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不是往瓶子里注水
1
教书,并不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做教员的,不能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全讲给学生听。尽量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就算不讲也可以,直到学生确实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2
必须坚决禁止强制学习。把人作为机械,把教师当成唱机,把学生当成背书机器,这定不能产生形成性教育,个性不能发展,当然也不会有可能对世界文化作出贡献。
3
孩子们的生活显然按照他自由意志,而不是焦急的父母和那些自以为是的教育家的想法。家长与老师的干预及指导最后造成的是一些机器人。我以为,不应当迫使孩子去学习他们不愿意学习的音乐或别的东西,才不致将其变为一个没有意志的人。
4
由于把知识自身当作独立的目的,因而古代的观念将知识当成一件现成的东西,传来传去,你传于我,我又传于别人,或者摆设起来,让人赏玩。知识如同一些金钱。守财奴攒了许多钱,越攒越多,越多越善,完全不问金钱有何用处,只认为积钱是人生唯一目的。旧的知识论正如守财奴的积财观念。
5
讲解(教师是讲解人——编者注)指导学生简单地记忆所讲解的内容。特别不好的是,讲解将学生当作了“容器”,变成了可随意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如果向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优秀;学生越是顺从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优秀学生。因而,教育就成为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知识的保管人,教师是储户。
6
依据这样一条真理:教师本身小心谨慎。假若他期盼自己的学生成为有用的人但非华而不实的人,他在教育头脑还没有成熟的学生时,不要让他负担过重,要控制自己的力量,发挥学生的能力。
7
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题目能考出能力与天才,死记硬背能验证钻研书本的程度,这绝非我的经验。除了导致教育上的浪费以外,这不会有任何结果。
8
兴趣形成主动性。兴趣应该是多方面的,因而需求多方面的主动性。教学应该端正他们的思想与努力方向,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单单导向死记硬背的学习,会让大多数儿童处于被动状况,由于只要这种学习坚持下去,就会排斥儿童平时可能具有的其他思想。
9
在学校里常常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解,背诵。但一个记忆不良的儿童常常可能是个很具能力、很具才华的人。假若能够发展自己的所有才能,他就比较容易去进行他中意的工作,也不会将它看作沉重负担。
10
教育的可能性就决定于兴趣,是兴趣激起学习者努力,是兴趣让他们以后觉得自己作出的努力是有价值的,为了让自己有把握,他们应具备强烈的兴趣,如此才不会在半道上停滞不前或觉得所学的东西没有意义。
11
教育的艺术是让学生喜爱你所教的东西。为了让他对你所教的东西产生兴趣,那就不应当让他的脑筋对你所说的话是如此的默从,就不应当让他除了听你说话之外,便无事可做。
12
教之而不受,而强告之亦无益,譬如以水投石,定不纳也。今有石田,虽水盈盈,可立待其干者,因其不纳之故也。
13
无论教什么学科,首先应当如此把它教给学生;让学生乐于研究,来奠定牢固的爱的基石。
14
明智与任何其他品质都不能被属于其自身的快乐所妨碍,却只能被其他快乐所影响。因而,沉思与学习的快乐能让人学习得更好。
15
“乐则生矣”。学而至乐,则不能已,故可进也。
16
让听者只处于被动状态,且强迫要求他痛苦地抹杀自己活动的所有方式,本身就是让人厌恶和感到受压抑的。因而一种连贯的讲课定会通过让学生总是保持急切的期待心理来激发学生……教师在能够确保正在开展的工作能顺利进行下去的程度内可以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此种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
17
假若智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聪明才智但非积累记忆,在于创造知识的探索者却并非培养博学之士,那么传统的教育明显存在严重的缺陷。
18
假若你想做到让儿童愿意好好学习,让他竭力以此为母亲与父亲带来欢乐,那你就应爱护、培植与激发他身上劳动的自豪感。也就是说,要使儿童看到与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使儿童因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毫无出路的忧伤,感觉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19
经验和交际确实经常让我们感到厌倦,但有时候我们必须承受。然而,学生却决毫无必要一定得忍受教师带来的厌倦!让人厌倦就是教学的最大失败。教学的特权就是跨越草地和沼泽,不能一直使人在舒适的山谷中游荡,相反将使人练习登山,并让人在得到广阔视野中得到酬偿。
20
