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暴来临(1920-1929)
2594100000009

第9章 1921年(2)

7月23日晚8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三号(解放前曾改为望志路106号,现为兴业路76号)开幕。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包惠僧、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共13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原定由陈独秀主持,但他因公务繁忙无法脱身,会议临时推举张国焘主持会议,毛泽东与周佛海任记录。张国焘向大会报告了会议的筹备经过,说明了这次代表大会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这次代表大会应当具体讨论和解决的各种问题,首先是制定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马林、尼可尔斯基在会上热情致词,肯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世界意义,建议中国共产党要特别注意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工会组织,把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代表们商讨了这次会议的议程和任务,认为代表大会应讨论和决定如下问题: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工作情况,并交流经验;讨论和通过党的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讨论党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方针、任务和方法,并制订出具体工作计划;选举中央机构,建立党的集中统一的领导。这些议题分别安排在各次会议之中,并力求作出一致的决定。7月2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了本地区党团组织成立的经过,开展的主要活动,以及进行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并指出,由于党组织成立时间较短,缺乏经验,党员数量少,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源,因此党的工作尚不能有计划地展开,今后需努力创造条件,进行更有效的工作。7月25、26日休会两天,用于起草会议文件。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起草了党的纲领(即后来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即后来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7月27、28、29日三天,大会举行了三次会议,集中讨论了起草小组提出的会议文件草案。代表们各抒己见,既有一致认识,又有争论和探讨。

月30日晚,大会举行第六次会议,马林和尼可尔斯基出席会议。会议原定议题是由国际代表讲话,对会议讨论的各项问题发表意见,然后通过纲领和决议。但会议刚一开始就受到了法租界巡捕的侵扰。当晚8点多钟,一个穿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谎称找人。具有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当机立断,建议会议停止,大家分别离开。屋里只留下李汉俊和陈公博应付。代表们刚刚离去,法国巡捕就包围并搜查了会场,在没有问出破绽的情况后才率队离开。当晚,部分代表在渔阳里二号陈独秀的在沪寓所聚会,商讨下一步会议的安排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为了党的安全,必须改变开会的地点。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会议可以转移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召开,代表们一致同意。

月31日上午8时左右,代表们先后来到上海北站,为缩小目标,分两批乘车南行。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可尔斯基因过于引人注目,行动不便,未曾前往。陈公博因下榻旅舍隔壁房间发生命案,慌恐中直赴杭州。上午11时左右,代表们在嘉兴南湖事先租下的一艘画舫上继续开会。会议首先讨论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由于党的纲领问题已在上海的几次会议上作了比较深入的讨论,此次着重讨论了党的今后工作部署问题,比较具体地研究了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各项实际工作。会议一致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决议。

