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王峻把澶州军变的消息报告给了李太后,并特别声明郭威是为六军所逼,是人心所向。
然后他就看见了李太后的恐慌、大臣们的恐慌,甚至听到了他们的哭泣。
对于瞬间陷入不安的朝政,王峻并不着急。他马上又大力施展了他的管理才能,特意点明郭威仍然奉汉室宗庙,认太后为母。接着他又派士兵安抚好京城的人心。
王峻这样做,为第三个任务的顺利完成做了良好的铺垫,不负他管理人才的名声。
有这样的帮手,何愁大事不成?
于是王峻开始等待下一个任务的到来,他等得有些激动,有些着急。
他并没有久等。
当他听见探子报告郭威身披黄旗,领着大军将至七里郊之时,他知道第三个任务可以开始执行了。
于是王峻领着仪仗队兴致勃勃地往七里郊去了。
这个仪仗队是经过王峻评委精心挑选的,每个被选中的队员都具有相当好的礼仪和素质。其中有两个人被选中,证明了王峻的眼光非常独到。
这两个人都是当朝宰相,一个叫苏禹珪,一个叫窦贞固。
王峻挑中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长得帅,而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试想一下,宰相是百官之首,到时候他们突然腿软了一跪,后边的二三四品的膝下黄金还保得住吗?
除此之外,王峻还看中了窦贞固、苏禹珪二人身上特有的人性缺陷--懦弱。这个特点无疑培养了窦、苏两位仁兄在下跪搞迎接仪式方面的良好素质。无须提醒,骨头一软,立即从了。这两位仁兄没去练缩骨功,真算得上是武林中人才的一大损失。
当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还在后头,我们的赵匡胤同志搞兵变回来的时候居然也是抄袭了这一招,还专门用来对付他老师郭威所创建的后周朝廷。这是活生生的讽刺样本啊!
王峻如期见到了郭威。
郭威领着大军、身披黄旗,正缓缓地向迎接的队伍靠近。
军队很肃穆,只能听见马蹄声和脚步声。
这是辉煌到来的前奏。
郭威脸上很沉静。但是他内在的心情和他外在的表情却是截然不同的。
他此时的心情万分澎湃、激昂,这让他恨不得仰天长啸以抒胸臆。
王峻,我回来了!开封,我回来了!从此之后,这里的一切都将属于我郭威。现在,我才是这片大地上真正的主人。
这一刻,百官跪在了郭威的脚下。他们恭敬、谦卑,不敢直视前方的这个人。
这个人将会是他们的新主人。
他的名字叫郭威。
大军停止了前进。
至此,王峻一丝不苟地完成了郭威交给他的三个任务。郭威微笑着对他投去了感激的眼神。
但是,仪式并没有完成。
这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半。
接下来的另一半寄托在另一枚棋子身上。
这枚棋子所起的作用就是在京城大门口搞一场大规模的迎接仪式。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这枚棋子是何人了。没错,他就是冯道。
毫无疑问,就经验来说,冯道无疑是最好的棋子。
但是这枚棋子暂时还不能使用,郭威只能暂且驻军在城外的皋门村。因为在此之前还要处理一个人,而且处理这个人郭威不能亲自动手。
这个人就是在宋州关着的刘赟。
刘赟先生就目前的工作情况,已向郭崇威这个狱长申诉过无数次了,甚至有一次抓住郭狱长的手放声大哭,请求郭大狱长放他一马。但郭狱长的铁石心肠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打动的,所以刘赟先生的每一次申诉都被无情地驳回。
现在,意外事故终于发生了,这对于没有保险的刘赟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郭威虽然不能亲自动手处理刘赟,但是借借刀杀杀人还是可以的。
李太后手中就有一把很适用的刀。
郭威借刀的方式还是那么单刀直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先是把自己手中的刀放在李太后脖子上,然后威逼李太后把她的刀放到刘赟的脖子上,在这过程中他还可以对李太后说一句胁迫的话--你不杀他,我就杀你。
李太后表示很无奈,她这次上台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只能成为别人的杀人工具。于是她只好被操纵着,废黜了刘赟,降封刘赟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湘阴公。
郭威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一国不容二君,一山不容二虎。
刘赟的皇帝梦至此落空,更可笑的是他远方的老爹刘崇先生这时还在为他做着皇帝梦,还以为自己的儿子正在为登基积极筹备着呢!
