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塑造孩子品质的美德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2599500000008

第8章 学会尊重他人(2)

快要走到体育馆的门口时,校长突然停下来,对爱德华说:”你去给客人们讲讲那里的陈列品吧。“校长说完冲我们意味深长地笑笑,停下脚步,跟正在做楼体保洁的工作人员闲聊起来。爱德华突然兴奋不已,他跑过去,指点着门口陈列架上的陈列品,滔滔不绝地告诉我们哪个奖杯是哪次比赛得来的,哪件球衣是哪个校友在哪场大赛中穿过的……我们问他,你怎么对这些信息掌握得这么全面准确呀?他得意地一笑说:”我是学校橄榄球队的。你们看我领带上绣的这个图案,这就是橄榄球队的标志。“等我们再度与校长会合的时候,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校长急于将我们带回办公楼。但是,爱德华突然小声向校长提议说:”再让他们去看看琼斯的椅子吧。“校长眼睛一亮,赞赏地点点头。爱德华于是带我们来到了小喷泉旁边的”琼斯的椅子“面前。他说:”五年前,琼斯在这所学校读八年级。有一天,他来上学的路上,被一辆汽车给撞死了……为了纪念他,同时也为了提醒人们珍爱生命,学校在这里安了这把椅子。“校长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爱德华,突然开口对他说:”汽车没有眼睛,也没有理智,所以它对琼斯犯下了那样的罪过。而我们不是汽车,我们有眼睛,有理智,应该懂得爱和尊重,懂得保护弱小者和无辜者——你以为呢?“爱德华使劲地点头,羞愧和自责使他的双颊绯红了。

就在那一刻,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尊重的力量。

越是知道一个人错了,越要给予他足够的尊重,让犯错的心在一份高贵的赐予面前手足无措。罚就罚得人没齿不忘,训就训得人入耳动心。即便是在施罚的过程当中,也要积极地为被罚者创造”露脸“的机会,不将已生出愧怍的心彻底打进冰窟,不让那努力探求光明的眼在无边的墨色中丧失了追索的热望。甚至,连死者都要给予别样的尊重——用那不幸者的名字命名一把椅子,让恒久寂寞的心时时有人来陪,让来坐的人明白生命的美好,也明白生命的脆弱,从而更加看重自我的生命,也更加尊重他人的生命……告诉孩子尊重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心灵教育,建立在宽容和理解基础之上的尊重,就像是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针,可使别人的快乐加倍,也能使别人的痛苦减半。

珍贵的礼物一座小城的乞丐们在圣诞节的前一天聚集在一起,他们在这座小城靠乞讨生活已经将近一年了,城里的居民给了他们一日三餐的生活,给了他们温暖,也给了他们许多难以忘怀的善良。在圣诞节就要到来时,他们决定选出一位施舍给他们最多、最善良、也最使他们感动的人,然后全体乞丐要编织一只”善良天使“的花环,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大家公认的最善良的他(她)。

有人提议”善良天使“应该是那位大腹便便的阔绰富翁,因为向他乞讨时,他每次都是给予整整百元的美元大钞。也有人提议应该把这项荣誉给予市中心的那家餐厅老板,因为每当大家饥肠辘辘时,他总能雪中送炭地让你饱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面包和美汤。甚至还有人提议应该把这项桂冠授予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因为大家谁有小疾,他总是及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不嫌弃肮脏和贫寒,热情耐心地帮大家治病……正当所有乞丐都争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个腋下夹着拐杖的女孩站了起来,她说:”我想应该把’善良天使‘授予那个下巴上长着一颗黑痣的大婶。“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说:”不行,她并不比我们富裕,没给过我们百元大钞,甚至连一块面包也没有。“但夹着拐杖的姑娘说:”但只有她才给了我们别人没有给予过的东西。“”别人没有给予过的东西?那是什么东西呢?是黄金?是支票?还是钻石什么的?“有人站起来问。

夹着拐杖的姑娘脸色羞红地说:”不,这些她都没有,但她给予我们的比这些都重要。“比黄金钻石还珍贵,那么她给予了什么呢?大家都静下来了,一齐探询地望着那个夹拐杖的姑娘。姑娘沉静地望着大家说:”她每次都给了我们微笑,并且还抱歉地同我们每个乞讨者说:’对不起,因为我实在没有什么能给予您的。‘“姑娘想了想说:”对,她给予了我们尊重。“大家都沉默了,是的,面包、衣服、金钱、美酒都常常有人施舍给过他们,但又有多少人能施舍给他们微笑和尊重呢?沉默了一会儿,所有的乞丐都”哗哗“鼓起掌来,大家一致通过把这项桂冠授予那位几乎一无所有的大婶,因为她施舍给了大家从没有人施舍过他们的珍贵东西。

