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暴来临(1920-1929)
2594100000013

第13章 1922年(2)

1月21日,在共产国际发起和指导下,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于莫斯科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推动和促进远东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抵制和对抗帝国主义瓜分远东的华盛顿会议而召开的。会议的召开有一个酝酿和发起过程。当时,为了协调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地区尤其是中国的矛盾,按实力对比重新调整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太平洋和中国的利益,由美国发起、英国支持,于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召开了有美、日、英、法、意、比、荷、葡和中国参加的九国华盛顿会议。当时,中国和朝鲜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期望美国主持"正义人道",帮助他们从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和侵略下解放出来,因此对华盛顿会议寄以很大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听取日本、朝鲜、中国和蒙古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意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远东被压迫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团结,以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对抗华盛顿会议。于是,决定在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同一天,即1921年11月12日在伊尔库茨克召开这次代表大会。

出席远东民族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次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共中央对这次会议极为重视。1921年秋,当中共中央收到伊尔库茨克共产国际远东局关于选派代表参加会议的通知后,立即分派包惠僧赴广东、周佛海赴长江一带、刘仁静到北方各主要城市物色选派代表赴会。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还直接与设在上海的国民党总部联系,邀请该党派代表参加大会。从10月下旬起,代表们秘密分批赴俄,于11月、12月先后辗转到达伊尔库茨克。由于多数代表未能按期赶到,12月,当大部分代表陆续抵达伊尔库茨克后,考虑到便于列宁和共产国际就近指导等原因,大会改在莫斯科举行。这赋予了大会更为重大的政治意义。

1月21日,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克里姆林宫斯维德尔洛夫大厅隆重开幕。参加大会的有表决权的代表共178人,包括:朝鲜52人,其中共产党人42名;中国39人,其中共产党人14名;日本73人,其中共产党人9名;蒙古14人。中国代表团是由相当广泛的社会成员组成的:有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表,也有国民党的代表;有工人,也有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的代表;有学生文化团体的代表,也有妇女团体的代表;有国内上海、天津、唐山、太原、山东、汉口、湖南、安徽、广东、浙江等省市的代表,也有正在苏俄的中国新闻记者、中国留学生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是张国焘,国民党的代表是张秋白。工人代表有邓培(唐山铁路工会)、王光辉(湖南劳工会)等人;妇女团体代表是黄碧魂(广东女界联合会)。高君宇、王尽美、邓恩铭、瞿秋白、林育南、任弼时、罗亦农、俞秀松、柯庆施、肖劲光、贺衷寒、卜士奇、王象千等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也分别以各地区、各团体代表的资格出席大会。此外,中国社会党领袖江飞虎和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也应邀出席了大会。大会由共产国际主席季诺维也夫宣布开幕,推举列宁、托洛茨基、片山潜、季诺维也夫和斯大林为名誉主席。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萨发洛夫,美、印度、匈等国的共产党代表和远东各国的主要代表共16人被推为大会主席。大会首先由季诺维也夫作题为《国际形势与华盛顿会议的结果》的报告,随后据此通过了《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及远东形势》的决议。《决议》批评了中国、朝鲜的资产阶级,把美国当作亚洲"解放者"的错误观点,强调"远东各被压迫民族获得自由和独立的有效途径,是远东各国劳动群众与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结成联盟,并只有和他们结成联盟反对一切帝国主义者"。《决议》还指出了被压迫民族摆脱帝国主义桎梏后的前途和发展道路。指出:"只有同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一道战胜帝国主义后,远东各国的劳动群众才能为自身利益在国与国之间与先进的无产阶级共和国之间建立经济联系,并保证充分利用科学与技术成就而自由发展"。大会听取了远东各国代表关于本国形势的报告。这些报告介绍了远东各国的阶级关系、工运、农运、学运,以及妇女状况等,内容丰富生动,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中国代表也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和发言。关于中国形势的主要报告是由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作的。他在报告中讲了中国的无产阶级状况、土地关系、农民状况、学生运动和罢工运动等情况。邓培在大会的发言中讲了中国的工会、铁路和冶金工人罢工的情况。于树德介绍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外国资本控制中国工业。外国货充斥市场,致使手工业者破产的惨状。根据大会安排,中国代表再次获得作报告的机会。国民党代表张秋白介绍了该党和孙中山南方政府的情况;女代表黄碧魂讲述了中国妇女的状况。各国代表的报告和对各国革命情况的介绍表明:共产党人必须回答远东各国革命运动中的首要任务问题以及共产党与各民族革命政党之间的关系问题等一系列迫切问题。

