘于西周的国家政体,如果没有褒姒,周幽王就不会为了讨她笑而戏弄诸侯,当犬戎来围攻都城,点燃烽火后,诸侯们就不会坐视不理。诸侯们对周王朝的效忠态度从周幽王第一次点烽火台可以看出。

另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周宣王在位初期与中期,本已颓败的周王朝在宣王的手上出现了中兴局面。各路诸侯纷纷前来朝见,只是到了后期,由于一系列战略失误和周宣王个人能力的委琐,才使得西周在与犬戎的战争中屡占下风。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已经有着近三百年政治根基的周王朝,如果不发生太意外的偶然事件和荒唐事件,只要是一位才智品德略突出的国君就有可能让周王朝。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褒姒,周幽王死后,新任国君必定是那位太子宜臼,从他后来成为周平王的一系列政治举措上看,他虽然不能成为一个伟大领袖,但绝对是个合格的中兴之主。

从这一点上来讲,“褒姒是红颜祸水”这一论断是正确的。有人会说,周幽王那样的瘪三,即使没有褒姒,也会出现另外一个让他抓狂的女人,他同样会把江山断送。

当然,周幽王的确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但有一点值得注意。他遇到的另外一个女人,绝不可能也不会笑。既然会笑,就不会发生他跟诸侯开玩笑的事发生。没有这件事的发生,犬戎就不可能攻进都城。

清朝的小说《情史》中把周幽王与褒姒的故事纳入其中,由此可知,一个人从不同的方面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从政治角度来看,他是个昏君,是个亡国之君。而从爱情角度来讲,他却是个情圣。因为他肯为自己的所爱而调戏那么多诸侯。一个人连江山和生命都不要,而只想让自己的爱人一笑,其爱的勇气可钦佩可嘉奖,其浪漫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满天烽烟的骊山下,与褒姒举杯邀明月,看浩浩荡荡人马为之助兴,试问天下人,谁不想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