那就是:微笑和对大家的尊重。

在这个世界上,黄金和钻石并不是最高贵的礼物,微笑和尊重才是心灵和生命最感珍贵的礼物。

尊重每一颗心灵,给一颗心灵予尊严,这才是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生命最珍贵的礼物。

告诉孩子人可以有富足和贫困之分,但人格的高贵却不会因为生活的境遇而发生改变,即便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对尊重也有同样的渴望。也许我们无法给别人太多的物质支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给人最温暖的幸福。

只能送你一点糖电视上,正播放一个访谈节目。一位有钱人给一个女孩负担了部分上大学的学费,有钱人向主持人描述着女孩家穷困的状况。女孩低着头,一副很难为情的样子。在场的观众都不希望有钱人再说下去。最后,女孩轻轻地说:”我家在我们村里也不算最穷的。“这样的节目我是不愿意看到的。有钱人的善举是令人称道,可是对于那些受助者呢?是不是要对着镜头和在场的观众,做出一副热泪盈眶、感恩戴德的样子?描述受助者如何穷困,能够凸显善举的价值,可是就在这样的描述中,受助者最后的尊严也一点点地被剥夺。世界上有多少穷困的人,愿意把自己的穷困拿来向大众展览?他们大都自尊地选择了掩盖。有钱人有权选择是否帮助一个人,但没有权力于帮助之外在受助者身上获取更多的东西。我由此想起童年的一段往事。

那时,我们家刚刚搬到一个新地方。一天,来了位大婶。手里端着一只碗,碗里放了只勺子。她告诉母亲,自己的男人常年生病在床,吃不起西药,每天只好喝偏方调制的中药。那是种奇苦的药,苦味能让人的舌根变得僵硬。她不停地啧啧着嘴,描述着那种奇异的苦味。

大婶起身要走了。母亲拦住了她,声音低低地说:”其实我们家也不富裕,一家六口靠一点微薄的工资吃饭,不过前几天碰巧买了一些糖,没有其他像样的可送,我只能送给你一点糖了。“那年代,糖在乡村是稀罕物。母亲拿起大婶手中的碗,用勺子挖了半碗糖递给她。最后,母亲看中了大婶手指上的顶针,提出借过来用三天。大婶听说母亲要借顶针,显得非常高兴。其实,像这样的顶针,母亲有三只。

母亲这样做的用意,是为了制造平等。当教师的母亲说,处在穷困中的人,心理比一般人更敏感、更自尊。帮助人不应声张,需要平等的心态和氛围。如果居高临下,别人就好像在接受你的施舍,心中必然怀着屈辱。其是,受助者更需要的是平等。

有钱人的尊严只是一种摆设,受助者的尊严则是抵御风寒的心灵外衣。他们要靠它来抵御生活带给他们的种种匮乏、不平、委屈、乃至悲伤。它给受助者心灵保持适当的温度,孕育图强的动力,争抗的勇气。你可以伸出一双手去温暖另一双手,但不可以用这双手去剥开他人心灵的外衣,拿受助者的贫困作展览。

告诉孩子尊重不是对位高权重者点头哈腰的巴结,而是不卑不亢的欣赏;也不是对弱小困顿者的施舍怜悯,而是真诚坦然的体贴。尊重是对人格的一种平视,没有真正的平等,就没有真正的尊重。

”赔本“的尊重一个在法国做生意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他因为生意上的事情,需要从巴黎乘坐法兰西航空公司的飞机去德国汉堡。这趟飞机他坐过很多次,是一趟直达的班机。

但是这一天晚上,飞机行程刚过一半的时候,却突然降落在一个不知名的机场。乘客们开始疑惑起来,他也连忙问身旁的空姐发生了什么事情。空姐微笑着细声解释说:”我们只是中途停下来加油而已,因为今天,我们的飞机人员超重了,起飞时卸下了部分燃料……“这时,他站起来,环顾四周,果然发现飞机上坐了几个巨胖的乘客。原来就是因为这几位巨人的出现使得飞机超重了,无法成行,而为了能让他们顺利成行,机长当即决定将飞机的部分燃料卸下,以减轻重量。等到行程一半的时候,再到一个小机场二次补充燃料。

朋友是个商人,深知成本对于生意的重要性,一听就明白,这绝对是一场很赔本的生意。因为在一个机场降落所须支付的费用,远远不是那几位乘客的机票钱所能解决的。

于是朋友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们这样不是很不划算吗?礼貌地把那几位胖人请下去搭乘下一航班,岂不是更加科学一点?“空姐摇头对他说:”不!我们不能这么干,因为无论胖瘦,他们持有的机票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我们的顾客,我们不能丢下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朋友听完后,立即佩服地点点头……朋友告诉我,他当时被深深地触动了,因为机组为了让每一名顾客都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不惜花费巨大的资金反复周折去完成旅程。

