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将领
2559600000028

第28章 冯玉祥

1.忧国忧民的爱国将领

冯玉祥冯玉祥原名冯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1882年11月6日出生。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22年)投淮军当兵。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1911年(宣统3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保定。1914年7月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加镇压白朗起义军。9月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

1915年,冯玉祥奉令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暗中与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率旧部参加讨伐张勋辫子军有功,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

1918年2月,冯玉祥奉命率部南下攻打护法军,在湖北武穴(今属广济)通电主和,被免职留任。6月率部攻占湖南常德后,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1921年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旋署陕西督军。

1922年夏第1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率部出陕援直,击败河南督军赵倜部,5月调任河南督军。因受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排挤,10月被派为陆军检阅使,率所部驻防北京南苑,抓紧练兵。1923年曹锟、吴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后,冯在孙中山推动下,与陕军暂编第1师师长胡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长孙岳结成同盟,决心寻机推倒曹、吴军阀统治。

1924年第2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任直军第3军总司令,趁直、奉两军在石门寨、山海关等地激战,回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改所部为中华民国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邀孙中山赴京共商国是。但迫于形势,又同反直系的军阀张作霖、段祺瑞妥协,组成以段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

1925年春,冯玉祥迫于奉、皖两系军阀的压力,赴察哈尔张家口(今属河北)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改称西北边防军(简称西北军)。8月任甘肃军务督办仍兼西北边防督办。

在此期间,冯玉祥接受共产党人和苏联专家帮助,建立各种军事学校。1926年1月在奉、直军联合进攻下被迫通电下野,旋赴苏联考察。8月中旬回国,迅即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9月17日,冯玉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正式宣布全体将士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根据广州国民政府要求,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建议下,制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随即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出师甘、陕,11月解西安之围。1927年4月,所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任总司令,旋率部东出潼关,鏖战中原,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郑州。此后,曾一度附和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1928年率部参加第2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发生利害冲突,在1929年和1930年爆发的蒋冯战争和蒋冯阎战争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收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与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被推举为总司令,指挥所部将日军驱逐出察哈尔省(今分属河北、内蒙古)。8月在蒋派重兵威逼下辞职,隐居泰山。

1935年4月,冯玉祥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2月,以蒋答应实行抗日为条件,在南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相继任第3、第6战区司令长官,不久受蒋排挤离职,仍奔走于鄂、豫、湘、黔、川等省,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抗战胜利后,为形势所迫,冯玉祥于1946年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同时被强令退役。从1947年起,在美公开抨击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以20年亲身经历,撰写《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对蒋的专制独裁统治作了深刻揭露。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冯玉祥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自美回国乘船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遇难。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着称。另外,冯玉祥注重爱国爱民精神教育;强调纪律是军队的命脉,致力整饬军纪,并身体力行,赏罚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要求官长与士卒共甘苦,以带子弟的心肠去带兵。

在军事上,冯玉祥严格训练部队,尤重近战、夜战训练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艰苦耐劳锻炼,并亲自编着《军人精神书》、《战阵一补》等书作为教材,给士兵讲课示范。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的战略战术。

2.冯玉祥蒙难经过

1948年9月1日上午,豪华的“胜利”号客轮经过一个月的海上航行驶入了黑海,船长对全体乘客宣布:“胜利”号明天就可以抵达苏联的敖德萨市!对于在海上生活了一个多月的“胜利”号全体乘客来说,犹如注射了一支兴奋剂,令人颇感欢欣鼓舞。人们高兴地欢呼:“乌拉!乌拉!”

