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英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但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才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才能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英才呢?显然,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途经。正如一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最好的学校。“良好的成长环境就是无声的教育
我们是否该把”望子成龙“”逼子成龙“改为”让子成龙“。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让孩子拥有更多创造的自由,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欲望,让孩子自己渴望成龙,这样,孩子才能自觉求知,最终成为真正的龙。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当时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号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自己对自己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了皱眉头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模仿祭祀、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的礼仪。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得到好的教育!
有关专家指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避免以下七种不良家教:
(1)父母品质不好:父母本身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品行习惯。
(2)破裂家庭: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
(3)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多表现为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子女无所适从,容易流浪社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4)娇惯溺爱型:由于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使孩子形成贪婪、懒惰、自私、任性的性格,适应社会能力差,依赖性强,易受坏人引诱,以至走上邪路不能自拔。
(5)放任型: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挣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忽视了孩子的教育;还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管教方法不奏效,无计可施而放任自流。
(6)矛盾型:父母间或与祖父母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不一致,一方管、一方护,孩子利用这种护短心理,说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7)心理虐待型:目前打骂虐待孩子的少了,但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心理虐待现象极为严重。一是剥夺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交友、游戏、自尊等。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出发,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或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讽刺挖苦孩子为刺激手段。二是负性心理刺激过强,对孩子猜疑,甚至查看孩子日记、跟踪等,在他们眼里孩子总是不够好。孩子好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破罐破摔或逆反,成了问题儿童。
天下的父母大多爱护自己的子女,这已经成为人人接受的不容置疑的真理了。然而,实际上许多父母对子女都进行过精神虐待,只是他们自己全然不知罢了。这并非危言耸听。美国的一些精神病学者和儿科医生认为,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对子女进行的精神虐待可归纳为三种。
1.表面的冷漠
有些父母为了严格要求子女,在他们面前故意喜怒不形于色,还有些父母为了增加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对他们的一切常显出不闻不问的样子。
殊不知,这些父母往往使他们的孩子失去安全依附感,孩子们会渐渐疏远他们,不再对他们推心置腹,因为这些其实已经受到精神虐待的孩子害怕遭到碰壁和冷遇。
2.夸大的指责
有些父母在批评做错事的孩子时,习惯用”总是“”从来不“之类的字眼,对孩子的过去及其他一切进行不负责任、夸大其词的全盘否定。还有些父母由于望子成龙心切,爱用对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未成年的孩子。一些孩子做的事情,对他们那样的年龄已经堪称”壮举“了,但被他们的父母用成人的眼光一衡量,就变得无足轻重、微乎其微、不值一提了。
这样做给孩子们带来的精神刺激是可想而知的。其后果可能会挫伤孩子们进取向上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养成胆小怕事、自卑无能的性格。
3.爱的束缚
有些父母出自对子女的爱,常用威胁恐吓的办法来束缚他们,欲使他们免遭灾祸。有这样一个事例,四岁的汤米做了扁桃体切除术,快要康复了,然而这时护士发现他变得异乎寻常地孤独离群,不肯与任何人讲话了。后来,医生了解到,原来汤米的母亲为了能让儿子早日病愈,便吓唬他说,如果他对陌生人讲话就会死的。
做父母的利用子女对自己的信任,让他们置身于恐怖的境地,终日神经紧张、提心吊胆,这难道不是残酷的精神虐待吗?
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给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环境是立体化的、从头到尾的”三维教材“。就像青蛙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改变不同的体色,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长成不同的个性。
那么,孩子成长需要哪些环境,父母又该如何给孩子建设一个有利成长的环境呢?