《纲领》主要包含党纲与党章两个方面的内容。《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最终目标是达到无社会阶级区分的共产主义。《纲领》还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对党的领导制度、组织机构、组织纪律以及党的发展工作等内容,作了比较明确地阐述和规定。《纲领》在组织原则方面,首先确定党内生活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针对当时党内有的片面强调民主,有的过分强调集中的情况,纲领规定,党的组织要"采取苏维埃的形式"。这种委员会体制从组织上确立党要实行集体领导的制度,决定问题要由委员会讨论,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纲领在提出党内民主的同时,又强调了集中。指出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地方组织必须服从中央。纲领规定党员应根据不同职业,在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组织中进行活动。"这些组织必须受党的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指导",而"地方委员会的财政、出版和政策都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纲领》还强调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针对党内不必有严格组织纪律的错误认识,纲领规定党必须自下而上,即从基层支部直至中央,逐级建立严密的组织,实行坚强的领导。纲领第7、9、13条分别规定有5名、10名和30名党员的地方,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强调党员的政治行为和工作必须取得党组织的批准和指导,并注意保守党的秘密。《纲领》还规定必须慎重发展党员,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提出凡接受党的纲领和政策,愿意忠于党,不分性别、国籍,由一名党员介绍,并经当地党组织审查,多数党员同意,再经该地区执行委员会批准,方可接受其入党。《纲领》还对党在现阶段的斗争目标和策略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代表大会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发生分歧,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共产党应参加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一种认为以无产阶级专政为直接的斗争目标。大会在讨论了两种意见后议定,坚决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断绝一切联系。在讨论关于共产党员是否能在资产阶级议会中当议员,到现政府中做官的问题时,会议代表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部分代表认为,在现阶段,必须要把公开的工作和秘密的工作结合起来,党应该挑选合适的党员,参加资产阶级的议会或者到资产阶级政府去做官,用另一种方式为无产阶级利益斗争。另一部分代表则反对这种意见,他们指出共产党员既不能当议员,到资产阶级议会里进行斗争,又不能做官,与资产阶级官僚一起工作;共产党员参加议会,会使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议会产生幻想,结果会影响中共党的阶级性和纯洁性,使党有变成黄色党的危险。这次代表大会未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表示留待下一次代表大会再作进一步的讨论和决定。大会纲领对此问题的规定是:共产党员不应该当议员,不能担任部长、省长之类的重要政治职务,而可以担任校长、科员等文职雇员以及警察、士兵之类职务。

大会讨论通过的《决议》规定了党在当前实际工作的任务,并提出了开展工作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决议》强调党要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成立产业或工厂工会,把工人组织起来。指出建立各级工会组织是党的基本任务,凡是有大工业生产、工人又比较集中的地区,党必须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会组织,并派出党员参加工会工作。《决议》强调在工人运动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把工人运动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防止被其他党派所利用,使这项中心工作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部分。如发现工会组织被其他组织所利用,应果断及时地对该组织进行改组或重建。为了加强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力量,大会强调要把工人运动中的可靠骨干,吸收到党内来,工人积极分子入党时,条件可以比知识分子宽一些,只要纯洁可靠,热爱工会,忠诚于无产阶级,即可准予入党,而不必在是否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苛求。入党以后可以通过学习加以弥补。《决议》对党的宣传工作作了决定,要求以多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各地党组织均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版报纸、刊物和通俗小册子,并强调一切出版物都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下,受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无论是中央或地方的出版物,都不得刊登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文章。《决议》提出要建立工人运动的研究机构,并对研究机构的组织成员、工作目的和研究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决议》还规定了中共党对外关系的原则,规定共产党在政治斗争中,在反对军阀和官僚的斗争中,在争取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斗争中,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决议》指出中共党应保持与共产国际和各兄弟党的经常联系并确认中共应该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东方支部。大会还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

会议最后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由于当时党员数量少,各地组织尚不健全,会议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负责领导党的工作。会议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为组织主任。7月31日下午6时左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中共"一大"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由此宣告正式成立,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为了全力开展工人运动,于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办事机关设在北成都路19号(今成都北路899号)。张国焘担任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先后在这里工作的有包惠僧、李震瀛、董锄平、许白吴等。