6.入主开封
废黜了刘赟的皇帝名号之后,郭威的下一步就可以顺利地走下去了。
当郭威领着大军到达开封城前之时,不出所料地看见了冯道以及冯道所组织的仪仗队。
冯道这次并没有像上次一样放郭威的鸽子。他领着仪仗队在开封城外等着,随时准备迎接。
他这样做的原因在于郭威身上的一件东西--黄旗。
这并不是郭威先生搞出来的时装,它在此可以当作天子仪仗服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面黄旗本是军中的军旗,由于仓促之下准备不够万全,没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只好撕裂黄旗给郭威披上,凑合着用。不过后来赵匡胤就吸取了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到了黄色是必不可少的,连衣服都提前量身定做好了,可谓后浪推前浪。
冯道看见了那激情高涨的群众演员团队,也看见了郭威身上披着的黄旗,证实了澶州军变大戏已圆满成功。郭威已经拥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入主开封。
而冯道也知道自己现在要做什么事情--带头、下跪、迎接。
他已经锻炼过很多次了,如法炮制,每一次都没有出过纰漏,而且每一次都能跪来一品大官,比求菩萨还灵验。可见拜菩萨还是没有拜皇帝那么实用啊。
这一次也不例外。冯道下跪的时候,他身后的大臣们都受了感应似的跟着下跪。
郭威对冯道很满意。他对冯道的暗示以及识时务的作风表示赞赏,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会给冯道应得的那份。
就这样,郭威在百官的跪迎之下进入了他的最终目的地--开封。
郭威进京之后要找的第一个人还是李太后。
对于这个傀儡,郭威要滴水不漏地榨干她最后一丝一毫的利用价值。在权力的赛场上,这个女人完全没有说话的权利。
郭威再一次向这个女人提出了要求--我要监国。
而不是直接做皇帝。很出人意料!
李太后疑惑着表示答应。
这是郭威经过缜密的思考以及细心的观察之后,所做出的决定。若换作一般人的话--就算是爬老子也要爬到龙椅上去。当然他的下场我们也可以料到。
郭威提出这个要求的原因很简单,人心未定。文武百官还是如往常一样不愿支持郭威;城中的军民一时间也无法认可这个新天子。如果不耐烦地要坐上龙椅,很可能会造成一个结局--爬得越高,摔得越惨。而且这一旦摔下去就是百分之百的抢救无效,所以这个险郭威冒不起。
在这里我们特意挑出"监国"这个东西来说说。
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但在这里是皇帝缺位或有事不在京城的情况下,临时由一名重要人物(通常为储君、宗室)行使皇帝权力。
现在的郭威就是朝廷的代理元首。
在代理朝政的这段时间里,安抚好京城的军民是绝对有必要的,思想工作得做充分,让他们不要有怀旧之感,因为新天子马上就要出现了。对于不愿支持赞同自己的文武大臣,郭威首先会耐心地进行开导,不行的话就利诱,直接拿钱塞你嘴巴,给我安静点就成了;如果实在不从的话,也不会直接杀掉你,随便给你定个罪名,让你入狱,找个人害你一把,宣布你突然暴毙,叫你家人来收尸就完事。反正阎王只管你死与不死,不会管你怎么死的。
这套软硬兼施的手法,对于纵横权场几十年的郭威来说根本就是举手之劳。
事实证明这套手法颇具功效,只用了一个月时间,郭威就迎来了他登基建国的时刻。
风雨飘摇的乾祐三年终于撕下了冬天的最后一页。
新的一年到来了。春光灿烂,大地一片光明。
二月十三日,郭威正式宣布称帝。他自称是周文王之弟虢叔的后裔,所以定国号为周,改年号为广顺,史称后周。
到这个时候,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朝代正式建立。它的出现及其延续发展,将为日后的宋朝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论是这个朝代的建立者郭威,还是延续者柴荣,用我们旁观者的眼光看来,他们都是以老师的身份存在,教会他们共同的学生赵匡胤,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天下。他们可能永远不会料到赵匡胤会用他们的方式篡夺了自己苦心经营的江山。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赵匡胤,这是不争的事实。
好好扮演你在历史中所充当的角色去吧!郭威,你永远不要亏负历史,因为只有历史可以选择你,而你不能选择历史。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