1.人际环境--民主、平等、和睦
孩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父母不要娇宠溺爱,也不要冷落他。一家人要做到互相关爱,分工劳动,遇事商量,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一家人还要互相赞美良好的行为表现,运用礼貌语言和幽默;一家人可以经常开故事会、朗诵会、运动会,表演各种节目,还可请亲戚、朋友、小伙伴来家里玩,尽情享受亲情和友情。
2.智慧环境--爱阅读、爱提问、爱操作
父母要给孩子准备好小书桌、小书柜、玩具柜、大地图、地球仪。生活环境要整洁优美,特别是孩子的生活环境要有色彩鲜艳的图案、美丽的风景画、优美的书法作品,”好孩子表扬栏“更对孩子有积极的鼓励作用。当然别忘记给孩子设立一个锻炼身体的环境,如能打沙包等。
3.意志环境--按时起居、规律生活、自我控制
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各种作息时间,如早起、早锻炼。制定作息时间表有利于孩子养成有动有静的活动习惯。培养孩子按时吃饭、洗漱、排便、睡眠、劳动、看电视的习惯,逐步做到不催促、不提醒,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坚持力。3岁以后的孩子看什么电视,父母要事先与孩子商量好,以儿童节目为主,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多看也不少看。3岁以前的孩子每天以10分钟为宜,3岁以后每天20~30分钟为宜。
吃得好,孩子的身体才发育得好
就餐时,家长应制造轻松愉快的就餐环境,可播放一些悠扬、活泼的乐曲,既可以为孩子提供愉悦的就餐环境,又能提高孩子欣赏乐曲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上一年级的小磊平时很活泼,但一到饭桌上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什么话也不说,匆匆扒完饭就跑了。他的父母很纳闷。最后,咨询了早教专家才知道,由于以前父母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开始数落孩子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小磊有时候兴高采烈地想告诉父母一些学校的开心事情,父母往往都严厉地说:”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别说话!“久而久之,小磊对父母产生了抵触情绪,专家还说,不仅孩子心理受影响,生理上也要受到抑制,各种消化机能也将严重受阻,形成条件反射,势必挑食厌食,发育不良。
可能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平常工作忙,几乎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只有在吃饭的时候一家人才能聚到一起,所以会趁机抓紧时间教导孩子。但是,吃饭时教育孩子如果不得法,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不利。
其实,餐桌虽小但意义重大。家长如果能够营造一个愉快、舒适的进餐环境,就等于搭建了一个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桥梁。在愉快的环境当中,孩子有发表自己”高见“和”新闻“的机会,既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还有利于活跃进餐的气氛。
家长也可以利用餐桌这个”阵地“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和进餐礼仪。比如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摆放餐具、收拾餐具的事情,让孩子有家庭责任感。在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礼仪,比如要等家人或是客人都坐下了,才可以动筷子;好吃的东西要先考虑到别人,不能把好吃的菜都放自己的碗里;咀嚼东西以及喝汤时,不要发出声响;夹菜时不要东挑西翻等等。不过,这方面的训练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由于工作繁忙,很多父母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于是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往往成了教育孩子的好时机,美其名曰”餐桌教子“。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时挨过父母的批评。
确实有不少父母习惯于在进餐时间”审问“教子。应该说,家长孩子同围一张桌、同吃一锅饭,的确是一个交流思想、倾吐心曲、沟通情感的好机会,良好的餐桌氛围,可使人心情愉悦,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会有积极的作用。可不少家长饭碗一端上桌,便喋喋不休,不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等横加指责,就是对子女活动、交友等刨根问底,弄不好还雷霆万钧。这不仅会挫伤了孩子的自尊,还会使孩子食不知味,对吃饭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悚惧和恐慌,严重扰乱其生理和心理秩序。
《论语·乡党》中说:”食不语,寝不言。“从生理角度看,吃饭时专心致志、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当然,家长借聚餐之机给孩子加以善意、积极的启发引导也并非不可,比如三言两语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在校情况,讲点有益的文化知识和当天新闻等。但切不可一味地质问追究、提要求、下命令,更不可不容孩子分辩,吹胡子瞪眼,甚至拍桌子、摔碗筷。作为家长,应努力为孩子营造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餐桌文化氛围,切莫在餐桌上乱”开庭“。
家长要明白,利用全家在一起吃饭的时间教育孩子、询问功课、检查作业,会造成紧张的气氛,令孩子有饭吃不下、有汤喝不好,最后很可能不仅孩子哭哭啼啼、愁眉苦脸,家长也会气上心头、满脸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饭菜,谁也吃不下。
儿科医生告诉家长:”餐桌教育“害处很多,孩子突然受到家长的训斥、责问,精神就会紧张,食欲也就消退,唾液分泌迅速减少,长此以往,形成不良条件反射,孩子一到吃饭就紧张,很可能会出现厌食现象。
同时,每当进餐,孩子胃肠道的消化腺就会分泌消化液,经过消化液的消化分解后,就被肠壁吸收。因此,如果进餐时遭到家长训斥,已经兴奋起来的消化腺,也会受到抑制,消化液大大减少,食物难以充分消化、吸收,造成消化不良。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父母,那么就好好学习下面这八种”餐桌态度“吧!