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进行宣传教育,启发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劳动组合书记部在自己的成立宣言中宣布其性质"是一个要把各个劳动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它的任务是"向劳动者宣传组合之必要,要联合或改组已成的劳动团体,使劳动者有阶级的自觉,并要建立中国工人们与外国工人们的密切关系"。劳动组合书记部一成立,就编辑和出版了机关报《劳动周刊》,向工人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和组织的重要性,启发工人按产业组织起来。为了和资产阶级所把持的"招牌工会"划清界限,它还强调发扬阶级斗争精神,教育工人掌握和运用阶级斗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劳动组合书记部还在上海小沙渡工厂区创办工人补习学校,针对工人的现实情况作思想发动工作。劳动组合书记部在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深入和发动工人群众,组织工会,开展罢工斗争。在上海,为了打开工人运动的局面,书记部决定派人加入青帮或洪帮,利用帮会关系,取得广泛联系工人群众的条件和机会,开展工人运动。8月下旬,书记部推动建立了英美烟厂工会——上海烟草工人会。书记部同时还领导工人和资产阶级把持的招牌工会进行斗争,揭露招牌工会的真实面目,以争取其影响下的工人群众,并尽可能地争取在某些问题上和一些已有的工人团体结成临时的同盟,以便团结广大工人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劳动组合书记部的这些工作为1922年上海工人运动的高潮准备了条件。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在上海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其几个分部也致力于发动当地的工人起来斗争。当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北京建立了北方分部,在汉口建立了武汉分部,在长沙建立了湖南分部,在广州建立了广东分部,还在济南建立了支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负责人有罗章龙(主任)、王瑞俊(王尽美,副主任兼秘书),以及邓培(唐山大厂中共党组织书记)、史文彬(长辛店工会主席)、孙云鹏(正太路工会主席)、王荷波(津浦路工会主席)等。北方分部负责的地区很广,包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热河、察哈尔、绥远、甘肃和东北三省,其工作重点是北方的铁路工人和开滦煤矿工人。为了提高工人觉悟,发动工人起来斗争,北方分部通过办《工人周刊》、工人补习学校和进行巡回讲演等方式,向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北方分部还在青年学生和工人中多次召开辩论会,引导学生和工人讨论中国革命的方向问题,并针对实际问题深入做思想工作,逐渐消除了工、学之间的隔阂,使二者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北方分部向各条铁路、重要厂矿和城市派遣了特派员:京绥路何孟雄、张汉清,京汉路吴汝铭等,陇海路游天祥、王忠秀,京奉路王尽美等,津浦路王仲一等,胶济路郭恒祥等,道清路董昌荣,正太路袁子贞,开滦五矿李昌兴,天津安幸生,北京陈楚梗,唐山李树彝,济南李昧农等。特派员们在各地深入工农群众,帮助工人创办了劳动补习学校、俱乐部以至工会组织,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唐山工人图书馆、南口车务工人同人会、正太铁路总工会等公开的群众组织相继成立,一些工人运动积极分子被吸收入党。1921年11月,陇海铁路工人为反对该路机务总管苛待工人举行罢工,罢工期间,京汉路、京奉路和杭州的工人在劳动组合书记部的统一部署下对罢工工人予以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援,推动罢工走向胜利。接着,济南、青岛、淄博、山海关等地也相继成立起了工人俱乐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成立于1921年10月,机关设在武昌黄土坡下街27号。包惠僧、林育南、项德隆(项英)先后在此担任主任,陈潭秋、黄负生、许白昊、李书渠等都曾在此工作过。武汉分部成立不久,就派人通过关系到粤汉路徐家棚车站开展工作,创办工人补习学校、粤汉铁路工人俱乐部等。武汉分部的工作重点是京汉路的江岸站。先后派到这里工作的有项德隆、陈潭秋、包惠僧、林育南、施洋等,在他们的推动下,1922年1月22日,京汉路江岸铁路工人俱乐部成立,成立大会召开时,京汉路的郑州、信阳、驻马店、广水各站各厂的工人代表,粤汉路徐家棚站工人俱乐部的代表,汉口租界人力车夫工会的代表及汉口英美烟厂公司的代表出席,俱乐部宣布自己的宗旨是:"保证生活;增高人格;改良习惯。"不久,劳动书记部武汉分部与北方分部共同合作领导了陇海铁路的罢工斗争和粤汉路的罢工,其中,粤汉路机车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罢工,历时五天,迫使粤汉铁路的洋总管和北洋政府完全答应工人的条件,罢工取得完全的胜利。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的主任是毛泽东,李立三、***、郭亮等在湖南分部从事过宣传和组织工人群众的工作。湖南分部除了负责湖南省的工人运动外,还负责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指导。1922年5月,推动领导成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