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锁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糊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父亲认真对待每一个灯笼,从不糊弄别人,一丝不苟地编制着手中的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伤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邻居拴柱来求灯笼,拿来了半袋米。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领阿爸去治病,过年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来的。我们知道,拴柱家境贫寒,而且家里的老人病了很久,花了很多钱医治,吃了很多的药都不见效。
”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
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把他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父亲心软,看不得别人的苦。”你们家条件不好,这个就拿回去吧,这可是你们过年要吃的白米饭啊。那个灯笼算我送给你们的。“拴柱被父亲感动着,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那是所有灯笼中做得最好的一个,本来父亲是要把它留给自己家挂的。可现在却白白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嫌他把自己家的灯笼送给了别人。父亲却说,如果拴柱那个虔诚的愿望可以成真,那么我选这个最好的灯笼给他,自然就会更灵验一些。
因为拴柱来得很晚,送给他灯笼后,父亲已经没有时间再重新做一个了,所以那年我家的灯笼杆上空空荡荡,院子里也黑黝黝的,没有一丝节日的喜庆气氛。
不过那一年,我们家虽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的院子里都有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制造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家伙,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好愿望……年三十的晚上,父亲微微有些喝醉,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的灯笼,不无骄傲地说,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当罩,把这盏灯笼高挂在自己的心中,温暖和光亮就送给了别人。现在父亲的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告诉孩子善良,和其他所有的美德一样,不会在送出之后就不再拥有,反而会令付出者的心灵更富足,更高贵。而送出去的善良,更不会流失,它们会像种子一样,在人们的心底生根发芽,为世界带来更多的芳香。
爱无所终一个南京的小学生熊捷,偶然交了一个笔友,是云南省怒江州自贡市马吉乡的小学生余丽芳。
两个小学生在书信里无话不谈,亲亲昵昵,居然一起走过了七年,从稚气未脱的小孩,一起变成了含苞待放的少女。
然而,余丽芳突然失去音信。她家没有电话,唯一留下的学校地址也是查无此人。任凭熊捷再三去信追问,均是石沉大海。熊捷坐立不安,等待了整整一年,终于拿着七年的书信,走进了南京某电视台。
两个小女生的友谊出现悬疑,值得大动周折去破解熊捷努力说服那位制片人:”丽芳的午餐只是一根黄瓜,寄一封信要8毛钱,她仍和我通了7年信……为了给我寄一张照片,她要走上几十公里山路去照相馆……她每天都要通过溜索去上学,特别希望考上大学——瞧,这就是溜索。“制片人瞧着那张从信封里抽出来的照片。
两边悬崖峭壁,夹着波涛汹涌的怒江。惊涛骇浪之上,悬着两根光溜溜的钢索,一个女孩背着大书包,正在通过”溜索“过江——生命真正”悬于一线“。
这样凶险的情形,对于余丽芳是家常小事。制片人凝视良久,抬头对熊捷说,我们会尽早出发去云南寻访队伍很快组织起来,包括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和一些热心的南京市民。
车子进入怒江州,路途日益险阻。公路逶迤在峡谷中,时宽时窄,常有石头滚落,摔下悬崖,坠入怒江,发生惊心动魄的声响。
到达怒江州的马吉乡后,大家望着怒江”溜索“,集体惊呼。一共两根,都是一边高一边低,大江正在愤怒地吞吐波浪,卷起巨大的漩涡,扑向那孤零零的溜索。
有村民过来,面对此景不动声色,掏出自带的滑轮,将自己简单系绑在溜索上,抓上一把青草,就准备过江。记者一问才知,滑轮在溜索上速度极快,通过几百米的江面,只需要7秒钟。如果不带把青草当”刹车“,巨大的惯性将把人直接摔到峭壁上。