1.认识到脂肪只是饮食中的一部分
父母不要让孩子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脂肪上。父母应该将更多的心思花在怎样在饮食中增加不同的品种,比如水果、蔬菜、全麦谷物类食品,如果你增加了食物的品种,无形中孩子自然而然会减少脂肪的摄入。健康的饮食并不仅仅是指你吃什么,还包括怎样吃,良好的态度和行为也应该成为每一餐的组成部分。
2.和孩子一起认真享受每一餐
餐桌上如果一直过分关注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就会使进餐听上去像完成一种任务。食物应该是一种令人感到满足并得到享受的美味,健康的饮食意味着品尝和享受各种各样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哪些食物对身体有害、是不能吃的,必然会消减进餐的乐趣。
3.坐下来享受
父母精心挑选和准备食物,并规定一些就餐的规矩,能使孩子安静地坐在餐桌前吃饭,并可以使其学到就餐的礼仪,得到美味佳肴带来的享受。如果允许孩子吃饭时东奔西跑,他们往往会选那些比较容易吃的食物,就无法学会品尝一些富有营养但吃起来较为复杂的食物。即使父母本人不能坐下来陪孩子一起吃饭,最起码也要请家中的老人,或是保姆陪孩子一起吃饭。
4.丰富食品的种类
在每顿饭之前,你永远无法预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能量。当孩子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或是刚刚经历了激烈的体育运动之后,他们会寻找类似牛排、奶油之类的高热量食物;而当孩子感觉不太饿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那些高能量的食物上。因此,父母最好在每一顿饭中准备卡路里含量不同的食物,有些高有些中等有些低,相信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合适的食品,并决定吃多少。
5.不断地提供新的食物
孩子对新的从未吃过的食物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在第一次看到这些食物的时候他们一般不愿去尝试。但是如果一直看到它们出现在餐桌上,大人们也在津津有味地品尝,即使没有人强迫他们尝试,总有一天孩子会自己提出要求尝尝这些从未吃过的东西。但是如果父母只准备孩子已经接受的食物,就使他们失去了品尝并喜欢不同种类食物的机会。
6.为孩子做个榜样
作为父母,如果你自己不拿个苹果或是柑桔嚼嚼,而光是命令孩子”去吃点蔬菜和水果“,孩子是不会照你说的去做的。为了让孩子吃这些健康的食品,父母首先要树立一个榜样。
7.永远不要说”永不“
有些父母认为某些不能过量吃的食物应该永远受到禁止,这是不对的。如果孩子喜欢巧克力,要让他吃,只是不可让其每天都吃。
8.不仅仅关注餐桌
如果希望孩子生活得健康,不要仅仅担心脂肪,还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在吃饭时吃零食,并要预防孩子在进食中出现呛着、噎着等一些意外。
睡得好,孩子的智力才发育得好
家长应该保证孩子睡眠充足,可以从孩子的心理调整上考虑,始终让孩子保持心理放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睡眠障碍会逐渐好转乃至消失。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缺少睡眠或睡眠过多,都会对智力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张小凯是个高中生,学习任务很重,他很努力地学习,想将来考个好的大学,但是家里的环境让他苦不堪言。父母都是爱交际的人,隔三差五家里就会来一帮人,说说笑笑,吃吃喝喝到很晚,有的时候更是稀里哗啦地打通宵麻将。因此,张凯常常休息不好,白天上课的时候也总是昏昏沉沉的。这直接导致了他的学习成绩一步步地下滑,让他很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