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2579500000002

第2章 活在当下——真正影响你一生的活法(1)

1.你活在哪里,决定未来将去哪里

你活在哪里?

自然是这个世界上。

那么未来你将去哪里?

若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必会回答“天堂或地狱”。若是不相信这一套的人,许会回答“归于尘土”。

无论去向哪里,皆是肉身的归处。这具帮助你体会喜、乐、哀、怒、悲、恐、惊的肉身,是一生无法离弃的。

换言之,你的一生都在为这个具象的生命形式奋斗。

然而,在受制于生老病死的生命形式之外,有一个常在的、永存的生命。一些信奉神灵的人愿意用“鬼神”来形容它,一些冥修者喜欢用“本体”这个词汇来称呼它,而我更愿意叫它“真我”。

“真我”是无限开放的概念,它源于我们的心灵。心灵有多大,心力有多强,真我便有多广阔。它是无法量化与具体化的。

与“真我”相对的自然是“假我”。什么是“假我”?就是我们的肉身。肉身承载着生老病死,它能真切地感受到疼痛与欢愉,却又是虚幻的、变化的。

当疾病侵入肉体时,它变得痛苦不堪,负荷甚重,但当身体痊愈,疾病远离时,它又获得了新生,变得轻快无比。何真,何假?

当恋人离我们远去,肉体便食不下咽,睡不安枕,气若游丝,哀哀怨怨。可当时过境迁,或是有了新的爱人,肉体又重感欢愉。何真,何假?

因此,肉身这个“假我”所感受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是不断变化的,是受制于外在环境的,只有真我才是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存在的。

鬼神也好,本体也好,真我也好,无论什么称呼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把握住这永恒的、常在的生命。

当你的头脑静止下来,心灵澄清下来,才能与“真我”相遇,体会此时此刻的感受。

要做到这一切,便需要开悟,也就是在原有的认知上重新感知真我,并且从容、自在地接受和把握这种状态。

这听起来有些玄妙,其实并不难明白,不过是心灵与肉体的结合,是真实与虚幻的连结。如同连接脏器与五官的神经,一头连向保证人体生物活动基础的脏器,一头连向感知外在并与外在交流的五官,使之内外兼修,达到统一。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很好地结合“真我”与“假我”,所以常常会感到自己是那么陌生、与周遭环境分裂,甚至是被世界抛弃。然后,你便会在潜意识中将自己孤立起来,而孤独、寂寞、恐惧也随之而来了。这将造成你与内心的冲突、与他人的冲突,在无休止的战争中消亡。而这并不是他人造成的,只是你自己的内耗,吞噬每一个细胞,在疼痛与再次疼痛中轮回。

美国剧作家怀尔德的《小镇》里描写过这样一段情景:她年轻、美丽、被所有人爱着,然而,她死了。

她心有不甘,无限向往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人世间。天使看出她的心思,恩准她在自己的一生中挑选一天,重新活这一天。

她精心挑选了自己12岁生日的那天。

12岁,连豆蔻年华都未到,人生的辛酸与无奈还没有开始,尔虞我诈的心机还不曾降临,这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黄金岁月!

然而,当重返12岁生日的那天,她失望了——一大早,母亲就忙得像一只团团转的母鸡,一家人连看她一眼的空闲都没有。超越了生死,重新回来的她惊愕地看着这一家活得如此忙碌、如此漫不经心的人,无限感慨。

假使我们将12岁那年活着的她视做假我,将死后变为灵魂的她视做真我,那么这就是一场假我与真我的对视。

当她还活着的时候,假我与真我失之交臂,未能感受当下的真实,而当她重回肉身时,已经历经生死的灵魂洞透世情,启动了更高层次的意识,所以,她才为曾经的自己及家人而哀叹。

倘若她的真我与假我早一些合而为一,便不会因死亡而不甘,因为活着时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真实而丰盈的,绝无虚假。

为什么一些人缺乏将真我与假我结合的本领呢?这就要回到一开始提到的问题——你活在哪里?