这7秒钟,有孩子,也有孩子的父母,因故从溜索上坠落,被浪涛永远吞噬。
这7秒钟,已经成为怒江傈僳族村民的一种生活常态。他们背着一部彩电,一个装满日用品的大筐,甚至带着一头白而肥的猪,突然从河对岸滑过来”从天而降“。
记者心有余悸地问:”不害怕吗?“村民回答,哪有不怕的!我们在怒江边上长大,从小怕到现在。有用吗?听天由命寻访队伍面面相觑,不知是否应该亲自体验一把”溜索“的味道。正在犹豫着,大家看到了几乎永生无法忘怀的一幕。
一个豆子般的小女娃,麻利地从对岸滑了过来。她的个头,就是城里孩子三四岁的样子。大书包完全盖住了她瘦弱的脊背。
她叫余燕恰,6岁,每天背着一个六七斤的滑轮上下学。她说起三个月前才有人坠江身亡,语气镇静。这种面对死亡的镇静,震惊了大家。
大家没有忘记初衷,是来寻访余丽芳。偏巧余丽芳住在江的对岸,附近并没有桥。在村民的简单培训下,他们决定也”溜索“过去。
滑轮和钢索高速摩擦激起钢屑,并发出刺耳的啸叫。一位女记者死死闭着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到了对岸,她有些想哭。她很心疼那个六岁的小女娃。
余丽芳找到了。她生病在家,休学一年,附近也没有邮局,所以跟熊捷断了联系。她用记者的手机,第一次给熊捷打电话,欢喜无比。
寻访圆满结束。
大家却个个满腹心事,最后不谋而合:要为怒江,搭建一座最简易的可供人行走的钢架桥!可是,即便这样简易的桥也所需不菲,至少三四十万——哪里找钱回到南京后,在大家的精心编排下,电视台播出了”怒江孩子索道求学“的故事,在当地引起剧烈反响。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不久,这个故事又从南方流向全国,各地捐款络绎不绝,居然达到140多万。
10月12日,第一座爱心桥在怒江布腊村小学旁奠基。
3月12日,大桥竣工。布腊小学的孩子们扔掉了沉重的滑轮,在大桥上如鸟飞奔,欢笑着在大桥两侧挂上铃铛。
熊捷没有料到,她对一个笔友的小关爱,最终竟建成了怒江马吉乡史上第一座钢架桥。
爱无所终——一个个小小的善念,如同风中的蒲公英种子,你不知道她会落在哪里,生长开花,再度飞扬,入地生根那白茫茫一片的爱的飞絮,跨过沟壑,穿越沧海,不觉竟温柔了整个世界。
告诉孩子善良是通行于人们心灵之间的使者,具有天然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良能唤起和汇聚人们心底种种美好的情感,并能迅速地使爱心和责任感无限地蔓延,善良的巨大力量也因此产生。
哑”侦探“出写字楼,横穿马路,经”探春园“大门,沿曲径向西,转弯,过天桥,再走8分钟,就到了我的单身宿舍。这是我上下班通常走的路径。
那天下午,我刚到”探春园“大门,迎面看见一位老婆婆,身边靠着一位年轻女子,姿势很不自然。目光一接触,年轻女子忽然张嘴——”啊啊啊……“还急切地用手对我指指点点。我愣住了,莫名其妙,心中油然而生恐惧。
老婆婆微笑了,对我点点头。我不由自主地走上前:”有……事吗?“老婆婆介绍说:”这是我女儿,她要我问你,最近丢了什么东西吗?“我一惊:”是的,三天前丢了钱包,您捡到了?“老婆婆说:”是我女儿捡到的。“我又惊又喜:”真的?!“年轻女子掏出一个黑色苹果牌小钱包,正是我丢的!我迫不及待地伸手……女子笑着”啊啊呀呀“说了一通,老婆婆”翻译“道:”她问,钱包里装了些什么?“我毫不犹豫地答道:”其他不说,反正我的身份证在里面,姓名:×××,号码:×××……“女子掏出核对一下,便将钱包递给我。我表示万分感谢。
这个场景若是出现在学生作文里,将很难得到高分。但我又忍不住好奇地问:”你们专门在这里等我吗?“老婆婆说:”是啊,等了三天。“”就在这里捡到钱包的?“老婆婆微笑点头:”是的,那天傍晚,我女儿一个人出来散步,亲眼看见你掏东西时带出了钱包。她是个哑巴,没法叫你,旁边也没有别人能帮忙……“我很感动,但也有点疑惑,既然亲眼看见我掉钱包,那么彼此离得也不会远,虽然不能喊,为什么不追上我正在这时,老婆婆微微侧身,从背后拿出一副拐杖,扶着女儿架上,原来她的腿也……我忙上前想帮忙,女子笑着摇摇手。我同情而又尊敬地望着她们:”那么,你们又怎么确定我要路过这里?“老婆婆感觉这个问题有些意外,对女儿”啊啊呀呀“比划一番,然后回答我:”那天,你一边走路,一边看书,我女儿说,这个人肯定常走这条路,很熟悉这儿,不用看路都不会走错,所以……“我开心地笑了,再次由衷地致谢。告别的时候,女子忽然又比划一通,老婆婆”翻译“说:”她要你以后走路时别看书,注意安全。“那一刻,泪水忽然涌上我的眼眶。
告诉孩子善良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格,也是生活中最为朴素的美。因为善良,在我们遭到挫折之时,总会有许多人向我们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因为善良,在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总会有许多人用真诚来抚慰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