硬填知识的办法应受到多么严厉的指责。硬填知识的办法时常激起人对书籍的厌恶;如此将无法让人获取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相反会让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21
有不少错误的做法让学习普遍地让人讨厌而毫无效果……我们的时间一部分在学校提供的常常游手好闲的假日中浪费掉了,一部分浪费在不合常规地迫使头脑中空空如也的孩子去写作文、写诗、写演说词,此等事只有具有最成熟的判断力的人才可做到,这是只有依靠长期的阅读与观察而在大脑中蓄满了优美的格言与丰富的创造力的人才可最终完成的工作。
22
最重要的是要尤其注意不要让儿童在还未热爱学习的时候就讨厌学习,以致在儿童时代结束后,还对初次尝过的苦痛心有余悸。
23
爱读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职之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应仅把课内的书抱住。即便与本业毫无关联的,也要浏览。例如学理科,偏读读文学书,学文学的,偏读读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实际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于他人、他事,才能有更深的了解。
24
分数并非代表一切。此种评估过程应对家长、老师,甚至对学生自己提出建议,让他们在明白家里、学校及更广大的社区里,怎样的活动是可行的。依据这些信息,儿童可以加强他们自己智能的弱点,联系自己智能的强项,以便以后满足职业与副业的需要。
25
目不察古今,耳不闻中外,而至无才理财,无才治兵,无才守令,将相亦无才……俱八股之迷误人才而以致之也。
26
假若学生的精力与精神因休息而得以恢复,他就能凭更旺盛的力量与更清晰的头脑开展学习……应该给休息制定一个限度,不然,你不让其休息时,就会使他引发对学习的厌恶,而过于放纵的休息,就容易形成懒惰的习气。
27
对于所有学校来讲,迫切需要的是,不单单设置一个具有宽阔的教室的休息场所,并且要有一个供人休息的自由活动场所;急切需要于每一节课后进行一次课间休息;在头两节课后让学生户外活动一次;假如有第四节课的话,于第三节课后应再让学生作一次户外活动。更加急切的是不要设置家庭作业去剥夺学生必要的休息时间。
二、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的特点
1
人之质性各异,宜就其质性之所近,心志之所向,才力之所及以为学,则易成为圣贤,且无龃龉扦格,终其身而不就患。
2
培养智力与技能要求有适宜人类本性的、符合心理学规律的一套循序渐进的方式。同样,培养此类行动的技巧也决定于一个根基牢固的教学艺术初步的机制,也就是讲,要依据教学艺术的基本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儿童就能依靠一系列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训练而获得教育。此种训练的结果一定会让儿童在他们需求教育的所有方面,获取日益得心应手的技能。
3
如同紧口瓶子不易容受猛然大量涌入的液体,但能被缓缓地甚至一滴滴地灌进的液体所填满,因而我们也必须认真考察学生的接受能力。
4
世上没有唯一的最好的教学程序,只能由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与之相一致的理想化程序。
5
在发展的任何阶段,儿童都有其自己的观察世界与解释世界的特有方式。给每一特定阶段的儿童教某门学科,其职责就是依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理解那门学科的结构。
6
教学应当培植各人的天赋特长,应顺着学生的自然倾向最有效地挖掘其能力。
7
假若我们拿一只窄口的瓶子,将大量的水猛地倒进去,却不让它一滴一滴流进去,结果会怎样呢?毫无疑问,大多数的水会流到瓶子外边去,瓶子所盛的水比缓缓地倒进的还少。有些人教学生的时候,并非依学生所能领会的去教,却依他们所愿教的去教,他们的做法同样蠢;因为才力是应当给以支持的,不能负累过度,教师与医生一样,是自然的奴仆,并非自然的主人。
8
我以为,优秀的雄辩家的成功应归功于学习,而非更多归功于天性。这如同最好的农夫也不可能改良没有肥力的土壤,但肥沃的土地即便没有农夫的相助也能长出有用的果实来。但,假如农夫在丰腴的土地上付出了劳动,他就可比土地本身的恩赐获取更多的果实。
9
中人之上,始能语上也;中人之下,不能语上也。
10
学生应当在适宜的时间,于他们到达特定的心理发展阶段时,学习相宜的学科,采取相异的学习方式。此乃一个从未被怀疑的、路人共知的自明之理。
11
针对各人特点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这样,才使他们都能有所成,都能达到才尽其用的境界。
12
就像一位卓越的雕刻大师,若能顺应其原有的凹凸因势而刻,定能雕刻出一件精品。教育也如同雕刻。
13
实施掌握性学习策略的问题总体上是一个确定怎样将学习者的个别学习差异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的问题。
14
假如教师能在差生的基本发展上不断地下功夫,那么就不单能在发展上获得明显的成效,并且也为掌握知识与技巧提供了有利条件。
15
我看在全部其他方面,人与人之间也都一样天生就存在不同,并且也都能够通过勤奋努力而得到许多改进。因而,很明显,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慧的人或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假若他们决心要取得值得称誉的成就,都定要勤学苦练才行。