可是人们万万没有料到等待着他们的,竟是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

冯玉祥就乘坐在这艘轮船上,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一家人。冯玉祥一生大起大落,尽显英雄本色。他一生最引以自豪的是驱逐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出宫。蒋介石曾是冯玉祥的义兄,然而这一对兄弟之间却发生了两次震动全中国的大战。冯被蒋以“行为不检,言论荒谬,违反党纪,不听党的约束”而开除党籍。此时,他是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的。为此,冯将军冲破美国政府和国民党特务的层层阻挠,偕妻子、儿女登上了苏联的这艘“胜利”号客轮。

“胜利”号客轮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德国缴获的。“胜利”号排水量为9000吨,属欧洲一流客轮。“胜利”号共有4层船舱,冯将军一行住进了头等舱的4套包间。其余的几套包间里住着从美国返回苏联的四名苏共中央委员。应当说,“胜利”号不仅豪华舒适,也比其他船只更有安全感。头等舱的设施和位置比其他几等舱更好一些,舱外就是宽敞的甲板,乘客走出包间就可将大西洋风光尽收眼底。

1948年7月31日,“胜利”号离开纽约。冯玉祥将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种如释重负的兴奋和喜悦掠过心头:终于结束了两年客居他乡的生活。老将军走上甲板,阵阵清新、凉爽的海风扑面吹来,使他在异国所受的种种政治压迫,以及生活中的忧郁统统被大西洋的海风吹散。人在大西洋,心早已回到了祖国。

夜幕渐渐降临,“胜利”号驶进茫茫夜色笼罩的大海。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黑夜不同寻常,充满了希望,因为天亮后船就靠岸了。冯玉祥将军也显得格外兴奋,他偕妻子、儿女返回祖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冯将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半倚在床上,向女儿讲述着他1926年去苏联时的情景。两个女儿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突然,老将军打住了话头,感觉到舱房内有一股异样的气味,回过头来一看,只见一丝黑烟正从紧闭的门缝中涌进包间。

“胜利”号失火了!

大火来得突然、猛烈,浓烟烈火从底舱快速蔓延到各个船舱,报务员连海难紧急呼救信号“SOS”都未来得及发出,无线电报务室就被大火吞没了。毫无思想准备的乘客们顿时乱作一团。

冯将军夫妇和两个女儿发现浓烟涌进包间后,感到情况不妙,急忙提起箱子向后跑,但浓烟已将舱门封住,过道里充满了令人窒息的一氧化碳,浓烟弥漫,辨不清方向。冯将军和妻子、女儿还没有冲出包间的舱门,就倒在了浓烟和热浪之中。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烈火越烧越旺,疯狂的火魔在“胜利”号上肆虐,来势凶猛,吞噬着客轮上的一切。

冯将军夫妇和女儿被浓烟熏倒后,住在隔壁的将军的儿子冯洪达等人发现客舱失火,从窗口跳到甲板上,立刻想方设法营救被困在包间里的父母。但通道里一片漆黑,浓烟滚滚,根本无法进入包间。冯洪达急中生智,找来一把消防斧,砸碎玻璃,不顾一切闯进父母居住的包间。冯洪达忍受着浓烟和热浪,在包间里摸来摸去,突然脚下碰到了一个躺在地板上的人,他用力将这个人抱出窗口。这个被他救出去的人是他母亲。冯洪达又第2次闯进包间,去寻找父亲。浓烟呛得他透不过气来,幸亏有人递给他一只灭火器。冯洪达用灭火器左右横扫,浓烟淡了一些。他看见父亲高大的身躯躺在舱门口。冯洪达抱起父亲,老将军毫无反应,两臂低垂躺在儿子怀里。这时,由于烟熏火燎,冯洪达也处于半昏迷状态。在赶来的船员的协助下,老将军被抬出包间。

第2天下午3点,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冯将军离开了人世。谁也不曾想到,赫赫有名的冯将军竟在回国途中被火魔夺去了生命。这位年逾花甲、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在枪林弹雨中不曾倒下,却在归国途中的“胜利”号客轮火灾中失去了生命。与冯将军一起蒙难的人中间还有他的小女儿。

由于大火首先烧毁了无线电报务室,报务员连拍发“SOS”的时间也没有得到。因此,外界对“胜利”号大火一无所知,也没有外人前来救助。“胜利”号上烈焰冲天,浓烟滚滚。船上的大火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冯将军和他的小女儿,3名苏共中央委员以及200多名乘客遇难。

冯玉祥将军终于没有能够再踏上他曾经叱咤风云的国土。冯将军的骨灰盒于1948年11月回到了祖国,实现了老将军的夙愿。然而,令人无限悲伤的是,回到祖国的却是老将军洁白的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