为回答这些问题,共产国际东方部主任萨发洛夫作了《第三国际与远东民族问题》的报告。关于被压迫国家当前革命的首要问题,《报告》依据列宁关于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分析了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人中国、朝鲜等国后,这些国家的阶级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明确指出:摆在"远东劳动阶级面前的任务,第一件就是谋各被压迫国家的解放"。对中国劳动群众和中国共产党来说,"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土地收归国有,创立一个简单联邦式的民主主义共和国"。关于共产党与各民族革命政党之间的关系问题,报告指出:对于资产阶级民族运动,只要它是向帝国主义压迫作战的,共产党人就应支持和援助,而对于求助于帝国主义者或国际帝国主义外交的一切倾向和团体,则必须毫不怜恤地迎头痛击。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援助包括资产阶级民族运动在内的一切民族革命运动的原因在于它是攻击帝国主义的,是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相协调的。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运动,中国的劳动者必须踏稳他们自己的脚步,不可和任何民主党或资产阶级分子混合。共产党人帮助无论哪种民族革命运动,也只看它不致向损害无产阶级运动的方向走去,才帮助它。关于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作用问题,《报告》强调无产阶级在运动中的特殊作用,即无产阶级要"独立前进",要"在民族革命的运动中做领袖,当栋梁";强调把中国人口最基本的群众——农民吸引到这场斗争中来的必要性,认为若不唤醒中国的柱子——农民,民族的解放是无望的。总之,《报告》结合远东各国的实际状况,系统地阐述了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革命的思想,并指明了中国民主主义的革命方向。

大会最后一项议程是通过《宣言》。这一文件揭露了帝国主义华盛顿会议的罪恶图谋,号召远东各被压迫民族在俄国和西方无产阶级的援助下,进行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宣言》痛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朝鲜等国家的残暴和无耻:"日、美、英、法的强盗们已抢夺着四百兆人民的中国,以中国人民的血和泪来造成他们生活的甜适。""中国的苦力——世上最受富人们掠夺和压迫的奴隶——迫而为这些强盗们勤苦一直到死。在工忙的时候,中国农人们要一天做16个钟点的工作,甚至18个钟点,但享受他们的劳力的收获的却是外国的投机家,吸血的人们和他们的走狗。"《宣言》揭穿了华盛顿会议侵略中国的阴谋:"对中国他们所采用的,便是他们抢夺利益的分配要有个协调,而且承认在这个恶毒的侵略里是让美国来做领袖。……现在他们要组织一个新银行团,一个国际托拉斯来做中国军事财政实业的侵略了。"《宣言》明确提出,中国和远东各被压迫民族当前的革命任务是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即要争取民族的"自由、平等和独立",争取"建立一个公平劳动的制度","将土地从不劳而食的人们手中收归,将权力握在我们——工人和农民自己手里"。要向当前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和军阀宣战。"我们要对英、美、日、法和其他的世界强盗们宣布一个’死生以之‘的战争,我们要对剥削中国的军阀宣战,我们要对日本武人和官僚宣战,我们要向诡诈式的美帝国主义和贪婪的英国投机家宣战,我们不得胜利,誓不罢休!"为了实现上述革命任务,《宣言》号召建立国际的和国内的统一战线,"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向受虐待而却不愿再继续下去做奴隶的人们高呼",勇敢地承担起向世界帝国主义开战的重任。《宣言》确信:"我们定要得着解放",胜利一定属于团结一致反抗压迫的远东各国人民。

列宁因病未能出席大会,但却始终关心着大会的进行。会议期间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中国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和中国铁路工人代表邓培。在会谈中,列宁询问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并提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国共两党的合作问题。列宁分别向国共双方代表提出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能否合作的问题。国民党代表给予肯定答复。共产党代表张国焘表示,在中国民族和民主革命中国共两党应当密切合作,而且可以合作;在两党合作的进程中可能发生若干困难,不过这些困难相信是可以克服的。中国共产党当努力促进各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努力的团结。列宁对回答表示满意,同时勉励邓培说:铁路工人运动是很重要的。在俄国革命中,铁路工人起过重大的作用;在未来的中国革命中,他们也一定会起同样的或者更重大的作用。列宁的亲切接见和他对中国革命的宝贵指示,对于中国共产党制订自己的革命纲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国民党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也起了积极作用。