16
最复杂的感觉印象是基于简单要素之上的。你将简单的要素全部弄明白了,则最复杂的感觉印象也因之变得简单了。
17
如果将经过准备的讲话用一定的方式储存在大脑中,同时引导他们去付诸实践,并选择一些浅显的书叫他们精读,那么他们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美好事物的状态,再依一定次序学习文字,这就能让他们迅速地掌握语言的能力,我相信这是学习语言最合理与有效的方法。
18
教育过程最优化,即所寻找的教育过程的方法,能够让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与精力却收到最好效果。
三、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1
科学技术的时代表明:知识正在持续地变革,革新正在持续地日新月异。因而大家一致赞同意:教育应当较少地致力于传递与储存知识……却应当更力求寻找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怎样学习)。
2
一般来讲,“发现教学”所包含的,不是指导学生去发现“那里发生”的事情的过程,而是他们形成他们自己大脑里的想法的过程。它要求鼓励他们去说,“叫我停一停再思考那个”;“叫我用自己的头脑想想看”;“叫我尽力试试”。
3
我们教一门课,并非要求学生成为此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应要他们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仅是一种过程,而并非结果。
4
教育中应当努力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当指引儿童自己开展探讨,自己进行推论。为他们讲的应当尽力少些,而指引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尽可能多些。
5
比较智慧的教师注意系统地指引学生借助过去的功课来帮助理解当前的功课,并且借助当前的功课加深理解以往获得的知识。
6
导师应当牢记,他的工作不是要将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完全教给学生,而在于让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让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7
假若学生们不论在口头上或笔头上,都按所给的题目互相竞争地练习,其学习将能得到极大的成功。他们凭借各种机会与自己的经验,每个人都能发现许多东西。
8
假若我们要学习的全部东西都必须持续地重新发明与日益更新,那末教学就成为了教育,并且就越来越变成了学习。假若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不但指它的时间长度,也指它的所有方面),并且也包括整个的社会(不但包括它的教育资源,还包括它的社会的和经济的资源),那么我们除了对“教育体系”实行必须的检修以外,还要不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因为这些全是教育未来所要面对的挑战。
9
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讲,全部都取决于它所引起的智力活动。只要不能激发任何一个学生智力活动的东西,根本不会被他们所重视,而也有可能会被视为负担。
10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学而不恃己之聪颖,而唯藉先觉之是效。思而不沿古人之先辙,而以吾警悟之灵。学非碍于思,而学益博则思益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愈困则学愈勤。
11
问题不在教其各种学问,而在激发他爱好学问的兴趣,并且在此种兴趣完全增长起来的时候,教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无疑,这是全部良好的教育的一个根本原则。
12
对学科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它的思考方法。在学科的教学中,最要紧的莫过于尽可能早地向儿童提供学习的思考方法——同它对应的联系的看法、形式、材料、希望与挫折的机会。简单地说,对某学科最好的介绍就是该学科本身。我以为,一开始就应当让儿童去猜想、去解题、去争论,这方做到了介绍学科的要点。
13
我们一定得认识到,教育应当给学生准备各种机会,使其积极参与,并专心致志地解决他感兴趣的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事情,特别是要学会怎样有效地从事这类活动。
14
一开始就应当给年幼的学习者有处理问题的机会,使他们来推测,来争辩,因为此类事情都是本学科要做的中心的事情。
15
所有有矫正作用的制约都会带来如此的危险性:使学习者变得长时间地依赖导师的矫正。导师定要以某种方式来矫正学习者,但最后要让学习者自己能进行矫正。不然,教学的结果便会造成如此一种掌握知识的形式,即永远依靠教师的形式。
16
教育过程的重点在于为受教育者创造帮助与对话的条件,以利他将具体经验译为更加有力的标志系统及更有秩序的体系。
17
教师的工作应主要是千方百计唤起全部的力量,以推动思考力的方法,以给予思考力以敏捷、活跃、持续及多样性想象的方法,来补充外部世界的创造性作用。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