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有自尊心的人也承认自己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但是他们相信通过努力能够改变这种状况,使自己变得更好;而虚荣心却建立在自卑的基础上,有虚荣心的人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总是不由自主地掩盖自己的弱点,以便显得自己和别人一样或比别人更优越。虚荣心使他们不是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而是急功近利地做表面文章,结果到头来并不能真正改变不利地位,反而进一步丧失了自尊。因此,虚荣并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充实,永不满足的虚荣心带给人的只能是无休止的烦恼。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爱慕虚荣的缺点呢?专家有如下建议:
1.让孩子正确地对待舆论
孩子生活在群体之中,总免不了被别人品头论足,有些评论是正确的,那我们就应让孩子认真对待;有些评论则未免失之偏颇,那我们就应当让孩子提高辨别力,不要凡事人云亦云、毫无主见,以免让不正确的舆论左右了孩子。
2.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告诉孩子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成绩,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对自己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才可避免因过高估计自己而实际上做不到的难堪局面。
3.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荣誉
荣誉应当与一个人的真实努力相符,否则只能是虚假的。孩子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也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力,但这种尊重必须建立在孩子真实的努力之上。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靠认真刻苦的学习。否则,即使赢得了“荣誉”,也不光彩,而且一旦暴露,只能受到他人的蔑视和仇视。面子“不可没有,也不能强求”,如果孩子“打肿脸充胖子”,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人格就会受到歪曲。同时也应正确地看待失败与挫折,“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挫折中悟出真谛,才能建立自信、自爱、自立、自强,从而消除虚荣心。
4.让孩子学会公平竞争
竞争应是激励人奋进的过程,而不应成为目标,如果把竞争本身看作是目的,便会使人过于看重结果,很容易引发不择手段、不讲规矩的举动。要让孩子明白,凡是竞争总有输赢,不要把目的只放在输赢上,而是要注重竞争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输或赢的道理,体会竞争的乐趣,形成健康的心理。
与别人的比较要立足于健康的而不是不良的比较,如比成绩、比干劲、比投入,而不是贪图虚名、嫉妒他人、表现自己。
如果孩子已出现自夸、说谎、嫉妒等病态行为,可以在发现后让孩子到操场上跑几圈,或者在其手腕上套个皮筋,以作警示与干预之用。久而久之,虚荣行为就会逐渐消退,但这种方法还需要本人有坚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孩子太过孤独,你该怎么办
即使孩子产生孤独感,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慌张,而应把这种心态当作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体味。给他安排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读读书、听听音乐、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等等。
1954年,美国的一所学校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实验内容是这样的:为了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一天24小时都躺在床上。可以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八个小时他们好歹撑住了,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有点烦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们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据说,实验后得需要三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啦,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啦,等等。到第四天时,学生便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征候。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一点: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有位哲人曾说过:“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人那样深陷于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青少年总想一夜之间成熟,在同学中成为被接纳和喜爱的人,在成人面前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他们渴望和别人探讨交流又不愿敞开心扉。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导致青少年产生许多独特的想法和美好的向往,而这些想法往往被人否定,认为是“幼稚无知”,青少年便将内心封存起来并变得孤独。