活在假我里的人,得到的是虚幻的感受,情绪随之起伏跌宕,但过后却不能感知真实的一刻。这就好比身在海市蜃楼中,无限的繁华风光,可一朝变幻,什么也没有留下。这时的你将去往何处呢?迷茫与无措将阻碍你的生活,挡在你和其他人、社会环境及世界之间。你得到的只有痛苦。

活在真我里的人,得到的是真实的感受,专注于此时此刻,聚焦于眼前,不过问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不纠缠于肤浅无聊的细枝末节,只聆听心花开放的声音,安然地与真我相处。当心灵与肉体合而为一时,你将去往喜悦、平安、静谥、真爱与智慧的所在,与最真实的自己紧紧相拥。

这时,你已经完成了进入当下的第一步。

2.与意志的第二次交锋

先来弄清两个概念,何为意志,以及什么是第一次交锋。

我们常常能听到心里发出一些声音:

“我讨厌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

“我要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

“我要摆脱他们,与喜欢的人在一起!”

“不,这不是我,我不应该是这样的!”

……

这些声音可能会经常出现且常常重复,像留声机一样不断地在你心里播放,年复一年。这就是意志。

继承了康德哲学论的叔本华将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之外,并将所有的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在他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

这个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者,一生都在意志、欲望与心灵的较量中生存。他所说的意志导致痛苦,正是我们所说的真我屈服于意志,受它的摆布与胁迫。因此,与意志交锋,势在必行!

当我们在倾听心中的声音时,是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进行的。对于聆听到的声音,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是令你舒服的还是令你尴尬的,都应该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地对待,不要打压、批判或无视。因为一旦你采用了负面的态度,就意味着你与意志的交锋失败,且再没有下次。

当你以中立的、诚恳的态度聆听内心的声音时,就仿佛从肉身中剥离出来,站在对面凝视它、倾听它、了解它。

这种感知与接纳,是与意志的第一次交锋。

当你以第三者的姿态与自己面对面时,不但见到了意志,也认识到自己在观察意志。这时,第二次交锋便出现了!

当你像个学者一样观察意志时,会感觉到有意志的存在,也就是隐藏在意志背后的更深层的自我。这样一来,意志就失去了掌控你的力量,像一朵脱水的花,迅速地枯萎了下来。因为这时的你已经不再被意志控制,转而赋予它新的能量。那种没有经深层次思考的意志开始走向终结。

当那种流于表面的意志不复存在时,你会进入到一个无思维的空间。这个时间可能很短暂,只有几秒钟甚至更短,但它们会渐渐变长,延伸到几十秒或是几分钟,而事实上,它的深度与广度是没有尽头的。

在这个无思维的空间中,你会感到由心而发出的平安与宁静,并感到与真我合一,完全进入自然、放松的状态。而在与意志交锋之前,这种状态通常会被它隐藏起来。

当你经常作这样的修习时,平安与宁静的感觉会不断地增加,而它的持久性也在不断地增加。此时,你的心中会散发出一股由衷的喜悦,它不同于肤浅的快乐,而是来自真我的,深深的喜悦。

在与意志第二次交锋的过程中,你会比第一次交锋时更加清醒,更加具有敏锐的领悟力,这时的你百分之百投入到当下,聚集了强大的气场。

佛教里总讲到“空”,这就是一种无思维的层次,它能使你进入到最为纯粹的空灵状态,使你强烈地感受到真实的自己和巨大的喜悦。这时,外在世界、假我以及由假我衍生出来的各种情绪都不再重要了。

这是一个更为高深的境界,从真我提升为无我,超越了生命固有的形式,那份真实的感受既是真真切切的你,又是已经觉悟的你。

与意志交锋,实际上是把心灵的力量完全汇聚于当下时刻。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把意志完全从思维活动中剥离开,为之创造一个无思维的空间,带着高敏感度的心灵,去感知真实的自己。