2月2日,大会在彼得格勒的大剧院举行了隆重的闭幕式。季诺维也夫致闭幕词,彼得格勒工农代表和远东各国代表也相继发言,祝贺大会成功,大会在通过了《宣言》后闭幕。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在莫斯科、彼得格勒等城市进行了参观访问。从各个侧面观察和认识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所见所闻都给予他们很大启示、教益和鼓舞。这次大会对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原则,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22年上半年,出席这次大会的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回到中国,及时将大会精神向中共中央及各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作了汇报和传达。远东民族会议对中国民主革命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对中国共产党有很大的启示。特别是大会所阐明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以及被压迫民族革命的方针,对于中国共产党制定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东铁路协定大纲"签订

2月28日,北京政府与苏俄、远东两政府代表就中东路问题签订协定大纲,中国与苏俄之间久拖未决的关于中东铁路的权益归属问题获得了初步解决。

中东路的酝酿修建及其重归中国的谈判是经历了一个长过程的。19世纪末,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为沙皇俄国的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提供了有利时机。沙皇政府以同中国共同御敌(日本)之。名,诱迫清政府于1896年6月3日签订了"中俄密约"。俄国据约取得了在中国吉林和黑龙江省建造铁路(即中东铁路)以达海参崴的权利。同年9月8日,两国又签订了中俄合办的<东省铁路公司合同》。1918年4月5日,日本干涉军在海参崴登陆,英、法、日、美等国的干涉军也相继抵达,很快,干涉军的总数达15万之众。如此庞大的军队西进同苏军作战,首先面临的是交通运输问题。中东铁路东接乌苏里铁路,连接海参崴,西接西伯利亚大铁路,与外贝加尔地区相连,是协约国干涉军必欲控制的交通干线。因此,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一开始,中东铁路就成为日、美等国追逐的目标。

5月16日日本诱迫段祺瑞政府签订了中日陆军和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据该协定和实施该协定的《详细协定》取得了使用中东铁路的特权。但是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主要是军事性质的,只在战时有效,还不能达到日本永久占有中东铁路的目的。因此,当协定签订之后,日本驻哈尔滨领事受命向旧俄驻哈领事提出了路权、警权、粮业、实业、币权等五项要求,企图将中东铁路各项权利一网打尽,以实现日本永久霸占中东铁路的图谋。

美国在密切注视着日本的一举一动。就在日本向中东铁路步步紧逼的同时,美国及时地插手进来。史蒂文斯在俄德媾和后,即率路员200余人折回哈埠,"全俄政府"首脑霍尔瓦特"就近请彼等在路上帮助(实行)改良计划"。美国工程师分赴中东铁路东、西、南各段视察,"并各陈美国铁路方法,以期采用"。霍尔瓦特有美国撑腰,对日本霸占中东路的野心不予理睬。

在日美争执不下的情况下,1919年2月17日日美两国驻华公使共同将"共管西伯利亚暨中东铁路计划"正式通告中国,并呈送该计划说明书。次日,该两国公使又递交了《驻日本美国大使所拟节略》及《东清暨西伯利亚等铁路之规定办法》两份文件。该办法规定对中东铁路实行国际共管。中东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不同,是中俄合办企业,又在中国领土之上,同中国有领土主权关系,协约国实行共管,完全是牺牲中国利益谋求日美妥协,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既是共管,各国之问就有制约;而且中国也是参加共管国家之一,有发言余地,因此,共管比日、美各自独占远为有利。1919年2月20日,北洋政府照会日、美,通知中国将派员参加共管委员会,并特别声明中国的事项要求:(1)中东铁路为中国委托道胜银行承办之路,和中国有领土关系,与西伯利亚铁路性质不同。中国查照原订铁路合同应尽之责任,应于技术部内派一专员,其位置、责权与该部总理相等,以便商承督办查察合同应办之事;(2)应尊重合同精神,尽量用中国铁路技术及管理铁路人员;(3)护路军警应仍由中国军警切实保护,以维护路线之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