儿童时期,人慢慢认识到别人与自己的区别,虽然也有害怕、担心、寂寞等,但因为自我认识相对不是很强,所以只要有人做伴就能消除以上感觉。但进入青春期,伴随着生理上的发育、成熟,青少年在心理上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的注意力从外部世界逐渐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了一个新奇、纷繁复杂的“世界”。他们为自己生理上的变化而感到惶惑和恐惧,为心理上的“成熟”而兴奋和焦急。他们渴望了解这个世界,陷入空幻的冥想和自我反省之中。一方面,他们害怕别人发现、侵扰自己这块神圣的“领地”,于是本能地将自己闭锁起来,闭锁性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其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关怀。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开始摆脱父母的监护,追求自我独立,他们自认为已经成为“大人”,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在强大、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显得是那样软弱无力,那样不堪一击。更由于他们的闭锁性,使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思想难以被人了解,从而失去别人的帮助和理解。这就使他们陷入迷茫、痛苦和孤独之中,觉得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事实上,主体的独立性形成的时期,也正是主体产生孤独感的时期。
正值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体验到孤独其实并不可怕,这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孤独感乃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当一个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计划行事;耽于梦想,而又不可能实现;和亲人分离或经历亲人死亡的打击;内心有难言的羞耻;被排斥于自己想加入的小团体之外;被他人嘲笑或轻视;处处和他人意见不和而不能融洽自然地相处;不敢向他人吐露心事,因为害怕会被人嘲笑、泄露自己的秘密、受人冷淡而得不到同情;被父母限制了活动和交往;新的环境改变了自己的生活;铸成一生中的大错而悔恨不已或自惭形秽;对别人做的一切都不感兴趣或不屑去做那些事;无聊空虚,不知该做什么;怯于和他人交往或交谈;觉得“没人理解我”时,孤独感就会悄然而至。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体验过孤独感。
孩子的孤独感并非一无是处。青春期的孤独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它意味着一个人开始把自己的兴趣从对外界事物的关注中撤回来,返回到了自我,试图了解自己是怎么一回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将目光转移到自我内心的体验,是一件好事。正确地理解孤独,勇敢地正视孤独,是一个强者的风范。从孤独中,青春期的孩子得以走进自己的内心深处,重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从孤独中,青春期的孩子得以冷静地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进行分析和思考,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获得最佳的人生设计。
如果你的孩子太过孤独了,请尽力改变孩子原来的环境。当孩子一个人的时候,给他安排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读读书、听听音乐、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等等。每个人都会有孤单的时候,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另外,作为父母,你还应该做做下面的事:
1.告诉孩子在个体上他是独一无二的,但在世界上他同别人一样告诉孩子,他的喜、怒、哀、乐,别人包括做家长的你也都曾有过,不必过于留心自己的体验,要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凡事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努力向外部世界伸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2.与孩子分享他正在思考的问题
分享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一种难得的心理满足。当我们的喜、怒、哀、乐被人分享时,就会感到喜上加喜,悲伤也会大大减轻。同理,当父母分享孩子的各种情感时,孩子同样会产生莫大的心灵安慰,而父母也会从中得到精神的满足,进而使孩子摆脱孤独的情绪。
3.指导孩子积极主动地接近别人
积极主动地接近别人的最好方法,便是关心、帮助别人。提醒孩子,当他看到周围的人有为难之处的时候,如果能主动伸出手去帮一把,很可能就为自己赢得了一位朋友,从而也帮助自己摆脱了孤独。
4.帮助孩子通过改变自我而获取朋友
没有人会喜欢整天愁眉苦脸的人,也没有人会喜欢一脸清高孤傲的人。如果你想要孩子拥有友谊和朋友,那么你就需要帮助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指导孩子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学会将心比心,学会礼让平和,学会说话的时候多强调他人而不是“我”,那么你的孩子很快就会拥有大量的好朋友。
5.将分享作为财富赠与孩子
其实,孤独与分享从来就是统一的,不能截然分开,而两极相通从来都是事物的普遍规律。只有从分享走向孤独,才会体会孤独之深沉;只有从孤独走向分享,才能由衷感到分享之美好。一个从来不知分享的人,便永远体会不到孤独的真正内涵;而一个不知孤独的人,也必不懂分享的乐趣。作为家长,你不但要学会分享孩子的心情,还要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别人的心情,进而在孤独与分享间快乐着他的快乐。