此时此刻,你并没有在思考,却在不停地感知。这是很奇妙的身心合一的过程。在佛教禅宗中,它被称之为禅修,而在西方的文化中,更多被称做冥想或冥修。

让我们从与意志的交锋中回到生活中来,试着修习。每天,你可以找一个细小的事情来关照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上面,让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成为修习的工具。比如,在上下班乘车时,仔细注意每一次呼吸,全然地感觉当下的一刻;在洗脸的时候,注意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和内心的感觉——水流动的声音、水花溅到镜子上的声音、手和脸与水接触的感觉、洁面乳的味道、手指在脸上打圈的感受等等;在你进入办公室或家门后,坐在椅子上,停顿几秒,去感知自己的呼吸,甚至感觉血脉的流动。

在这些细小的事情中,你会慢慢培养出一种凝练当下的能力,而你修习得是好是坏,可以依照内心感到平静、真实的程度而定。

在整个修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不要屈服或逃避于意志,否则便会像落花随水东流,毫无承载与自主的力量。反之,每当与意志的交锋胜利一次,真我便会成长一分。

当有一日,你可以时时刻刻从容不迫地面对世界,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和他人展露真诚的笑容,可以从始至终让内心充满由衷的喜悦时,当下的力量便注入到你的身体中。

3.超越当下以外的“小我”

在第一小节中,我提到了“假我”与“真我”两个概念。现在,我再提出“小我”这个概念。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在某个阶段习惯性地向自己提问:“我是谁?”然后,根据个人的认知与文化,会给出相应的回答,勾画出一个自己的形象,认为“这就是我”。

这个“我”就是“小我”。它是虚假的、不存在的,或者说是由你的意志决定的,并且要经由不断思考,才能使之存活下去。

当你活在“小我”中时,麻烦就随之而来,因为当下时刻对于小我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它强调的只是过去与未来。

小我总是斤斤计较于过去的事情,想方设法让过去保留下来,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根源。同时,它也不断地将自己投射到尚未到来的时间段,在一个个美好的希望中寻求安慰与满足——这也是它确保自己能存活下来的方式。它总会习惯性地说这样两句话——“如果当初没有怎样,现在该多好”和“假如有一天,能够这样或那样,我该多么幸福”。

在好莱坞的一部名为《美国丽人》的影片中,丈夫问妻子:“以前那个可以在阳台上,对着飞机敞开怀抱的女孩到哪里去了?”

显然,丈夫以小我的心态,留恋过去的欢乐,而在他心中存有的,也都是妻子过去的风采,也就是妻子的小我。当一个小我执著于另一个小我时,他根本不可能看到妻子当下的美丽,更不能享受当下的欢愉。

这显然是本末倒置,抛却了真实的当下,孤独地活在已经逝去的时光和尚未到来的时光,永远都活在当下之外。

即使某些人的小我看似是关注当下的,但它的当下并不是真正的当下,而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待此时此刻,或是为了达到未知的目标而利用当下。而这过去和未知的目标,像无根的浮萍,不知漂向何方,更不知何时会被急流甩进河底。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活在当下是智慧的唯一源泉。因为过去你所认知的东西,都是僵死的。若按照过去习得的一切套用当下的问题,就不能在第一时间洞悉事物本质,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之所以要活在当下,是为了解脱被囚禁的心灵;是为了放下沉重的包袱,但只要你屈从于自己的意志,便无法找到当下,更无法活在当下。

觉悟的人意味着他战胜了意志,超越了小我。在觉与悟的过程中,也许你仍然会被惯有的意志支配,仍然会沿袭原来的思维方式,但是会比以前专注得多,也有效得多。它们对于你来说,更多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不是与心灵交会的桥梁。因此,你便摆脱了牢笼的限制,拥有了自主的力量,坚定地感受到真我的平安与宁静。

无论是一个正在修习当下的人,或者是已经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置于当下的人,他们都可能会反复地与意志交锋,在真我、假我与小我中摆荡,随时熄火停车。

这并不重要,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修习都是一个相继的过程,也就是不间断,不会一蹴而就。在这反反复复中,你能得到更多的思考、认知、比较,直至攀升到智慧的高峰。

这样的修习才是完整的、是经得住考验的、是最具有力量的。相反,若是轻松地便说领悟到了当下的玄妙,才是愚蠢的、无知的和肤浅的。

4.人生最大的力量就是当下的力量

人生在世,总是不断地强调“力量”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