后来,每一次往返于欧洲各地,他总是喜欢挑选法兰西航空公司的航班,因为他喜欢上了那种真正的尊重——一种抛弃利益而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和一颗心系他人的责任心凝聚起来的尊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尊重,他们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叹服。

告诉孩子真正的尊重是发自内心、一视同仁的敬重与珍视,不会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智力的高下而厚此薄彼。如果尊重划有双重标准,那么这种尊重就不值得一提。

撑开幸福她来自极遥远的一个农村,在这所大学里,也应该是最贫困的学生了。她的家乡极偏僻,离最近的县城也有100多公里,因为土地贫瘠而稀少,那里的人们都相当穷。而她家却比别人家更为困难,因为要供一个孩子上学。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那几亩薄地和院子里的十几只鸡了。

上大学后,她的家更为窘迫,可即便如此,父母还是极力地支持她上学。她在高考之前从没去过城市,高中是在镇里读的,在县城参加高考时,她被城市的一切所震惊了。而来到省城上大学,在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中的所见,让她觉得县城就像农村一样。说实话,虽然父母每日为了她而辛勤劳作,可她却并没有多少感恩之情,甚至还有一丝埋怨,更谈不上什么幸福了。对贫穷的憎恶,使得她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也有了浅浅的厌倦。

有一天和同学在街上闲逛,当时正是盛夏,太阳毒辣地在头顶悬着。忽然她就惊奇地发现,许多人都撑着伞在行走。她从没见过现实中的雨伞,只在村长家的电视中看见过。于是她问同学:”没下雨她们打着伞干什么?“同学惊奇地看着她说:”遮挡阳光啊!“她的脸立刻红了。从那以后,再遇见自己感到奇怪之事,她绝不再问别人。

只是,那些伞一直在她心里飘啊飘的,挥之不去。她想到了自己的家乡,那里的人连一件塑料雨衣都没有,而那里的夏天总是大雨滂沱,晴天时更是炎热无比。父母总是在大雨中去田里干活,把那些秧苗及时地扶正,更多的时候,是在烈日下劳作。她想起了父亲肩上晒脱的一层又一层的皮和母亲红肿的后背。要是有把伞就好了,父母就可以不怕日晒雨淋了。第一次,她的心中涌起了对父母的心痛之情。

她去商店看过,一把最普通的伞也要10元钱。10元钱,对于她来说是近一个月的生活费,对父母来说,是在暴雨烈日下劳动不知多少时日才能换得的。她开始攒钱,在暑假来临之前,终于拥有了一把淡蓝色的伞。

放假了,坐了一夜的火车,她回到了县城,又转乘去镇上的客车。从镇上到自己的村子,还有30里的土路。她在太阳底下,紧紧地攥着那把伞,却舍不得把它撑开,尽管阳光晒得身上火辣辣地疼。离村子还有十里路的时候,天色突变,一会儿工夫便下起大雨来,她一下便被淋透了。可她依然没有撑开伞,她要把这把伞的第一次让父母去体验。

快到村子时,她没有回家,直接向自家的田里走去,她知道父母此刻一定在田里干活。当父母的身影隔着雨幕映入眼帘,她喊了一声,跑过去,浑然不顾泥水溅在身上。父母见到她,很惊喜的表情,说:”这么大的雨,咋不直接回家?“她把伞撑开,举到父母的头顶,伞下立刻便出现了一个无雨的空间。父母高兴地说:”这玩意儿真好,雨浇不着了!“她看着父母满足的神情,心底柔柔地痛。

回去的路上,雨过天晴,太阳的威力再度显现出来。她仍把伞举在父母的头顶,阳光便一下子被赶跑了。父母的惊喜更增了一层,没想到这样一把伞,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生长了近二十年,她第一次有了幸福的感觉,而这份幸福,是在父母沧桑的笑纹中找到的。她忽然明白,幸福一直都在,只是她没有像撑伞一样把它撑开,而是一直都收敛在心底。

是啊,只要撑开心中那把幸福的伞,那么生命便会有一片无雨的天地,便会有一个清凉的世界。

告诉孩子用碟子盖住,美食的香味无法发散;把房门关紧,鲜花的馨香不能弥漫;把幸福藏于心底,幸福的感觉也会黯淡。微微张开双臂,把幸福传递出去,你会发现原来幸福就在面前。