孩子的孤独感并非一无是处。青春期的孤独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它意味着一个人开始把自己的兴趣从对外界事物的关注中撤回来,返回到了自我。
孩子嫉妒别人,你该怎么办
一定要告诉你的孩子:我们嫉妒的别人拥有的东西,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真正想拥有的。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小瑞翻阅日记时发现,近来丝丝这个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她的日记本中。这个名字出现的次数竟然高达13次之多,远远多于小瑞在日记中提及的其他人。丝丝这个名字从丝丝本人第一次到小瑞班级时就开始出现在小瑞的日记中。“她脚上居然穿着一双及膝的靴子。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强烈地渴望那双靴子是穿在自己脚上的。那一整天,我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那双靴子。”小瑞在日记中如此描述。
更为糟糕的是,那双靴子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丝丝买的衣服全都是从市里最好的商场里买的;而小瑞,从来只是在那里打折的时候才能去淘衣服。丝丝居然还有耳洞,戴着耳环。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在丝丝生日的时候,她父母居然送给她一只装在古董鸟笼里的金丝雀。虽然以前小瑞从来没有过养金丝雀的念头,但那天以后,小瑞觉得世上最值得期待的莫过于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金丝雀了。
在表面上,小瑞和丝丝是好朋友,但事实上她却是带给小瑞伤害最多的人。在小瑞的日记里,小瑞明明白白地流露出了这一点,尽管这些文字让小瑞觉得有些脸红,但小瑞的确认为丝丝不过是一个非常自傲的人,是一个让自己受不了的人。
嫉妒,是很多人在青春期都有过的一种情结。这种强烈的想得到别人所拥有的东西的欲望折磨过大多数人,虽然这承认起来需要一点勇气,但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否认,我们的确有过想得到别人所拥有的东西的念头。别人的头发,别人的成绩,甚至别人的父母,我们无数次地在心里默念,希望一觉醒来,这些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属于自己。
青少年常常喜欢与他人作比较,但当发现自己在才能、体貌或家庭条件等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一种羡慕、崇拜和奋力追赶的心情,这是上进心的表现。但有时也会产生羞愧、消沉、怨恨等不愉快的情绪,这后者就是人的嫉妒心理。这样,当一些青少年开始顾虑到自己的专长,注意起同学的成绩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嫉妒就会特别敏感地表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还认识不足,遇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时就会感到不安。另外,青少年若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更多关心着的是自己,待人中缺少纯朴的善意,处处想表现自己的优越,特别是当自己关注的人超过自己时就会强烈希望他在某一方面不如自己。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工作。学业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工作出色的人往往成为他人嫉妒的对象。
二是爱情。爱情是青少年开始接触的一个问题。爱情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却容易把双方烧得头脑发昏,走向嫉妒的极端。可以这样说,爱情与嫉妒是一对双胞胎。轻微的嫉妒可以促进爱情,一旦妒火过盛,则容易把爱情之花烧得枯萎,甚至导致杀人或自杀的严重后果。
三是才貌。才貌是指一个人的智慧及外貌。优秀的才能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人得到幸福和成功,而才貌较差者则无此殊遇,其嫉妒心理便由此而生了。
当你的孩子嫉妒别人时,你该怎么办?
1.保持坚定沉着,不断地给孩子打气
当孩子在嫉妒别人有一头秀发时,你可以不停地对孩子说:“是的,她的头发的确很美,可是你的眼睛也不错呀。”然后孩子就有了忽视和忘记的理由,换句话说,让孩子学会自我满足和陶醉,但切记不是自欺欺人,否则只会令其在以后更沮丧。当嫉妒快要将你的孩子击垮的时候,一定要沉着地将孩子的所有优点列成一张清单,你和孩子都会发现,原来他是如此优秀。
2.杜绝孩子造谣生事、恶意攻击的言行
妒火攻心,气急败坏,急欲给对方点颜色瞧瞧,以为会破坏对方的优势。但是往往这类谣言、恶语最终都会真相大白,随之而来的是自己人格形象的“蹦极跳”。当你的孩子知道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时,恐怕他就不会继续其行动了。
3.培养孩子惺惺相惜的情操
武侠小说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隐居世外的高人,若干年后遇到一青年才俊,竟然能与自己抗衡,于是将自己一身绝技倾囊相授。这种人做事的出发点并非来自嫉妒,他们由衷地欣赏对方,在相互切磋中体验高峰的感觉,在美好的感觉中实现了自身的目标,因此惺惺相惜者之间多半不会心存嫉妒。
4.列出对孩子最重要的东西
嫉妒是因为别人拥有了我们想拥有的东西。而人们总是不清楚自己真正想拥有什么,总是为一些小事而伤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想得更长远一些,身边有些事就不再会牵动我们的情绪,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拥有什么。这样我们就能成为一个从容而豁达的人,而嫉妒通常对这种人是无可奈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